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登陸旅順(2)

正在韓煜盤算與西洋人建立貿易合作的時候,兵部行司的閣堂在肅然的氣氛中召開了一場沉重的軍議。厚重的簾子將窗戶遮蔽的嚴嚴實實,獸鼎中的瑞香飄泊出絲絲縷縷的鬱香,卻驅趕不走在場諸位大員臉上的陰影。

“建奴已經攻克瀋陽,局勢岌岌可危呀,”旁座上,左侍郎吳元凱語氣濃重的道,“新任遼東經略高第,到現在都還沒有任何作爲,讓人心急得很呀。”

“哎,前日遼東探報,奴酋努爾哈赤在復州屠殺我起義漢民一萬餘人,可恨至極,真恨不得踏平建州、剿絕建奴。”兵部郎中冉斌義義憤填膺的怒道。

復州自淪陷建奴敵手後,所居漢民人數最多,然而努爾哈赤晚年暴戾無道,造成後金政權對漢民進行了嚴重剝削,使得淪陷區的漢民苦不堪言。努爾哈赤甚至派遣軍隊嚴密審覈漢民家中所藏谷糧,但凡不滿五斗者,全部視爲“無谷之人”,一律逮捕斬殺,讓困苦不已的漢民恐慌不已。

被逼無奈的復州漢民紛紛組織起義叛逃,欲脫離奴制返回明朝,再加上明朝官員不斷派遣密使勸誘投降建奴的漢官,讓漢官心緒動搖,擔心建奴不會駐遼太久,致使他們帶領漢兵與起義漢民響應。只不過此舉激怒了奴酋努爾哈赤,派遣大貝勒代善率軍兩萬鎮壓了復州民變,所有起義者全部遭到了屠殺。

冉斌義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雙眼透着微紅,道:“可惜了戴進忠戴大人,慘死在奴酋的屠刀之下了。”戴進忠是投降建奴的明朝官員,但是在心中卻一直嚮明,與冉斌義秘密通信長達了一年有餘,兩人關係可算親密。此次復州民變中戴進忠組織了麾下千餘漢兵帶領漢民突圍,可惜力薄勢寡,最後力戰被俘,英勇就義。

首座上,兵部尚書趙彥緩緩的嘆了一口氣,這些時日他額間鬢髮依然泛白了許多,沉聲道:“好了,諸位,今日請各位到此軍議,可不是對遼東局勢大發感慨。日前收到皮島總兵毛文龍的信報,奴酋努爾哈赤已經開始徵調民役,準備新修瀋陽城,看來這廝是要遷都於此了。這件事非同小可,一旦奴酋定都瀋陽,我大明北境壓力甚大呀。”

右侍郎周炳曜問道:“聖上有旨意了?”

趙彥白了周炳曜一眼,道:“聖上自登基以來什麼時候有過旨意?”他頓了頓,道,“皮島總兵毛文龍信報,需要朝廷再發兵從海上登陸旅順,他會派遣東江軍與援軍呼應,發動奇襲夾擊沈陽,故此我着急各位來商議,是否要響應毛總兵的方案。”

周炳曜愁眉緊鎖,道:“,如今天下民變紛紛,哪裡抽了出多餘的兵力去支援毛總兵?更何況毛總兵的東江軍不過兩萬,即便我等湊出些許兵力,也不足以夾擊沈陽呀!”

吳元凱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周郎中所言甚是,毛總兵此舉太過冒險了。”

趙彥臉色微微有變,在兵部中他是屬於積極主戰派的,而恰恰周炳曜和吳元凱是消極防禦派。對於二人的話語,他感到甚是不滿,重重的與出了一口氣,暫時沒有說話,而是將目光落在了冉斌義身上。

“下官與吳侍郎、周郎中看法有些出入,建奴原本是我大明小小藩屬,而十餘年前叛亂至今卻讓我大明軍節節敗退,遼北漢民失望,大明軍心消散,現在我們急切的需要一場大勝仗重新穩住局勢,”冉斌義可謂是明末兵部中較有見識的大員了,他言辭振振的將自己的觀點娓娓稱述,“毛總兵信報需求朝廷派遣援軍,並指出要從海上登陸旅順,正是因爲算準了建奴不習水性,對海事一竅不通,疏於防範海岸,只要我軍悄然從海上行至,自然有如天降奇兵,能給建奴一個措手不及。”

吳元凱雖然主張消極防禦,但是在事理上還是分得清楚,冉斌義的這一分析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他略略的點了點頭,仍然疑道:“冉侍郎所言自有道理,但問題是冉侍郎的道理沒有事實依據呀,光憑一許的估測就貿然行動,那可不是兒戲嗎?”

趙彥道:“老總兵在信報裡已經說明,旅順岸方圓十里並無建奴駐紮,若是成功登陸,就地掘城,與毛總兵東南護衛犄角,料想還是可行的。”

“即便旅順岸無敵軍,但我大明內憂頻頻,何以調動援兵呢?”吳元凱不依不饒的道。

冉斌義沉思片刻,道:“天津衛尚且有三萬水兵,可從中抽調一萬,另外京衛大營據說還有兩千散兵,反正擱着京城也無所事事,可算上他們,這一加起來已經有一萬二千了。”

“吳侍郎,你還有什麼異議嗎?”趙彥帶着一絲得意的微笑看着吳元凱。

吳元凱愣了半晌,自知無言以對,於是緘默不語了。

這時,周炳曜發問道:“可是,趙大人你認爲這一萬二千人應該由誰帶領呢?這滿朝文武中似乎已經沒有帶兵之人了。”他之所以這麼說,儼然是表示自己拒絕帶兵上前線。

“豈會無人?周郎中太小看我大明將才了吧,”趙彥冷冷的笑了兩聲,道,“既然京衛兩千散兵算入其內,那麼幹脆就讓京衛指揮使韓煜統帥這一萬兩千人,從天津衛由海路出發前往旅順。”

“韓煜?聽說他還是一個不過弱冠的毛頭小子,讓他統帥太不妥了吧。”吳元凱懷疑道。

“昔日我巡撫山東,支持徐氏賊子的平亂,與韓煜素有接觸,他曾以青州衛五百兵力不損一兵一卒擊潰賊軍八千之衆,後又以一千人奇襲賊軍兩萬兵力駐紮的曲阜城,這等奇才若以年齡而論,可怕會讓世人遺笑吧。”趙彥正色的說道。

吳元凱沒有表情的說:“既然尚書大人計議已定,那就照尚書大人的意思行事吧。”

“如此,明日我便上書表奏韓煜爲山海關副總兵,令其兩個月內整兵出發。”趙彥氣定神閒的說道。

求票求收藏!

——

第三章 北海抉擇(1)第二章 進京途中(2)第六章 復州大戰(3)第十二章 重裝上陣(4)第十八章 建奴末日(2)第五章 三段合擊(2)第七章 登陸旅順(3)第五章 寧遠會戰(1)第二章 冒險劫獄(3)第十五章 爲民犯上(1)第十七章 新式火器(2)第八章 僱兵奇襲(2)第四章 走馬上任(2)第七章 合擊遼陽(1)第七章 登陸旅順(3)第九章 攻打瀋陽(1)第十章 決戰時刻(5)第十章 決戰時刻(3)第十一章 怒火屠城(3)第一章 京城風雨(4)第五章 寧遠會戰(3)第六章 搭救林寶(3)第九章 半島初戰(5)第三章 海盜林鋒(2)第五章 三段合擊(1)第七章 登陸旅順(3)第十章 決戰時刻(6)第十三章 防守金州(1)第十一章 後發先至(3)第十二章 和碩格格(2)第七章 登陸旅順(1)第七章 奇襲曲阜(3)第九章 半島初戰(5)第九章 攻打瀋陽(6)第八章 僱兵奇襲(5)第七章 合擊遼陽(3)第四章 臨時升職(1)第五章 大戰前夕(2)第八章 三方會戰(3)第五章 三段合擊(1)第九章 援兵將至(2)第三章 北海抉擇(1)第一章 京城風雨(5)第九章 援兵將至(1)第三章 結交閹黨(1)第十三章 反敗爲勝(2)第二章 冒險劫獄(1)第十章 決戰時刻(4)第九章 攻打瀋陽(5)第十四章 飛集之戰(1)第十章 遼瀋苦戰(1)第十章 決戰時刻(7)第十章 大戰金州(1)第十五章 爲民犯上(2)第十六章 論功行賞(2)第十五章 爲民犯上(2)第十四章 飛集之戰(1)第十三章 反敗爲勝(1)第十五章 火攻建奴(2)第七章 合擊遼陽(7)第五章 寧遠會戰(6)第十三章 防守金州(2)第八章 三方會戰(16)第八章 三方會戰(4)第八章 僱兵奇襲(5)第八章 三方會戰(1)第十三章 強力加盟(1)第八章 固守城池(1)第十五章 爲民犯上(3)第八章 三方會戰(2)第十二章 神秘憶梅(2)第八章 三方會戰(1)第三章 北海抉擇(1)第七章 奇襲曲阜(1)第十章 決戰時刻(3)第六章 搭救林寶(2)第十八章 建奴末日(1)第一章 知府夜話(2)第五章 寧遠會戰(6)第十七章 再攻瀋陽(2)第一章 京城風雨(7)第四章 走馬上任(1)第十一章 怒火屠城(1)第十章 決戰時刻(4)第九章 半島初戰(5)第七章 奇襲曲阜(2)第十五章 火攻建奴(2)第八章 三方會戰(10)第五章 青州來信(2)第九章 援兵將至(1)第十三章 強力加盟(2)第一章 京城風雨(6)第二章 冒險劫獄(2)第四章 大戰前夕(4)第十六章 論功行賞(2)第十章 決戰時刻(3)第一章 京城風雨(4)第二章 主持大局(2)第四章 走馬上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