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月當空,紫禁之巔,少年伊人,卻論興亡。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載泓悠悠笑道,“聽起來倒是這般的耳熟,卻不是你朱氏一族當年北伐時的口號麼?只是如今之世,這八個字用來,着實讓人不解的很。今日公子當面,我正想請教公子,不知這韃虜,是專指我滿族,還是也將那蒙回藏三族並括在內?抑或,更將那英法德美四國洋人統統並括在內呢?此是第一問。”
“第二問,我倒問公子,當年朱明驅蒙,結局卻是將蒙元逐出中原,趕回大漠,裂昔日蒙元爲元明兩國,不知今日之世,公子是不是也便如此,將我滿氏一族逐出中原,放歸東北,裂這中華千萬裡河山,一族爲一國?”
這二問,正正打在七寸之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說來熱血至極,可卻絕無可行之處。此刻之中華,看似是滿族統治,其實舉國上下,更有着無數的洋人租界,這無數的租界,大多處在通衢要道,將這中華,分割的支離破碎。
洋人強橫,不可碰觸。此是通識,即便是黨人,也都深知的很,朱崇禎在武昌一月,對這一點,倒是頗爲無奈。他知道自己雖是漢人貴胄,奈何究竟長居異國,於地方並無威權;此次歸國領導革命,說到底,終歸不過是客,底下之人既然衆志成城,他雖知洋人之運,不過只有十數年罷了,但依舊同意了衆人之言,並不收回租界,一如舊狀。
若說要如洪武驅蒙一般,裂滿清爲東北與中華兩國,或者,因着此時英俄的逼迫,將中華滿清裂爲漢滿蒙藏回五國,那更是絕無可能。或許一族爲一國,在歐陸各國,已是尋常。但在中華,行此事便是千古之罪人。中華向來無論民族,只論道統。奉漢家道統爲尊者,即是中華子民!
所以朱崇禎歉然一笑,“倒是讓門主見笑了。所謂‘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與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無異,不過是話一句耳,用來激勵底下衆人的熱血罷了。”
“今日崇禎此來,不爲驅逐,實爲融匯。這口號,其實應叫做‘融匯五族,供奉中華’!”
“哈哈……”載泓對着明月,禁不住大笑起來,“好一句‘話一句耳’!好一句‘融匯五族,供奉中華’!我說你這等才智,如何會弄出這般讓人齒冷之事,原來不過是瞞哄人的把戲。”
載泓說到這裡,忽然神色有些憤恨,“可你這把戲,就要斷了我大清的江山,斷了中華其勢初興的命脈!”
“當年義和拳不過一羣草莽匹夫,烏合之衆,尚且知道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的道理!如今你朱崇禎,竟苟且洋人,同室操戈,來做鷸蚌相爭之事。我問你,你可對的起這萬里河山嗎?!”
見載泓這般疾言厲色,朱崇禎本欲解釋幾句,不過話到嘴邊,卻吐出一句:“自古胡人無百年運,此刻容它一時,日後自有分曉。”
載泓見朱崇禎仍是一副無賴模樣,心中怒極,面上卻是笑了出來:“倒是我忘了,你們漢家慣用這等曲折手段,不像我滿族,一味的直來直去。不過,你口中的那位李淵,只怕也不是純粹的漢人吧?我倒想知道,自從五胡亂華之後,那漢室遺留的血統,到底還有沒有純粹的了?”
“大概是沒有了吧,”朱崇禎依舊略不在意,“我已說的明白,驅滿興漢,不過是話一句耳。民族之爭,非是我意。你清室雖是滿族當政,昔日漢族疆臣卻能東南互保,置皇室於無物。民族之界,哪裡能分的這般的清晰。何況我漢族,從來如滾雪球。兼夷狄者爲漢族,史不絕書,誠不我欺。”
“這麼說,公子此來,卻是爲了‘容滿興漢’?”
聽得此話,朱崇禎收起玩笑之意,正色說道:“不錯!此其一也。”
“我來之意,在通電上,已說的明白!‘帝制須死,民國當興’!政權不能再操於一家一姓之手,一人終身之日。政權下放,皇室虛懸,乃是時代之潮流,不可阻擋!”
“我倒忘了,你在夏威夷,是做過實驗的。”載泓忽然笑了,“也許你並不知曉,端午橋去夏威夷考察之時,我也曾暗隨在側。你那帝相分權中西相合之制,倒也頗有些古意。只是夏威夷畢竟小國寡民,施政容易;中華廣大,人事紛雜,政制一事,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變革的。”
“當年始皇帝廢封建而改郡縣,集權於中央,於當時當日,如何不是時代之潮流?如何不是功在千秋之舉?可郡縣天下,談何容易?秦滅六國,強行郡縣,卻不過曇花一現,二世便亡。一夫作難,六國紛起。不過數年,那秦宮連同宗廟,便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其後而立的漢高祖劉邦,行的,還不是封建?”
載泓這般說着,卻是越說越有些傷感,這幾年間,她如何不知時代之潮流,出國考察,遍觀西典,哪樣她又落於人後?辛辛苦苦好容易爲這片大地營造起一點朝氣,想不到卻終是因爲族人短視,因爲漢人疑隔,功虧一簣。數年心血,眼看便是付之東流,說起來,誰人又能不心傷?只怕今時今日,唯有這一輪明月,還能說是知己吧。
“但究竟郡縣集權,乃是時代潮流,不可阻擋。終於在武帝之時,頒佈推恩令,消盡劉姓封建之地,這纔算將郡縣之制,定基下來。可百年之後,猶有司馬西晉爭論封建之舉,便是唐初之時,封建與郡縣之爭,也甚囂塵上,綿延不絕。便是你朱明,雖行郡縣,可當年不也有封建之舉麼?”
“這由封建而變郡縣,說起來,究竟還是我中華自身蘊育的源流。可即便是這從內而生的變革,千百年間,猶有反覆,曲折往回,爭論不休。何況今日所謂立憲共和,均是自西洋舶來,且不說它到了中華,是爲橘還是爲枳。單說此時舉國之士大夫,又有幾人,能明白其中真義?士大夫尚且不知,其下升斗百民更是奈何?”
“今日你不顧局勢,不奠根基,便假託時代潮流之名,擅興民國,只怕,反而是陷萬民於水火之中吧?”
載泓對着夜空,對着那一輪秦時明月,與夜空中流轉不休的漢時清輝,幽幽的說完這一長篇高論。朱崇禎還未作何反應,載泓面上,倒忽然的流出兩行清淚。
“難爲你能說出這般老成謀國之言,”朱崇禎聽罷,也有些沉吟感慨,“我聽聞昔日戊戌變法維新敗後,嚴幾道旅居日本,曾於孫文謀面,兩人論及時代,嚴幾道也曾有言:‘以中國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於甲者將見於乙,泯於丙者將發於丁’。此誠洞察之言。但若是不踏出這一步,究竟如何,誰人可知?今日便是無我朱崇禎,立憲共和,建立民國,也是順水推舟之勢。便如我通電所言,‘嗟爾清朝,氣數已盡,帝制須死,民國當立!’”
“民國當立?”載泓忽然冷目看着朱崇禎,“你我身當萬民之命,如何能這般草率而爲?聖人有言,不教而誅是爲虐!今日國民尚不知立憲共和爲何物,你卻行此激烈之舉,你當真要讓秦末之亂,再現中華嗎?”
“相談至今,唯有你方纔這句話,還算有些意思!” 朱崇禎一擊掌,長身立起,“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我在這中華數月,親眼見你滿族八旗奴制內染,他西洋基督文明外侵,這中華道統如西風下殘火,幾已喪絕。照我看來,這中華,不經涅槃,不能重生。我正是要借這場楚漢之亂,將這中華萬民,打入亂世銅爐,滌盡中華奴性,再重建中華道統,復開中華漢唐氣象,鼎立我中華一族於世界!”
載泓聽的這般狂悖之言,頓時大怒,也長身立起,並指指向朱崇禎,卻怒火衝心,良久不能吐出一言,最後冷笑幾聲,對朱崇禎說道:“你可知,若是你當真開啓這場楚漢之亂,會有多少無辜之人因而喪命?多少生靈因而塗炭?此刻洋人虎視在側,稍一不慎,便是亡國滅種之禍!哪裡會容你,將這楚漢之亂完結?”
朱崇禎哈哈一笑,“不妨,西洋此時正是盛極轉衰之時,不出五年,便有動亂,那時我自會趁勢而起,奪地護國,讓這場楚漢之亂,從從容容的演完。”
見這朱崇禎竟然笑的出來,載泓原本心中的那層怒火,更是洶洶而不可止,真是聞名不如見面,想不到,原來自己暗中有些傾慕的朱方生,竟是這般視萬民爲芻狗之人。載泓仰頭望月,藉着虛夜中的清輝雪意,慢慢將心緒平復下來,轉頭靜靜看向朱崇禎,說道:“言盡於此,這萬里河山,我便與你,一戰而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