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拯善,誅惡

數日之後,禹天來和陳近南的船終於抵達陸地。

陳近南先將禹天來安頓好,而後火速趕去面見大世子鄭經。

等過了數日後,陳近南去而復返,最近幾天來臉上的焦慮之色已經一掃而空。他告訴禹天來自己已經向大世子稟報了對鄭泰的懷疑,大世子對此也大爲緊張,答應立即派出親衛統領馮錫範攜親筆密信赴臺求見國姓爺。國姓爺若相信了最好,如果他不信,馮錫範便藉故留在臺島,秘密監視鄭泰的一舉一動。大世子在臺島還有些得力人手,應該足以應對變故。

雖然禹天來點頭說了一句“如此最好”,心中卻不知爲何隱隱地總有些不安,總覺得自己似乎疏忽了什麼,卻又怎都想不出疏忽的究竟是什麼,只能暫時放下不再去想。

解決這件事後,兩人結伴北上,開始謀劃籌建地下反清勢力的事宜。陳近南做事從來都是謀定而後動,在離開臺島之前,便已構思好“天地會”這一組織的框架。又經過禹天來以第一世的現代經營理念與第二世的立國治國經驗作爲補充,這構思更加嚴密與完善。如今兩人需要做的便是招攬普天下有志反清的仁人志士,將構思好的框架搭建起來並逐漸充實。

只是要招攬人才卻不是一句空話便可以做到,若要使豪傑歸心,自身還需有足以使人信服的條件,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揚名立萬。然而如今的禹天來固是籍籍無名,陳近南的名氣也遠爲達到將來人人傳誦“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的高度。即使背後有“反清復明”這杆大旗,號召力也極爲有限。

作爲曾白手起家創下偌大一份產業的成功商人,禹天來比任何人清楚“廣告”的重要性,所以向陳近南建議要儘快做幾件大事來打響名號。

如今鄭氏雖退守海外,在內陸卻留下不少暗樁,陳近南臨來之時,鄭成功已經將這些暗樁的指揮調度之權交了給他。在接納了禹天來的建議後,他立即下令蒐集各方信息,最終確定了兩個目標。

其一爲解救“明史案”後遭發配的婦孺。

當時浙江烏程富戶莊廷鑨因病眼盲,欲仿效前賢左丘明著寫史書,以求留名後世。於是買得明天啓朝大學士朱國禎所著明史遺稿,邀請江南一帶有志於纂修明史的才子吳炎、潘檉章等十六人加以編撰。

書成之後,又請曾任南明禮部主事的李令皙作序,羅列當時名士十八人於其上。其時莊廷鑨已死,其父莊允誠爲慰兒子亡靈,不吝巨資將此書刻版刊印,發行於世。

有歸安知縣吳之榮見此書中仍奉尊明朝年號,又直呼努爾哈赤爲“奴酋”、清兵爲“建夷”,入京向顧命四大臣之一的鰲拜告發此事。鰲拜爲人跋扈殘忍,又素來主張以鐵腕統治漢人,遂藉此案大興文字獄,將相關人等捕殺殆盡,家屬發放寧古塔爲奴。

其二則是刺殺投降滿清的南明叛將吳六奇。

此人本是天下第一大幫丐幫的長老,江湖上人稱爲“鐵丐”,後因嗜酒好賭而觸犯幫規,而遭革職驅逐。

吳六奇於粵閩江浙一帶浪跡數載,在浙江海寧偶遇當世名士查伊璜。查見其勇武非凡,於是贈送資材,送其還鄉。後來吳六奇糾集鄉勇,依靠鎮壓亂民起家,勢力日漸強大,又得南明永曆帝賞識而加封總兵之銜。

只可惜此人寡信背恩,竟率部投降了滿清,反過來屢次鎮壓各地反清義兵,又針對臺島向滿清提出強化海防之策,在潮汕一帶實施“禁海策“,嚴令“片帆不得下海”,大肆屠戮潮汕海民,死難者多達數萬。而吳六奇因此得順治皇帝破格賞賜,授掛印總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

丐幫因出了這叛國之徒而蒙羞,先後派遣數批高手試圖清理門戶。但吳六奇本人武功卓絕,手下又廣有爪牙,那些行刺者屢次行刺不成,反而盡數折損在他的手中。

陳近南認爲這兩件事一則行善一則誅惡,本身都是功德無量之舉,同時也可以重重打擊滿清氣焰,振奮天下漢人之心,至於藉機使世人得知“天地會”及兩人之名,不過是順勢而爲。

確定了這兩個目標之後,兩人決定各擇其一同時行事。一番商議之後,陳近南選擇救人,禹天來選擇鋤奸。

單說禹天來隨身帶了一口陳近南所贈的精鋼長劍,孤身趕往吳六奇駐兵之地饒平縣。路上無話,這一天他來到饒平,先在縣城內尋個客棧,訂了一間客房略作洗漱之後,到了前面的大堂用飯。

自古以來客棧酒肆作爲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從來都是信息通達之所。他在大堂的一角包了一張桌子,要了一壺酒和幾樣葷素菜餚,一面慢條斯理的吃喝,一面凝神傾聽在座客人的閒談。

此時滿清入住中原未久,爲防止天下漢人造反,素來推行嚴刑峻法,民間雖多有怨言,卻都不敢宣之於口。因而此刻大堂內的客人雖多,卻沒有人談論國事,只是說些家長裡短、奇聞異事。

禹天來聽了半晌仍一無所獲,但他耐心極好,並沒有絲毫焦躁之意。

等到一頓飯吃完,禹天來正要喚夥計過來結賬,忽地見大門口有三人魚貫而入。

這三人兩男一女,都是十七八歲年紀。當先的一個男子身形挺拔如鬆,穿一件白色長衫,面容冷峻,劍眉星目;當中的一個女子身材頗高,幾乎可以與前面的男子相比,披着一件黑麪紅底的斗篷,面容頗爲秀美,眉宇間又透出一絲英氣;最後面一個男子則生得虎背熊腰,身着藏青色勁裝,外罩玄色大氅,面上頗有精悍之氣。

禹天來看到這三人手中各自提了一個長條形的青布包裹。以他老江湖的眼力,只看那包裹下墜的形狀便判斷出裡面都藏有兵器。而當先那男子的面容更令他生出似曾相識的熟悉之感,再仔細一想,此人赫然正是這一方世界的主角——洪熙官。

只是如今的洪熙官正當青蔥年少,無論是容貌還是氣質,都與他印象中的人物頗有不同,所以禹天來才未能一眼將他認出來。

第八十一章 劍嘯狂沙天下驚第一百四十五章 詭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第三百二十三章 神劍御雷第二十二章 犁庭掃穴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朽道韻,不滅魔種第一百二十七章 九轉明玉功第九十二章 亂戰,夾攻第三百三十二章 蟠桃會第三百四十五章 王母重開蟠桃宴,石生妙演鈞天舞第一百九十九章 欲傳火種待燎原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四凶第二百一十三章 安得快人如典君,盡誅世間不平人第一章 人猿第一百四十章 長風逐帆似牧雲第一百七十章 妙手空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劍光寒,四凶授首第六十八章 亭畔花開如血紅第五十五章 真刺幼主飛神劍,假護敵酋揮寶刀第三百五十九章 圓滿,超脫第八十八章 交易第二百六十二章 共當東山月,閒話隔世情第二百一十九章 洛陽劫第一百七十七章 白雲深處有餐霞第一百四十二章 卿本佳士,奈何從賊?第一百三十八章 鷹志擊長空,魚樂翔淺底第一百七十四章 達摩四神足,妙法七寶術第一百七十四章 達摩四神足,妙法七寶術第一百八十九章 宿敵來襲第二百九十八章 禪師可勝得四個貧道?第七十七章 欲向絕域覓桃源第二十六章 後浪推前浪,拍死沙灘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掃地僧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科技第一〇二章 送上門來的便宜第三百三十章 組團飛昇第一百七十七章 白雲深處有餐霞第七十四章 殺龍第八十七章 一載江湖路,萬口神劍名第五十五章 真刺幼主飛神劍,假護敵酋揮寶刀第二百六十五章 劍氣沖霄第一百一十五章 東海之濱,圓月當空第一百四十三章 啓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清場,南北第七十八章 福地、異獸、靈藥,標準武俠奇遇模式第四十九章 龍姓少年第二百九十二章 純陽鐵匣第四十二章 拯善,誅惡第二百三十五章 清場,南北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朮撞鐵板第三百一十六章 劍陣第二百二十五章 兩世路迷難招魂第二百三十四章 浮屠東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三刺之約第一百八十五章 域外之客第二百二十三章 潛淵一載,鱗爪始揚第二百四十五章 傲嬌劍傀第一百章 刀姬第二百零二章 煮豆燃箕,相煎何急?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水火風四相劍,萬法歸元八截拳第三百一十章 還靈丹了結因果,再糾纏打死勿論第二百七十八章 滔天魔焰一劍熄第二百七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二十三章 神劍御雷第三百五十九章 圓滿,超脫第一百四十三章 啓戰第三十六章 後天九重法,先天無上功第一百九十一章 師徒話別第七十三章 擒鰲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科學的三國第一百一十九章 蕩盡邪佞,劍隱天山第二百二十章 生民苦第三十九章 殲惡第二百零九章 亂戰,又至第三百三十六章 顯神通八仙渡東海第七十一章 君子者,可欺之以方,可喻之以義第二百零四章 南疆立道名“太玄”第三百四十五章 王母重開蟠桃宴,石生妙演鈞天舞第一百一十二章 手到擒來,反常必妖第一百二十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第五十四章 命運第三十七章 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第二百一十七章 刀戟決,箭雙飛第一百七十七章 白雲深處有餐霞第三百三十五章 東海暗瀾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起,謀發第一百九十六章 雷動九霄,千軍辟易第二百五十三章 堪憐父母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八十三章 其興也勃,其衰也忽,江山誰撥弄?第六章 七年之後第十四章 馳騁於至柔之上,爭鋒於方寸之間第一百零三章 沙場之劍:七殺、破軍、貪狼第二百五十七章 七寶術演七神通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面鐵膽,千戶左雄第八十六章 悟道,無厚有間劍;傳法,九轉玄陰功第二百五十四章 開門收徒,上門論理第一百零三章 沙場之劍:七殺、破軍、貪狼第一百一十五章 東海之濱,圓月當空第三百三十二章 蟠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