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大變革

東。

濟南德王府。

德王接到了永泰的回信,信中永泰將不能馬上賜婚的事情做了解釋,德王看信後不由苦笑了兩聲,看來這個永泰雖然不過十六歲,但隨着登基也養成了一些城府。德王將書信交給了德王世子,德王世子看過,有些憂慮的對德王說:“父王,妹妹那裡……”

德王嘆息了一口氣:“爲了慈然本王可以不惜花費銀子,但是事情並不是銀子能夠解決的,幸好皇上也沒有將話說死,本王覺得還有希望,皇上現在還需要借重田羽的實力來平定流寇還有南方那個福王,陛下怎麼會因爲咱們這一百萬兩銀子而去讓田羽做不願意的事情呢,不過從陛下賜婚王守仁的消息來看,陛下已經明白賜婚的好處,他內心中恐怕也希望田羽能夠娶一位皇室之女吧。看來陛下對田羽愛戀左良玉之女也有耳聞,否則不可能這麼處理。山東鎮和左鎮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田羽想娶左玲兒並不會是坦途,如果左良玉拒絕了田羽,那麼咱們的機會就來了。”

德王世子輕咳了一下,望着德王說:“父王,朱由一定會極力拉攏左良玉,有了左良玉和江北四鎮他才能和永泰陛下爭鋒,所以兒臣看來山東鎮和左鎮的關係只會越來越惡化,我聽說前不久田羽在保定大敗闖賊,恐怕闖賊守不住河南之地,再往南走,就是左良玉的地盤了,如果左良玉奉朱由爲正朔,兩鎮用不了多久恐怕就得開戰,一旦開戰,雙方可就結下不共戴天之仇,這樣的話左良玉還能夠將左玲兒許配給田羽嗎?”

德王搖了搖頭:“你錯了,田羽以前不過是一鎮總兵而已,現在卻是權臣旦和田羽聯姻,左良玉的身價就會倍增,更何況弘光政權被馬士英把持,左良玉根本就進不了權力的核心,一旦田羽兵鋒所指良玉聞風而降也不足爲奇。兒子,你記住,這個世界上只有永恆的利益,而沒有永恆的忠心。”

德王世子覺得德王的分很有道理,不由着急的說:“那妹妹怎麼辦,如果左良玉真的如同父王所說怕恨不得立刻將左玲兒許配給田羽呢。”

德王嘆了口氣,站起身來說:“這件事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朱由這個小子能夠拿出足夠的籌碼讓左良玉死心塌地的追隨他,否則事情……”說完德王又嘆了一口氣:“當年田羽就任山東鎮總兵的時候,本王雖然覺得他不同凡響沒有料到他會有如此的作爲,看來父王老了。”話落德王緩慢的朝着後堂走去,蹣跚的步伐顯示着這位大明的王爺真的老去了。

德王世子忙站起來說:“那妹妹那?”

德王沒有後頭,停頓了一下,似乎思考,良久才慢慢的說:“這些年也苦了她了,告訴她實話吧待也許結局會更讓她傷心,她喜歡英雄、喜歡豪傑,天下不僅僅只有田羽一個,前幾天本王和你談論過的那幾個小夥子,也都不錯……”

王世子不由黯然住德王地話說:“父王。兒臣看妹妹她已經定了心思了田羽。其他人恐怕……前幾天妹妹她都有了出家地念頭……”

德王嘆息地搖頭:“那一切就順其自然好了。”說完再不做停留慢而去。

德王世猶豫了半天。最後還是下了決心去找小郡主。郡主樓地丫鬟看到德王世子連忙施禮王世子輕咳了一聲。問道:“郡主她做什麼呢?”

一個十六七歲地丫鬟忙回答說:“殿下。郡主正在繡東西。”小丫鬟地話音剛落。小郡主就從香閨走了出來。

德王世子看到小郡主。眼神不由有些躲閃。他不知道怎麼開口將這個消息告訴小郡主。小郡主原來雖然跋扈。卻是個機靈人。看到德王世子地神色。小郡主就明白德王世子地來意。不由心灰意懶地說:“大哥。謝謝你們。小妹已經決定了。青燈古佛纔是妹妹最好地出路。”

德王世子聽到小郡主這麼說,不由着急的說:“妹妹,你千萬不要這麼想。”

小郡主不無哀怨的說:“自從父王求陛下賜婚的那一天,我就做好了這個準備,現在連陛下都幫不了我們,那妹妹還有其他出路嗎?”

德王世子連忙說:“陛下並沒有將話說死,陛下還要徵求一下楚國公的意思,這不是還有希望嗎?”

小郡主輕輕的嘆息了一聲,忍着淚水說:“徵求田羽的意見?田羽對妹妹的印象恐怕還停留在原本驕橫跋扈的層面,他能同意嗎?”小郡主經過這麼些年,終於明白了,自己那時候其實在暗中早早就愛上了田羽,只是心中不願意承認而已,原本她是極其任性的人,心中又非常的高傲,和田羽的那些爭端都是在這樣的心情催使下鬼迷心竅般的想打擊田羽的傲氣,讓田羽服服帖帖的跪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沒有想到適得其反,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將自己和田羽對立起來。田羽離開濟南後,小郡主痛定思痛,意思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左玲兒的橫空出世,讓小郡主嗅到了危機,女人對這個事情是非常敏感的,從左玲兒那裡,小郡主終於知道田羽喜歡的是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因此小郡主極力向這個方向努力,幾年來,小郡主可謂脫胎換骨,在濟南那個說一不二,驕跋扈的小郡主不見了,換之而來的是一個溫柔婉約、極具善心的小郡主,可惜田羽自從出兵朝鮮之後,在濟南駐留的時間十個手指頭都能夠數的過來,那麼多事情要等着田羽去做,他哪裡有心情去關注小郡主,而手下的將領、謀士也知道田羽和小郡主的過節,誰還敢在田羽面前提起小郡主,因此田羽早就把這個給自己帶來不少苦難的小郡主忘了一乾二淨。他也沒有想到,小郡主竟然會爲了自己而改變,爲了自己而虛度年華,等待着自己。

德王世子看到小郡主的樣子心不忍,低聲說:“前些日子我和你說起的那個任同安……”

搖頭說:“大哥,你不要說,妹妹心意已定,非田田羽不願意,小妹願陪伴青燈古佛了此一生。”

德王世子忙將德王的分析挑有利的說給小郡主,最後說:“妹妹,你千萬別鑽牛角尖,實在不行,咱們再等等。我聽說田羽常說人不能光等待而要自己去爭取……”說完德王世子滿含深意的看了一眼小郡主:“無論妹妹如何選擇,大哥全力支持你。”

德王世子的話讓小郡主的眼前一亮,急急的說:“大……大哥,你說的是真的……”

德王世子堅定的點點頭,小郡主激動的擁入德王世子的懷抱:“大哥!”德王世子撫了撫小郡主的頭髮着歉意的說:“哥哥就你一個妹妹,不希望你痛苦一輩子。”

小郡主擡起頭,看了德王世子一眼,堅毅的說:“吃再大的苦,妹妹也心甘情願。”

德王世子指着南方說:“田羽的大軍現在大約在保定與開封之間的一帶……”小郡主點點頭,望着西南,心中暗下決心管前方有多少荊棘,自己也要去闖一闖,爲了自己的真愛,命都可以捨棄,何況一點點苦難呢。

田羽他當然不知道這些況還帶着大軍苦苦的追擊李自成,永泰試探他想法的書信早就被他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他拒絕的話只有八個字:“大功未成,何以家爲。”

弘光政權做法讓田羽的想法有了極大的轉變就是自己掌握的兵馬實在是太少了,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鋒打再多的勝仗也是水中撈月,到頭來一場空,因此田羽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想法。現在的永泰朝控制地不過關外一隅,還有京師、順天、山東、還有山西一小部分,剩下的地方不是被李自成侵佔,就是處於弘光政權的統治之下。雖然弘光政權有不少地方是承認永泰朝正朔的,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永泰朝的稅賦收入只能依靠在田羽控制下的這些地方,關外就不用說了,稅賦不但支援不了田羽,反倒需要京師輸出大量的銀子維持,因此永泰朝只能依靠京師、順天、山東三個省份和山西的一小部分徵收上來的稅賦維持運轉,崇禎以全國之力還沒有解決掉流寇,田羽要想憑着三個半省份支持這場戰爭,無異癡人說夢。幸好有李自成留下來的兩千多萬兩白銀,否則不用打,就是糧餉問題就會拖垮田羽。現在田羽必須解決掉弘光政權的問題,要知道南方一直是大明的富庶之地,有了南方的糧銀的支持,田羽才能夠安心的剿滅流寇,因此田羽放棄繼續追擊李自成,而是首先着手解決弘光政權。

田羽已經貴爲楚國公,現在再擔山東鎮總兵似乎已經不適宜,因此田羽早就上疏請辭山東鎮總兵一職,山東鎮總兵由王躍鵬出任,永泰帝當然不會拂逆田羽的意思。另外,山東鎮原本的幾個營官,現在都已經有了總兵的職銜,田羽不得不爲這些人的未來考慮,田羽不能讓這些人帶着一羣新兵去上任吧,就如同王六和王守仁兩個人出任總兵之後,帶走山東鎮一部分兵士,使得田羽的山東鎮實力大受影響,因此田羽準備組建自己的軍團,田羽覺得自己是由上天派來定鼎大明的,因此軍團的名號定爲“天鼎軍”,編制十萬人,下轄五營,每營二萬人,永泰帝接到田羽的疏本後,也同意了,不過永泰朝國庫沒有多少銀兩,拿不出這麼多軍餉來,因此糧餉由田羽就地籌措。

羽有李自成那裡得來的兩千多萬兩白銀,軍餉倒是不愁,而糧食可以從山東運來,自從田羽建立農學院以來,山東掀起了農業變革之風,抗旱多產的玉米等作物也被推廣開來,加上水利設施的擴建,山東這幾年來都是大收之年,另外由於有了山東鎮守備,山東一直處於戰火之外,因此糧食逐漸有了富餘,而附近的幾個省份由於遭遇戰火,越來越多的流民涌向山東,也使得山東人口一下子暴增起來,楊軍在田羽的授意下,吸收了許多流民成爲軍戶,雖然許多流民原本是自由民,但爲了生存不得不加入到了軍戶,使得山東軍戶也同樣暴增,楊軍搞了預備役,雖然訓練不多,但比一般流民要好了許多。楊軍已經入京供職,現在在山東主持的是應元,應元已經被田羽保舉爲山東巡撫,因此田羽的信一到,不到半個月時間,應元就招募了五萬多軍戶,還有一萬多自由民、一共七萬多人。

李笑天運銀子時候,田羽就給袁鵬舉去過信,讓袁鵬舉打製大量兵器和甲冑,由張顏麟的水師運送到濟南備用,這些日子,運到濟南的兵器甲冑已經達到三萬多副,而一機、二機廠也開足馬力生產火槍、兵刃、甲冑等,另外濟州島的馬匹也源源不斷的運送到濟南。馬匹可就不像兵刃和甲冑那麼容易了,王躍鵬帶着的人馬已經幾乎將整個濟州島能用的馬匹徵集了一多半,因此運到濟南的馬匹還不到一萬匹,加上白同波暗中朝多爾袞購買的蒙古馬,也不過一萬五千匹左右。田羽知道一口不能吃個胖子,只有慢慢來,不過田羽給袁鵬舉下了死命令,不論袁鵬舉用什麼辦法,半年之內必須打造能夠裝備十萬人的兵刃、甲冑,袁鵬舉雖然叫苦,但知道田羽也是沒有辦法,一面讓所有的工廠全面開工,一面大力招募人手擴建二機廠,另外又修建了許多作坊,這些作坊完全手工打造甲冑,一時之間濟州島又成了不夜城,原本富裕的人手也開始捉襟見肘,袁鵬舉不得不在朝鮮招募了不少匠人加入到二機廠。

兵士好募,田羽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將領問題,山東軍政大學堂已經運轉了四年多,培養出一批又一批軍官,但是這些人還需要磨練,暫時只能擔任中下級軍官,因此田羽手中缺乏大量的高級軍官,天鼎軍的五營營官現在還沒有着落。

第190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263章 歷史抉擇第237章 小人物、大計謀第137章 水師歸來第269章 風雷雨電之初陣第88章 民族英雄閻應元第96章 囂張第205章 破軍一擊第141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169章 人生得意需謹慎第304章 張獻忠的決斷第185章 平臺面聖受隆恩第282章 寧遇閻王不遇義字營第22章 力爭第124章 說服第220章 風捲殘雲第231章 致命的疏漏第133章 烽火再起第33章 閹黨作梗第206章 失落的多鐸第164章 血戰贏得空餘恨第120章 目標,日本第305章 李定國的未來第254章 家賊難辨又難防第86章 濟南!濟南!第313章 三岔河大捷第60章 腳板賽騎兵第136章 無力迴天第124章 說服第308章 水到渠成第40章 哀兵必勝第226章 堅持、再堅持第169章 人生得意需謹慎第87章 大戰在即第37章 孫子終歸是孫子第196章 關門捉賊第294章 兵不血刃入南京第184章 艱難的選擇第314章 遼陽血戰第36章 滿目瘡痍第261章 窮途末路第219章 風雪大戰第158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第49章 困境第147章 大明守財奴第11章 單身赴闖營第176章 疾風驟雨第29章 招兵買馬第29章 招兵買馬第259章 用計需連環第56章 求我?拿錢來第300章 戰爭迷霧第138章 黨同伐異第255章 男兒當自強第117章 第一次海戰第230章 艱難初現第16章 虎癡王六第236章 007的商業頭腦第213章 時空轉移第18章 童子軍第119章 再見重騎兵第103章 崇禎的信任第257章 血肉身軀歸泡影第229章 皇太極的反擊第71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02章 風雨鏖戰刀影寒第274章 朝秦暮楚非吾輩第144章 不讓胡馬渡陰山第83章 與蠻子鬥智其樂無窮第289章 敵襲!虎豹營之強悍第75章 天佑英雄第37章 孫子終歸是孫子第91章 火星碰地球第244章 神來之筆第184章 艱難的選擇第260章 大順永昌第201章 潛伏第84章 大功告成第258章 神秘的屍體第87章 大戰在即第139章 新年伊始第131章 創意戰爭的起源第225章 兵戈鐵馬第229章 皇太極的反擊第44章 貝勒折箭第256章 細微之事敗全軍第234章 天恩難測冷人心第15章 南原血戰第164章 血戰贏得空餘恨第288章 男兒當立不事之功第121章 孫勁平第134章 暗度陳倉第137章 水師歸來第43章 逃跑縣令第13章 逃脫虎口第121章 孫勁平第258章 神秘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