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雖死而不敢辭

“自彭婆鎮大勝後,臨汝鎮原可成績克復。因左右羣山之中賊勢尚熾,屢屢襲攪糧道、物資,兄折選精銳攻剿,始平伊河兩側山丘。賊以其暇,嚴密佈置臨汝,待到陝兵精銳回軍陣前,則臨汝已堅不可摧,難以急下矣……”

吳達善跟別人說起河南戰事從來是閉口不言自己打仗水平差,好不容易靠着人多勢衆,硬懟下了彭婆鎮,也讓楊平、馮少華帶着剩餘士兵安安穩穩的退回到了臨汝鎮。他現在正給自己在京的親兄弟寫信。家書不比給皇上寫奏稿,完全可以寫得直率一些。但吳達善寫到最後兩句,越品越不是滋味,這太不吉利了。懊惱地把後兩句劃掉,然後擱下筆,沒有再寫的興致了。

躺在棉椅上,吳達善下意識的挪動了一下屁股,他得了痔瘡,是頑症。往日在西安城裡處尊養優,倒也不顯多礙事,現在到了前線就覺得太礙事了。這個折磨了他十幾年的頑症現在沒有給吳達善痛苦,還不是時候不是,所以吳達善靠在棉椅上想起了彭婆鎮被攻破時候的事情,那個時候自己舍臨汝而先掃蕩兩翼山間,並不是什麼失策,可現在自己屢次攻打臨汝不克,當初的不是失策現在也是失策了。

……

南風夾着細雨撲進窗口。陳鳴夜裡送走了東進部隊,黎明時候就下起了雨來。他望着窗外一片白茫茫,連不遠處巍峨屹立的九江城牆也似有若無,幾乎看不見影子。

零星的槍炮聲,斷斷續續的傳來。說明屯兵於九江東大門的復漢軍士兵已經與清軍展開接觸戰。戰爭已經進行,復漢軍勝利的最終時刻逐漸臨近,清兵大勢已去,已經阻擋不了復漢軍佔領全城的腳步了。

江面的優勢無疑牢牢控制在復漢軍手裡。清軍水師或殲或逃,隨着昨天上午清軍水師那次反撲的失敗,九江境內已看不見一艘敵艦。在這個地方,陳鳴蒐羅了很多造船工匠,數量比武昌所得都要多的多。而且還繳獲了不少造船用的木頭,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都是陰乾後的。可以說,有了這些木頭,如果時間能給他一年的功夫的話,現在他就可以造自己想要的船。

不過時間不會停止,手中握着大批船工木匠的復漢軍也不敢大模大樣的去造船,這批木料更大的可能是被陳鳴在迫不得已的時候一把火燒掉。要是戰局進展不利的話。

揆義和舒善已經退出了九江府城,避往了瑞昌,但在這個時候,數千江西官府在贛南招募的丁勇也星夜連馳,趕到了南康府星子。因爲復漢軍進攻鄱陽湖岸畔的消息傳到這支隊伍裡,所以這支隊伍沒有走德安直入九江,而是走了廬山東側鄱陽湖畔的南康首星子縣。從星子縣向北不多遠就是姑塘。

江西按察使吳虎炳隨軍趕到南康。剛剛進到星子縣,吳虎炳就聽到九江城破的傳聞,整個人登時就不好了,渾身上下,從裡到外都露着濃濃的苦澀。他的運氣實在是太壞了。

這事兒是直接把他掛在了火堆上:九江你救是不救?

救的話,他就要帶着幾千民勇立刻北上;不救,日後被捅到北京去,那就是罪過。

主要是這事兒沒一個譜,誰也說不準九江城是不是真的破了。殘兵又如何了。

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辦?是直上九江?還是先守南康?一時之間吳虎炳萬萬難定主意。

據探,復漢軍的隊伍全都涌去了九江城,之前被其攻奪的姑塘等地已經被放棄,吳虎炳如果代兵去九江的話,似乎並不困難。這讓吳虎炳更加難下決心。陳鳴可不是“乳臭未乾的小兒”?清軍在他手上吃了這麼多的大虧,吳虎炳不能不多想。

直趨九江,看似順理成章,卻讓他心生懼意。吳虎炳一時之間進退維谷。

“大人,大人,門外德化知縣求見。”星子城北一家大院內,吳虎炳的長隨快步走到吳虎炳跟前低聲說道。

“德化知縣?”吳虎炳如久旱逢甘霖,整個人都喜壞了。不管這德化知縣是怎麼跑到星子縣來的,反正他肩上的擔子可以甩掉了。

大門外,灰頭土臉的謝瑚在急切的望着門內。他簡直想下一剎那就直接見到吳虎炳,然後下下一個剎那,城外的幾千贛南民勇就能開拔北上。

在金雞坡被複漢軍偷襲得手以後,清軍很快就發起了反撲,梅家洲上兩座木城裡的清兵近乎傾巢而出,結果自然是失敗了。不僅失敗了,還敗得很慘。

九江協參將鄭文直重傷,鄭文直的親兵裹着鄭文直和謝瑚一路南逃,到了姑塘還繼續南下,一直跑到九江與南康府的交界之處。謝瑚一直在儘可能的聚集敗兵,今天一大早聽到贛南民勇趕到星子的消息,就快馬跑來了南康。

吳虎炳見到謝瑚,謝瑚道明來意,又信誓旦旦的作保九江城絕對沒有丟。吳虎炳爽朗地一笑:“贛州、吉安諸府數千民勇隨我來此,供吳某人調遣驅使,既爲國效力,平我江西之亂也,敢不盡心竭力。”

“只是九江之戰非九江一府之爲也。本官要在南康逗留兩日,與知府胡大人商議些事情。這民勇北上之務,本官就交於你手,你可願擔此重任?”

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吳虎炳一席話將謝瑚滾燙的心說的哇涼哇涼的。不過有些人與常人就是不一樣,吳虎炳這明瞭明的甩鍋,謝瑚把牙關一咬,愣是接了下。只做片刻猶豫,旋莊嚴肅容道:“國家養士百二十年,當用於艱危之時。此去千難萬險,謝瑚雖死而不敢辭。”說罷,就徑直伸手向吳虎炳討來一紙手諭,然後轉身告辭而去。

聽得一個“死”字,特別是謝瑚嚴肅鄭重的神態,吳虎炳有些感覺羞愧。反面人物在正面人物面前,面對‘大義’的時候總會如此的。但對比這羞愧吳虎炳更要緊自己的老命和官帽。

隨從吳虎炳從贛南出來的民勇壯丁有四五千人,兩日後隨着謝瑚趕到九江城外的時候,人數已經只剩下了兩千餘。拳拳報效朝廷的謝瑚只是一個小小知縣,如何約束的過四五千民團?且本人對軍事一無所知,僅僅憑書上得來的三言兩語成得什麼事兒?要不是有隨從的九江協敗兵前後照料,贛南來的民勇跑個精光都不是不可能。

這些贛南招募的山民,是很兇悍不假,但他們也不是聾子耳朵。那九江府城都失陷了,剩餘的殘兵爲了不被複漢軍一股腦的收拾掉,依託城外的山巒拼死抵抗,那樣的地方鬼才願意去呢。很多民團中的練總,召集自己人一嘀咕,招呼都不打一聲,帶着隊伍就走人了。要不是九江協的敗兵和軍官替謝瑚兜住了底兒,那裡還有這剩下的兩千多人呢。

“寶光兄,不能再進了。咱們只能走到這。在這等着,等着城外山上的敗兵自己衝出來。”吊着一條胳膊的鄭文直對謝瑚說道。他是挺佩服謝瑚的耿硬忠心的,但他不能陪着謝瑚去送死。

反正江西布政使、九江鎮總兵、九江知府都逃了,朝廷總不至於先要自己一個參將的小命。他家的總兵大人都逃到瑞昌去了,而鄭文直他好歹還在九江城外頭。

府城裡,陳鳴也接到了偵察大隊的報告,一支清軍援兵抵近,真的好大膽。

現在這支以練勇爲主力的援軍停在城池西南十多裡外。這個距離對九江城沒有具體的威脅,對於九江城外的復漢軍部隊卻有着一定的威脅,對於那些被逼的跑上山的清軍敗兵更有着強大的吸引力。

黃捷直接向陳鳴請命。兩三千清軍這個時候竟然出現在九江城外,領兵的人膽子好大啊。在黃捷等復漢軍軍官的眼中,這更是對復漢軍的一種挑釁。

陳鳴這個時候則沒心思理會這點小打小鬧,黃捷既然請命要兩個營,那就給他兩個營,把手一揮,去打吧。陳鳴繼續專心的等安慶的報告。

兩天時間,謝瑚帶着贛南民團在路上辛苦跋涉了兩日,高平山帶軍東進也已經有兩日。安慶城究竟打沒打下來,戰報也該到了。

劉武小心的爲陳鳴換了一杯熱茶,他自然是知道陳鳴在等待着什麼。也清楚安慶得失,對於陳鳴下一步計劃的影響有多大。他小心翼翼的拿去冷了的茶水,小心翼翼的把熱的茶水放到陳鳴的手邊,不敢弄出一聲多餘的聲響來。

別看這個時候的九江城內很熱鬧,甚至知府衙門裡也很熱鬧,可陳鳴所在的這間房屋內,非常之靜,寂靜。

陳鳴就像一個木頭人一樣坐在椅子上,閉目等候着飛鴿傳書。這個時候激活陳鳴的法寶不是說話的聲音,也不是外頭傳來的戰報,而是一聲‘咕咕’。

劉武端着冷掉的茶水退出房間,門外走廊下,陳大偉帶着一羣親衛拱護着四周,看到劉武從房間裡出來,向劉武打了個眼色。而劉武回他了一個非常具有後世化色彩的動作——聳肩。

所以說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陳鳴身邊的人,在一些言談舉止上已經越來越迥異與他們的父輩了。而整個復漢軍中,還有更多地人模仿者劉武、陳大偉他們。(未完待續。)

第五百九十九章 漢臣朱渥,立第六百四十八章 朝廷辦事,還要講證據嗎?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要給忽悠瘸了第九百零三章 “中國船”上的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清需要時間第四百五十六章 乾隆這狗東西第八百七十七章 陳皇帝出的難題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七章 陳氏子弟第四百零三章 臣等謹遵殿下令!第八百四十二章 風雪中的聖彼得堡第八百九十三章 世界的波動番外 清穿女 二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二章 一切都要看中國!第一千一百零七十二章 當太子不容易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第一敗家子第一千一十章 燈塔國的抗議番外 清穿女 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勞改們的權利!第六百零七章 貝加爾湖間諜基地第一百零九章 打!第五百三十九章 最後的權利第五十八章 李釗的帶兵第二百八十五章 八旗健兒,保我大清!第二百九十七章 奔頭第九百五十六章 中西談判第一百七十五章 落地生根,抽枝發芽第二百零八章 將軍府的逼格!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兒科第八百三十一章 這一章真不知道咋起名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用手中的劍爲國人的犁取得土地!第三百零四章 稱公稱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站籠中的官吏第九百零五章 國家間的‘交易’後記10 穿越駙馬爺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七章 分瓣梅花 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久戰兵疲……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家王師第四百四十章 不學而有術第四百八十五章 毀滅第六百二十章 克服一切困難,堅決要完成任務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美軍後記9 民調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七章 陳氏子弟第三百一十一章 八方匯聚第六百七十九章 財政赤字第三百八十章 那就逃唄第一百九十六章 釣魚第二百九十九章 年後第613章 天使在行動第九百二十二章 被陳鳴盯上的佛羅里達第五百八十章 中日風雲動第八百六十四章 中國人這是在嚇唬我們!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段佳話第二百六十二章 暗營特科第五百六十五章 哎呦,我的頭!第五百四十三章 旗人的日子第九百三十五章 日本新遣唐使第706章 讓全世界戰爭的硝煙來的更猛烈1些第四百九十八章 江戶幕府第五百一十五章 二次改開第一百五十四章 星空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他是皇帝啊第二百八十六章 排槍擊斃 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另外一波看客第五百二十四章 宗教局第七百二十章 宰肥羊,補財政第二百五十七章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第五百零七章 驅逐艦第二十八章 關家第七百二十七章 朝鮮版陸放翁,消弱版人大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沒有宣戰的戰爭第六百七十七章 落井下石,化暗爲明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一章 刺客組織第九百四十章 勇氣!第一百八十六章 爲了活第九百九十一章 ‘畫餅’第一千一百零五十八章 五億人口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東總兵官第二十八章 關家第一千一百零三十六章 中國海軍的短板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中國式的內鬥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要遷都第八百七十五章 天底下最過癮的事第四百九十三章 敬告大明思宗烈皇帝!第六百四十章 國舅爺的進擊——第六百三十一章 馬尼拉第六十五章 聾子瞎子新書上傳《天地最強共主》第二百二十七章 被殃及的池魚第八百四十二章 風雪中的聖彼得堡第六百二十六章 榮譽需要‘特權’來襯托番外 清穿女 二第九百一十八章 拼命!第二百二十章 下一盤大棋第九百七十三章 改變格局的刺客第七百一十六章 建國大業第四百二十四章 替死第八十七章 救救汝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又是飛雷炮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心滾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