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下了少室山,認準方向,便使開輕功,奔向湖北。他準備返回武當山,做下這許多事,總要向雲雁道人解釋一二。
武當山在他初入此界之時,將他收歸門下,學習武藝,李晏心裡自是感恩。
河南省和湖北省鄰近,但從嵩山出發,趕往武當山,數百公里,總是有的。李晏並未購買馬匹,他輕功不錯,比之奔馬速度,只快不慢,況且逢山過山,遇林穿林,輕功在身,他只覺十分便利。若是騎馬,需沿官道而行,總覺麻煩。
況且,這樣還能磨練輕功,何樂而不爲呢?
Wωω▪ ttκā n▪ ¢O
也是因此,自李晏下得少室山,江湖中人竟又失去了他的蹤跡訊息,不免感嘆,李晏不愧爲天下第一,行蹤飄忽不定,無人能夠知曉。
過了十幾日,李晏才趕回武當。
李晏下山已久,經歷甚多,回到十五年生活之地,不免感懷。到得山上,只見觀外繫着四頭健馬,鞍轡鮮明,並非山上之物。
李晏心想:“觀中到了客人,我去看看。”
武當山他自熟悉,從邊門進觀,觀中道人和侍役見到李晏,均自歡喜,贊他大漲武當顏面,如今江湖中人,誰提到武當,不豎起大拇指,讚一句:“武當神功,天下無敵!”
李晏問起,觀中來了什麼客人。
一名道童回道:“李師伯,是天地會陳近南總舵主到了。”
李晏一聽,暗道不好。陳近南本名陳永華,是臺灣鄭家屬臣,天地會便是他奉鄭家家主鄭經之命,聯絡鄭家退守臺灣時,遺留大陸的舊部官兵所組建,後來又加入了不少志在反清復明的漢人,方纔有了如今這聲勢浩大的天地會。
陳近南此來,怕是因他斬首鄭克爽一事,上山問罪來了。
李晏解下利劍,交給小道童,自己徑往紫霄宮行去,行到紫霄宮外,忽聽得紫霄宮中有人大聲說道:“雲雁掌教,你說這話,是何道理?難道我鄭家二公子,便由得你武當打殺?”
雲雁道人的聲音響起,聽他淡淡的道:“劉將軍,話可不能亂說,適才陳總舵主亦告知實情,你不會沒有聽到吧?鄭克爽暗箭傷人,李晏含恨出手,雖則重是重了些,卻也情有可原。”
“李晏自持武藝高強,行兇作亂……”
李晏聽到這裡,已邁步進殿,只見雲雁道人坐在下首主位陪客。雲雁道人穿着道裝,臉上神情沖淡恬和,一如往昔。他自小出家,後又接掌武當一派,因此常做道家打扮,下山時亦不改換裝扮。雲雁道人見到李晏,臉色微喜,又覺棘手,只盼他晚回兩天的好。
李晏先向雲雁道人一禮,轉頭向賓位上看去時,只見四人都是四五十歲年紀,一個氣度威猛,一個土裡土氣,貌不驚人,一箇中年書生,氣度儒雅,坐在末座的卻是曾見過的天地會洪順堂香主方大洪。
雲雁道人介紹道:“晏兒,貴客臨門。這位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這位是臺灣劉國軒劉將軍,這位是天地會洪順堂香主方大洪,這位是天地會的風際中。”轉身向四人道:“這位是貧道的徒兒李晏。”
方大洪道:“我和貴徒在揚州城見過,雲雁掌教不必介紹了。”
四人見得李晏進殿,身形沉穩,卻未發出丁點聲音,心頭俱是一凜,知道江湖傳聞,李晏被少林寺方丈晦聰禪師評爲天下第一高手。他四人聯袂而來,是爲問罪李晏,想不到碰到了正主,縱然陳近南,亦覺棘手。
劉國軒冷冷一笑,說道:“李晏,好大的名頭!將臺灣視若無睹,怎不見你去殺那滿清韃子皇帝?只會在我們漢人身上呈威風。”他一番話夾槍帶棒,明嘲暗諷。
李晏微微一笑,說道:“劉將軍爲鄭家效力,我殺了鄭克爽,你要如何,一一說明便是。譏刺嘲諷,不免浪費我的時間。”
劉國軒說話殊不客氣,李晏自然厭煩,鄭克爽喪命於他手中,是咎由自取,他可沒覺得有半點不對。
那中年書生陳近南說道:“二公子冒犯於你,雖有過錯,卻罪不至死,少俠未免太過心狠手辣。”陳近南一副儒生打扮,又奔走各地,謀劃反清復明的大事,素來爲天下漢人敬重,江湖中尚有一句傳言:“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
李晏縱然自信武功,對陳近南亦覺尊重。
“當日方香主也在場,陳總舵主何不問問,鄭克爽那一劍,是否置我於死地?嘿,若非我躲避及時,今日便是武當去臺灣討要說法了,而非你們聯袂來我武當。”李晏說道。
雲雁道人、陳近南、劉國軒、風際中四人看向方大洪,見他沉默不語,頓知李晏之言屬實。陳近南和劉玄國彼此對視一眼,越發覺得棘手,此處乃是武當山,李晏武功又自高深莫測,若他得了理字,他們再要糾纏,未免說不過去。
鄭克爽爲人刻薄,向與其師馮錫範交好,因陳近南是鄭家大公子鄭可臧之岳丈,鄭家二子爭奪領袖之位,陳近南便是鄭克爽莫大阻礙。是以一向排擠陳近南,私下裡還曾研究,如何除掉其人。說有幾份交情,卻是虛假。不過陳近南其人重視忠誠道義,鄭克爽無論如何,也是他效命的主家,總要爲其盡事。
劉國軒是臺灣軍中大將,號稱“五虎將”之一,更不涉及鄭家內部之爭,只管統兵打仗,他能來此,已是盡心盡力。
李晏悠然一嘆,說道:“也罷,你們奉命而來,若就此離去,難免不好交代。這樣吧,陳總舵主,你和我搭把手,若是勝了,我便給鄭家一個交代。若是我贏了,那你們就回告鄭家,要想爲鄭克爽報仇,就親自來吧,上不得檯面的伎倆,就不要使了。”說着躍到場中,一手負於背後,一手示於身前。
陳近南等人向雲雁道人看去,見其雙眸微合,似是未曾聽見,心知這一場比鬥,是在所難免。陳近南嘆道:“好吧,便依李少俠所言。”
陳近南邁步走到場中,抱拳道:“得罪了。”話音甫畢,已欺身向前,他們此行,得了鄭經命令,不容有失。李晏又聲名在外,是以搶先出手,打李晏一個措手不及。
李晏一聲長笑,道:“來得好!”右手疾抓,尚未近身,掌力已撲面而來。陳近南閃身避開,右足疾出,徑踢李晏面門,這一腳勁力奇大。
李晏運起內力,左手握拳,一拳正打在陳近南右腳,“砰”的聲響,兩人各自退後五步。
兩人雖未動用兵刃,不及劍刃搏殺之時,那般兇險,但兩人拳對腳,腳對拳,又皆內力渾厚,已至後天小成之境,各以上乘內功對敵,拳腳生風,旁觀衆人盡皆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