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關家

“今天召集大家來,就是要跟你們說一說,老頭子爲什麼要死磕陳家。”關和澤眼睛掃視着下面的所有人,作爲他老子去世以後關家幾十年的主宰者,他並不像真的對這些人來一個解釋,這太有損於他自己的威嚴了。可是二房的聲音不能輕視了,包括自己的大兒子在內,底下的這些人中絕大多數都是反對派。

關家要綁票陳鳴是關和澤的主意,關家要死磕陳家,也是關和澤的主意。爲什麼呢?

“老頭子今天就告訴你們,老夫死磕陳家就是要拿到陳家手中的骨瓷配方和燒製工藝。”

“爲什麼?因爲這直接關係着我關家的未來。”

“你們知道開封府的同知是誰嗎?銘正。滿洲正藍旗出身,老姓章佳氏。”關和澤說話間只感覺着有一股榮耀加身,自己就能知道開封府的同知大人是銘正大人,是滿洲正藍旗的老姓,你們其他的人有能耐知道這信息嗎?

“同知大人有個血親,江西驛鹽道暫管九江關務瑭琦瑭大人。從今年五月份,道臺大人就接手了景德鎮督陶官一職。”關和澤的眼神掃視着堂中所有人,“景德鎮御器廠你們都該聽說過吧?那是給皇上給北京的貴人們燒製瓷器的地方。自從十年前唐英唐大人告老,御器廠就一年不勝一年。”

整個關家大堂,一種肅然的氣氛猶然升起。在場的沒幾個傻瓜,已經有些明白關和澤的意思了。關和澤是存了把骨瓷獻給開封府同知,然後再由同知轉給景德鎮啊。

“荒謬。那骨瓷僅僅是中檔……”

“在陳家手裡是中檔,到了景德鎮的御器廠手中,焉知不會是世之精品?”

“那土門窯的骨瓷,初入市井的時候不也僅是中檔而已嗎?現在呢?已然是中檔瓷器中的頂級品質。此物值得一賭!”

“更何況,休管輸贏,只要把心意抵到,關林日後補一知縣,還不是手到擒來?”關和澤可是清楚銘正、瑭琦是什麼樣兒的人的。那銘正大人傳聞裡與軍機大臣阿桂可是有很近的親戚關係的。

後者可是一等一的大人物。自從乾隆三年被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就長期戍守於西北邊疆。乾隆十三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然後因公被擡入正白旗,這是上三旗之一。數年間,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伊犁將軍、四川總督等。

這樣層次高高的大人物根本不是關家能夠望其項背的,以關林的身份根本就不可能如此詳細的知道阿桂這樣一品大員的官場軌跡。也就是因爲銘正的緣故,開封官場上對於阿桂這位大人物的履歷傳揚甚廣,關林這才知之甚詳。也從中尋到了一個不是機會的機會。舉人補縣令,太難太難了。如果沒人提攜,就關家這樣的家勢,關林也就一輩子在教諭、訓導的位置上打轉了。

щшш▪ тt kán▪ C 〇

關林不甘心,關和澤也不想看着關家在自己手中敗落。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一搏了。況且關家就算是敗了也只是敗了勢頭,陳家還能真的把關家產品不成?寶豐縣令、汝州知州、州同都小心自己在士林的名聲哦。關林怎麼着也是個舉人,又做着教諭的清流小官,是士林之人。

汝州、寶丰坐視關家勢敗可以,但關家要是被剷平了,他們就是不當人子了。竟然合夥一卑賤的皁戶之家謀害書香門第,這些官兒們的士林聲譽必然會受抨擊,就別想有好了。

關和澤接着伸出了手來。他要錢,他要送錢去汝州和寶豐縣衙,把事情擺平了。可關家也不是豪門世家,短期內哪能湊出幾千兩銀子呢?唯一的辦法只有對一衆旁支分脈伸出手來。當然,他已經畫下了一個大餅。

銘正、瑭琦、阿桂,滿洲正藍旗,這些足夠震懾住關家的這羣土包子了。

關成澤回到自己家裡,臉上沉重的表情立刻變成了不屑。“靜汝,別被你大伯一番話晃暈了頭,你也不想想。關林要真的補上了縣令一缺,這關家重興得到好處的究竟是誰?會是我們二房嗎?你大伯能給咱們留下一丁半點嗎?他要是懂得取捨的人,我關家何苦走到現今的地步?”

不僅在外要扛着陳家的重重壓力,在內還要頂着寶豐縣諸多趁火打劫之輩的狗爪子,本來應該是關家大佔上風的官府,在陳家的銀子使到之後,也迅速轉變了態度。關成澤很清楚,寶豐縣衙的人早就對關家獨霸諸葛廟鎮不滿了,這會正好趁機敲打關家。

而且,諸葛廟鎮之關家與他二房有何干?關家是大房的關家,分家時僅得的三間鋪子都被他的好大哥耍手段拿了回去,整個二房只靠着二百畝地過活,連這次他寶貝大孫子去開封府鄉試,都要向大房討好一二,關成澤心裡頭可很早就把二房與大房分的清清楚楚了。

“父親說的是。以大伯的性格,如果關林真的得了縣令,我二房不僅不會有好,怕還要受大房的打壓呢。咱們這位族長,可是個霸道的人。”關成澤二房的存在,本身就分了關和澤大房族長的威信和權利了。關平汝對自己那大伯的態度比他大哥關靜汝還要冷淡,從惡意裡出發揣測關和澤也是平常的很。

關靜汝、關平汝年紀都不算小了,他們的兒子都下場了,當老子的他們早已經絕了在科場上再進一步的念頭,剩下的時光裡二關吸引力最大的不是別的,就是金銀財貨。連同他們的老子關成澤算在內,三關都知道科考場上銀子不能少。

不管是經史子集、筆墨紙硯,還是衣食住行,不爲雜俗費心,那都需要白花花的銀子。

二房跟着大房廝混,有沒有前途不一定,但是有沒有錢途卻是一定——不會有的。

關成澤很不甘心自己的子孫後代一輩子都低大房一頭,雖然論後人關和澤的兒子、孫子確實不比自己的差勁,二房三個秀才,可三個秀才綁在一塊也比不上半個舉人。

那麼,也該是二房做出決斷的時候了……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戰爭的味道第五百五十七章 謝恩表第一百五十章 全軍速退!第十二章 娶妻娶賢,納妾納色!第七百四十二章 新生第四百四十二章 既然無力反抗,那就好好享受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八百五十四章 蝴蝶煽動的翅膀第八百五十五章 陳皇帝偉大的愛國情操!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圖林斯克戰鬥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心滾燙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中英戰爭的隱患第一百六十三章 征伐江山第614章 被嚇着的波將金第三百四十九章 真正的考驗從現在開始第一百四十四章 盧氏營的捷報第七百一十九章 陳鳴的鐵粉第三百八十七章 狠打韃子的臉第九十八章 笑的燦爛第七十五章 血債血償第九百四十四章 陳漢的份量第一百六十章 旗兵棉甲第二百六十六章 神機妙算第五百八十八章 收穫喜人第九百九十五章 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第706章 讓全世界戰爭的硝煙來的更猛烈1些第二百五十七章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第二百五十章 八旗新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火星撞地球第四百一十二章 那還不快傳御醫?第三百九十四章 改變世界,改變海洋第六百九十三章 誤期不到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二百二十七章 被殃及的池魚第六百零一章 墨鵠第六百三十章 朱濆第一千一百零三十一章 沙皇永遠也回不來了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中國的迷之自信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四國秘密同盟第五百八十七章 破腹自殺第二十三章 老爹‘好蠻’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亞歷山大一世如果真的有魄力……第五百零五章 盡收川藏之地第二百五十七章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第六百六十章 保家衛國,戰死沙場第二百二十八章 內訌第五百零一章 天命所歸第七百四十一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皇長子的親事第一百章 下鄉打秋風第五百六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二十五章 ‘見識’太少第五十六章 民團匯聚第一百二十七章 阿彌陀佛第九百八十四章 做官貴在‘做’第三百一十五章 狼嚎第九百零三章 “中國船”上的人第九百六十五章 狂熱的民族分子第七百零八章 李建成也是一種榮譽第九百八十五章大魚吃小魚第一千一百零三十五章 陳皇帝的大美夢第四百七十七章 中國本世紀以來最最偉大的文明成果第七百零五章 南京來的精英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陳鳴的打算落空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遭賊惦記第八十二章 戰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動一靜第八百二十六章 無窮盡的——優越感第一千一百零三十三章 勇士與懦夫第一百六十七章 措手不及第五十一章 差役來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改變世界,改變海洋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旗子弟的嘴炮報國第八百二十一章 弱小者的悲哀,弱小者的委屈第五百二十三章 殺狗第三十二章 完美無缺的丈夫第八百零五章 怎麼一下子就都反了?第七百九十九章 國王陛下萬歲——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昌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心,絕對叵測!第五十五章 原來是暴民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魯公 龍套出場第五百零六章 哪那麼巧?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國演義’第九百二十章 國舅爺的無能爲力第一千一百零四十三章 極樂天堂第八章 小白文裡寫爛的梗第二百四十二章 爲復漢軍做嫁衣裳第三十章 襄縣窩點第四百零二章 廉恥何在?羞恥又何在?第二百二十八章 內訌第八百七十二章 黑暗料理國第九百八十六章 “走狗”間的戰爭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國演義’第四百五十六章 乾隆這狗東西第四百七十三章 太子代祭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津不遠了,北京還會遠嗎?第八百七十一章 陳氏悖論!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驕傲的國防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動搖起來的滿清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