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李氏朝鮮和親團

決定了出兵助宋平亂。夏羽又拿出了今日的第三個議題熙世??州不是來自中原的,而是來自遼東半島東南的奏章,在遼東牛島東北與朝鮮半島之上,擁有着朝鮮人家裡起來的十數個政權,也是國家,而這些朝鮮人也跟中原一樣,烽火連綿,戰火頻頻,掄起殺戮來絲毫不比中原的諸侯差。

位於長白河西岸,朝鮮人的諸侯國在起初有十二國,不過到烽火十年。這十二國其中九國被滅掉,而剩下的三個,分別是李氏朝鮮,王氏高麗以及衛氏朝鮮三國,三個諸侯國雖然民族主體爲朝鮮人,但三國的王室卻是漢人,而在遼東半島東北與大夏東南府對峙的就是三個朝鮮國中實力最強的李氏朝鮮。

李氏朝鮮佔據着沿海平原地區以及部分北部的山區,國力最爲強盛。擁兵三十萬,乃是長白河西岸三國中最強大的朝鮮國,而王氏高麗則在長白河岸,猶如一個新月形沿着長白河岸延伸,而衛氏朝鮮則居於內陸,西北,北面,西面三面環山,東面爲王氏高麗,南面爲李氏朝鮮。雖然疆域多山地,但士卒也最勇猛,在這片面積狹長的新月型的地方,三個。國家從衆多諸侯中脫穎而出,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李氏朝鮮沿海,發源自遼東大山中的溪流,河水沖積出大片的平原區域,加上北部羣山環抱,這裡的氣溫要略高上許多,而李氏朝鮮雖然也是朝鮮,但其民卻有很多都是漢人。而這個時候的朝鮮人也多講漢語。朝鮮人的語言遠沒有漢語通行。李朝坐擁沃土,又靠着大海,可以說是十分富饒,加上北面的山內也出產鐵礦等礦石,李朝的軍力在三國之中最強,如果這麼下去,不出十年,這鼎足而立的三國就會只剩下李朝一國,坐擁數十萬平方公里的疆域,甚至跨過長白河,逐鹿朝鮮半島。

不過隨着大夏不斷的在遼東半島擴張,尤其是大夏的戰船跨過海之角。向外海探索,東南鎮守府的軍隊也沿着海岸和遼東山脈繼續北上擴張。而此刻的李朝則不斷的吸收着來自朝鮮半島上因爲戰亂而遷移過來的難民,爲了開荒出更多的土地。增強國力,也不斷的向南面的荒野擴張,這個時候的遼東半島,雖也有些人家,但卻多是林散的聚落,自然是軍隊一過,這裡就歸了誰,就這樣大夏和李朝的開拓軍隊碰到了。

從烽火九年開始,大夏在遼東東部沿海區域與李朝的軍隊大小打了十餘戰,每一次都以李朝敗退而告終,直到大夏的兵馬打到了李朝實際的控制區,李朝的國君終於將李朝的大將軍調派到了南面,而這個時候。大夏東南鎮守府抽兵攻打山東。實際上在這裡與李朝對碰的則是三個新組建而成的常備軍,差不多四萬兵馬,在一連串的對碰後,大夏這邊也着實吃了不少虧小看了這些李朝的精銳兵馬,隨後又陸續從後方抽調上三個常備軍來,算上青壯。擡重營等,差不多有十萬之數。戰鬥兵力也多達七萬。而李朝那邊則再次抽調十萬精銳,與邊軍聚集了十七萬大軍隔河對峙。

可以說與李朝的作戰,對於正在山東動兵百萬的大戰來說,根本就上不得檯面,夏羽根本就沒有將目光放在過這片土地上,有那閒工夫,北面的茅山國,大鮮卑,西北面的柔然,西面的天可汗國,還有中原地區。環顧一週,幾乎每一個都比東北這塊犄角旮旯地方重要的多,就算是對東南府的程咬金而言,李朝的軍隊也不過是爲他操練兵馬的練兵對象而已,偶爾打打草谷,撈點外快,根本就沒有人放在心上。

但大夏可以將李朝看做是疥癬之疾。無礙大雅,但對於李朝來說卻是動搖國本之戰,比起龐然大物的大夏來說,人口只有不到三百餘萬人的李朝,統共也只有不到四十萬的兵馬。這已經是李朝的一個極限了,而就這四十萬兵馬也要分成三等,其中五萬乃是李朝的禁軍,最精銳的兵馬,甚至還有數千騎兵,二十萬的主力精銳,餘下十餘萬則屬於地方民兵,主要負責地方的地方守備部隊,用於巡邏治安,收取稅賦等等。李朝國力在長白河西岸算是最強大的了,但在大夏眼中卻不比山東那些中等的諸侯強到哪裡去,大夏這邊幾萬兵馬活動活動筋骨,李朝這邊卻是傷筋動骨,二十萬兵馬每日吃喝拉撒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加上得到風聲的王氏高麗和衛氏朝鮮也開始蠢蠢欲動,要趁機從李氏朝鮮這裡討回點利息,李朝的國君終於挺不住了。

李朝的領議政,相當於大夏的內閣首輔,全道羅是李朝一個較爲開明的大臣,大夏軍隊北上之前,李朝疆域內曾經有大夏商船出現,而全道羅就從這商人口中得知了許多大夏國的情況,知道大夏國是北方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當初與夏**隊發動戰爭,他就一力反對,但李朝的將軍們卻是連戰連捷,早就打出了傲氣,加上李朝國王李忠這些年,縱橫闔閣,連滅數個與自己不對付的諸侯,如今也是打壓的另外兩國只有自保之力,心中難免自大,這才傾向將軍們的意見,調兵與大夏開戰,只不過這一打,李朝就打不下去了,昔日勇猛無比的朝鮮戰士,如今卻是被打的節節敗退,新開闢的新邊道南北昌順府盡數淪陷了不說,甚至被打了李朝的本土疆域,那些新開闢的兩府丟了也就丟了,畢竟都是新開闢出來的,還沒有多少產出,人口也多是難民組成,但這打開本土,那可就是另一碼事了,李朝國王這個時候也有些驚慌了。

在這裡與大夏對峙下去,就算不打也夠要命的,東面,北面兩國可是磨刀霍霍,李忠這個時候想要與夏國那邊和解,於是將領議政大臣,全道羅找了來,詢問該如何處理,全道羅雖然氣憤當初國王不停他的勸告。一意孤行,但此玄卻仍心幾心謀出,策,想要和解。無外平割地,賠禮。地麼,就是披億左佔據的兩地,反正也是新開荒出來的,送給人也不算太心疼,賠禮麼,則是咬着牙湊了十萬兩白銀,另外還有其他一些李朝特產,比如海里的珍珠。玳瑁,山上的雀羽等,而全道羅更加聰明,知道如果是打和戰敗輸了的割地賠款那國王的臉面也擱不下。所以就出了個主意,和親,那夏國國力強盛,如果與這麼一個強國聯上姻,那李朝不就多了一個後盾,這法子既化解了李朝的危機,又得到了一個強大的後盾,而且還不落面子。可謂是一石三鳥,日後攻打另外兩國也能多出一股助力,李忠聞言。只言大善,於是李朝的和親隊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而大夏東南府這邊看到對面給打的要和親求和了,這伸笑臉人呢?於是予以了放行,並派出快馬通稟天之城。

一個小國也要與大夏聯姻,這事當時一笑置之,當了一個笑話。十萬兩銀子,夏羽的小金庫裡少說也有幾千萬銀圓的存款,還真瞧不上這點東西,不過這李朝好像也是一個諸侯國,夏羽不當一回事,下面的八方館卻是好生的招待着,大夏雖然乃是北地第一強國,但這影響力確實不怎麼高,這八方館一年到頭也沒有接待過什麼他國使臣,這李朝進駐,八方館總算是開了張,要知道八方館乃是大夏招待八方來使的地方。規模自然不可惜大夏周邊買賬的不多,北面鮮卑跟大夏劍拔弩張。茅山國素來與外沒有瓜葛,悶頭髮展,柔然汗國更是恨透了大夏,清國,大夏向來都不待見它,兩者也沒有什麼聯繫,吳國麼,跟大夏更是不死不休,宋國的使臣前年來過一次,自從大夏在宋國建立起使館後。都是直接跟使館聯繫,而大唐那邊,雖然有了點交情,但兩國實在是太遠了,也沒有太多的交集,於是這八方館成了八面來風,悠閒無比。

李朝的人是第一次來到天之城。就跟鄉下土豹子進了城,看啥都新鮮。看啥都震驚,而送親的送親使也算是徹底的被大夏這座皇城給征服了。如果說來之前,他還有些不樂意。那麼現在他恨不得將公主嫁出去。可惜,在八方館雖然好吃好喝,但呆了半個多月卻連個搭理他們的都沒有,這送親使這些天見識了大夏的強盛,自然不願意就這麼離開。於是拉關係,請客,送禮,希望能得傳喚,但夏羽一天那麼多大事。哪有心思去跟一個小屁國攀親,那不是掉價麼。

那李朝的和親使這些日子是急白了頭髮,錢花了不老少,卻是一籌莫展,而這個時候,李朝送來的那個來和親的女子,也就是李朝國王的女兒,被冊封爲天香公主的李香月也終於看不下去了,李香月正是二八年華的妙齡,古代女子早熟。十六歲就已經頗明事理了,而這李香月更是李忠的掌上明珠,如果不是此次實在是被逼無奈,他也不忍心讓她來和親,李香月也是一個,高傲的女子,可是李朝上下第一美人,才學過人,深明大義,知道和親對於李朝意味着什麼,於是李香月就出了幾個主意給那和親使。

不出兩日,市井之上就流傳出東部李朝仰慕上國大夏威儀,爲表順服。特派人護送公主前來和親大夏,絲毫不提兩國交戰之事,而後,李朝公主李香月公開在八方館前展現才藝。頻繁出入三清道觀,陽明學宮等地,很快才名遠播,加上李香月本身就貌美如花,一時間天之城上下都傳開了,夏羽雖然身在宮中,但手中握着數個情報系統的夏羽怎麼可能不知道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事情。

本來夏羽的打算就是晾他幾天,對方自己就識趣的回去了,沒想到此事鬧的沸沸揚揚,最可氣的是市井上的傳言,仰慕大夏威儀,所以才以公主和親,以瞻仰大夏之榮光。總之話說的那叫一個好聽,但這樣也是將夏羽趕鴨子上架了,以前可以置之不理,現在可不能不理了,人家那是仰慕大夏威儀而來,這說明什麼,說明大夏已經具有了很強大的影響力,否則誰會來仰慕你,這是一種承認,是一個強國的承認,儘管大夏百姓都知道大夏國力很強,也爲大夏的強大而自豪,但那畢竟是自己承認自己,這回可是外地的異族諸侯,雖然這個諸侯國不大,但也好歹是一個國不是,大夏萬國來朝的日子終於來臨了,這還不夠人們振奮的麼。

如果夏羽對其置之不理,傷了人家的感情,那可就不是不屑的事情了。從情理上就說不過去,儘管事實上並不是那麼回事,總之夏羽提出這個事情的時候,是咬牙切齒的,顯然這種被人趕鴨子上架的感覺讓夏羽很不爽,他可是大夏國皇帝,一言可決一國生死,但他不得不承認,他這一次卻不能不當一回鴨子,而原因就是他是皇帝,大夏國皇帝,他不能讓來朝拜大夏,仰慕大夏威儀的諸侯傷心不是,要不然大夏跋扈的名聲傳出去,日後誰還來朝。

“陛下,那李朝雖然是一小國,但此舉對我大夏卻意義非凡,我大夏雖是北方強國,但一直以來除卻北面草原部落前來臣服之外,就再無國來朝拜,此番正可大肆宣揚一番,一可振奮民心,二可宣揚我大夏之國威,這有一就會有二,早晚我大夏會威名遠播,八方來朝,成爲一個。雄霸北方的大帝國!”

威名遠播,八方來朝,這似乎是一個帝國最鼎盛纔會出現的局面吧。聽聽就讓人心中熱血沸騰,大夏如今偏居東北,影響力遠不如中原各國,或許這一次也算是一個契機。想通了這一點,夏羽點了點頭,道:“此事就交給使部和禮部合辦吧,明日聯在瑤臺領教領教這個李朝的公主!”

第571章 狼煙烽火第424章 東胡之亂第402章 叛逃第643章 百萬殭屍圍白石第698章 宿命的碰撞第603章 藍銅礦脈第531章 騎兵第589章 猛將張頜第616章 霸王之威—生撕白袍將第386章 勢如破竹第207章 晉升城級後的變化第704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549章 俘虜黃子國長公主第43章 梁山水軍大營第426章 暗中設計第265章 露出獠牙第144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194章 升爵擴縣第242章 變數第369章 羣狼戰術第265章 露出獠牙第618章 黃帝血脈軒轅氏第318章 圍剿冰霜巨猿第47章 拜訪古爾濟特第660章 兩路穿插第703章 六合張燕第476章 火燒野豬林第176章 大船匠孟康第414章 以一人力而敵百人第441章 燕國李悝變法第五 捲風雨錦西第三百九十第649章 吳三桂猝死,黃巾起義序幕第487章 火攻第439章 五部會盟—大戰再起第527章 墨家總動員第388章 暴雨傾城—大自然的考驗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530章 瘋狂的器械第354章 要玩就玩大的. .第424章 東胡之亂第137章 俘獲雙姝第597章 新武將時代的來臨第434章 死士之勢—堅不第34章 村落升級第630章 臣服第79章 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第713章 暗手,刺客雲集第666章 大夏從不畏懼戰爭第524章 走爲上計第248章 青馬川慕容城第62章 趁火打劫第455章 李舜臣第165章 收服祁連納雪第268章 禍亂大將軍府第304章 傳說中的魔獸攻城第440章 收縮防禦第381章 金鄉農民起義第35章 萬馬奔騰第633章 來自梁山的書信第561章 一個妃是納兩個妃也是納第373章 奪佔山海關(三)第567章 黃綺韻的選第407章 抄家滅族第534章 焚城第374章 奪佔山海關(四)第58章 征戰大島的序幕第504章 阿彌陀佛第377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72章 燃燒的天空—蒙古軍隊的覆滅(下)第395章 圍殲狼騎大營第341章 分化招降第6章 柔然後裔第415章 向海洋邁進第202章 縱橫之法—范雎出世第463章 御駕親征第301章 夜襲圖諢港第69章 靈夏村第693章 黃金商道第208章 皇太極第712章 絕命刺殺—夏羽中箭第291章 野狐嶺第310章 血色安洛城(三)第399章 鳳鳴宮第424章 東胡之亂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128章 多事之秋第21章 挑撥第621章 太平道術師第37章 智多星吳用第741章 致命的毒氣第689章 夏羽閒的蛋疼第295章 白蓮幻術第523章 三十六計的創始人檀道濟第524章 走爲上計第394章 燕甲犀第543章 避禍的甄家第679章 神器白玉青龍符第179章 毛家鎮的覆滅第520章 白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