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糧種

趙明枝自然不知道後頭還有這許多事。

她甫一回宮,就得知了城中動亂的消息。

木香站在一旁,等來回報的人走了,半晌等不到吩咐,忍不住叫道:“殿下……”

趙明枝手裡還捏着京都府衙才送來的城西無主荒田分佈圖,把那紙都要按出印痕了,慢慢擡頭問道:“怎麼?”

木香先看了一眼外頭天色,又看趙明枝手中所持圖冊,道:“時辰不早了,殿下要不要先行用膳?”

趙明枝把手中圖冊放回桌上,又看一眼木香表情,道:“你有什麼話,直說便是。”

木香連忙搖頭,低頭又道:“我沒甚見識,腦子裡盡是瞎想,殿下忙正經事要緊,不要搭理我。”

趙明枝神色間有難以掩飾的疲憊,更多的卻是溫柔,只道:“做什麼說這樣的話,倒顯得生分得很。”

木香攥着手,一時臉都紅了,也再理會不得所謂進退講究,望着那田畝圖冊老實道:“城中鬧得這麼厲害,眼下又是如此光景,殿下當真不用尋人來問一問?我來京雖然時日不長,可看京都府衙這一番動作,又看這幅樣子,總覺得懶惰無能的人多,認真實幹的人少。”

趙明枝嘆了口氣,道:“事情纔出,府衙忙着收拾爛攤子,況且呂賢章纔來接事,下屬一應都是不熟的,千頭萬緒,別無着手之處,我此刻召人來做催問,只會叫他不斷去做逼催,如此病急亂投醫,本就未必能應付了,更要雪上加霜了。”

又道:“要是徐州之圍不解,狄人不退反進,又往南下,京中這樣的亂事只會越來越多——今日不過是個開頭而已,我心中再如何着急,也不能反做添亂……”

動亂豈止是因爲糧價。

狄人的步步緊逼,大晉的時時後退,又有無數官兵棄城,百姓拼命逃命卻又不能活命,都是壓垮民心的千鈞重擔。

如果在太平時,糧谷之事如何會鬧到今天的地步。

“殿下要是着急,倒不如把裴節度召來問問……”木香瞥了一眼身旁侍立的宮人,連聲音都不敢大一點,小心翼翼道,“前日不是說京中治安由節度接手,旁人不好去問,怕被以爲是做逼催,問這一個總不怕了罷?”

趙明枝一時失笑,當着宮人的面,也懶得再做掩飾,直言道:“節度只會比旁人更忙,今日正是兩邊交接之時,再等兩日,若是事情還不見有停歇,我再去問也爲時不晚……”

她說完這話,又一指面前圖冊,道:“正好,你們來幫着選一下田地,今日就報給京都府衙,且等我種了出來,叫你們嚐嚐我的穀子。”

殿中衆人聞言俱是積極不已,連忙圍了過來,對着那圖冊七嘴八舌,這個說最好要成片的地方,那個說最好要離水源近的,也有要說不如要離大路近的,以免將來馬車不能進去,殿下還要多走一段云云。

正吵嚷間,忽有人問道:“殿下,婢子們能不能單認一片的?”

這話一出,頓時引來應和聲一片。

趙明枝微笑點頭。

今次來的侍女多是嘉王府從前舊人,藩地一向少用家生子,災年時常在外收留流民災民,此時一說起來,小時候做過農活的倒是不在少數,雖是不如正經農人熟手,話還是能搭上幾句的。

眼見衆人嘰嘰喳喳,將殿中本來焦躁氣氛衝散,趙明枝終於心中暗暗鬆一口氣,只是仍舊不能細想。

城中動亂一起,外頭就四下傳言鬧事者都是流民,本來京中百姓對外來者就已經意見極大,要是今日不能妥善解決,恐怕兩邊矛盾會更爲激化,再難緩和。

尤其呂賢章自己都還未來得及接手,裴雍更是初來乍到,他還有最緊要的城防之事,眼下孰重孰輕,便是趙明枝也難做排序。

她按住心中惴惴,自知越是此時,越要鎮定。

所謂疑人不用,且不說眼下就算自己站出去也不過自說自話,不比此刻做事人更有能耐,另再說這般越俎代庖,不僅會亂了衙門本來安排,也會牽制自己精力。

能做的自然要做,不該做的,還是不要伸手纔是。

想到此處,她不再遲疑,立時着人召了兩名農官入宮。

這二人早已聽說朝廷要廣徵百姓認耕田地,此事還有當今公主親身參與,多少猜到今日入宮是爲爲何,本還想着如何好生展示自家能耐,也做好了去代爲盯着公主名下耕田的準備,卻不想一進殿門,行禮之後,卻是被人送了兩張畫紙在面前。

趙明枝使人給他們看了座,道:“不知兩位官人可曾見過這畫中糧種?”

兩人拿着那紙看了半日,又互相商議片刻,方由一人上前道:“回稟殿下,這紙上稻種形狀細長,斷面橢圓偏扁,又說顏色半透且白,倒像是南邊的秈米。”

趙明枝引身向前,重複了一遍,道:“秈米?”

她稍一停頓,復又問道:“我聽人說米分粳、秈兩種,粳米生時質硬而韌,短且寬,秈米米質脆且易碎,多生南方,不知是也不是?”

雖只是簡單幾句,卻將兩種米類做了分別,聽那口吻熟稔得很,不像閨中不事莊稼之事的少女。

那兩名農官詫異地對視一眼,復才應聲點頭應諾。

趙明枝便問道:“若我想要尋到這圖中稻種,不知能到哪裡去找?”

其中一人向前道:“卻不知殿下爲何要找這稻種?京裡多半不太好找,還要往南邊去。”

“好叫殿下知曉,秈米是爲下米,與粳米多有不同,粳米煮熟之後表面似有油,米粒豐肥,口感或香軟、或香糯。”另一人連忙補道,“秈米卻是得米或紅或白,煮而食之少有米香,無論添多少水進去,又怎麼去煮,那米吃起來都是糟幹口,味道極劣,十分爲人不喜,罕有農人願意去種,一來難以得價,二來也無人願吃願收……”

趙明枝點頭道:“我也有所耳聞,都說秈米質地甚劣,但既有劣處,還能廣爲人知,定也有自身好處,據聞秈米或有能抗水的,能扛熱旱的,能晚種而早熟的,一旦遇得某地洪澇或是大旱,緩和過來,急種相應谷種,倒能搶些糧食回來,不至於顆粒無收。”

她以手去指那圖紙道:“此稻喚作‘金城稻’,乃是我在蔡州時偶遇的南上閩地商人所提,不知哪年朝中自南面得來,當時謂之‘占城稻’,後與當地稻種相合得出新品,雖味道不佳,勝在十分耐旱,當地水田不多,得了這稻種之後,不少從前不能耕種的田地都做用……”

說完,又看着座上二人道:“今日請兩位前來,一是想知道其中就裡,以這金城稻性狀京中可否來做栽種,二是如若不能,可否在閩地、蘇杭推而廣之,若有難耕難種粳米的田地,就使人另栽這秈米。”

“我看欽天監送來的奏疏,只說今年恐怕有旱,要是能有這耐旱秈米耕種,再如何口味不好——莫說遇得災年,就是眼下,比之樹皮、觀音土又怎樣?也不至於叫人捱餓。”

那兩名農官互相看着對方,好一會兒都沒有說話,半晌纔有一人道:“殿下,農事乃是國之根本,這般新種從前少有栽種過,若是突然推種卻又不能得收,恐怕不甚妥當。”

趙明枝道:“是以特請兩位商議此事。”

她說到這裡,原本溫和的語氣漸漸變得嚴肅起來,壓重音調道:“除卻這金城稻,另還有一種喚作黃穋稻的,聽聞是種極能吃水稻種,不知是不是方纔你二人所言‘秈米’種類,若有可能,也可多收糧種,有備無患。”

“此爲後續,勞煩兩位先在京中打聽那有無那‘金城稻’並‘黃穋稻’兩樣存貯即可。”

事實上,大晉今歲南面三路大旱,兩路洪澇,餓死百姓無數,而朝廷爲了對戰狄兵,卻又不得不繼續重稅,全是亡國之兆。

若說在這彌天黑霧之中還有半點光亮的話,想必只剩江南西路閩州通判上的奏章了。

閩地常年遇旱已經不是稀罕事,當年一樣遭遇大旱,卻難得有了豐收,究其原因,乃是州中前年有官員分發了一種叫做金城稻的稻種,頗有效用,當地農人遇旱之後,不得已改種,結果種稻者竟還得以正常收成。

經此一次,金城稻種名聲便做小範圍傳開。

隔年大旱,有留種的將稻種傳賣,果然買家各自補種,都能得收。

如此,朝廷硬生生又靠着兩路糧谷撐了一陣。

另有那黃穋稻,卻是由湖廣幾地的農官多年四下尋覓,又做栽培得來,皆因兩湖並江東、江西多有湖泊,澇田極多,又時有水患,尋常稻種難以存活,唯有這黃穋稻十分耐水,竟能得收。

此時北面半壁江山皆陷敵手,全靠黃穋稻並金城稻兩樣,才勉強稍作維持。但也因爲無人組織,不成規模,仍有許多田畝空置,另有更多人因旱、因澇壞了原本禾苗,卻又不知有如此得力新種,只能改種豆種,所獲自然大爲可憐。

如今重來,一旦小有喘息,落定腳步之後,趙明枝便一心念着先把這兩樣稻種找出來。

當年餓死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但凡有萬一的機會,她都不願意錯過。

農官們的顧慮並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只要下到南邊做了查訪,自然會知道她不是隨口妄言。

其中黃穋稻在民間已經有不少人熟知,也曾有若干小縣小鎮裡的官吏進行過推種。

南下流民爲數不少,正是無事可做、無田可耕的時候,正好徵召他們去湖澇之地先做開墾,雖說墾湖開荒更易生澇,可爲了暫時飽腹,也只能先做取捨了。

至於那金城稻雖所知不廣,但也並非要將其大幅鋪開,等到真正旱時,農人先行栽種的稻苗先死,別無選擇之下,推行起來阻力會小很多。

最重要的是,手裡要足夠的備用糧種。

聽到趙明枝提及黃穋稻時,兩名農官愕然之色更重。

這一位公主,怎麼對農事追得這樣緊,好像當真懂得不止一二的模樣。

農者,國之重也,天家親自過問稼穡的也並不罕見,不少皇帝都曾派人四下探訪名種,又使人反覆試驗栽培,最後御筆親點,發文下令,使四海推種。

但這都是在多次多地試種的前提下才敢行事。

哪怕如此,還時常有新種不服水土,最後或歉收,或難以成活的情況發生,只是因爲掛名推行者是爲天子,下頭人不敢直言,只能閉着眼睛瞎誇罷了。

二人官職微末,能力又尋常,也無什麼人脈故舊可走,最後才被迫留守京城,對趙明枝性格手腕,並沿途所行所爲自然所知不多,此刻聽她吩咐,各自面上唯唯諾諾,心中卻都不甚以爲然,等應付完事,一齊退出了大殿。

確認引路的內侍已經離開,兩人才敢透了口大氣,你一言我一語地抱怨起來。

“地都不曾下過吧,也不知聽誰人說起了幾句,竟就敢開口使人去尋收糧種,卻不曉得人手自哪裡來,誰人又去牽頭,再一說,這事怎麼着都要有中書下令才能推行,公主雖然位尊,與規程制度也不相符吧?”

“正是這話!今日接了這樣的麻煩,回去還不知怎的跟上峰交代,要是中途分派什麼要緊事情下來,我們怎麼去推脫?難道還能說什麼——公主另有事項交代,暫抽不出手?這樣話,如何能說得出口啊!”

“還是南下的人好,跟着天子,再年幼總歸諸位相公都在,事事都是按着正經流程來的,只我們……”

“算了,左右她估計也就一時興起,才把我們叫來隨口一問,多半等不到明日就已經不記得了。”另一人道,“回去衙門打發個下頭小吏去跟一跟就好。”

又問:“早間我聽說老汪報了丁憂,這幾日就要離京,這消息是真是假?”

“離京是真的,可那丁憂不過藉口而已,他走通了蔡州不知哪一位的門路,遞的摺子已經批了,這一向不管誰家有人走了,朝中都是奪情,老汪那親孃還沒死,來信只說是重病——誰知真病假病,竟能直接走,實在叫人羨慕得很。”

“羨慕不來,先不說他關係硬不硬的,這一位回鄉丁憂,去的可是建州,若你我兩個丁憂,一個去的是青州,一個去的是密州,便是有命去,都沒命回……”

“還是看命,唉,先不談這個,我昨日同小蘇藉着去城東看田的機會在外頭探了路,要是按着現在城防,狄人一來,莫說三天,連一天怕都擋不住,老何,你那能不能找人疏通疏通,請京都府衙裡頭消息靈通的給咱們通個氣,一旦狄人有了動靜,趁着人還未到城下,你我能摸亂出城,若能因此保命……”

此人感謝話語還沒來得及出口,對面人已經嘆息一聲,道:“我若能在京都府衙中有什麼熟人,何至於留在此處這樣久?早早就跟着陛下南行了。”

兩人頓時相視苦笑,盡皆發嘆,等回了衙門,早把趙明枝的吩咐放在腦後,隨意找了個吏員囑咐幾句便當此事了了。

畢竟不過公主罷了,身上也無半點實權,今日吩咐,說句難聽的,其實名不正言不順得很,想來也無甚要緊,說不定過隔日就忘了,便是沒忘也不打緊,左右能敷衍便是。

第六十五章 毛病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軍第二十八章 大氅第一百七十一章 城牆第七章 如何第一百三十五章 辛苦第八十六章 酒水第九十三章 藥方第四十三章 自家(給纖莜、真真喵兩位的加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插秧第四十九章 美醜第一章 布帛第一百二十一章 算盤第十七章 羊肉第一百七十九章 連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忘本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銀第二十一章 追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隨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美第二百章 左耳第三十八章 久離第八十二章 糖丸(二合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教授第九十七章 催促第五十八章 勾結第十章 反骨第八十五章 踏蹄(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合宜第一百二十九章 處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護送第二百零五章 盡心第十九章 兵分第一百四十四章 左右第一百三十七章 黃湯第一百一十章 腳印第二百零七章 再起第一百九十七章 令牌第一百九十二章 相信第二百零二章 搭送第七十七章 殺人第十七章 羊肉第三十章 提點第一百四十二章 歇息第九十章 虛浮第九十四章 兄妹第二百零五章 盡心第二十七章 酒水第一百八十八章 信用第三十七章 撕餅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酸第一百五十四章 斟酌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撫第十一章 親問第一百五十一章 草棚第一百一十六章 降書第八十五章 踏蹄(二合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盞第一百六十五章 流言第二十二章 脫手(給madoka1013的加更)第三十一章 鞭子第七十九章 相熟第一百七十章 貨郎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撫第一百三十三章 勸說第二百零六章 崴腳第九十三章 藥方第一百三十七章 黃湯第五十一章 棗寧第二十七章 酒水第七十章 關係第二百零二章 搭送第十七章 羊肉第七十三章 不好第一百七十六章 遲走第三十八章 久離第三十一章 鞭子第二百零四章 籌謀第三章 做數第一百零四章 打鼓第一百六十七章 鼓勵第六十二章 探問第五章 驚夢第二百章 左耳第九十六章 報官第十八章 希冀第四十八章 雪梨第一百四十七章 私藏第一百零一章 自苦第二十四章 莫慌第四十四章 羊肉第七十九章 相熟第二十六章 降服第八十九章 試馬第一百二十章 助力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酸第七十五章 手尾第一百九十一章 城門第十九章 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