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八旗要振作

【感謝‘莫之靜語’兩次萬賞,雞凍o(n_n)o~~】

鬆筠被永珹一腳踹個‘五體投地’,腦袋‘咣’一下磕在了地面,鮮血立刻就流了下來。鑽心的疼,可鬆筠不敢有半聲的叫喊。整個人迅速爬起來,繼續跪在永珹的跟前,然後再被永珹踹了個大仰八叉。

永珹這次表現自己憤怒的行爲十分的外向化,十分的有行動力,聽了鬆筠傳回來的話,他心裡窩着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

“陳鳴,陳鳴,狗賊!無恥,卑鄙無恥!狗賊!狗賊!”永珹氣的渾身都打顫,血氣上涌,面頸都一片血紅,額頭上青筋畢露。破口大罵着陳鳴,破口大罵着!

澹泊敬誠殿裡一絲兒別的聲音都沒有,幾個在場的文武勳貴趴伏在地上,沒辦法,都被陳鳴威脅着要扒順治、康熙、雍正的墳了,都要給人刨了祖宗墳了,他們這些不肖的無能子孫怎能不趴在地上呢。

鬆筠儘可能的縮小自己的身子,雖然他被人選了出來,能死裡逃生,活着從順天府的大牢裡走出來,這感覺真心是佛祖保佑。但要是現在被皇帝拖出去砍了,那就太虧了。

今年剛剛二十有二的鬆筠並不知道自己在原時空的歷史上能留下多麼輝煌的一筆,他現在僅僅是一個前理藩院筆帖式。錯非此刻‘身份’特殊,他見都見不到永珹。此刻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活着!

被複漢軍放回承德的鬆筠沒有半路而逃之夭夭,而是真的帶着蓋有陳鳴大印的書信來見嘉慶皇帝。他也不知道那信裡面寫的是什麼,結果矜持的嘉慶皇帝就揮手讓鬆筠自行拆開了火漆,大聲的讀出來。然後永珹就一點都不再矜持了!

傅恆落入復漢軍手中,阿桂死了,海蘭察一直在忙軍伍,劉綸在杜集大敗的消息傳到北京後,也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他本來就病得很重。

現在的軍機大臣就只剩下于敏中、福隆安、索林,以及新提拔的慶桂、檯布和袁守侗。

三滿一蒙兩漢,不容易啊,自從乾隆二十三年夢麟死了後,十年來臺布還是第一個跨入軍機處這道門檻的蒙軍旗人。

而手握兵權的海蘭察、明亮等人都沒有入軍機,永珹這是擺明了讓他們相互牽制。

從康麻子四十三年始建,至今七十年了,熱河行宮的氣氛從來沒有一天能比得上今天這樣淒涼悽苦,毫無一絲歡樂。龐大的皇家建築羣彷彿是一個巨大的墳場,往來太監宮女都沒有一絲兒人樣了。低頭順眉,屏氣息聲。

往日在走廊、門庭、路邊值守巡邏的護軍侍衛們人數也少了很多,杜集大敗一場,通州收攏來的清軍敗兵士氣普遍很低靡,同時海蘭察也是爲了向永珹表現忠心,將永珹最信得過的大內侍衛要走了一大批,填補進軍隊,並且大多擔任軍官職務。

幾個滿身都是頹廢味道的大臣直接騎着馬奔到。

隨着永珹的口諭傳出,很快的,滿清最高層次的一批王公重臣還有文武大臣,紛紛匯聚到了澹泊敬誠殿。鬆筠這個時候已經輕快的走出宮門了,如釋重負的他感覺着自己現在是一身輕鬆,被皇帝踹上兩腳就揣上兩腳了,他要去尋蒙古正藍旗,去找自己的家人!

澹泊敬誠殿裡,所有的人都跪倒了一地,陳鳴拿順治、康熙、雍正、孝莊等人的陵墓做威脅,讓永珹乖乖的把紫禁城和圓明園蒐羅的寶貝送回去,很多大臣們雖然都心理面願意,卻沒誰敢真的說出這般‘怯懦’的話,小心給人扣了一定‘懼敵’的大帽子,更怕被永珹記在心底。

那伍泰、保來、哈思託等人讓永珹記恨在心,留在了北京,現在哈思託已經掉了腦袋了。

陳鳴特意選了三月十九的日子進北京城,然後在景山祭奠崇禎皇帝,一口氣砍了一百二十八顆腦袋。餘下的人也全都關了起來,北京留守的八旗大員和兵丁,復漢軍真心一個沒繞過,現在場上的多少人聽了之後褲襠都溼了!

現在陳漢的大軍已經抵到了白馬川,眼看着就要向承德進攻,承德剩餘的旗人都在抓緊每一秒鐘的時間往東北去。從他們抵到承德的那天起,戴上足夠的糧食,大批的旗人就在往東北去。只要能平安的經過平泉、建昌和朝陽三地,他們就能進入到盛京了。自從打遵化州出關後,旗人們就再沒有一日停歇的,每天都在往東北趕。

但是之前被滿清強遷的漢民就沒那麼井然有序了。他們沒那麼多兵力來管理約束漢民,也沒有那麼多糧食來供給這些人吃,甚至不少漢民本身攜帶的糧食都被搶光。

別看復漢軍隊伍殺到了白馬川,可有這麼一張牌在手,永珹到現在都敢留在承德不走。

但是鬆筠送來的信卻是永珹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大難題,他該怎麼回答?

對東西皇陵的安危不聞不問?怕是立刻基本盤都要亂。

對復漢軍的威脅順服的答應?那會不會又太傷士氣了呢?

“朕答應了,答應了。”永珹面無表情的看着趴在地上的羣臣,有一刻鐘了吧?所有人都不吭一聲,除了那“唯皇上聖裁”五個字。“祖宗亡靈安歇之地不容得打擾。珍寶億萬也不可比之絲毫。”

“只是朕很痛心,神聖之地淪入賊手,且不知何日才能光復故都,重新祭拜先人靈位。日不能安,夜不能寐,思之念之,每心如刀割。”永珹目光含淚的望着所有人,在場的勳貴重臣繃緊的身子都已經放鬆了許多,大家想說的話皇帝已經說了麼。

“你們都擡起頭來,擡起頭來看着朕,看着朕,”

永珹淚水嘩嘩的流淌着,但是臉色極爲的堅韌,就像21世紀面對黨旗宣那啥時一樣,“大清中落,國勢崩塌,但你們要記住,這一切還都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們還有東北,還有朝鮮,西北亦土地廣袤。我們還有數十萬兵丁!

當年太祖爺七副盔甲起兵,從小小建州到一統女真,然後縱橫遼東,歷經太宗二世,中原有生鉅變,世祖皇帝時候八旗舉兵入關,短短時日中掃蕩天下,奠定我大清百年之基業。

而今陳逆崛起中原,大清不得不退入關外,但我大清實力依舊尚存。八旗雖然遭受重創,可人丁數額比之當年尤勝出甚多。

今後只需在關外細心潛伏,重操當年舊路,怎知我大清就無光復山河的一日?”永珹額頭上再次暴起青筋,但不是之前憤怒的涌動了,而是澎湃無限的激動。

只可惜他的這番激動並沒有讓殿上的滿清重臣們一起燃起來,只不過一些滿軍旗大臣臉上閃過一抹抹的血色,那內心也是有所觸動的。

“列位臣工,你們都是大清的肱骨之臣,重任在肩,斷不可整日萎靡不振。”

“朕可不願束手就死。朕要重新打回北京去,要跟陳逆好好的鬥一鬥。”入關後的八旗墮落的很快,那麼回到關外的八旗,永珹還有好大的勾畫呢。“所以,迄今以後旦有被朕發現尸位素餐,無所用心,無所作爲者,一律嚴懲不貸!朕決不食言!”

“八旗要振作起來,振作!”

永珹攥起拳頭高呼大叫着,底下的一杆重臣們似乎也都鼓舞起了鬥志,一個個高聲大吼着。

“振作,振作。八旗要振作!”

弘曉、福隆安、索林、慶桂、檯布、富僧額等等滿軍旗王公貴胄臉上都涌起了血光,年近六十的于敏中也表現的絲毫不弱於他們,而五十歲的袁守侗、樑國治等就顯的有點作假了,也不知道永珹看進眼裡了沒有。

自從劉統勳、劉綸等病逝以後,于敏中就成了清廷裡的頭一號漢員了,袁守侗、樑國治則緊隨其後。雖然他們現在都是旗人了,可又有幾個滿軍旗人將他們看成旗人?而且袁守侗是山東濟南人,樑國治是浙江紹興人,哪會願意跑到東北來吃苦?這兩地都在復漢軍控制之下,如果有可能他們怎的就不願意‘棄暗投明’?

那比他們還要大十幾歲的嵇璜,不就是很巧妙在山東任上不見了嗎?

他比于敏中還要大三歲,河道總督嵇曾筠之子,父子倆皆長於治河聞名於世。也一樣出身滿清的高門貴第,早期的時候嵇家也是多番輾轉,要死要活的逃出了復漢軍的魔掌,但現在嵇璜一樣是跪了。而且跪了後的嵇璜沒多久就被陳漢任命爲水利廳的副廳長之一。讓袁守侗和樑國治心底裡不知道有多麼羨慕!

然而他兩人這幾年都在北京爲官,想走也走不掉啊。

高類思、楊德望,兩個當年風光一時的清廷寵兒,此時脖子上套着枷鎖,腳下拴着繩索,艱苦的跋涉在薊州往北京來的路上。這一陣要管的犯人實在太多,連腳鐐都不夠用了。如高楊二人和一干耶穌會的傳教士們,個人危險程度不高之輩,用麻繩當腳鐐,十個人一串,十個人一串,前後串起來,也就足夠了。

長長的隊伍前後綿延二三百米,這是復漢軍從薊州和遵化一帶抓到的一些被滿清放棄了的中基層官員,還有工匠——高楊耶穌會傳教士就屬於後一類。

這些人現在非常的乖乖,包裹那些連銀十字架都沒有,無奈下用刀子刻了個木十字架的洋人傳教士,也萬分馴服的遵守着看管們的命令。

因爲這些人在被送到北京前,現在薊州當了一陣勞工,幫手將一顆顆腦袋在薊州城北組成了一個碩大的京觀。

薊州城北京觀多數是腦袋,而不是完整的屍體,但是整個薊州、遵化之戰,復漢軍前後殺俘清軍五六千人,至白馬川爲止。其中俘虜的三千多人不加甄別,盡數斬殺。

要警厲天下人麼,就不能摻雜仁心。後者的屍體就也扔到了這座京觀當中了。

於是一座方二十丈高五丈三尺的巨大山丘就聳立在了薊州城北,全程參與了這一建築修築過程,更眼前目的了四千多人被盡數處決的過程的高楊、耶穌會傳教士們,大小便都嚇的失禁了。

從親眼看到三千多人被二百人一波,二百人一波的盡數斬殺那日起,他們這夥給滿清的槍炮鑄造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手藝法子被滿清盡數學會了後,在薊州給一腳蹬開的耶穌會成員們,每日裡但凡有一丁點的空閒時間,就會攥着胸前的木十字架,虔誠之極的向上帝祈禱,讓他們信仰的天父寬恕他們的罪孽。

三千多人就這麼砍了。這個數字能比得上他們耶穌會在中國上百年來堅持不懈的傳教的成果都不差了。包括高楊在內,所有的人都給嚇懵逼了有木有?

陳鳴還清楚的記得高類思和楊德望的,這兩個我大清的留學生在陳鳴的記憶中曾經留下了深刻的一筆,而且兩人的‘學歷’也被陳鳴從佩裡埃那裡得到了證實。只是萬萬沒想到這倆人現在竟然混的那麼慘。還有那羣耶穌會的傳教士們,給滿清的槍炮工業改進和生產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他們,竟然最後時候被踢下了救生船!

也是活該!

陳鳴對那些耶穌會的傳教士們沒半點好感,這些人路上死了也就死了。但是高類思和楊德望兩人是他親自點名要確保生命安全,乃至不能殘疾的‘寶貝’!

但在這個最基本條件得到保障的時候,那就不用再給他們一丁點的優待了。

從薊州到北京的這一百六七十里路上,他們整整走了五天,腳底板子都磨出了一個個血泡。

到了北京一羣人就都給關了起來。陳鳴現在沒空見他們倆,這倆人也需要在牢房裡深刻的反省反省。現在把他們‘招待’的越好,將來纔會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好。耶穌會的傳教士下場也是一樣的,全部關起來!

因爲他們對滿清的‘貢獻’,衆人皆知,所以連甄別都不用了,直接撂進了刑部大牢。

“永珹答應交還珍寶古董了吧?”

“我就說麼。誰敢把寶貝看的比老祖宗的墳頭還珍貴的呢?不怕自己位置坐不穩啊。”

“這事兒傳馮廉去辦。他是包衣旗出身,多多少少對裡頭的東西有認識。”

“雖說的白馬川的隊伍不繼續往北打啦?韃子還東西是還東西,我也不刨康麻子的墳頭了,一報還一報麼。”刨墳畢竟有點傷陰德,有點沒下限了。現在這個時代對於這東西還是很看重,很有影響力的。就算是報復,也不適合現在做。

“注意收攏漢民。後勤部門務必要保障充足的糧食供給……”還要引領漢民原路返回故園。

這玩意兒太麻煩了。被韃子強行遷出長城的小百萬漢民,到了草原上,幾乎沒人管了。相比韃子也看清楚了不容易。

漢人跟八旗不一樣,後者作爲一個軍事組織,即使再腐朽,建制還在。就像和珅,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他們是有最基本的建制的,三百人編爲一牛錄,由牛錄額真(佐領),管理其內部的一切事務。每五牛錄爲一甲喇,設一甲喇額真(參領),每五甲喇設一固山額真,即旗主(後稱都統)。

八旗撤退的時候,除了那些真正的達官顯貴,餘下的人全都是按着‘建制’來的。這好歹是一套程序。而漢民呢?

清軍自己搞‘強遷’的時候就沒想到這一塊,人走到長城外的時候,已經完全混亂了。

四九城的人,武清的人,香河的人,薊州的人,遵化的人,再想整理也不可能了。

而現在這一難題就落到了復漢軍的頭上。 Wшw✿t t k a n✿C○

“唉!”鄭宏宇眉頭皺的都能夾死一隻蚊子。“殿下,這事兒真的不好辦啊。”擡頭疼了。

“不好辦也要辦,還要辦得好。我是相信後勤的。”陳鳴很有領導做風的道。

鄭宏宇還能說什麼呢?何況復漢軍的後勤部隊又不是真的無能爲力?他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歷經了多少次大軍團作戰的軍需補給供應?歷經了一次又一次的江海遠程跨省的千里調度,真金都是經過火連的。

這隊伍就是一次次‘練’出來的。(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九章 天下大勢南盛北衰第三百八十七章 狠打韃子的臉第八百三十一章 這一章真不知道咋起名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喪師誤國第十章 改一改規矩第二百零三章 童二爺的聰明第九百八十九章 華夏大帝國!第九百六十七章 中國內政之建設第五百八十一章 箭在弦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平賊之事艱難第三百四十九章 真正的考驗從現在開始第七十二章 三個混賬的下場第七百五十四章 懵逼!東方的智慧……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肢解沙俄,河蟹出沒第八百六十六章 名將凋零第一百零六章 碰撞的前夕第五百五十章 大閱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零三章 臣等謹遵殿下令!第二百三十九章 命運的抉擇第九百五十九章 中國的改變第一千一百零二十四章 尋找下家的燈塔國第三百六十二章 陳漢南朝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帝保佑,保佑偉大的俄羅斯……第五十七章 老子也醉了!第三百零五章 苦逼第八百一十章 陳鳴想剝皮!第七十二章 三個混賬的下場第六百三十四章 朕要的是一片漢土!第三百九十四章 改變世界,改變海洋第六百四十一章 東方帝國第七百九十六章 在黑暗中堅守第617章 泗水的槍聲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不會出賣法蘭西的利益的第六百五十一章 皇帝萬歲,皇帝萬萬歲!第四百三十三章 西方來的漢學家第七百五十章 溫言在口,大棒在手第六百七十二章 官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恍如隔世第六百三十九章 世界主角,勝者爲王!第四百二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三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李琨自斬!第二十六章 羽翼第一百四十八章 久守而必失第一百九十八章 奇恥大辱第八百九十章 醜陋的英國人第九百四十九章 中國真虧大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沽口第一百六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子牌’唐僧肉第四百零九章 萬世之基在海外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明治’第三十七章 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第一千一百零五十二章 “狼”來了第二百零九章 贖罪第六百五十六章 戰爭也阻擋不了的走私第四十八章 攤牌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野第一千一百零五十六章 禪讓大典第二百九十九章 年後第一百六十三章 征伐江山第一千一百零六十六章 中國走狗第九百四十五章 納爾遜這孫子第八百八十章 給八世達瀨的優待第七百九十二章 你就是個豬玀第二百三十七章 士林眼中的復漢軍第八百三十三章 ‘影帝’渥巴錫第四百九十一章 京津貫通第九百七十五章 安置黑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新的一頁第三百零六章 拉攏民心第七百八十四章 先生,你要發財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靈魂衝擊第七百三十六章 科技進步第三百五十七章 包圍常州城!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釣着日本的香餌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昌第四百一十八章 插足南洋第四百六十九章 快報太子殿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士林犬儒之心第八百四十六章 燙手的厚禮第二百五十九章 羨慕嫉妒恨第二百二十九章 如虎添翼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不地道的陳皇帝第二百七十二章 預謀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身官皮第五百三十一章 以中國爲中心第六百五十六章 戰爭也阻擋不了的走私第七十章 三個混賬第七百二十六章 勞動致富,勤勞發家第八百六十五章 不投降,就殺光!第八百六十六章 名將凋零第七百四十二章 新生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四國秘密同盟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對新帝的擔憂!第六十八章 開炮!第四百四十七章 熟透了的果子第八十章 內心的獨白第六百四十一章 東方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