郭偃

(數術家)

郭偃(念“眼”)

郭偃,約前696年—約前620年,也寫做卜偃、高偃,春秋北虢(念“國”)國人(今山西平陸),數術家祖師爺。

晉國東邊的沙麓(念“鹿”)山崩塌,出現了好大一個洞洞。晉惠公趕緊跑來請教郭偃。

郭偃搖頭晃腦,掐指一算,說:“秦國要大旱,大王要遭難。”

晉惠公一愣:“秦國大旱關我毛事呀!”

郭偃說:“當初你逃亡在外時,曾答應秦國,給它河西之地,秦穆公才護着你回來當國君。可後來你卻耍賴不給。三年後也就是去年,我們又發生大飢 荒,秦國不記仇,人家運糧的船,八百里首尾相連地送給我們。你說,你當時是不是兩眼都放光?”

“那個,說重點。”

“秦國前段時間氣候反常,雨水偏多,所以後面有旱情,糧食會欠收。去年人家的糧都給我們了,到時沒糧就要向我們借,你肯借嗎?不借人家當然氣不過,要來打你。你肯借嗎?”

“——我出去看下天氣哈。”

晉惠公走後,大徒弟問:“師傅,你怎知道大王不會借糧?”

“你看他那鐵公雞一隻,有進無出,背信棄義,拿根蔥都疼得肉顫,還會借糧!有句歇後語知道嗎:晉惠公借糧——有借沒還。”

“那沙麓山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不過是借沙麓山來糗(念‘球’,第三聲)他一頓。那山不是石頭山,是土山,發生點泥石流、塌陷什麼的,很正常;齊桓公那老兒還在上面建什麼五鹿城,不塌纔怪呢。所以平常我讓你們多看些地理呀、生物呀、環境保護呀的書,別老看人體素描什麼的。那書現在還在嗎?”

選自左丘明的《左傳•僖公十四年》。這沙麓山也叫沙鹿山,在今天的河北大名,後來孫臏龐涓的“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兒。另外,晉惠公因不借糧給秦國,結果被秦穆公俘虜了,不過後來又被放了回去。

按現在的話說,郭偃是個大預言家。

他小時候就非常聰明,並且勤學習,愛思考,還特喜歡看《易經》、卦象、占卜之類的書。這使得他知識廣博,智慧超羣。

不光個人條件好,他身份也倍兒高。他是北虢國王室的後代。

虢國比較亂,不僅名字比較拗口,歷史上還共有五個國家都叫虢國。它們分別是西虢、東虢、南虢、北虢,還有一個叫小虢國,不過跟前面四個不搭嘎。

西虢和東虢是與齊、魯等國差不多同時間建立的,是西周周武王封給兩個叔叔的。一個在當時京都鎬京(鎬念“浩”;今陝西西安)的西邊,叫西虢,一個在鎬京的東邊,叫東虢。

西虢後來向東遷到洛陽西邊,爲了區別,就叫它南虢。實際上它們是同一個虢國。它在郭偃42歲時,被晉國給滅了,並引出了“假虞滅虢,脣亡齒寒”的成語典故。

而東虢更可憐。它早在進入春秋的第三個年頭,就被鄭國所滅。之後它的後裔(郭偃的上三四代)又被封在南虢的北邊,所以叫北虢。即使這樣,它還是比南虢早三年被晉國所滅。

另一個小虢國,則是在西虢搬走後,在原地建立的一個國家。雖然在同一地盤,但它和其它虢國沒什麼關係,據說是羌族的一支建立的,在郭偃10歲時就被秦國所滅。

另外,因“虢”和“郭”音相近,郭偃的“郭”姓,就來源於西虢最早的國君虢叔。

雖然也算王孫貴族,但在郭偃二十出頭時,不知是因爲本國沒什麼奔頭,還是相卜占卦有一套,他來到晉國從事占卜的工作。當時是晉獻公在位。

這個晉獻公也有一說。他是晉惠公、晉文公的老爹,在位時到處開拓疆域,兼併了很多諸侯小國。除了虢國和虞國,還有霍國、楊國、冀國、驪(念“離”)戎等等,讓這些國家連出場冒泡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他因寵幸一個從驪戎得到的大美女驪姬,搞得晉國國內動盪不安。在他死後,寵妃、兄弟、大夫更是輪番上場互相砍殺,史稱“驪姬之亂”。最後驪姬自己也不得好死,晉文公重耳被迫到處流浪,他弟弟晉惠公在秦穆公的幫助下,趁機先登位。

在郭偃剛來時,晉獻公還沒搶到驪姬,國家還算太平。不過他還只是個幫手,拿點道具、擺點祭品什麼的。幾年後,他才升任卜官一職。

卜官是古代祭典或巫術儀式中,擔任人和神之間的媒介、聯繫人。就是自稱神仙附體、身子亂抖的那一位,也叫乩(念“機”)童,西方則叫靈媒。儀式整個過程被稱爲“扶乩”。

在古代,卜官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附體後所說的話,連君王都要聽從。因爲擔任卜官,所以郭偃也被後人叫做卜偃。

後來,如上所說,晉獻公去世,晉惠公即位。

這傢伙是歷史上有名的背信棄義的國君。他言而無信,以怨報德,過河就拆橋,把晉國的大國信譽都搞沒了,自己還因此被秦國俘虜,吃了近兩個月的牢飯。

在位十四年後,晉惠公病死,他兒子繼位。兩父子都是一路貨色,他兒子更是亂殺大臣,惹了衆怒,一年不到就被晉文公趕走,最後還被殺死。

這時郭偃已經61歲了。在前三十多年中,他預言了好幾件大事。如驪姬會作亂、魏國以後會崛起、虢國(南虢)會滅亡、秦國有大旱、晉惠公要倒黴,以及晉惠公的兒子在位不長等等,後來都中了。

當然,這其中有後人的溢美之言,但也可看出郭偃敏銳的觀察力,對時事的透徹瞭解和卓越的判斷能力。雖然他也常會借用自然奇觀、星座天象等來占卜預言,不過那都是唬人的,主要還是根據客觀事實,來進行分析和預測。

現在街上或網上的那些算命先生,其實也是通過觀察和一些經驗,才把人哄得一愣一愣的。要真能預知未來,早抓起來被研究了,還輪得到他研究別人!

突然想起一部電影裡的搞笑對話:“還好,我有一份兼差,在精神病院裡做研究工作。”“做什麼研究?”“——被人研究!”“不錯。”

好吧,跑題了。

這裡說一下。數術家源自早期的占卜,而早期的占卜又源自遠古的巫術,根本不知道誰是鼻祖。但是郭偃的這種思想,代表了古代巫術的神秘思維,開始向理性判斷思維轉化的過程,所以才封他爲數術家的祖師爺。

在晉文公還沒來時,因爲國內太亂,郭偃一直躲在家裡玩龜殼,稱病不出。等到晉文公上臺,他憑着閱人無數的雙眼一瞅,就覺得這老闆不錯,於是不退休,又出來繼續上班。

郭偃除了是個大預言師,還是個大改革家。在晉文公時期,他對晉國進行了大力的改革,實行舉賢任能的選拔用人制度,採用“君食貢”即國君不留土地而收稅賦的措施,以及規定官員分配、大力發展農業商業等政策,爲晉文公之後稱霸諸侯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史稱“郭偃之法”。

在當時,他可是和管仲齊名的人物。後來的李悝、商鞅等變法,都深受他的影響。

只是在他那年代,幾位頂天的大佬都在,像齊桓公、秦穆公、百里奚、管仲等,包括晉文公。可謂是羣星薈萃,壯漢雲集,所以他的光芒被覆蓋了,後人很少知道。

不過,他活得比這些人都久,一直到晉文公的孫子即位時纔去世,也算是一點心理安慰。

郭偃也沒留下什麼書籍。

數術家,是指通過對天文現象與陰陽五行等的運算和歸納、來推測與制定個人或國家的命運走勢氣數等、爲治國施政提供參考的學派。

注意一下,這裡的數術,是指以數算行方術(占卜),就是推算占卜,不是數學或算術。

數術家分爲六個派別,分別是天文、歷譜、五行、蓍(念“失”)龜、雜佔、形法。

天文家,研究天象,觀測氣候。歷譜家,制定四時、節氣,兼修年譜。五行家,研究陰陽五行。蓍龜家,用蓍草的莖和龜殼來占卜。雜佔家,進行解夢、求福、除妖、祈雨等。形法家,研究地理、地形、物形等。

這些家包括天文家、形法家等,都是用占卜的方式來進行的,所以都歸於數術家。後來的陰陽家也和它有關聯。

這裡說下《山海經》。

《山海經》是數術家中形法家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第一部古代神話傳說的專著。

它的許多內容,早在春秋戰國前就有了,大概在戰國時成書,作者不詳,應該也是多人編集而成。原來有22篇,現在只剩18篇。

它是一部富有神奇浪漫色彩的著作,想象豐富多彩,內容千奇百怪。它記述了大量的古代神話傳說,如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耳熟能詳的神話、寓言,還記載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動物如九頭鳥、九尾狐、單腳牛、人臉魚等,以及很多稀奇古怪的國家,如矮人國、巨人國、長腳國、人只有一隻眼睛的國家、東西和人都是黑乎乎的國家(不同於現在的非洲國家)等等,當然也包括讓男人浮想聯翩、口水亂流的女兒國,讓女人眼神迷離、全是帥哥的男人國。

另外,它也介紹了大量的古代地理、生物、民俗、宗教等知識。其所記載的山川、草木、鳥獸、物產、礦藏、祭祀、巫術等,對中國上古時代的歷史、地理、文化等,有着巨大的參考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