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不吐不快!

……

張偉閉目養神,意識登上以前最喜歡上的啓點小說網,尋找小說來看,想體會曾經的樂趣。

忽然看到一本歷史小說。

看評論。

作者竟然挺東林,貶朱家!引起一衆讀者厭惡!作者卻不知悔改,還專門寫了一章回應!

那章中寫道:

——————

評論中,就天啓朝時的“東林、閹黨”之間的檔爭,很多人反東林,站閹黨,這是因爲有很多歷史內情沒搞清楚,一般網絡上的這樣的評述中,也不說內情,避重就輕。

天啓朝的東林與閹黨的檔爭問題,由來已久,屬於上層建築的內部鬥爭。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上層建築中的檔爭,是矛盾的結果、表面的症狀,深層次的原因,是朝廷財政危機——支出大,收入小。

就解決這個問題,有了大概的兩種主張,一爲東林路線,一爲閹黨路線。

閹黨魁首魏忠賢是皇帝內臣,實際代表的是皇權利益。

這種矛盾,也不是天啓朝纔有。

在萬曆朝時,沒有魏忠賢閹黨,但是,這種矛盾也已經存在了!

因爲,朝廷的財政危機,早就存在了!

。。。。。。

在萬曆朝初期,萬曆皇帝10歲即位,無法親政,由張居正臨朝,執掌朝堂,有十年之久,開啓了張居正改革。

張居正改革的核心,就是解決朝堂財政危機。

而張居正改革的核心的核心,主要有三點。

其一是改革皇族的宗室制度(甲);其二是清查耕地,向被大地主兼併隱瞞的耕地收錢糧(乙);其三是考成法,治理吏治(丙)!

甲是爲了節流。乙是爲了開源。開源節流要做成,需要一個官吏隊伍,這是丙的作用。

大明宗室制度極爲變態。沒有退出制度,不管血脈傳了多少代,只要是朱家後人,朝廷就都要供養,最低等級待遇是年200石即約100兩。

明宗室人口,大約是三十年翻一番。建國之初,只有58人,財政壓力極小,幾乎是微不足道,朱元璋、朱棣都沒在意。

但是,事務不是靜止的,而是運動變化的。

到了萬曆初期(萬曆二年,1574年),現存的發展到3萬!全部按最低供養標準,也要300萬兩!實際當年供養開支高達550萬兩,佔比當年總開支33%!

網絡有謠言,說明朝的財收只有三五百萬,極低,這是錯誤的!

明朝財收實際上,一般年景,折銀的話,約一千多萬兩。三五百萬兩是中央的,其餘是放在地方的。

據統計,嘉靖時每年田賦收入平均爲二千二百餘萬石,隆慶時爲二千四百餘萬石,萬曆時爲二千八百多萬石。

財收在中央與地方,大約是五五分。

地方財收,大比例是承擔宗室供養,壓力極大。

某些極端地區,當地財收都不夠供養。比如山西地方財政收入爲152萬石,而山西王爺們每年消耗的俸祿爲312萬石。河南年財政收入爲84萬石,而需要供給王爺的是192萬石。需要從外地調運。

宗室供養,在財政上的支出,如果不改革,那麼,再怎麼開源,也是白搭。

因爲,宗室人口增長太快,三十年就能翻一番,這意味着供養他們的財政開支也會三十年翻一番!

而明朝的經濟、財收,正常轉態下,做不到三十年翻一番!

所以,改革宗室制度,動皇族宗室利益,是必需的!

例舉一個典型。山西晉王府,洪武初封時,王府宗室只有1人,年支供養只需要1萬石。但是到了嘉靖時期,王府宗室人數,大大小小,已經暴漲到了1851人,一年供養需要87.2萬石;朝廷的開支壓力,翻了近90倍。

張居正執政十年之間,就動了宗室,把供養人口,從三萬,腰斬到了一萬五。

動了一萬五千的宗室的利益,每年可以爲朝廷節流二百餘萬兩。

萬曆六年(1578)張居正以福建爲試點,清查田畝;萬曆八年(1580)推行全國,查清田地爲7013976頃,比隆慶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頃,增幅高達49.93%,約50%!

這一開源改革,動了廣大地主階級利益。

至此,節流與開源雙雙改革完成,可以解決朝堂財政收支問題了。

其改革十年,爲朝廷積蓄下了1200多萬兩,以及可供朝廷十年開支的糧食。

張居正改革,屬於大明統治階級內部的自我改良。張居正當然也是個官僚大地主,死後被抄家,也有萬兩黃金十萬兩白銀的家產。

可惜的是,兩年之後(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萬曆親政,不久就推翻改革,清算張居正。

張居正家人被報復,幾乎死絕,自身也差點被挖出來鞭屍。

張居正本人及其改革,被打倒了,定爲反面!直到天啓二年——也就是網絡噴子嘲諷的東林衆正盈朝的時期,才撥亂反正,恢復過來。

。。。。。。

張居正被打倒之後,朝廷財政危機再次爆發。

被打壓的宗室人口,恢復名位,宗室人口與供養開支,報復性增長!

張居正死後二十年,到萬曆三十年(1602年),宗室人口增長到六萬餘,年供養開支高達1526萬兩,佔比當年總支出52.89%,當年總支出2889萬兩。

當時處於萬曆三大徵時期(1573-1620年),朝廷在打仗,開支增加。

【網絡謠言,說大明財政危機,是因爲打仗導致的,這是偷換概念的!】

因爲,實際上,萬曆三大徵,總支出也不過1160餘萬兩。張居正遺留下的積蓄,就足夠開支了。

【大明財政危機的核心根源,是供養宗室的開支!】

而萬曆親政後、天啓、崇禎,三朝皇帝,都沒有節流,對宗室進行改革。

朝廷財政危機,那就增加收入,大肆開源,於是有了礦稅、抽稅、加派餉銀等名目的舉措。

萬曆礦稅的成效,根據楊濤先生在《明代萬曆中礦稅監進奉內庫考》的統計,金約爲9952兩、銀540餘萬兩。

有一件事,說天啓時期,打仗,朝廷財政不足,葉向高向皇帝請發內帑,皇帝發出3000萬兩。葉向高於是感嘆,“我以前總是懷疑,皇帝富有四海,爲什麼皇祖要這樣刻意地收斂天下之財呢?現在東虜發難,封疆突壞,舉國之財不能繼遼餉,不得不時時請發內帑,我才忽然明白了皇祖的深謀遠慮。”吹逼萬曆皇帝的深謀遠慮,給大明續命。

然而這事,系三真七假的網絡謠言!

真相是,葉向高確實向天啓請發內帑,天啓也確實發了內帑。但是,不是3000萬兩,而是200萬兩。

萬曆礦稅所得,大體上是賜給了福王,有“耗天下財,以肥福王”的說法。萬曆疼愛福王,本來是要立福王爲太子,繼承皇位的。但是反對聲音大,最終作罷。

礦稅並非開源的大頭。開源大頭,是加派的餉銀。

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遼東軍餉驟增300萬兩,宮內雖有積儲,不肯撥發,於是援御倭例,每畝加派3釐5毫,共增賦銀200多萬兩。

四十七年又加3釐5毫。

四十八年再加二釐。

前後共加九釐,共增賦銀520萬兩,遂爲定額。

名義是爲國爲民,籌集軍費。實質上,是宗室吃財政,財政虧空,導致軍費不足,然後開餉。這種行徑,與清末,老佛爺挪用軍費修園子,不逞多讓。

崇禎三年(1630年),又強徵“遼餉”,畝加徵銀三釐。

崇禎十年(1637年),明廷爲鎮壓農民起義,開徵“剿餉”,每年加派銀三百三十餘萬兩。

崇禎十二年(1639年),明廷又加徵“練餉”,每年徵銀七百三十餘萬兩。

皇族宗室的開支,除了一般的供養,還有其他一些的零碎部分。

比如修建陵寢,這也是一大筆開支。萬曆的定陵,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動工,歷時6年完成,共耗用白銀800萬兩。

比如修三大殿,累計花了688萬兩。

比如皇室婚配冊封賞賜等事項。萬曆朝時累計花費近1000萬兩。

。。。。。。

在萬曆親政後、天啓、崇禎三朝,皇帝從來沒有改革宗室,節流宗室支出。

網絡謠言,說因爲東林的反對,所以朝廷收不上錢,導致軍事失敗,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污衊。

大明朝廷從來也沒有收不上錢。

朝廷的紛爭,也不在收不收的上錢,而是向誰收錢,收上的錢用哪裡去!

在崇禎時期,除了各種攤派餉銀之外,還有一種操作增加朝廷收入,那就是濫發銅錢,銅錢一路貶值,從崇禎初期的一兩銀子兌550文銅錢,到末期的3300文。

。。。。。。

東林是朝廷中的一股勢力,但是執政的時間,極爲短暫。

第一段時期,是在萬曆皇帝后,因爲推朱常洛(泰昌皇帝)爲太子,有從龍之功,但是這位老兄命不好,剛做皇帝一個月就死於紅丸案了。

網絡謠言說,紅丸案幕後主使是東林黨,這也是胡說八道。東林好不容易把他推爲皇帝,就是爲了把他幹掉,玩一波弒君?完全說不通!

幹掉泰昌帝的黑手,更像是東林的敵對勢力。

害怕東林主持朝政,損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把泰昌帝幹掉!

東林的主張是什麼呢?

這從明亡後,東林黨人黃宗羲(被閹黨所殺的七君子之一的黃尊素的長子)的《明夷待訪錄》中可見一斑。

開篇《原君》就抨擊:後來的君主“以爲天下利害之權益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並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爲天下之大公”,“視天下爲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

這明顯就是針對大明朱家的皇族宗室制度的。後來蟎蟲承襲明制,乾隆年間,《明夷待訪錄》被列爲禁書。

東林主張,與張居正改革,有共同之處。就在於動宗室利益!

所以,殺害泰昌帝更像是宗室所爲!

泰昌帝死後,長子朱由校爲帝,即天啓帝。

最初幾年,東林執掌朝堂。

天啓二年,恢復張居正名譽。

但是,緊接着,東林就被打壓!

閹黨魏忠賢開始崛起。隨着閹黨的崛起,齊楚宣昆浙等依附皇室、勳戚的勢力紛紛投靠。共伐東林。

天啓四年,東林葉向高致仕,退出朝堂。東林失勢。

隨後,天啓五年。閹黨編制《東林點將錄》;天啓帝下詔燒燬全國書院,東次年,林書院被推翻。東林黨人被屠殺,有七君子、六君子之說;被貶的無數。

天啓八年,魏忠賢權勢熏天,投靠他的文官們逢迎獻媚,爭相爲魏忠賢頌德立祠。

監生陸萬齡甚至請求以魏忠賢配祭孔子,以魏忠賢的父親配祭啓聖公。

魏忠賢所過之處,士大夫遮道拜伏,歡呼九千歲,一些人乾脆叫他“九千九百歲”,“舉朝阿諛順指者但拜爲幹父,行五拜三叩頭禮,口呼九千九百歲爺爺。”

網絡謠言,有種說法。

因爲東林是文官,於是把文官等於成東林。

所以崇禎遺書中罵文官,就是罵東林了。

這是偷換概念的邏輯。

依附閹黨的文官,與東林,並不是一路的。東林是文官,但是文官並不都是東林。

天啓死後,朱由檢登基,即爲崇禎帝。

初期,爲了打壓閹黨,崇禎啓用東林,東林又有了執掌朝堂的幾年。

閹黨被打壓下去後,崇禎三年,東林就又被打壓,排擠出權力中心。

整個崇禎朝,共17年,東林在前三年,出過三個首輔,韓爌、錢龍錫、成基命。之後全是別派。

列個數據。崇禎朝17年間,共有首輔20人,兵部尚書14人。東林佔比首輔3個,兵部尚書2個(王洽、熊明遇)。

東林派系,在朝廷中,不在權力中心,而是邊緣化、小衆化的。

網絡上的噴子,嘲諷說東林衆正盈朝,空談誤國,亡了大明,純屬無稽之談,惡意謠言!

從泰昌帝1620年到大明亡國1644年,24年間,東林在權力中心,累計不過7年,還都不是一家獨大,佔比時間不過30%,70%的時間,都是別派掌朝。

說東林空談不實幹,也是亂扣帽子。

因爲,他想實幹,也幹不了啊,一來朝廷上有反對派鉗制,精力窮於檔爭。二來沒有皇帝支持,封建帝制下,皇帝有至高權力,他不支持,一切白搭!

動皇族宗室利益,在封建禮法下,皇帝要承擔的政治風險是極大的!

這個涉及皇位合法性問題。

皇位世襲。

不改祖制,纔有合法性。

改祖制,合法性就會動搖!

宋朝王安石變法,也遇到了這個問題。

所謂“祖宗之法不可變”,這是從儒家的忠孝觀發展出來的。

而且打壓本家族親屬,從皇帝個人情感上來說,也有很大的障礙。

這樣的事,不是像劉徹那樣的雄主,是幹不了的。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看到大明弊病、有治病良方的臣子常有,而英明雄主不常有。

。。。。。。

萬曆三十年(1602),宗室六萬餘,年吃財政1500多萬兩,佔比當年支出53%!

這一年吃掉的,就夠再打一次萬曆三大徵了!

從1602年,到1627年,25年時間裡,宗室累計吃掉了多少?

就算25年間人口不增長、就算以最低供養標準算,都高達3.8150億兩。

就算再打個十分之一的折扣,都高達近4000萬兩,夠打三輪萬曆三大徵!

。。。。。。

吃掉一年國家支出的53%,是什麼程度的概念呢?

相當於我國18年國家總支出22萬億,53%,就是11.66萬億!

皇族宗室六萬人,一年就要吃掉這麼多,人均1.94億;300億一艘航母,相當於一年要吃掉388艘航母。

在這樣的吃貨面前,什麼大小馬、比爾蓋茨、巴菲特,都是渣渣!

這就是封建帝制的真面目!

。。。。。。

網絡謠言中,美化朱家。

萬曆、天啓不上朝,荒廢政事,修仙的修仙,玩木匠的玩木匠,還能手掌天下權,把朝臣玩弄於鼓掌之中,這是多麼的了不起啊!

崇禎皇帝,天子守國門,寧死不退,這是何等的壯烈啊!

美化朱家的原因,大抵是因爲憎恨異族蟎蟲。

因爲憎恨異族的蟎蟲,所以站隊同民族的朱家。

因爲站隊了朱家,所以朱家的污點,就得隱瞞、洗白。

明亡的責任不能朱家擔着。

所以,就得找背鍋俠。

閹黨是皇帝的狗,所以閹黨也該洗白。

閹黨既然是白的,那麼與閹黨作對的東林,自然就是黑的、壞的。

在所有黑東林的謠言中,朱家宗室吃空財政的這件事,都是避而不談。

只說朝廷在打仗,衛國護民,是正義的!

但是沒錢,所以閹黨們加派餉銀——這自然也是正義的!

東林反對,自然就是邪惡的!

因爲東林反對,所以朝廷沒錢,最後亡國了,所以亡國都是東林的責任。

歸根到底,這一切都是民族主義作祟。

然而,實際上,同民族的朱家,從來也沒把廣大百姓當同胞。

在朱家眼中,百姓不過是韭菜!

所以,民族主義者,不過是在自欺欺人罷了!

那麼,東林便是偉光正的嗎?

當然也不是。

。。。。。。

大明財政虧空於皇族宗室的供養。

財政虧空,於是以各種名目,各種手段,搜刮民脂民膏。

百姓利益受損,於是激起官民對立!

百姓之中,有窮民、富民。

李、張造反,代表的就是窮民,朝廷無節制的搜刮,以及天災之下,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

東林代表的是富民。餉銀加派,增加抽稅,向中小地主階級、商戶割肉,引起他們不滿!

表現上看……

窮民暴烈,擁戴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把希望寄託在推翻朱家王朝,開闢新王朝!

富民溫和,維護大明,支持東林,把希望寄託於在大明朝堂內部鬥爭,自我改良。

按照張居正的下場、以及東林的下場來看,寄希望於朝堂鬥爭,自我改良,無疑是——用現在的術語說的話——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

想走這一條路成功,沒有一個英明強悍的漢武帝式的君主支持,是走不通的,等於脫離實際。

東林在經歷了萬曆、天啓一而再的打壓之後,還不知道反省,執迷不悟,顯然也是昏聵的。

然而,就是東林這樣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在朝堂上的保守派的立場看來,都是“左傾激進”的!

朝堂上的保守派頭子,不是閹黨,也不是齊楚浙等黨,而是皇帝自己!

萬曆、天啓、崇禎都反對動皇家宗室利益。導致了大明財政危機,無法從根本上解除!

崇禎十三年(1640年),大明滅亡前四年,局勢日困,朝廷缺錢,輔政薛國觀建議皇帝動宗室,皇帝以貪贓爲由頭,將他下獄,最後死在了獄中。

有此可見,這些皇帝,也是昏聵的,並非英明君主。

。。。。。。

大明的內部,有許多的矛盾。

根本的主要矛盾,是“客觀上的改革宗室制度的需求,與保守派(既得利益集團,皇族宗室爲主體、齊楚浙等勢力爲依附)阻礙下的改革政策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

其他的矛盾,都是從這個根本矛盾衍生出來的,屬於次要矛盾。

。。。

現代衡量國家實力,有一個公式,國家綜合實力=硬實力x軟實力。

大明疆域廣闊,人口過億,經濟發達,硬實力完爆十來萬人的蟎蟲,而居然被打敗、佔領。問題不在硬實力,而是出在軟實力上。

軟實力,包括政策與制度等方面。

大明的軟實力,不是一個正數,甚至是一個負數!如上所述,正向的政策供應不足;負向的政策,卻堅持不懈、變本加厲!

這樣的負向的政策的供給,導致大明的硬實力,無法協調統一起來,應對蟎蟲!而相反的促使內部矛盾,激烈化、極端化,發生嚴重內耗!

。。。

瞭解了這些內情,誰還以爲大明朱家英明神武呢?

要是還這麼認爲。

那就只能送上魯迅先生的一段話了:“做奴隸雖然不幸,但並不可怕,因爲知道掙扎,畢竟還有掙脫的希望;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歎、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不知道內情,而人云亦云,那是愚蠢。

說明了內情,知道了內情,拒不正視,睜眼的看,不肯醒悟,依舊如故,那就是壞了。

——————

第112章:收女兒(修)第231章:“大丈夫當如是啊!”(修)第169章:怎麼一眨眼的功夫,頂尖高手就如螻蟻了呢?(修)第89章:晉升絕頂(修)第110章:勸降(修)第78章:進龍門客棧(修)第92章:夜探藏經閣(修)第267章:“……我們十分鐘後再見。”(修)第221章:“旁觀了一萬多字啦,也該輪到我裝比了!”(修)第309章:天道何故興人族第364章:這個世界也有這樣的貨色啊!第105章:一線生機(修)第136章:一念斬千軍(修)第79章:謀寶藏(修)第269章:魔王對魔王第52章:漸得禁宮武家秘藏第316章:和光同塵,正合我玄門之道!第351章:萊克斯-盧瑟:老子要去競爭總筒第119章:整治三門(修)第68章:故事第133章:黃雀(修)第203章:入第十三號世界(修)第140章:屠龍(修)第221章:“旁觀了一萬多字啦,也該輪到我裝比了!”(修)第326章:系統吞噬!第349章:鈔能力vs超能力第189章:“這麼容易就想走?”(修)第232章:搜刮。水滸。詭邏輯。(修)第323章:天翻地覆第175章:這位大佬纔是真邪性啊!(修)第172章:如看一道美味佳餚!(修)第120章:變革(修)第280章:“呵,這世上沒什麼是不可能。”第295章:抄了帝釋天的家底第108章:夢破(修)第133章:黃雀(修)第27章:套第266章:辛虧有你,不然會很麻煩!(修)第119章:整治三門(修)第195章:“去吧,別丟臉啊!”(修)第319章:“米粒之光!”第358章:陰謀進行時!第169章:怎麼一眨眼的功夫,頂尖高手就如螻蟻了呢?(修)第167章: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呢?(修)第219章:“不是人家太卑劣,是你們太天真了啊!”(修)第264章: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修)第156章:這踏馬的是什麼神仙法術啊!(修)第381章:證聖第70章:請教佛法第88章:你、你究竟是什麼人?(修)第266章:辛虧有你,不然會很麻煩!(修)第107章:借爾之手,清洗一番(修)第86章:偷紫霞(修)第16章:“和諧社會,攜手共建。”第70章:請教佛法第140章:屠龍(修)第249章:什麼都是我的!(修)第67章:分錢第131章:令人眼熱的武技(修)第281章:夜推人妻門第312章:我死之後,你就是峨眉掌門!第278章:帝尊玄同第190章:邪神降臨!(修)第234章:衆生都是棋子、韭菜、螻蟻(修)第87章:酒是穿腸毒藥(修)第345章:三尸不曾斬第234章:衆生都是棋子、韭菜、螻蟻(修)第151章:一拳轟飛(修)第345章:三尸不曾斬第169章:怎麼一眨眼的功夫,頂尖高手就如螻蟻了呢?(修)第225章:局在棋外(修)第225章:“師兄,你這麼捨不得師父,不如隨他一道去吧!”(修)第223章:似有大恐怖(修)第46章:“百姓請願團”第77章:“好凌厲的劍!”(修)第185章:入第十二號世界(修)第31章:用你的錢,買你的產業第133章:黃雀(修)第42章:報信提醒第346章:怕什麼來什麼!第341章:九個超人落地球第394章:請給大老闆帶句話第364章:這個世界也有這樣的貨色啊!第120章:變革(修)第389章:“老孃我究竟是O了怎樣的大人物啊!”第161章:大敵臨門(修)第58章:旁門左道第135章:這叫智謀!(修)第318章:“我與他們這些個螻蟻囉嗦個什麼?”第351章:萊克斯-盧瑟:老子要去競爭總筒第197章:“求張先生收下小女吧!”(修)第119章:整治三門(修)第125章:入第八號世界(修)第258章:敢問道在何方(修)第180章:“你這一身功力,都要便宜我了!”(修)第150章:吃了幾十年的飯,都吃到狗肚子裡去了啊!(修)第201章:怎麼也沒想到,傲氣種花訣,就這麼輕鬆的弄到了手!(修)第136章:一念斬千軍(修)第173章:萬物從無極始,當復歸於無極。(修)第268章:“我想,我們與其爲敵,不如合作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