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使得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舜在位後期,洪荒之中爆發了很大的水災,且災情越來越嚴重。舜對此道不甚精通,不得已之下,將治水的重任交給了顓頊的兒子鯀。
在得到帝舜的授命之後,鯀便收拾行裝,會同衆人一起前去治水,鯀採取攔堵之法,耗費人力物力製造堤壩迫使黃河大水歸位,又攔江蓄水,讓百姓農業有了灌溉之源。
此法雖然短暫地平息了水患,但終究不是長久直接,十年之後,水患再度爆發,而且比之前還要兇猛,人族此番損失慘重,而鯀也因此被帝舜降罪斬首示衆。
然洪水不治,百姓依舊愁苦,讓帝堯也是感到一陣無奈煩惱。后帝堯聽臣下諫言,說鯀之子禹乃是聖人修羅老祖門下雲霄娘娘的弟子、德行高潔、有治水之才,遂命禹接任治水之事。
禹接受任務以後,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父親鯀失敗的原因,決定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爲疏導,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着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劃水道。他帶領治水的人族,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爲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
禹的方法雖好,也很有效,可是事實上這場洪水卻是並沒有那麼簡單。禹僅僅完成了一小段的疏通河道的工作,便是遇到了麻煩。原來卻是那水中水族妖獸爲禍,掀起波濤洪水,禹不察之下,卻是被妖獸殺了不少治水的人族。
驚怒之下的禹,親自出手與水族妖獸大戰!然而,他在雲霄門下修道時日不長,修爲尚淺,根本不是那水族妖獸的對手。
危急時刻,一金目猿猴從天而降,手中混鐵棍打殺了水族妖獸,救下了禹。他自稱淮水巫支祁,奉雲霄仙子之命前來相助禹,並送來了一柄神斧給禹用以開山、開鑿梳理水道之用。
這巫支祁乃四大靈猴之一的赤尻馬猴,擅長控水,有了他相助,禹簡直是如虎添翼,所過之處,一些興風作浪的水族妖獸盡皆被巫支祁打殺,使得禹治水更加順利,卓有成效。
而巫支祁之名,也是在人族和妖族之中傳播開來,當真是人族敬重、妖族聞之膽寒啊!
禹不辭辛勞,治水有效,拯救了許多爲洪水之中愁苦的人族,自然是贏的許多人族的讚揚和認可。
禹與塗山氏女名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着牙沒有進家門。第三次經過的時候,他的兒子啓正抱在母親懷裡,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
禹三過家門不入,傳爲美談,更是使得更多人族子民稱讚禹認真負責、無私奉獻的德行。
梳理河道,工程浩大,轉眼已歷數年,其間巫支祁雖然殺了不少水族妖獸,卻也是收服了很多沒有什麼殺孽的水族,讓它們一起幫忙梳理水道,甚至曼珠沙華座下的龍馬和玄龜,也都前來幫忙。
人多力量大,又過了幾個月後,東海之畔,伴隨着一聲轟然爆響,只見海邊一座山崖被禹一斧劈開,剎那間奔騰的水流直接衝出了一條河道匯入東海..
自此天下河川匯合,都能流入大海,再也不用擔心水災爲禍,總算是根治了水患。人們甚至還在洪水退去的潮溼土地上種植了水稻,讓人族的糧食除了五穀外又多一種。
大禹治水成功後,在人族的聲望一時間甚至超越了舜,於是舜也是順應天意民心,將共主之位傳給了禹。
禹繼位共主後,以安邑爲都城,國號夏,姓姒氏,史稱夏禹。禹分封堯的丹朱於唐,分封舜的商均於虞,改定歷日爲夏曆,以建寅之月爲正月,與此同時,中原各部落已逐步形成以夏族爲中心的領導集團,夏禹在這個集團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權性質。
他讓治水時專司刑罰的皋陶製定了一些規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聽號令者,就要以刑罰來懲辦。當時,古越部落族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聽夏禹的命令,夏禹在苗山大會上當衆命令將他處死,並暴屍三天。
各地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夏禹的神聖,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沒有參加朝見禹王的氏族部落聽說此事,也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自此夏禹的勢力範圍達到江淮流域,武功赫赫,震懾天下,人莫不尊!
在治水的過程中,夏禹曾經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
夏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爲九大州,然後進行管理,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
夏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偉人,他治水是與治國養民結合進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時,他還時常指導人們恢復和展農業生產,大興水上運輸,重建家園,每治理一個地方,都主動團結氏族部落酋長,完善政權建設,使百姓安居樂業。
至此,人族由於有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集體協作以及密佈的水網工程之後,在夏禹的英明領導之下,人族迅從之前大水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而且他們還迅打破了阻礙前進的囚籠,人族進入了史無前例的輝煌時期!
夏禹執政數十年後,在老師雲霄仙子的指點下,命人取天下之銅鑄成九尊大鼎,取人族之血祭煉,以九鼎鎮壓人族九州,以此保人族氣運不衰。自此,三皇五帝的最後一位也功德圓滿,天降功德,功德之多遠不是五帝中的前四位可比,已經與三皇中軒轅氏證道時的功德相差無幾了。
夏禹證道之後,便將人族共主之位傳給了人族大賢伯益。可人族之中,對伯益繼位不滿的人卻也不少。其中,反響最大的要屬夏禹的兒子啓。而其部落之中,大多數人也都支持啓。伯益雖然繼位人皇,但禹當年手下的大臣都並不看好伯益,反而更看好堅強果斷的啓。
啓在拉攏了諸多人族部落的領之後,成功地架空了伯益的權力,成爲人族的實際領袖,而後便發動了政變。伯益的軍隊被殺的大敗,伯益自己也被俘虜,啓思考良久,最終還是決定處死伯益,以絕後患。
至此,啓便通過武力,登上了共主之位,啓在討伐了一些支持禪讓制的部族後,其統治得以確認鞏固。之後啓自立爲王,建立大夏王朝,家天下的世襲制終於正式取代了禪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