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太后苦心,帝王心術

張太后向來不喜奢華,朱高熾駕崩之後,她移居仁壽宮,一應宦官宮人也就一同搬了進來。由於遷都之後,宮中並無太后太妃等等,仁壽宮一直空關着,朱林逝世之後,妃嬪等也多半殉葬,所以她之前移宮時,仁壽宮中可說得上是要什麼沒什麼,御用監緊急造用採辦都來不及,還是張太后將自己用慣的幾樣舊傢俱搬了過來,隨即又下令一應用具全部從簡。如今這東暖閣中一色都是半舊不新,唯一鮮亮的就只有角落小几上插瓶中的幾色鮮花。

“當年這兒還是北平的時候,你網剛嫁過門不多久,英國公就隨着大軍去了大寧,緊跟着南軍就圍了城,仁孝皇后親自帶着咱們登上城樓,你可還記得?”

此時此刻,聽張太后又說起當年舊事。王夫人不禁一愣,隨即便心有餘悸地點點頭道:“哪會不記得。如今這些年好了,當年那會兒常常做噩夢,夢見城破了,人都衝進來了,緊跟着就醒了。我那時候還是新媳婦,哪裡見過這樣的陣仗,到是太后緊隨仁孝皇后,一直從容不迫。我們那些人裡頭隨披甲上城,但有好些給嚇哭了的,還是您一個個,安慰了過來。”

時隔多年,張太后仍然能記得隨着還是燕王妃的徐皇后登城禦敵的情形。密集的飛矢,震天的喊殺,四濺的血肉,,午夜夢醒的時候身邊沒人,她總能想起那讓人心驚肉跳的一幕幕。這些朝廷諱言的隱情如今已經很難再對人說,縱使朱寧親密,畢竟不曾經歷過那一遭,如今還能略說一二句的,也就是王夫人了。

“都是多少年的事了,如今再想起來。好似還是昨日一般,一晃剩下的人卻只有寥寥幾個,好些人都已經故去了。再算上那幾年大戰中故去的大將,更是不知凡幾。當初仁宗皇帝在世的時候,常對我嘆息你公公文武全才,可嘆不能輔佐左右,於是後來又追封了河間王,說起來十二月二十五就是已故河間王的忌辰。皇帝已經吩咐禮部派人主祭。若不是儀制不好收拾,我也想隨祭一炷香,到時候也只能在宮中遙祭聊表哀思了。”

王夫人聞聽此言,連忙起身拜謝。靖難時。公公張玉和朱能丘福同爲五軍大將,但後來公公戰死沙場,永樂初雖追贈國公,那卻不是世襲的爵位,因此張輔起初不過是伯爵,直到因安南功,這才最終成了國公,人人都會讚一句虎父無犬子。然而,相比徵安南途中病逝而追封東平王的朱能,張玉卻差了一步,直到洪熙年間方纔得以追封爲王配享太廟。得知消息的時候,張輔曾經特意開宗祠拜祭,她至今還記得丈夫那時候的神色。

儘管下旨改封的是朱高熾,但王夫人很是明白,那時候張太后贊襄國政,這等事不可能不問她的意思,如今張太后如此說,自然是證明了這一點。

“只不過,十月裡皇帝要親自巡邊,英國公要隨行,只怕是不能留在家裡。到時候就要辛苦夫人了。若是人手不夠。宮中可以多從司禮監調幾個人過去幫忙,至於親戚如姓裡頭,你也可以叫幾個知根知底的。這是追值河間忠武王之後的大祭,總得隆重些。”

儘管已經聽人說過皇帝巡邊的事,但畢竟一直懸而未決,此刻張太后這麼一提,王夫人便明白了這已經是鐵板釘釘的,心裡頓時有些不安,但隨即就笑着答應道:“我家老爺如今只不過五十出頭,正當壯年,皇上巡邊若不帶他,恐怕他還不樂意呢。太后放心,我早就在親戚姚姓間找了妥當人幫襯,若是到時候人還不夠,也只能厚顏向太后張口。”

對王夫人打了招呼,張太后也就安心了,問王夫人都找了誰幫襯,聽到是孫氏和杜綰,她不禁點了點頭:“一個是你弟媳,一個是你的侄兒媳婦,確實都是穩妥人。張越的媳婦我倒是見過不少回了,年輕知禮,不愧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倒是你弟媳尚未見過,閒來你可以引她來宮裡坐坐。對了,你那堂弟還在養病?”

聽張太后問起張綽,王夫人不禁有些奇怪,但還是點點頭道:“他從小體弱,身子確實不太好。就是張越兒時也曾像他的父親,還是自練武強身,這才把身體調理好了。”

“原來如此。雖則是朝廷有養病之說,但一直如此畢竟也不是辦法,須知朝中物議太多,御史們都是睜大着眼睛尋人錯處。戶部如今正在裁減用度,等有人提出來的時候就不好了,該決斷的時候不妨決斷”

張太后口中說着,眼中卻在看着王夫人的表情,見她一愣之後就連忙點頭答應,並無不悅,越印證了心中的猜測。京官高於外官。張越以從二品布政使回朝任正三品侍郎,恰是尋常外官求之不得的升轉,只張綽就不好安排了。畢竟,他資歷不夠,總不能再派到外頭去任布政使。

好在張綽也想不擋兒子的仕途,於是告病在家,如今藉此致仕正是皆大歡喜。

正事說了,接着張太后就只和王夫人聊了些家常閒話,正談及各自兒女事的時候,就只聽外間通報說皇帝駕臨。一時間,王夫人忙不迭地起身,張太后不禁有些奇怪。

進了暖閣的朱瞻基瞧見王夫人下拜行禮,便息了臉上怒氣,溫言問了幾句,見其告退離去,這才上前給張太后行禮。此時此刻,張太后衝左右使了個眼色,見一應人等魚貫離開屋子,她不禁問道:“你這氣咻咻的怎麼回事?你可不要忘了之前還在我面前承諾,以後絕不在臣子面前動輒怒。須知克己復禮方爲仁,喜怒動於顏色,絕非好事。”

“母后,聯自然記得。”朱瞻基深深吸了一口氣,臉上的表情這才自然了些,“剛剛6豐過來報事,說是張元節昨晚回家的時候撞見一個小賊,拿了之後問出是從舊永平公主府裡偷的,他便立刻知會了錦衣衛。錦衣衛今天和東廠上門檢視,誰知李茂青竟是投很!在他家裡搜出黃金兩千餘,白金兩萬餘,全都是官鑄之物,如今一應下人都已經拿下拷問,至今還沒問出什麼來!”

永平公主是朱橡在時便獲罪的,朱高熾深惡她勾連漢王趙王,登基之後也不曾赦免,還是朱瞻基即個之後,勉強從人之請給了李讓庶子李茂青一個官職。這樣一個根本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如今卻出了這注莫名其妙的事,他聽了自然貨得驚怒交加。

?? 閘※

張太后對永平公主已經幾乎沒有多少印象,此時不禁皺了皺眉:“我記得,她當初自縊之後。太宗皇帝處死了所有侍女和媽媽,又曾經下令抄檢家裡,當初公主下降時的器物幾乎都收回了宮中。你之前封李茂青官時,賞賜了多少?”

“鈔一萬貫,還了幾樣舊物。”

對於並不親厚的勳戚後人,大明皇帝的賞賜向來是極其吝嗇,往往用數目龐大的賜鈔搪塞了事,李茂青自然就屬於此類。聽到朱瞻基這麼說,張太后蹙起眉頭沉思了片匆。旋即直截了當地問道:“既然他是半路撞見的賊,怎的不直接把人送西城兵馬司?”

“東廠已經把證供送上來了,說是張元節原本要把人送西城兵馬司的,那人竟是膽大妄爲想用金錢說動他放人,還自個送上了身上的四鍵黃金。他是精細人,瞧着像是官鑄的金徒,就先把人帶了回去,繼而派人去查,結果那人指稱的地方根本就不是那回事,於是就通知了錦衣衛。情急之下。那個,賊方纔吐露是從故永平公主府偷出來的金子。”

“那真是賊盜?”

“不是。東廠用了刑,此人供稱爲那邊辦事,金子是一個管事給的,讓他去城郊僱百來個個身強力壯的人。餘下的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偏生永平公主府下獄的一干下人中,根本就沒有他認識的那個管事。而且,經查證,那幾塊金子確實是那兩千餘兩金子之中的。除卻原本當初還的黃金百兩之外,其餘的全部是來源不明。李茂青一死,這事情就不好查了。”

想起十月便是巡邊之期,儘管調兵等等都已經定下了,戶部那裡的錢糧也齊全,但朱瞻基親自領兵在外,張太后本就覺得有些不放心,此時更加是生出了勸阻之意。然而,她還沒開口,朱瞻基就搶在了前頭。

“母后,巡邊的事情我意已決。大寧故城剛剛修建好,如今也算是在教靶腹地紮了一顆釘子,和開平興和都能彼此呼應。但畢竟是孤懸在外的地方,若不常常震懾,難保如昔日興和一般遭遇。我此次出京有英國公相隨,他是沙場老將,有他相佐,我也不是第一次經歷戰陣,這一路應該可保無虞,再說,還有張元節呢。而京師這邊,有母后坐鎮,楊士奇又老成持重,若是有人趁着我不在跳出來生事,母后自然能把局面壓住。”

“英國公應當隨行,張元節還是留下的好。”

見朱瞻基一下子有些錯愕,張太后便語重心長地說:“從前太宗皇帝每每重用他,卻壓着他的官階,就是爲了讓他能展現本事,卻又不至於自大,如今卻和從前不一樣。張家雖是人才濟濟,但最要緊的除了英國公就屬他了,一個掌兵,一個在兵部。一武一尖,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盯着。從前因爲英國公解府務,他升任兵部別人也沒話說,但這次巡邊卻不一樣。你留着張越在京城,把兵部尚書張本帶上,正可磨練他主持兵部。”

張太后說着就站起身來,踱了兩步便轉身說:“你讓他跟你去巡邊,那麼多勳貴大臣,他未免不顯。太宗皇帝能越過別人用他,那是因爲君臨天下十幾年,不懼物議。你春秋鼎盛,這麼做卻會傷人心。我知道你年輕,喜用年輕人,對老人不免有些厭煩。但老臣們的門生故舊衆多,決不可因一己好惡而撼動了他們。就如同日後清查田畝,也需爲他們存體面。”

從德生記出來,張越一路疾馳,總算是趕在一更三點夜禁時分之前回了家。然而,一進家門,管家高泉卻告訴他,說是王夫人先頭來了,在家裡用了晚飯方纔回去。得知竟是和王夫人錯過,張越不禁有些躊躇,也沒多問就徑直入了二門。沒走幾步,他就聽到背後傳來了關門落鎖的聲音。

回房更衣,他在杜綰的服侍下除了金簸花腰帶,脫了大紅絲絲散答花盤領右衽官服,又小心翼翼地解下了腦袋上的烏紗帽,這才向杜綰問道:“可知道大伯孃今天過來有什麼事?”

“晚飯之後,大伯孃似乎有話要對娘說,娘就讓我先回來了,只在臨走的時候我去送了送,也沒露什麼口風。不過,瞧孃的神情,似高興似悵惘,不知道究竟說了些什麼。”

杜綰這麼說,張越心裡就更奇了。換上家常便服之後,他就和杜綰一同去了父母的上房,才一進門就看到父親母親一站一坐。他網要上前行禮,張綽就對他招了招手,示意他到隔壁套間裡頭說話。他看了一眼坐在那兒的母親,連忙跟了上去。

套間是一間小小的內書房,欄架格上既有書也有擺設,朽木書桌衫木靠椅,門前用一架竹質插屏隔斷,是平日張綽回屋之後看書休閒的地方。此時張越跟着張綽進來,見父親到了案桌前坐下,他不禁問道:“大伯孃說了什麼,娘這麼不高興?”

“不妨事,你娘是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懊惱。”見張越滿臉茫然,張綽就說道,“你大伯孃從宮裡出來就直奔了這裡,太后讓她捎帶了一句話。我朝養病是有制度的,期限滿了就要革退,算算我也已經到了。你如今前途無量,我這會兒致仕,戶部少的俸祿有限,卻能堵着別人的嘴,省得他們拿這事情當藉口。”

“致仕?可爹你如今還不滿集十!”

“宋時有御史四十出頭就致仕了,相比之下我還大些,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可是

雖說張綽這麼說,但張越總覺得心裡有些不好受,想說什麼卻又說不出來。這時候,張掉卻舒舒服服伸了個懶腰,隨眼看了看欄架格上的那些東西:“致仕是好事,不用擔心吏部突然給我派個差事,也不用擔心別人使壞。再說了,等你官居一品乃至品的時候,難道朝廷封賜的時候,會少了我這個父親?”

此時此刻,張越只覺得心中滿溢溫暖,遂重重點了點頭:“爹爹放心,到時候我自然會給您二老掙一份最大的榮耀回來。”

“現在人家可不就是看子敬父?有你這樣的兒子,我致仕也是心甘情願。”

父子倆彼此對視着,最後同時笑了起來。

第514章 吾兒不如他婿第912章 盛氣而來,倉皇而走第284章 取捨得失第549章 萬劫不復,黑雲重重第799章 下獄和上任第174章 燙手的山芋甩不脫第184章 仇人相見不相識第150章 你裝病吧第186章 難道不是苦肉計?第873章 推諉苦差,醫匠難爲第697章 一兵未出身先死河南陝西第440章 雙姝會第104章 是相親盛會還是鬥詩盛會第882章 終是兄弟第406章 投契第664章 只一個等字第81章 更大的疑問第46章 天塌了第604章 兄弟第9章 厚此薄彼第353章 真正的長輩第60章 重逢日的追問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169章 誰打誰的臉第525章 稱心如意靠的不是天命,是自己第9章 厚此薄彼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785章 赫赫沐王府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890章 侍郎人選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421章 不是姊妹勝姊妹,只羨鴛鴦不羨仙第903章 大明軍校第462章 做人不能腳踏兩隻船第197章 罪證確鑿?第168章 窮進士變身貴公子第488章 皇上萬歲萬萬歲和爲了活着拼了三百四十八章 下輩子記着不要當漢奸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357章 昔日共患難,如今可能共富貴?第233章 卿本佳人,爲何從賊第664章 只一個等字第343章 算無遺策第55章 無盡的疑惑第496章 升遷賞賜也可以是這樣的第519章 不遇伯樂,空有凌雲志也是枉然第287章 皇帝翻臉如變天第565章 黑吃黑?第47章 強撐之下的軟弱第330章 大捷和善後第776章 狡子不勝父,大江爲赤第887章 母子交心,譁然巨波第408章 趁機第514章 吾兒不如他婿第345章 殺雞儆猴,意欲詐死第911章 鐵心第74章 朋友第545章 老牛舐犢,執手託付第483章 炸雷,驚箭第82章 樂極果然生悲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832章 龍鳳兒,查蹊蹺第37章 發榜第39章 父子互知心第392章 火藥桶旁邊的活春宮第748章 舊事已成新事遂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305章 權閹相忌第285章 聖心難測?明朝中後期服飾文化特徵探析轉第599章 大怒,大捷第808章 深夜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284章 取捨得失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560章 家主母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550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閒散在家心不閒第549章 萬劫不復,黑雲重重第223章 不分彼此第432章 直率和粗暴後記下第56章 抵達南京第409章 銳意第305章 權閹相忌第633章 萬無一失第666章 誰也不是軟柿子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701章 血雨腥風,論功行賞第574章 日落星沉,至親難隔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496章 升遷賞賜也可以是這樣的第104章 是相親盛會還是鬥詩盛會第578章 府軍前衛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