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上利器

“當今天下生民所食之油,葷素間雜。平民所用,又以素油爲主。其豆類,包括黃豆、青豆、黑豆、褐豆、斑豆,再以棉子、花生、芝麻、蕓薹、脂麻、亞麻等多種。”汪輝祖掰着手指頭數着,陳鳴等人豎着耳朵聽着。

“軍中將士,作訓刻苦,又屢逢戰事,漢王魯公撫兵優渥,口食之佳,江南中等人家相比亦是不如。不知殿下和在座諸位可否知道,我軍所用油料極多,軍需之處每每有各兵營後勤主官爲了一桶素油而爭的面紅耳赤。”

陳鳴等人又認同的點頭,這種情況他們沒有見過也都聽說過,並不認爲有什麼不對的。士兵是要用來打仗的,伙食中隔三差五就要見葷,即使只是魚肉,也多用有煎炸,再燉入鍋中。而在民間,食油這東西真不是一般人家有錢吃的。每家每戶也就是過年時候才灌上兩三斤素油,卻也是點燈用居多。

油料之急迫還不僅僅在於遠征軍,留守根據地的兵馬一樣是如此。

“如今數萬大軍匯入湖北,湖北之食油比之江南之地是多是寡?”

陳鳴已經有點明白汪輝祖的意思了。“你是說……”

“今水稻夏收在即,湖北皆廣種雙季稻,殿下不如親自囑咐一二心腹愛將,讓其聯繫一二支人馬,讓士兵與莊田佃戶簽下文書,付之錢糧所需,軍功田莊改種稻爲植大豆。等到秋日大豆豐收,榨取豆油,賣于軍中,所獲之豐厚必超種稻。”

“此事只需稍加宣傳,就能傳播四方,爲衆軍士熟知也。”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利了,比空口白牙的瞎說有說服力多了。

“天下間多少事就壞在一個急上。殿下在軍中固然是威望深重,但人心叵測,不可預知。”田地纔拿到手中,人人都會有一番自己小打算,這個時候就算是陳鳴站出來也會生怨言的。“即使殿下親自出面推廣軍人合作社,依舊難免要生出怨言。且清廷粘杆處未除,若彼輩適時放出謠言惑亂視聽,以我軍名託合作社是假,收田是實,鬧出亂子來,則大不美也。”

用汪輝祖的話說,人得不到的纔是更好的,把珍珠捧到人面前,都會有人只把珍珠當魚目,只有讓他們辛辛苦苦的採到珍珠,纔會更珍惜珍珠,更懂得它的難得和寶貴。

“有的實利在前,屆時殿下再出面組織軍人合作社,以利益衆人,入者必如過江之鯽。”

汪輝祖話聲一落,連着陳鳴一起就都是點頭。說的有理,理,確實是這個理兒。

“汪先生說的有道理,這天底下的愚昧之人,多的是。就如那犟驢,牽着不走打着倒退。”

“軍功田系存軍心,關係重大,旦有疏忽就生大患……”

陳鳴要借軍功田這個體系,改糧食種植爲經濟產物種植,他的意思更想慢慢匯聚軍人這個團體,引導他們,最後將這個合作社改爲股份制公司,組建出幾個大的農產公司。然後再以這些爲基礎發展輕紡工業,帶動經濟,也加大復漢軍內部的競爭力。可在汪輝祖等人看來,這卻不是什麼他一時之‘好心’,而是陳鳴要藉以把握軍心的另一個‘手腕’——這要這事是成了,這可就等於拿住了士兵們的錢袋子,必然會牢牢地掌握軍心。

陳鳴雖然被‘軍政分離’了,可他出面賣糧食、食油和布匹,那個很快就要被政府推出去的商團裡的商賈,哪個又敢拒之門外呢?買誰家的不是買呢?這東西搞好了甚至可‘做’陳鳴另一隻臂膀。在民生經濟上發揮出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座之人一個出言反對的都沒有,陳鳴根本不知道,就在他低頭思慮的時候,他身邊的幾個人眼睛早就不經意的對了對,他們想的比陳鳴想的還要‘深’。

復漢軍現在的重點還在打仗,作爲復漢軍的主心骨,陳鳴必然要長期的離開魯山征戰餘外,而他手中文治上的一些人,全都散到了地方,中央的支持者似乎還是陳聰、高家這些老人。事實上陳鳴如果不拿出這個軍人合作社的法子來,他們也都要暗示陳鳴多與其他人等做做溝通了。

“殿下雖不研史書,不觀權柄,但奇謀迭出,歎爲觀止啊。”

中午汪輝祖與熊炳章,還有劉武幾人坐到一塊算是會餐時,很是歎服的說道。在第一次聽到‘軍人合作社’的時候,汪輝祖恨不得拍案叫絕。這真的是收攬軍心的無上利器。

熊炳章在散了會後越想越是覺得有深意,甚至他都把陳鳴的這一招跟復漢軍推出工商階級看做了一體。如果沒有商團,這些東西即使有了也只能緩慢的消散民間,或是賣給後勤部門,效益是有,可陳鳴的色彩卻淡了很多。哪像現在,首先承包了軍方的口糧加工的商人,就能頂替軍方和後勤部門,成爲食油的最大的需求者。連那榨油剩下的豆餅,都能成爲軍方和後勤部門爭奪的必需品,軍方要用那東西喂牲畜,後勤部門要用那東西養牲畜。

復漢軍現在轄境內禁止屠殺大型牲畜,那些馬、騾子、驢、牛,都是受保護動物。因爲復漢軍的炮兵和運輸部隊,繼續大批量的畜力。過去的一年多裡,南陽地區已經養牛成風,有多少就往復漢軍設在各縣的軍需收購處送,保準牛到錢到,絕不缺你個一塊兩塊的。所以啊,大豆壓榨後的豆餅,都是軍方急需的東西。大豆,是個好東西。

黃鬆、高彥明和陳季卿這些小輩,聽了滿滿一耳朵話,但大事上他們只有符合的份,沒有什麼發言權。晚上回到家後,這些話立刻就傳到了高鵬起、陳惠和黃家舅爺的耳朵裡。

高鵬起現下是警部尚書,還是內閣成員之一,絕對的復漢軍高層。在事務上,他是陳鳴的絕對支持派。陳鳴‘軍政分離’,並不是復漢軍現在中央的這些頭頭腦腦對陳鳴有意見了,而是怕陳鳴權力過盛,自己無所顧忌,直接搞一班子人,成立自己的小團體,一如那個侍從室。屆時陳鳴常年征戰在外,陳家如果真的有成龍之日,陳鳴會更看重自己身前的這班人呢?還是看重他們這些老臣?

之所以讓陳鳴‘軍政分離’,不是爲了動搖陳鳴的儲君地位,雖然一些事情上雙方確實是有些矛盾的,理念上說不通,但主要還是圖在政務上遏制一下陳鳴的發展。是要堅持魯山朝堂爲‘中心’不動搖,日後陳鳴即使繼位了,也要繼續用他們這些人,而不是直接另立中央,一腳把他們這羣遺老直接踢開。

這事兒,高鵬起跟陳鳴通過氣,陳聰也跟陳鳴通過氣,還有黃家的,包括他老爹陳惠本人。都是爲了寬陳鳴的心,好讓陳鳴不要誤會、瞎想。彷彿那科考的事兒也跟沒發生過一樣。

陳鳴也能理解,就像李世民的天策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世民當皇帝后整個李唐王朝的文武要職都是天策府的人把持着。陳鳴可以理解這一點,甚至在這一點上他想的遠遠比陳惠等人認爲的更清楚。

因爲他早就清楚臣子們的大膽,他們敢明目張膽的騙你,還一臉的爲你好,他們敢光明正大的跟你對着幹,甚至還敢拉幫結派的威脅你。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不能改變這一點。因爲人都是有利益有頭腦的,皇帝一句話可以奪取他的官職、小命,但也奪不走臣下的心思。怎麼跟臣下相處,怎麼跟臣子們周旋,是一門大學問,陳鳴現在正在一點點學習。

但他也不得不說,魯山很多人對這個事想的太簡單了。很多事情根本就是不由人意的。而科考的事,事情也遠沒有這麼簡單。就陳鳴所知,這次科考,魯山的這些頭頭腦腦,很多子弟和親友,乃至幕僚清客,都紛紛報名,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很大的利害聯繫的。

這人的私利啊,天性生成,真的是杜之不絕的。

有這麼多人摻和進來,有這麼多希望太高科舉檔次的人站在那裡,陳鳴也要退縮。再說了,這科舉本來就是打廣告的,把檔次提高了,也更好招攬來客。陳鳴也想開了。

這事兒第二天陳惠就知道了。現下的漢王府書房,也就是原先的縣衙書房裡,陳惠陳鳴父子倆就隔着一張小茶几,陳惠很有興趣的跟陳鳴談論起這件事。

他聽着陳鳴闡述軍人合作社的理念以及將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將來可溝通的各個方面,雖然對陳鳴工商代替士林的做法還保持着遲疑態度,但陳惠很認同陳鳴‘膝蓋軟’的理念,他覺得只要自家勢強勢大,就不用發愁沒人來做官。而那些師爺、幕僚、窮書生、文吏,甚至是衙役,他們做了官以後,他們也就是‘讀書人’了。

而作爲一個在戶房混跡了一二十年的老油子,陳惠對於商人的力量是認識清晰地。只要統治階級對商人扶持一二,商人的力量真的很強大。而且這些商人只要接了復漢軍拋出去的肥肉,他們就再也脫不開復漢軍的繮繩了。

這些人發展壯大越迅速,復漢軍的根基就越牢固扎得越深。

“公司?!”陳惠聽到消息後特意向隨從諮詢過這個詞的來由,果然不是兒子胡編亂造的,“孔子的《大同》《列詞傳》: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莊子說:“積弊而爲高,合小而爲大,合併而爲公之道,是謂‘公司’。”

陳鳴臉上不加遮掩的露出了老爸好有學問的神采,他還真不知道‘公司’竟是個中國土生土長的詞彙,還以爲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呢。

“股份制公司!!”捋着下巴鬍鬚的陳惠也表示理解,合小爲大,湊份子,合夥做生意麼。他明白的。

“如此這公司,可怖,可怖……”

聽到兒子闡述日後此公司除了能進入糧油、棉花等農貿行當,還可以涉略布匹、生絲行當,還能投資別家的商行,入股別人的生意。背靠着無數復漢軍士兵,這生意做的必須無往而不利啊。如此一個公司,豈能不令人望而生畏?

“所以這等公司必須要有限制。”自己父親面前,陳鳴並沒做隱瞞,“現在纔剛開始,他們還能合而爲一。等到日後我軍地盤擴至南北,全國的復漢軍士兵還能聯成一體嗎?”陳鳴自身也不可能看着他們合而爲一啊。“即使我軍現下的隊伍,各營頭之間就已經頗有競爭。待到日後我軍來日更強更壯,兵力更多,他們間的競爭只會更見激烈,由此延伸到合作社,這一省之地的一統都做不到的。”

陳鳴認爲軍人合作社將來轉化成股份制公司,能成爲復漢軍軍人利益的一面旗幟,但是軍隊之間是有利益衝突的,地區之間也是有利益衝突的,這些矛盾根本無法調和。

這個利益集體的天花板就是一個省。並且隨着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還會持續的分崩離析。(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陳漢的未來之君第九百一十五章 西地中海風雲第四百一十五章 朝鮮來使第三百二十六章 軍功田第六百四十三章 我是一個兵第五百八十章 中日風雲動第三百五十一章 飛馳後記3 尼古拉二世第七百四十七章 中西北美戰爭第四十四章 不眠之夜第八百七十二章 黑暗料理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清忠良是晉商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中國的迷之自信第五百五十七章 謝恩表第六百四十二章 滅亡馬來之二十一條第一百零五章 再次擴軍第三百九十章 爹的‘父愛’第八百八十六章 陳漢的權‘二代’們第一百八十六章 爲了活第六百五十九章 中央軍校後記5 法國民衆的利益在那裡?第四百二十章 給乾隆一個厲害瞧瞧第九百四十三章 另一條運河第四十八章 攤牌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魯公 龍套出場第七百三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一十一章 耶穌會的傳教士第三百七十四章 出入境管理條例第八百三十一章 這一章真不知道咋起名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盯緊皇后家的一舉一動第四百一十二章 那還不快傳御醫?第八百零五章 怎麼一下子就都反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替死鬼後記9 民調第一百八十二章 動搖起來的滿清皇權第一百零二章 只控制縣城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圖林斯克戰鬥第一千一百零七十章 這麻煩大了第一百五十章 全軍速退!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猥瑣而又強大的中國小偷!第五百八十七章 破腹自殺第九百三十七章 中國?這裡是歐洲第九百二十六章 藩國不容易啊!第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九十七章 晉商第四百九十四章 築京觀,耍手腕第四百八十六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七百二十六章 勞動致富,勤勞發家第三百三十章 巡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陳鳴死也放心了!第一千一百零七十章 這麻煩大了第一千一百零二十八章 上帝啊,上帝啊……第八百三十七章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第九百六十八章 國家工程戰略第二百四十六章 八月十五殺韃子第二百六十三章 恨就先恨着吧第七百四十四章 二百萬,再加一份人情第五十七章 老子也醉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贏者通吃的遊戲第一千零九章 真是神一樣的自信!第二百七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一十五章 向東直驅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中英戰爭的隱患第二百三十一章 冒天下之大不韙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國之財第七十六章 恨!恨!恨!第五百七十八章 殖民第一千一百零五十四章 兩個日本,兩個國王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的擔心第九百零一章 輪船和火車第三百一十四章 暴民第七百二十六章 勞動致富,勤勞發家第四百七十二章 軍人的尿性第一百七十四章 混在江南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戰爭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第三百零三章 西征第四百四十九章 天下大勢南盛北衰第七百零四章 另類的因禍得福第六百五十二章 聖戰第八百五十二章 奴才恭送大清皇帝上路!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的擔心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走出‘低谷’的俄羅斯……第八百二十二章 沒種!第五百七十七章 重獲新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過河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與舊第三百七十一章 拉開一個偉大時代的序幕第六百五十一章 皇帝萬歲,皇帝萬萬歲!第八百三十七章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第一千零二章 陳漢霸業第二百五十九章 羨慕嫉妒恨第三百一十五章 狼嚎第四百五十七章 絕望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心滾燙第二百一十四章 用武之地第五百零八章 中文四六級第九百八十二章 拿破崙是聰明人!第八百三十四章 ‘排槍擊斃’時代的逝去……第九百三十章 脆弱的城市第五百章 沙俄——哪裡來的滾回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