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傳朕的旨意

乾隆現在很愁。他的面前堆了一堆地方官遞上來的摺子,河南、安徽和山東省,都缺糧。連北京城裡的糧食也大漲價了。

南京被複漢軍攻佔,鎮江比南京更早的落入陳鳴手中。漕運爲之受阻,蘇北、山東運河沿線數萬船伕漕丁處在失業的邊緣,更重要的是,漕運的斷絕讓京津地區少了四百萬石糧食的保障,這讓整個京津地區都陷入恐慌。

進入三月以來,北京城的糧價五天一小變,十天一大變。一直在飆漲。

往年,每年的農曆三月一日至十月一日,這就是大運河的漕運時間。源源不斷的糧食、江南土產和一些別類物品,順着大運河抵到北京城。沿途散着榮光還在不停滋潤着蘇北、魯西的運河沿岸線。

這個時代的漕運船隻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夾帶土產的,或是糧食,或是別的什麼東西,幾百年的時間和這般規矩使得大運河沿岸展成了明清時期中國最爲密集的城鎮聚集帶。

但是今年不同了。復漢軍劍指南京,兩江總督和江寧將軍的目光都在看着復漢軍,高晉哪裡還有啥心思去管漕運。結果復漢軍抵到南京以後,馬不停蹄的奔襲京口,在那裡一舉繳獲了幾十萬石糧食還有數百艘沒能逃走的漕船。

更因爲京口的斷絕,整個運河大動脈就此堵塞。在那一日後,再沒有一粒糧食從江南運到過山東和京津。

而隨着四月份的到來,受戰爭影響嚴重的河南先缺糧,接着就是安徽的皖北,清廷在抽調兵力財力物力去支援增援河南的時候,肯定是就近啊。安徽的地方官多次壓榨搜刮,現在皖北缺糧了。還有那山東,往年漕運夾帶的糧米物質可達規定貨運的兩成許,那些糧食和江南土產,漕船又不會都帶去北通州,就在大運河沿線‘消費’了出去,所以鑄就了淮安、臨澤等地的一時繁榮。

現在漕運斷絕,淮安和臨澤的商機就一去而不復還。

山東省距離河南戰場還遠,在農業種田上並沒受到復漢軍太大的影響,但運河沿線人口密集的城鎮區域是真的短缺糧食了。再加上從去年秋冬開始,就有大批的河南百姓成羣結隊的逃荒過去,那是百萬做單位的,本身就給山東增添了糧食上的負擔,現在不少地方就6續出現了缺糧的情況。

乾隆能怎麼辦?他不可能拿京津的儲糧去賑濟河南、皖北和山東啊。那樣的話明天北京城的米價就能漲到五兩。河南、皖北、山東都可以亂,獨獨北京不能亂,京津不能亂。

“皇上,傅恆求見。”

“讓他進來。”

乾隆押了一口蔘湯,對吳書來道。

“奴才傅恆見過皇上。”一進來傅恆就規規矩矩的跪在地上。三十年中他能在乾隆心裡地位始終鞏固如一,這份不狂不傲不驕不躁的秉性,是最爲重要的。作爲乾隆的小舅子,正牌的,他姐姐是乾隆的元后麼。傅恆也快五十歲的年紀了,他的大兒子福靈安去年就死在了雲南。不是戰死的,是病死的。

歷史上的傅恆也因爲去雲南統兵督戰,病死在了那裡。一個不大的緬甸,搞掉了富察氏這乾隆朝前中期第一豪門的半壁江山。但隨着乾隆接受了緬甸的罷戰議和,現在身體還好的傅恆活過五十歲的可能是妥妥的。而且他的次子福隆安,年僅二十三歲,剛剛被擢爲工部尚書、軍機處行走。顯然這是乾隆對於富察氏的補償,補償富察·明瑞的死。用對福隆安的提拔和封賞來表示自己對富察氏的寵愛依舊。

“皇上,閩浙總督崔應階急奏。”

擡起頭來,傅恆臉上多次了一絲紅潤。崔應階的這本急奏,堪稱救苦之甘霖啊。

在南京被圍,京口被佔,漕運斷絕以後,關注這件事的不僅僅在北京,還在全國各地的督撫大員。這些人很清楚四百萬石漕糧對於京津和滿清朝廷的重要性,漕糧一日被斷絕,大清的命脈就一日被叛賊死死地掐着。

崔應階匯同浙江巡撫熊學鵬,不僅把目光看向了海運,更真真塌下身子瞭解了海運,還有海運的主力船隻沙船。

這種最大載重能達到5ooo石的木帆船,在東南沿海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出現的時間已經不短了,性能和安全性都值得信賴。崔應階奏報說,他準備以四十艘木帆船在寧波啓程,先期試運,如果可行,福建、浙江將以海運代河運,以供應京津所需。

漕糧海運放到和平時候,絕逼能引起滿朝上下的軒然大波。這樣會導致傳統的官解官運的河運漕糧體制的崩潰,也導致河運漕船業的衰落,導致大運河沿線城鎮的衰落。誰敢提出這樣的建議,誰就會被成千上萬的人****夜夜的詛咒,咬牙切齒的痛恨。

可現在是戰爭年代,南京都淪陷了,京口都他麼被複漢軍改回鎮江了。這種情況下,能把漕糧運送京津,就是第一能才。河運改海運,就是萬口稱讚的能吏。

乾隆拿起奏摺詳盡的看了一遍,臉上的愁容消散了不少,崔應階和熊學鵬難能可貴啊。奏摺中提到了元朝的海運,的確,蒙元時候都能走海運春夏二運,我大清如何就不能了?

陳鳴這跳樑小醜,以爲卡住了京口,掐住了大運河,朕就手足無措了。那是妄想!

“傳旨,在京諸官員檢校自家古籍,有關蒙元漕糧海運之書籍文獻者,皆可呈朕覽閱。”

乾隆恢復了天子之尊的雍容氣派,這件事他要大肆鋪張的宣揚出去。海運漕糧能不能真的管用且不去說它,只此事傳播於民間,就可解朝廷當務之急,安定了民心。

“傳朕的旨意,崔應階、熊學鵬有心爲國,忠心可嘉,賜雙眼花翎。”

彷彿一塊壓在胸口的大石頭被搬開了,乾隆皇帝這個時候整個人都是輕飄飄的。海運,是啊,運河不能指望了,可還有海運。只要江南兩廣的錢糧源源不斷的運到京城裡來,豫西賊寇,何愁不能值日蕩平?

賊兵兵甲犀利槍炮過人,那朝廷也造!而且已經在造。

大清的棉甲是經過戰爭考驗的,大清的槍炮難道還比不過一羣反賊?在京的那些傳教士中,未嘗就沒有第二個湯若望,第二個南懷仁。只要朝廷需要,大清的萬千士子裡,難道找不出第二個戴梓?

大清富有天下,大清富有四海。只要海路一通,京津缺糧之急頓解,國朝安定,要從幾十萬國族健兒之中選拔出一支能打仗的強軍,還不是輕而易舉?

對着天空乾隆長吐一口氣,自從京津糧價高漲,他受到地方上送來的缺糧奏摺之後,胸口中憋悶下的這一口鬱氣,終於吐了出來。

原本這幾日有些灰的臉色也瞬間佈滿了健康的紅光,乾隆哈哈笑着,魯山,陳惠陳鳴,跳樑小醜爾。

北京城,四海昇平茶館。

餘則成沒坐櫃檯後邊,他是大老闆,又不是掌櫃的。幾個月時間過去,餘則成已經再在城東盤下了一家酒樓和一家旅店。在京的河南會館裡,餘則成來來去去也跟不少河南籍在京商人混的熟悉。還靠着這些人的引薦,跟兩個出身河南府的官員拉上了關係。只不過這倆官都是五六品的小官。

一個外表很憨厚的夥計挑着擔子進了後院,片刻後他來到了餘則成,也就是高竟成房間裡,“東家,京城的糧價又漲了。一斗大米都要三錢三分銀子,這眼看着是要翻倍嘍……”夥計憨厚的臉上溢滿了笑容。復漢軍掐斷了漕運,北京城的糧米是應聲而漲。現在一斗米三錢三分銀子,也就是一石大米要三兩三錢銀子。糧價翻倍是還遠着呢,但也溢價過半了。

“大都督拿下了南京城,掐斷了大運河。這滿清韃子果然坐不住了。”高竟成心裡清楚,這幾天裡,不管是茶館還是飯店。高聲叫罵的八旗子弟比往日多出了許多,調子還恨了許多。

“東家,那是大都督真正挨着了他們。這漕糧一斷,旗人們的鐵桿莊稼就難說還有多少了。他們當然跟被踩着了尾巴的兔子一樣跳起來了。”

夥計來到北京城也有幾個月了。他算是看透了這些‘國族’,一身的本事全長在了嘴巴上。用大都督的話說,就是嘴炮放得很厲害,真真到用他們的時候,一個個全麻爪。

這羣人在復漢軍逼近江南以前,說起復漢軍的時候都給人一種做戲的憤怒,大庭廣衆之下對復漢軍和陳惠陳鳴父子的辱罵,更多是一種吸引人眼球,看看我多牛逼的表演。反正他們每月該拿的餉銀糧食一粒一錢都不會少,也用不着他們去賣命,他們自然樂得在衆目睽睽之下如此表現自己的憤怒和英勇。就好像‘刷那啥’一樣,今天你刷了,那明天我比你刷的更厲害。

即便是荊州之事傳過來,在京的旗人經過幾日真正的憤怒之後,也迅恢復原狀。並且隱隱噴起了上面的‘無能’來了。

南京之戰,清軍打的是絕對的窩囊。不過還好,高晉、容保無能歸無能,卻帶着好幾萬旗人跑出來南京城,雖然隨後又遭受了大敗。那支隊伍就在句容被擊散,可也沒聽說有多少旗人被複漢軍俘虜了。再加上之前京口被佔,漕運斷絕,京中糧價飛漲……

被複漢軍的作爲真正觸及到了切身利益的八旗子弟們,全忙着表對復漢軍痛恨至極的恨,似乎沒多少人去關注南京駐防八旗和他們的家屬的命運了。(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定海三總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殊勳第三百七十五章 這是威脅,這是搶劫!第六百二十六章 榮譽需要‘特權’來襯托第七百零四章 另類的因禍得福第四十六章 裹脅第二百三十章 窮途末路番外 清穿女 了結第二百一十二章 天魔解體大法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間諜無處不在第三百四十九章 真正的考驗從現在開始第四百四十五章 陳鳴沒那個閒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是一個搞兼併的好手!第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七十六章 向約翰牛買地第六百四十一章 東方帝國第四百九十六章 彈幕鼻祖是乾隆第九百四十三章 另一條運河第九百七十一章 陳鳴被‘打臉’第九百零六章 華夏的新大陸第六十七章 婦人之態第七百八十七章 英國人搶劫了圓明園,中國人火燒了整個倫敦第八百零一章 很yy,很帶感第八百六十一章 戰火中成長第七八百十一章 全盤漢化第八百五十九章 捅死了十七個老毛子!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第一千一百零四十四章 附庸之戰第一千一百零五十三章 大西洋上第九百四十三章 另一條運河第二百五十二章 粘杆處,血滴子第一千一十章 燈塔國的抗議第一千零四章 要命的誘餌!第六百四十三章 我是一個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包圍常州城!第九百七十八章 高級軍官與中低級軍官的不同第六百七十七章 落井下石,化暗爲明封推感言第九百九十二章 ‘火中取栗’第四十二章 物是人非第七百四十五章 酒井君,你的臉腫了麼?第八百五十九章 捅死了十七個老毛子!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訪問天方第三百零四章 稱公稱王第一千零一千一十八章 威遠堡第三百零四章 稱公稱王第四百章 尊敬的大公閣下第一千零一百一十六章 看的還是中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皇帝與反賊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大的笑話第五百零一章 天命所歸第七百五十一章 龍顏大怒第七百零五章 南京來的精英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塌第一百零一章 贖城之費第四百六十四章 和珅第八百四十五章 迅如疾風一樣的逃跑第二百九十一章 影響第七百二十八章 敲打,嚇唬第七百四十章 女諜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屬村第七百四十七章 中西北美戰爭第一千一百零一十四章 時代的大進步第二百零五章 武昌第三百三十二章 固若金湯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現今的中國……第四百五十七章 絕望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灰色牲口!第二百零二章 畜生,畜生……第五百五十二章 壞良心第八百四十章 中法‘友好’第一百七十九章 泰山壓頂不彎腰第三百零六章 拉攏民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陳鳴的槍第九百七十五章 安置黑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皇帝與反賊第一千零一百二十一章 遠征艦隊第一百七十九章 泰山壓頂不彎腰第九百零五章 國家間的‘交易’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第四百五十六章 乾隆這狗東西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七章 陳氏子弟第八百二十八章 他們捍衛了俄羅斯!第六百三十五章 路易十六第四百零七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後炮第四百九十七章 晉商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蘇州第八十五章 淚珠都要掉下來了第九百七十五章 安置黑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比官兵還像官兵第707章 大同夢,把陳崗送去第五百零二章 蒙古人‘入關’第八百九十三章 世界的波動第三十二章 完美無缺的丈夫第五百二十章 帶路黨第二百七十四章 在天之靈第四百二十五章 死的值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我是中國人,我就驕傲第四百四十四章 弘曆啊弘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