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天恩難測冷人心

禎這時候已經喪失了理智,他總覺得所有的大臣都~於股掌之上,這是他第一次對一個大臣感到無力控制,況且這個大臣還是一個手握雄兵的武將。因此他將河南等地的戰報置之不理,將各地關於雪災等疏本束之高閣,將全部身心都放在瞭如何處理田羽這件事情來。

在崇禎的心裡,不管田羽有沒有反心,都要抑制田羽的發展,作爲一名帝王,絕對不允許任何人超出自己的控制範圍內,即便這個人再忠心也沒有用,何況還有杜之軼的告發信,讓他神鬼。

緹騎不能用,而在不確定田羽能不能回京的前提下,似乎授爵剝奪軍權這個辦法也不可取,崇禎無力的半躺在御椅之上,心中如同過電般想着自己的一生,他見到了祖父的死,父親的死,兄長的死,也知道祖父不上朝對大明的影響,父親雖然想着勵精圖治,不想登基一個月放撒手人寰,兄長愛木工勝過愛江山,使得宦官爲禍,天下狼煙四起,而自己登位以來,雖然自己竭力支持着搖搖欲墜的大明,使得大明芶延殘喘十幾年,但是現在他越來越力不從心了,外憂內患已經攪得他坐立不安,這時候有出現了田羽這嗎事,使得他感覺到全所未有的累,這不是身體上的疲倦,而是從心中的累。不過自太祖朱元璋開國以來,大明已經延續了二百多年,期間雖也有動盪,但是大明都挺了過來,他不想自己成爲一個亡國之君,因此他不得不又打起精神思考起來。

對付田羽宜緩不宜急,這是崇禎思考了兩三天的結果,現在田羽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武官集團,雖然政治勢力無法和那些將閥世家相比,但是軍事實力卻無人能夠匹及。雖然王六等將官最大的官職不過副將,還有一些不過是副將銜,參將職,但是崇禎知道這些人手下掌握的兵遠遠強過一任總兵,也就是田羽現在手中掌握着大約六七個總兵地軍隊,而且這些軍隊是絕對忠於田羽的。由於田羽屢立大功,使得不少文官、宦官藉着田羽地功勞飛黃騰達。這其中的代表就是孫傳廷、方正化。這些人勢必要感激田羽,使得不知不覺間就形成了一個黨,雖然還是隱性的,比不及早已經強大起來的東林黨、楚黨等,但是這些人都是位居要位。更可怕的是崇禎不得依靠這些人來維持風雨飄搖地大明。

韃子、流寇對大明來說,雖可稱爲心腹大患,但是還沒有到影響崇禎皇位的地步,而只要田羽願意,完全可以使得大明立刻土崩瓦解,崇禎不知不覺竟然將田羽視爲了心腹大患,而且排在了第一位。

洪承疇不能再當薊遼總督了,田羽是他推薦的,而且田羽又將他從韃子重圍中救了出來,雖然崇禎覺得洪承疇未必就捲入了田羽地陰謀之中,但是用這樣的一個人當田羽的頂頭上司,崇禎放不下心,恰好三邊總督傅宗龍剛剛戰死,自己正愁沒有好的人選頂替,洪承疇當然是最合適地人選,那麼由誰來擔任薊遼總督呢?崇禎又陷入了沉思。

歷數知兵的文臣,崇禎思忖良久竟無一人選,當然這也是因爲崇禎選擇的人必須和田羽沒有過交集,甚至最好與田羽不合才最爲妥當,最後崇禎沒有辦法之下,想到了楊繩武。崇禎選擇楊繩武,並不是楊繩武對軍事有什麼過人之才,而是因爲楊繩武是楊嗣昌推薦的,楊嗣昌與田羽不合,這是滿天下都知道的事情,楊嗣昌作爲楊繩武的座師,自不會和田羽一條心,這樣一來可以用楊繩武來牽制田羽。

崇禎知道如果不動田羽地軍權,光憑着楊繩武一個文官不可能完全牽制住田羽,那麼如何削弱田羽的軍事實力,而又不讓田羽有所怨言呢?升官,這是最好地辦法,王氏五兄弟裡面和田羽關係最密切的便是王六,因此崇禎準備首先調離王六。

要想做得神不知鬼不覺,那就要有好地藉口,崇禎翻看着田羽送上來的報功疏本,眼前一亮,王六現在已經是副將銜,按照田羽所報地功績,升他爲總兵也不爲過,那麼就給王六一個總兵噹噹,正好大同總兵王樸因松山坐事在獄,明天就砍了他的腦袋,以王六代他爲大同總兵,這樣也說得過去,洪承疇去當三邊總督,調王六爲大同總兵,想來田羽不會有所覺。崇禎在那裡絞盡腦汁準備不知不覺的削弱田羽的實力,他根本就沒有想到方正化早就把消息送了出去,崇禎心中根本就沒有想到,方正化竟然會冒着掉腦袋的危險將自己和他的談話告訴田羽。

顯然剛調走王六,讓崇禎還有些放心不下,王六走了,田羽手下還有四五個心腹將軍,那怎麼辦?如果調得多了,勢必會引起田羽的覺察,雖然皇太極已經退走的消息已經到了京師,但是自己這麼大的動作從關外調兵入關,會引起其它大臣的反對,而且在崇禎的想法裡面,最好能夠調派一個與田羽不合的實力派總兵。想到這裡,崇禎眼神一亮,他想起了左良玉,左良玉與田羽的齷齪,崇禎是知道的,而且左良玉掌握着足足六七萬大軍,雖然這些大軍在田羽看來不過是烏合之衆,但是在崇禎那裡看來卻是一個實力的體現,將左良玉調到關外,湖廣的兵力就更加空虛了,那麼張獻忠怎麼辦?崇禎馬上又想起了王氏兄弟,既然將左良玉調到了關外,那麼就給他個都督做,原來楊嗣昌在世的時候,不是因爲一個平賊將軍弄得楊嗣昌兩面不是人嗎?你左良玉不是有官癮嗎?那就滿足你的願望。這樣湖廣總兵的位置就空了下來,正好有理由升王氏兄弟其中之一爲湖廣總兵,恩,就讓王守仁來做這個湖廣總兵吧,雖然這樣一來,表面上看似田羽的勢力更大起來,但是王六和王守仁遠在湖廣、山西,可以隔斷他們的聯繫,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崇禎想到這裡。心中不由大爲興奮。這樣一來。田羽就剩下王氏兄弟地三個人。兵力也削弱了很多。再想反叛。田羽就得琢磨琢磨了。崇禎幾天來。第一次飽餐了一頓。美美地

宮。寵幸了很久沒有見過天顏地妃子。

第二天早朝。崇禎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大臣們議論王樸地罪行。王樸在松山首先逃竄。致使松山戰役失敗。已經是板上釘釘地事情。最後議定王樸爲死罪。即日執行。崇禎展開了第一步。也不再留什麼餘地。將自己地計劃說了出來。大臣們聽到崇禎疾風暴雨一般將洪承疇任命爲三邊總督。調王六爲大同總兵。由楊繩武接替洪承疇爲薊遼總督。一個個不由目瞪口呆。不過這些人能做到這個位置。都是萬里選一地人傑。馬上就聯想到了什麼。一個個都不言聲。

崇禎好像覺得給大臣地震撼還不夠。一口氣又將任命左良玉爲都督。率兵出關。任命王守仁爲湖廣總兵剿滅張獻忠部地想法說了出來。這一下子大臣們都震驚了。他們都知道左良玉和田羽地事情。將這次地任命前後竄連起來一想。這些大臣心中都是一震。尤其是那些內閣閣臣們還有兵部尚書陳新甲。這麼大地事情。崇禎卻沒有和他們透露半點口風。難道皇上……

其實崇禎還是太急了。剛愎自用地他沒有仔細考慮到這個任命地後果。他一直想着怎麼讓田羽不起心。現在這個任命一下來。估計不是傻子都明白了是怎麼回事。而且沒有和內閣大學士們還有兵部尚書討論過。這可是屬於中旨。明朝地官僚雖然愛官。但是卻有一些氣節。一般人最討厭地便是由中旨任命。按照穩妥地辦法。崇禎應該和閣臣們商量一下。然後以內閣地名義發下去。而且最好將這幾個任命分開來發。這樣雖然不能瞞過明眼人。至少一般地官員不會往深處想。但是今天地這個舉動。不啻於明說田羽我不信任你了。我要分化你地勢力。我要用左良玉來牽制你。

朝臣中地正直官員對崇禎地任命不由有些擔心。一個便是田羽地反應。第二個便是田羽同意了這樣地任命。那麼被削弱地田羽還有不能同心地左良玉能對付得了皇太極嗎?另外這些大臣對田羽都非常有好感。而且田羽立了那麼大地功勞。卻被無端猜。也讓不少人寒了心。

不過幾天幾夜都沒有睡好地崇禎已經偏執到了極點,雖然從大臣們的表情上他看出這個任命是如何的不妥,但是他仍然沒有往心中去,而是大聲朝着大臣們說:“衆位愛卿,可有什麼意見。”崇禎虎視眈眈的看着大臣,如果有人替田羽說話,那麼崇禎一定會將這個大臣視爲田羽一黨。

在崇禎目光的逼視下,所有的大臣都如同廟裡的神胎,一句話也不說,反倒是陳新甲掃視了一眼那些大學士們,看到那些大學士們沒有一個言聲,氣得在心中罵了一句,然後出班跪倒在地說:“請陛下三思。左良玉部數萬大軍移軍關外,勞師餉,現在國庫空虛,恐怕難以支持。另外左良玉部兵力雖然可觀,戰力卻極其低下,恐怕難以與東虜爭鋒,再說……”陳新甲暗中看了一眼崇禎,崇禎一臉的平靜,好像等着陳新甲說完,陳新甲硬着頭皮繼續說道:“現在正值寒冬,這樣千里移防,兵士們恐怕難以承受跋涉之苦,望陛下體諒兵士的難處,即便要移防,也等明年春天來臨再說吧。”

崇禎看了一眼陳新甲,冷冷的說:“左良玉在湖廣數年,不但沒有剿滅張獻忠,反倒讓張獻忠成了氣候,顯而易見,左良玉無法承擔這個重任。皇太極已經退走,調他的兵去關外不過防守幾座城池而已,朕想他左良玉殺賊不行,不能連個城池都受不住吧?再說既然剿滅不了張獻忠,就讓有能力的人來辦,王守仁在山東鎮立過不少大功,手下也有不少精銳騎兵,朕琢磨着,韃子都不是王守仁的對手,更何況是張獻忠呢?”崇禎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說完了將目光看向了陳新甲。

陳新甲聽崇禎的口氣,就知道這件事情已經萬難改變,不過他還是非常擔心,戶部已經撥不出來銀兩和糧草,在這麼大冷寒冬讓兵士長途跋涉,如果糧草和餉銀無法及時兌付,那麼極容易引起譁變,另外崇禎這幾招,很明顯針對着田羽,萬一田羽拒不執行命令呢?如果出現那樣的情況,極有可能將田羽推向韃子,一旦田羽走上極端地路,誰還能夠守衛遼西?這些他不能不想,因此他繼續說:“是先調王守仁還是先調左良玉?”

崇禎想了一下說:“同時出發。”

陳新甲聞言不由一愣:“左良玉部北上,那麼湖廣的防務怎麼辦?”

崇禎這時候不由撓頭,一旦左良玉離開湖廣,湖廣兵力空虛,張獻忠就會更加有恃無恐,不過他現在爲了能夠解決田羽,簡直有些不惜代價,因此說:“湖廣防務由孫傳廷負責。”

陳新甲心不由一沉,孫傳廷現在地情況陳新甲是知道的,手中只有陳永盛一支兵馬,能夠守住開封就不錯了,那裡還有能力顧及到張獻忠呢,不過他沒有問,恐怕一問,崇禎會把這個棘手的問題拋給自己,自己又如何能夠解決得了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問題,因此他不準備背崇禎這個黑鍋,因此避重就輕的說:“戶部早已經撥不出來軍餉和糧草,左良玉這麼多地大軍北上,糧草和軍餉如何供應?請陛下示下。”

崇禎看到陳新甲不停的提出問題,不由有些不耐煩,朝着陳新甲冷冷的說:“這件事情由戶部和你們兵部協商解決。”

陳新甲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知道再說下去,崇禎一定將責任都推給自己,現在看來崇禎已經打定了主意,因此陳新甲磕頭回到本班。

崇禎看到無人反對,輕聲說:“大家都不說話,看來都同意這個計劃,那就退朝吧。”

退朝之後,不少大臣都沒有立刻離開,三五一羣地議論起崇禎的這個計劃來。正直的大臣都爲田羽擔心,也爲國家的走勢擔心,而那些平日裡嫉妒田羽或者與田羽不對路地大臣則非常興奮,以前準備扳倒田羽的那些人又有些蠢蠢欲動。

吳忠不久就聽說了這個消息,他大喜

很明顯杜之這次成功了,只要杜之軼能夠順利上己的前程可謂一片大好,他的銀子已經花光,朝着幾位京中的熟人打了秋風,弄了一百來兩銀子,就動身給杜之軼報信。

吳忠剛出了山海關,田羽就接到了方正化的書信,接到方正化地書信後,田羽不由勃然大怒,自己在前方拼死拼活,不但沒有功勞,反倒使得崇禎無端猜疑。不過田羽和誰都沒有說,一個人窩在臨時都督行轅的屋子裡琢磨如何渡過這個危機。

韃子已經退走,祖大壽已經很久沒有打獵,因此找到田羽,希望田羽也能和他一起去打獵,弄些野味回來換換口味。田羽以身體不適推辭掉祖大壽地邀請,祖大壽這時候也從田羽身邊的人探聽出點風聲,最近田羽心情很不好,他不由有些惑,田羽在遼西打了這麼多地勝仗,封侯恐怕是早晚的事情,怎麼會心情不好呢?他將問放在了心裡,既然田羽不去,他便邀請了李笑天一衆山東鎮將領出去了。

不久,洪承疇調任三邊總督,王六升任大同總兵,王守仁升任湖廣總兵地令就到了錦州,祖大壽心中一下子雪亮起來,怨不得田羽心情不好,恐怕和這個有關,祖大壽在京中也有些關係,他在聖旨到的前一天才得到了一絲風聲,本來他還不信,沒有想到第二天聖旨就下來了,田羽怎麼會那麼快就得到消息?沒有聽說田羽在京中有多少關係啊?他不由覺得田羽更加神秘了起來,同時也對田羽的命令擔憂起來。他知道一旦一個武將受到了皇上的猜會有什麼下場。

洪承疇接到聖旨後,心中卻一點高興都沒有,要說他是敗軍之將,本應該坐罪削職纔是,自從解圍之後,他一直等着這一天,沒有想到皇上竟然沒有降罪於他,又委以總督的重任。接到這樣的聖旨他應該高興纔對,不過作爲混跡於官場數十年的洪承疇,皇上的矛頭指向了田羽,他如何看不出來。雖然接觸田羽地時間不長,但是洪承疇心裡對這個年輕的總兵、都督卻讚譽有加,甚至可以說驚爲天人,在他地思想裡,復遼除了田羽之外,沒有人能夠勝任。現在崇禎卻下了如此的一步臭棋,這步棋足足將大明推向了絕路。因此他怎麼能夠高興得起來。

洪承疇又怕田羽因爲此事而選擇極端,因此接到聖旨後,和宣旨的太監聊了幾句,送了二千兩銀子後便急急忙忙的來到了田羽的都督行轅。

田羽聽到洪承疇來訪,就知道洪承疇地意思,因此開門見山的便和洪承疇表明了心態,那就是堅決執行皇上的命令。

洪承疇放下了心,拍了拍田羽地肩頭說:“盛公,我知道你現在心情一定會非常不好受,但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不知道誰在皇上那裡說了你的壞話,矇蔽了皇上。不過從今天的聖旨來看,至少皇上還沒有喪失理智,從另外一面來看,應該高興不是,山東鎮一下子又出了兩位總兵不是。”

田羽點了點頭,笑着說:“是啊,皇上倒是很看重山東鎮,一下子就提拔了兩位總兵。明日我就擺宴爲他們慶祝,明天洪大人一定要過來。”

洪承疇笑了一下說:“這酒我一定叨擾,接到聖旨的時候我還發愁沒有人手可用,聽說王六將軍被任命大同總兵,這下子就不用愁了。”

田羽說:“王六打仗是好地,就是這個脾氣,在我這就沒有少捅婁子,以後到了大同,還望洪大人好好磨練磨練他。”

洪承疇點頭說:“田大人放心吧。”其實洪承疇有滿腹的話要和田羽說,不過最後還是放棄了,聊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洪承疇就回去了。

洪承疇剛走不久,山東鎮的主要將領都來到了田羽那裡,田羽看到打頭的王六一臉的怒氣,不由打趣地說:“誰惹我們的王大總兵生氣了。”

王六有些不滿地說:“大人,我不去當勞什子大同總兵,我就跟隨大人在一起,哪管做一個馬前卒,心中也願意。”王六心眼少,對政治又不敢興趣,因此他沒有覺察到聖旨中的貓膩,只是他不願意離開田羽,因此才發了牢騷。

田羽拍了拍王六地肩頭,笑着說:“這個我可沒有辦法,讓你當大同總兵是皇上的旨意。”

王六拉過一隻椅子大馬金刀地坐上去,然後大聲說:“我不管,我就留在山東鎮了,看他能把我怎麼着。”

王守仁看了田羽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田羽就知道王守仁已經覺察到了一絲端倪,田羽忙朝着王躍鵬說:“躍鵬,找幾個心腹親兵,把住門,誰也不能靠近,僕人丫鬟們一個也不準過來。”王躍鵬連忙答應,小跑着就去了,不一會,大門和二門就站滿了兵士,不許任何人接近田羽他們所在的房間。

王守仁這才低聲朝着田羽說:“大人,我看這件事情有些詭異。”

田羽無奈的笑了一下,然後坐下來說:“恐怕有人在皇上那裡搬弄是非,讓皇上心到我了。這也難怪,自古以來功高蓋主者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王六聽到這裡,不由一驚,他腦袋裡面靈光一閃,馬上就意識到了問題,他挪了一下椅子,靠近田羽說:“大人,難道皇上要對你動手?”

田羽擺了擺手,嘆了一口氣說:“還沒有到那個地步,皇上這幾手不過是爲了削弱我的力量,有所防備而已。只不過皇上的手段也未必幼稚了一點。”

王六眼中兇光一閃:“大哥,這個狗屁皇上竟然不識好人心,咱們反了他狗子的。”

田羽忙一把捂住王六的嘴:“小心禍從口出。”

王守禮說:“現在來的這些都是患難已久的兄弟,我覺得六子的話也不無道理,我們可不想大人做第二個岳飛。”王守禮的話引起了其他將領的共鳴,都紛紛表態,一旦田羽選擇造反,他們一定會誓死追隨。(,)

第195章 血戰贏得敵敬意第175章 自古禍不單行第131章 創意戰爭的起源第9章 剜肉療傷第260章 大順永昌第173章 輝煌軍史照汗青第166章 黃粱夢破嘆雲浮第252章 大魚上鉤第264章 慟哭六軍俱縞素第230章 艱難初現第86章 濟南!濟南!第234章 天恩難測冷人心第294章 兵不血刃入南京第186章 應事如流水落花第211章 熱血沸騰第134章 暗度陳倉第158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第221章 名爲招禍之本第93章 喪失機會第138章 黨同伐異第227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32章 對策第15章 南原血戰第317章 各勝一籌第109章 聖姑紅娘子第172章 雷霆手段話改編第240章 燎原之勢第97章 對峙第74章 黨爭爲禍第15章 南原血戰第94章 爭第9章 剜肉療傷第284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165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240章 燎原之勢第125章 促膝長談第182章 勢如破竹亦枉然(下)第195章 血戰贏得敵敬意第35章 瘋狂過後的收穫第249章 試探第217章 環環相扣第160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272章 莫從世路暗投珠第215章 諜影重重第32章 岳家槍法第279章 沉浮宦海如鷗鳥第60章 腳板賽騎兵第134章 暗度陳倉第176章 疾風驟雨第92章 新年第210章 孤膽英雄第208章 皇太極的雄心第300章 戰爭迷霧第285章 令人崩潰的戰爭第111章 心黑第67章 長使英雄空遺恨第106章 路途第3章 大明千總第306章 大西覆滅第87章 大戰在即第110章 英雄遲暮第76章 擒多爾袞者賞銀一兩第10章 完美計劃第201章 潛伏第49章 困境第127章 危機第262章 摧枯拉朽第178章 浴血戰三軍用命第136章 無力迴天第165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45章 宦官奸人第70章 玩火,我是行家第26章 掛彩了第277章 忍字的最高境界第208章 皇太極的雄心第282章 寧遇閻王不遇義字營第45章 宦官奸人第144章 不讓胡馬渡陰山第216章 糧道第189章 知心能幾人第222章 識真脫得幻乾坤第220章 風捲殘雲第208章 皇太極的雄心第155章 不識夷人愣說妖第30章 太監索賄第187章 心中悟生殺之機第86章 濟南!濟南!第186章 應事如流水落花第296章 兵鋒西指第269章 風雷雨電之初陣第87章 大戰在即第23章 分兵第256章 細微之事敗全軍第257章 血肉身軀歸泡影第164章 血戰贏得空餘恨第71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01章 神出鬼沒第266章 仍是朱家之天下第139章 新年伊始第282章 寧遇閻王不遇義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