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郭榮(二十六)

二十六 北伐宣威收失地

新年伊始,周帝郭榮下詔規定:“每年新科及第進士以及擺設喜宴,宜令宣徽院操作辦理,排定位次。”“禮部貢院今後及第舉人,逐科排定等次,定準人數姓名,以及所試文學奏文,等候朝廷下發黃榜。”

二月,他詔命樞密使魏仁浦前往河陰巡視黃河堤防,在汴水入河口建立放水閘門。詔命侍衛都虞候韓通、宣徽南院使吳延祚徵發徐州、宿州、宋州、單州等地幾萬農夫浚通汴河。詔命步軍都指揮使袁彥徵發滑州、亳州二地農夫疏通五丈河,向東經過曹州、濟州、梁山泊,以打通青州、鄆州的運糧水道。又詔命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從汴梁城東面引汴水流入蔡水,來打通陳州、潁州的運糧水道。徵發京城所轄地區之內和滑州、亳州壯丁民夫數千人來提供給這些工程。

開封府奏報徵取租稅的田地原爲十萬二千餘頃,如今覈查得到多出的田地有四萬二千餘頃,郭榮敕令減免租稅三萬八千頃。各州巡視苗田使者回來,所奏報多出的田地,減免租稅的比例全都仿照開封府。

詔令所有各種課戶和俸戶一律統歸州縣管理,所有幕職官、州縣官從今開始一律由州縣開支俸錢和糧食,理清朝廷與地方隸政秩序。

作奸犯科一律嚴肅處理。楚州兵馬都監武懷恩,因擅自殘殺大量的投降士兵,斬首棄市。楚州防禦使張順因貪污榷稅錢五十萬,官絲二千兩賜死。門下省左補闕王德成因薦舉官員不當,降職爲右贊善大夫。

遼國皇帝耶律述律,他還有兩個名字,一個是耶律璟,另一個是耶律明,上京臨潢府人,契丹族。他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子。九五一年九月,泰寧王耶律察割發動火神澱之亂,弒殺遼世宗耶律兀欲。耶律述律隨徵軍中,誅殺耶律察割後,登上了皇帝寶座。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荒耽於酒,畋獵無厭”,“賞罰無章,朝政不視”。他統治期間,契丹貴族奪權活動頻繁,社會秩序極不穩定。他常常不理朝政,晚上大肆醉酒,然後他經常在白天呼呼大睡,被後人戲謔爲“睡王”。耶律述律昏庸無能,殘暴無比,動不動就殺人,似乎成了他的習性。

邊報傳來消息說:“契丹主耶律述律寵信一個女巫,女巫爲他配製‘長生不老藥’,需要用男子膽作爲藥物,因而耶律述律擅殺了大批青壯年男子。這事引起契丹一些大臣們的反對。耶律述律一怒之下,帶了衛隊到七鷹山遊獵,一個多月不歸,不理朝政。”

郭榮看了這份邊報,哈哈大笑,說道:“耶律述律是個昏君,吾志遂矣!”於是他下令,準備御駕親征契丹,要趁此機會,收復二十多年前被晉朝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的領土。

這個旨意一下,大臣們紛紛反對。宰相範質奏道:“陛下宵衣旰食,日理萬機以致積勞成疾。現在龍體剛剛康復,不宜又從事遠征,陛下一身關係社稷安危,萬民幸福,故仍以保重爲上。依臣所見,仍應休養一段時期,待聖體完全恢復,再作北征之議,未爲晚也。”

郭榮說:“範卿之言雖然有道理,但朕自覺身體已好,且目前契丹主耶律述律不理朝政,大失民心,君臣矛盾上升,此正是伐遼的大好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拖延時日,誤了戰機,後悔也來不及了。朕心已決,卿等不必再諫。”

各路兵馬先到滄州集齊,郭榮親自掛帥,乘龍舟率軍北上,首尾數十里。到了益津關,獨流口水路開始不通,郭榮便棄船改爲從旱路行軍。夜晚野外宿營,侍從警衛的士兵不到一旅五百人,隨從的官吏都很恐懼。契丹騎兵成羣結隊在周圍出沒,但不敢靠近。正行進在後面船隊中的趙匡胤聞報大驚,急忙調出三千人騎兵棄舟登岸,他親自率領,風馳電掣一般趕來。

四周遊動的契丹騎兵首領、南京留守蕭思溫是幽州的守將,也是名將。帶兵巡邏時,他對部下說:“敵人兵多而且精銳,交戰不利就會有後患。不如按兵不動,讓敵軍陷入疲勞狀態,我軍從後面展開攻擊,可以必勝。”驀地發現這邊黃旗飄蕩,旗羅傘扇簇擁,料知是大周皇帝在此。蕭思溫哈哈大笑:“大家注意了!我們這一回抓住周朝皇帝,可以建立不世之功。你們每個人都給我打起十二萬份的精力,悄悄靠過去,隨後以猛虎下山之勢撲過去,一定要撲個準!”

正在千鈞一髮之際,南邊大路上忽然馬蹄嘚嘚,煙塵四起,大隊周朝鐵騎火速趕來。當先一員大將手持盤龍棍,金盔銀甲,威風凜凜,好遠就大聲喊道:“陛下休驚慌,我大隊人馬已來了!”蕭思溫見勢不妙,急忙勒轉馬頭,倉皇躲避了開去。

大周馬步軍三十萬直趨契丹邊境。參軍王審琦,字仲寶,他是遼西人,爲人厚重,足智多謀。周朝大軍分水陸兩路北進,韓通爲陸路都部署,趙匡胤爲水路都部署。大周進軍浩浩蕩蕩,威風百里,忽見征塵之中先鋒官石守信拍馬而來。

郭榮問道:“石先鋒不在前隊開路,掉轉中軍作甚?”石守信道:“啓稟萬歲,前面道路崎嶇難行,馬隊尚能通過,但兩車輜重難以行進。”郭榮問:“現在到達哪州地界?”嚮導官答:“啓稟萬歲,現還在滄州地界。”

郭榮翻身下馬,召集左右將官來到一隅。郭榮問道:“今行軍艱難,又遇崎嶇之路,只恐糧草輜重難以經過,諸位愛卿可有良策否?”參軍王審琦道:“滄州古有濁水,向北流通瀛、莫二州。陛下可調一支人馬挖掘濁水,徵民船漕運軍糧輜重,水陸並進,不日便可兵臨幽州。”

郭榮聞聽大喜,遂命侍衛軍都虞候韓通率一萬將士從滄州起高築堤防,鑿開濁水遊口,使水漕直通瀛、莫二州。過了幾日,濁河水漲,大將趙匡胤、參軍趙匡義率三萬精兵押運糧草輜重沿水路北上,郭榮率領大部兵馬走陸路,兩軍齊頭並進。到了寧州,契丹寧州刺史王洪出城投降。

石守信率領先鋒人馬前行,來到淤口關前,迎面一支人馬截住去路,雁翅陣左右排開,大遼旗林立軍前。爲首一員上將,年紀四十開外,長得眉目有神,鼻正口方,長髯垂胸,寬肩闊膀,頭戴卷沿紫金盔,身着龜背駱絨甲,足蹬牛皮戰靴,跨下踏雪追風馬,掌中一條渾鐵駝龍陰風槍。此人正是蕭思溫,字寅古,官拜遼國燕京大都督、淤口關總兵。

石守信把蕭思溫打量一番,當即曉得是契丹人馬,便高聲喝道:“番邦賊子聽好了,吾乃大周殿前副檢點、正印先鋒官石守信是也,今日天兵所至,你們這些人何不早早讓路歸降?”蕭思溫一把掠過長髯,呵呵笑道:“南蠻小兒未免輕狂,大將蕭思溫在此,豈能容你們這些人陣前撒野!”

石守信聞聽心中大怒,提槍催馬來戰蕭思溫,二人交手大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郭榮率軍前行,聞聽前軍嘈雜止步,必是跟遼兵相遇,遂命陝州引進使潘美、晉州引進使曹彬點三千騎兵去往陣前助戰。曹彬、潘美二將一左一右率兵殺了過來,逢兵兵死,遇將將亡,殺得遼兵哀哭悲叫。蕭思溫見周軍人多勢衆,不敢戀戰,丟棄了淤口關狼狽敗逃。

周軍殺敗蕭思溫,郭榮統領大軍直逼瓦橋關下。遼國瓦橋關都督姚內斌,平州盧龍人氏。姚內斌得知蕭思溫大敗退走,心中焦急,又見郭榮大軍已到關下,只得硬着頭皮出戰。兩軍陣前,周朝能捷左廂都指揮使兼併州防禦使高懷德出馬迎戰,沒過三個回合便將姚內斌生擒而回。

姚內斌被押到中軍大帳,一見郭榮便求饒請降。郭榮道:“姚將軍既然有心肯降,可招降關上將士,朕也算你獻關有功。”姚內斌道:“承蒙陛下不殺,末將立刻令士卒開關。”遂出了大營,轉回瓦橋關開關獻降。

再說趙匡胤、趙匡義兄弟二人統領水軍,直抵益津關。鎮守益津關的遼將名叫終廷輝,得知趙匡胤率兵殺到,終廷輝登上高關眺望。只見河道之上大周戰船列隊如同長蛇,馬步軍接踵而至,列陣關下。終廷輝心想趙匡胤武藝高強,趙匡義詭計多端,強攻、智取自己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唯有騎射絕技興許能嚇住這趙氏兄弟。終廷輝計上心頭,傳令點響號炮,大開關門迎戰。

終廷輝來到兩軍陣前,聞聽趙匡胤高聲叫道:“終廷輝,久聞你是中原人士,還不快快將益津關獻上,歸順我大周天朝。”終廷輝道:“既是大周天朝,就請趙都督一展天朝神威,讓終某也開開眼界。”趙匡胤道:“這有何難?我即令擂鼓,跟你大戰三百回合!”

終廷輝道:“周軍人多勢衆,勝之不武。昔日李克用在珠簾寨跟周德威比箭,不知今日周兵陣中可有射手,跟我比試弓箭否。若是贏了,我獻關歸順;若是輸了,你退兵回去。”趙匡胤聞聽此言,正心中納悶,趙匡義道:“終廷輝想效仿周德威,可見他已有歸降之心,只是愛及體面纔出此策,兄長答應便是。”

趙匡胤對終廷輝喊道:“還不知你的箭法如何,快射來觀看。”終廷輝命人放飛一隻鴿子,遂搭箭開弓,“嗖”的一箭,飛鴿半空墜地。終廷輝神氣十足,周軍將士無不望而興嘆。趙匡胤對兄弟說:“如若軍中沒有騎射之才,黯然退兵豈不是窩囊?”

兄弟二人商榷之時,忽聽陣中有人喊道:“末將願跟終廷輝一比高下!”只見一員牙將挺身請戰,匡胤問道:“此是何人?”趙匡義答:“此人是折衝校尉,名叫米信是也。”趙匡胤眯着眼問米信:“你有何才何能,敢在陣前跟終廷輝比箭法?”米信欣然答道:“在下曾學百步穿楊絕技,這會要在陣前展露出來。”

趙匡胤聞聽大喜,就令米信出陣比箭。米信,字海進,本溪族人,善使騎射。米信命人高拋一枚銅錢,只見錢拋箭出,一箭中錢。趙匡胤隨即大聲喝道:“終廷輝,你的雕蟲小技已破,那就快快歸降。”終廷輝心中後悔,大呼道:“快鳴金收兵!”話音未落,米信又射一箭,箭飛城頭,射斷鳴金鑼掛繩,隨之“咣噹”一聲,那鳴金鑼掉落在地面。遼兵陣腳大亂,周軍呼號震天,終廷輝收兵不成,只得下馬跪倒在地,向趙匡胤獻降。

趙匡胤佔領了益津關,任命米信爲自己的麾下部將。他馬不停蹄地率水軍會合郭榮,周軍威名大震。

大軍到齊,趙匡胤率領人馬正要殺進瓦橋關,卻見城頭上高豎降旗,城門大開。守將姚內斌率手下衆將出城獻降。郭榮授姚內斌爲汝州刺史,隨後駐蹕瓦橋關,曉諭將士,嚴禁劫掠擾民。瓦橋關城內秩序井然,百姓各守其業,就像沒發生什麼大事似的。

幾天以後,契丹莫州刺史劉楚信效法瓦橋關率城投降。五月初一,大周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李重進等人開始領兵陸續到達,契丹瀛州刺史高彥暉馬上率城投降。高彥暉是薊州人。從此瓦橋關以南全部平定。

至此,郭榮從汴梁發兵算起,才短短的四十二天,便兵不血刃收復了益津關、淤口關、瓦橋關等三關,關南的寧州、莫州、瀛州接連向郭榮獻城投降,共計十七縣,一萬八千三百六十戶。這些意想不到的輝煌勝利,讓郭榮喜不自禁。

當夜,郭榮在瓦橋關臨時行宮裡擺下盛筵,大宴諸將,慶賀北伐契丹的重大勝利。行宮大廳裡,碗口粗的大蜡燭排成兩列,一齊點亮,熠熠生輝,閃耀如同白晝。衆將領在張永德的帶領之下,步入宴客廳,見郭榮已高坐在龍椅上,便一齊跪倒在地,高呼萬歲。

郭榮命衆人平身,大家分頭入席。廳內十二張八仙桌子上山珍海味,琳琅滿目。衆將坐下以後,郭榮高舉起一杯酒,滿面春風地說道:“這些年來,我大周軍旅上應天時,下順民心,南征北伐,志在一統。賴上蒼庇護,將士用命,南征大獲全勝,北伐出師順利。爲此,朕先敬諸位將軍一杯。”便聽到“呼啦”一聲,衆人紛紛起立,舉杯在手,跟着郭榮一飲而盡。

侍衛軍都虞候韓通趨前一步說道:“南征北伐勝績輝煌,全賴陛下洪福齊天。我等跟隨陛下,鞍前馬後,南征北伐,爲建不世之功,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其他將領們也都紛紛盛讚郭榮登基以來的文治武功,頻頻敬酒。

郭榮大喜,遂命衆人開懷暢飲。一時間,大廳內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不絕。酒至半酣,郭榮笑着對衆將說:“此次北伐,我大軍所向披靡,兵不血刃,連下三關三州十七縣,除我軍驍勇,讓敵將聞風喪膽這個原因之外,衆卿以爲,還有哪些緣故?”衆人一時不知皇上要說什麼,便沒人作聲。郭榮正色說道:“都因契丹爲君者昏,爲臣者嬉。朝廷腐敗,政事糜爛,賦稅苛急,民不聊生,自古以來,這些都是敗亡之象。朕意我軍在此休整一日,後日即發兵幽州,一鼓作氣收復幽雲十六州。”

張永德向來穩重,他認爲應該穩紮穩打,先鞏固新收復之地,緩軍進擊,便起身諫道:“陛下,離開京城四十二天,兵不血刃,取得燕南之地,這是罕見的功績。以微臣之見,幽州之北多有契丹騎兵駐守,又加形勢險要,地理複雜,若貿然深入,交戰曠日持久,恐有閃失,反而不美,還請陛下三思。”

張永德是殿前都點檢,大周禁軍首席統帥,又是顧命大臣,他的意見跟皇上相左,郭榮心裡怫然不悅。但眼前是喜慶宴會,他不想多說什麼,便繼續跟將士們喝酒,把話題岔開。酒筵在喜慶熱烈的氣氛中繼續進行着,將士們喝得滿臉通紅,一個個極度亢奮,高談闊論,猜拳行令,直飲至深夜方散。

張永德在筵席上的諫言,就像在郭榮熱血沸騰的胸膛裡澆了一瓢冷水,但無法遏止這位年輕天子爲巨大勝利刺激起來的進取之心。十年統一天下,要實現這一宏圖偉業還有幾年的時間,時不我待,他決意甩掉一切阻力,乘勝進擊,揮戈北上。

散宴後,郭榮召侍衛軍都指揮使李重進進帳,說道:“我周軍前來勢如破竹,關南各個州縣全被攻下,此時正是滅遼掃北的大好機會,奈何中途罷兵!且朕要統一中原,平定南北,時不可失,決意再進!你率兵一萬人,明日出發。朕即統兵接應,不搗毀遼都,收復幽雲十六州,誓不回軍!”李重進應聲退出。翌日,他首先出兵,佔據固安。

郭榮親自到達安陽水岸邊,命令架橋,到天色已晚,返回瓦橋關安營紮寨。不知怎地,他忽然感到身體不適,便停止了建橋。

陸路大軍在侍衛軍都虞侯韓通的率領下,在滄州取旱路,直奔保州,隨後進入滿城。契丹南京留守蕭思溫接到了契丹主耶律述律的詔令後,親自起兵去援易州。剛到涿州,就聽到周軍已經攻克易州,他只好率兵退回了南京即幽州。稟報耶律述律,又恐他見罪,便要求耶律述律親自率兵到來。

耶律述律正在秋山涉獵,聞訊之後,很快派出大遼使臣,每天七百里加急,要求北漢起兵,去擾亂周朝。後又有宣徽使耶律海思稟報:“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三關失守,易州、瀛州、莫州城陷。”耶律述律聽了之後默然。他對身邊大臣說:“你着什麼躁啊,這些地方本來就是中原的。”宣徽使耶律海思聽他這麼說,當即愕然。

卻說這韓通進了滿城後,第二天便越過白溝攻進了易州。契丹易州刺史李在欽聞報,兵出狼山寨,與周軍相遇。定州節度使孫行友率領五千人騎兵,他縱馬過來,跟敵將交戰起來只一合,便把李在欽生擒回本陣。遼軍見主將被擒,全部逃回了易州,緊閉城門。

韓通見狀,揮兵渡過易水,兵圍易州城,不日攻破,並活捉了契丹刺史屬下所有官員。這時郭榮已南行,韓通命人將契丹易州刺史李在欽及屬下官員押解,送到郭榮的行宮裡。郭榮審訊過後,問他願降還是願死,李在欽以蔑視的眼睛昂然不答,顯然是在挑釁郭榮的底線。郭榮被觸動大怒,隨即命人將他推出營門外斬首。詔命義成節度使陳思讓鎮守易州。

這易州並不在當年晉朝兒皇帝石敬瑭賄賂契丹耶律德光的十六州之內。是石敬塘之侄石重貴爲帝時,對契丹拒不稱臣。耶律德光大怒,率幾萬兵馬,利用五年的時間滅晉,石重貴被俘,解往上京。耶律德光在開封也做上了中原的皇帝。後有漢高祖劉知遠在河東起兵抗遼,耶律德光此時內外交困,不得不草草退兵,病死於退軍途中鎮州欒城。劉知遠收復了中原,唯有這契丹佔領了的易州攻克不下來,耶律德光死後傳給耶律兀欲,耶律兀欲死後傳到了耶律述律,這時才被周朝皇帝郭榮奪了回來。

先鋒都指揮使張藏英也破契丹數百騎於瓦橋關以北,攻克固安縣。郭榮改瓦橋關爲雄州,割出容城、歸義二縣隸屬於它。將益津關改爲霸州,割出文安、大城二縣隸屬於它。

時北漢接到契丹主耶律述律的命令,派兵要出土門騷擾周朝境內。郭榮聞訊後,就命李重進出兵土門,進攻北漢。同時詔命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韓令坤爲霸州都部署,散員節度使馬全乂爲雄州都部署,各自率領所部士兵守衛。徵發濱州、棣州壯丁民夫幾千人修築霸州城牆,命令韓通監督工程。

郭榮從行營起程回京城汴梁。途中有喜報傳來:“李重進在百井大敗北漢,斬首二千餘級。”幾日後,又有喜報說:“昭義節度使李筠出擊北漢石會關,奪取了遼州,生擒遼州刺史張丕。”後又聞報:“晉州都監李謙溥出擊北漢,攻破孝義。建雄節度使楊延璋率兵攻取了北漢十三縣。北漢主劉承鈞狼狽逃回了晉陽。”

鄭州奏報黃河在原武決口,郭榮詔命宣徽南院使吳延祚徵發附近縣兩萬多民夫堵塞決口,親自來到工地視察。

清早,遠外只有一層薄薄的霧氣,顯然是一個晴好的天氣。郭榮在將士們的簇擁之下,登上了瓦橋關北面的一座山岡,滿山遍野集合了他的十幾萬將士,旌旗獵獵,盔甲鮮明,刀槍劍戟在初升的朝陽映照之下,閃閃發光,灼目耀眼。這是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威武之師,郭榮看着他們,自豪地笑了。他今天就是有意要視察他的全體將士,鼓舞士氣,爲繼續北伐做好精神和心理上的準備。

隨着郭榮健步登上山崗,山谷中此伏彼起的高呼萬歲的聲浪猶如山呼海嘯一般,一波推動一波,一浪高過一浪。

郭榮擺擺手,歡呼之聲戛然而止,四野一片寂靜。他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大周的將士們,幽雲十六州自古以來是我們中原漢人的疆土,被胡人韃虜搶佔了幾十年。我們的家園被強盜搶奪,我們的兄弟姊妹天天在遭受強盜凌辱,你們能答應嗎?”滿山遍野爆發了山崩地裂的吼聲:“不答應!絕不答應!”

“有人說,契丹人的鐵騎十分厲害,我們大周朝的將士恐難取勝,對這些強盜你們害怕嗎?”山谷裡又一次響起了掀天的聲浪:“決不害怕,殺死胡人,消滅契丹!”站在衆將領中的鄭恩早忍不住了,突然暴雷般喊道:“契丹騎兵算個毬,我鄭黑子早想宰幾個契丹人剝皮剜心耍耍。陛下,快下令吧,我願做前鋒。”

郭榮欣慰地看了看他,又回頭對高山下的士兵們說道:“好,這纔是我大周朝的將士。各部速作準備,明日發兵幽州。”這時候,一直站在他身後的三軍主帥張永德卻如芒刺在背,心裡怦怦直跳。他覺得皇上的每一句話似乎都是衝着自己說的,一張臉早漲得像蒙了一塊紅布,侷促不安地立在那裡,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郭榮正欲下山,卻見有一百二十多名當地百姓擡着酒缸食盒迎了上來。這些百姓聽說大周皇帝前來,便相約來獻牛、酒,來慰問王師。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雙手捧着酒碗,臉上掛着熱淚,在郭榮面前雙膝跪下,抖抖地將酒碗高舉過頂,泣聲說道:“我等百姓身陷番邦幾十年,仰人鼻息,生不如死,渴望陛下早日脫拔我等於水火之中。”郭榮連忙接過酒碗,一飲而盡,然後扶起老人,對衆將領說道:“幽雲百姓,盼歸中原,如大旱之望雲霓,你們哪個敢不努力?”

百姓們隨着郭榮等人緩步下山,郭榮見這裡山勢崢嶸,樹木繁茂,卻只有山中一個平臺,草木不生,光禿禿的全是一片暗紅色的石板,覺得奇怪,便隨嘴問道:“那個地方叫什麼名字?”那老者回答道:“自古相傳,都管此臺叫病龍臺。”郭榮聽了,心裡不覺“咯噔”一下,不再言語,跟百姓們作別,上馬離去。

郭榮回到中軍營帳少憩,侍衛稟報說:“泉州留從效派別駕從事來見駕。”郭榮擡了手,說:“宣他進來。”來人走進營帳,趨前跪拜道:“泉州節度使別駕從事王禹錫拜見皇上,我受節度使留從效派遣,敬獻貢物,這是清單,請皇上過目。”侍衛接過清單,遞給郭榮。郭榮看了一會,揚起手說道:“你且休息一下,等會兒給你詔書回報留節度使。”

郭榮操起毛筆給留從效寫了詔書,王禹錫拿到詔書,便告辭返回了。宰相王溥說:“這個留從效雖說是南唐的屬下,其實是獨立的諸侯。南唐主李璟還就拿他沒辦法。”郭榮說:“留從效玩起遠交近攻的策略,他擔任南唐清源節度使兼中書令,卻派遣他的牙將蔡仲穿着商人服裝,將絹帛表章夾放在皮帶中間,從偏僻小路趕來向朕獻表稱臣。上一次,他派使者王禹錫來請求在汴梁設立進奏院,朕怎能貿然允許呢?那豈不是蔑視南唐李璟的存在。留從效這人是什麼出身,怎這麼狡詐的呢?”

王溥說道:“這人確實是有來歷的。留從效,字元範,今年四十四歲。他出生在唐昭宗天佑三年(公元九〇六年),生在泉州永春縣留灣村寒門家庭裡。其家原爲泉州桃林縣人,後遷居永春縣。父親留璋,在他的幼年時便去世。留從效能在孤貧中自立,以孝順母親、尊敬兄長名聞鄉里,略通書史,喜讀兵法。少年時,他成爲泉州的衙兵。後因隨從征討臨汀的軍功,被升遷爲閩國的泉州散員指揮使。在閩國滅亡前後的福建動亂中,留從效招募副兵馬使陳洪進等五十二人,擒殺朱文進黨羽黃紹頗。事後,留從效、王忠順、董思安三人自署爲平賊統軍使,之後均任都指揮使。留從效憑藉王延政的兩萬援軍,大敗朱文進福州兵,斬殺林守諒,生擒李廷鍔。接着朱文進被殺,留從效取代侍中、泉州刺史王繼勳,自領軍府事,稱泉、漳二州留後。先後被南唐封爲泉州刺史、清源軍節度使、泉南等州觀察使。此後,留從效擁兵自重,不聽南唐調遣,李璟也無力征討。後來他的官職進升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侍中、中書令,爵位也由鄂國公進封爲晉江王。留從效由於靈活周旋,在統治閩南的十餘年內,採取息兵安民、保守疆土的政策;重視文教,積極發展農業,又在泉州整建城港,招徠海外商賈,發展海運。因而,閩南地區在全國性的戰亂中獨得繁榮和發展。真的值得人們誇讚。”

郭榮聽了,頷首說:“留從效可是個人傑。泉州先前臣服於南唐,而南唐李璟歸順周朝也才最近兩年,所以朕不想奪南唐所屬,僅僅賜詔褒揚泉州他留從效而已。……唉,聽說你父親王祚並不怎麼欣賞你,這是怎麼一回事?”王溥苦笑地說:“陛下,我這個父親比較古怪,根本不贊同我的看法。先前陛下任命他爲潁州團練使,他不以爲然,總說他早前擔任的是華州刺史。一次我回去,正巧趕上家裡擺宴席,賓客們見到我,坐在席上很不安。我父親說:‘犬子不值得你們諸位爲他起身,他不就是周朝的一個小宰相嘛。’”

郭榮寬厚地說:“你父親治理政事還是有一套的,能夠關心民生做實事。以後朝廷還要提升他這樣的官員。”

王溥說:“陛下,周行逢跟留從效這兩人都是割據的諸侯,情況很相似。周行逢今年三十四歲,他出生朗州武陵的一個農家。少時犯法,刺配辰州銅坑,罰充苦工。應募爲楚主馬希萼部靜江軍士兵。這時他結拜‘十兄弟’,……”

郭榮問道:“他們‘十兄弟’是哪十個人?”“周行逢、王進逵、何敬真、張仿、蒲公益、朱全琇、宇文瓊、彭萬和、潘叔嗣、張文表。這十個人當中,周行逢最有心計,張文表最沒有心計。”

郭榮說:“朕聽人說,周行逢人品也最低劣,他左右逢源,操縱自如,跟他結拜的八個弟兄先後遭到殺戮,只有他和張文表活了下來。”王溥抱着手說:“好在他的鄧氏夫人一再勸說,他纔有所收斂。不過,他治理下的潭州秩序井然,這是因爲他比較重視民間疾苦,改革前任弊政,免除苛稅,懲辦貪暴官吏和惡霸。”

郭榮說:“你瞭解他的履歷嗎?”王溥點頭說:“瞭解。先前他們‘十兄弟’同爲靜江軍校。馬希萼起兵攻取長沙,奪得王位時,周行逢升靜江軍副指揮使。南唐兵被逐出境後,劉言以王進逵爲集州刺史兼武安軍節度使,周行逢爲武安軍行軍司馬鎮潭州。周行逢又與王進逵密謀,殺鎮江軍節度使副使何敬真、武安軍節度副使朱全琇,然後出兵攻取朗州,殺劉言,自立爲武安軍節度使,知潭州事。後到朗州就任武平軍節度使。”

郭榮說:“朕聽說周行逢統治潭州一帶,頗有政績。那麼他的政績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王溥回覆道:“他關心百姓疾苦,他統治境內發生饑荒,馬上開倉賑災。廢除馬楚政權煩苛的法令,約束簡要,吏民方便。管理官吏嚴格,發現劣跡,予以嚴懲。例如益陽何景山,強佔民婦,他親自審問。何景山狡辯說是‘存恤孤寡’,周行逢怒斥說他只配輔佐龍王,隨即將何景山投入江水處死。任用官吏,‘皆取廉介之士’。他的女婿唐德,伸手要官,他說,你沒有做官的才能,送給唐德一些農具叫他回去種田。他生活儉樸,‘自俸甚簿’,經常以馬氏統治者窮奢極靡而亡爲戒。他改革境內的迷信祠祀習俗,凡是被祭祀者不是前代有功於民的,全部拆毀。他還注意安撫境內的少數民族,任命其中的優秀分子擔地方官吏。他的統治時期,形成‘奄有湖湘,兵強谷阜’的局面。但是,周行逢性情多疑、用法太嚴。有大將與其黨徒十餘人密謀作亂,周行逢察覺後,佯裝召去飲酒,不分主從,當場全部殺掉。他經常派人監視郡縣守宰,發現聚飲密語者,一律逮捕入獄,以謀反罪誅殺。他的妻子鄧氏曾規勸他用法不要太嚴,這才稍有收斂。”

郭榮站起身說:“留從效也好,周行逢也好,待平定北方,朕一定將他們收編,另行安排,絕對不許他們割據一方當獨立諸侯。天下要統一爲一個整體,任何人都不得自行其是。文治天下,搞好民生,所有武將都要置於文官之下,捨命保衛朝廷,而不是任性妄爲,稱王稱霸,牟取暴利。”

此時進來兩個人,一個是兵部尚書張昭遠,一個是衢州刺史李謙溥。郭榮擺着手說:“張尚書,你來了。”張昭遠、李謙溥二人躬身拜道:“陛下,微臣奉命拜見。”王溥見狀,隨即起身告辭:“陛下,臣告退。”

郭榮說道:“朕召見你們兩人,是想你們局外之人談談自己的真知見解,或許能給朕以啓發。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張昭遠,你認爲李濤和王著這兩人哪個最適合提升做宰相?”張昭遠說:“相比較而言,李濤辦事能力要高一籌,他舉重若輕。王著以忠誠見長,能夠堅忍不拔。依臣所見,太平年間治政宜用李濤,危難時刻宜用王著。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郭榮聽了,沉吟了好一會,說:“你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目下能夠統領大軍出擊敵人,整個朝廷到底哪個可以充當?”張昭遠說:“陛下問臣,臣不好說。”郭榮擺着手說:“這不是在公開場合,但說無妨。”“若說顧及全局而能統領大軍作戰,惟趙匡胤一人,其他人都有其不足的一面。”

郭榮思慮了一會,說道:“李謙溥你跟北漢、契丹打過仗,朕想徹底收拾他們,依你所見,該採取哪種策略最爲適宜?”李謙溥說:“陛下,微臣在作戰時採取的是守勢,以退爲進。而今,朝廷大軍進攻北漢、契丹,可採用圍點打援策略。也就是說,派出一部分部隊圍困晉陽不打,埋伏大量軍士專門伏擊契丹援軍,不斷消耗他們。隨後拔除北漢,長渡追擊契丹兵,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搗毀遼國都城。不知微臣說得對否?”

郭榮豁然說道:“對。你們兩人說得都很好,朕也都贊同。好,你們休息一下,明日返回。這一次辛苦了你們倆一趟。”

這真是:壯懷激烈育郭周,大略雄才爲國酬。

周世宗郭榮(三)周世宗郭榮(五)周世宗郭榮(二十六)周世宗郭榮(十七)周世宗郭榮(三)周世宗郭榮(二十五 )周世宗郭榮(十九)周世宗郭榮(七)周世宗郭榮(二十七)周世宗郭榮(二十)周世宗郭榮(二十三)周世宗郭榮(二十七)周世宗郭榮(十一)周世宗郭榮(十三)周世宗郭榮(二十一)周世宗郭榮(四)周世宗郭榮(一)周世宗郭榮(十八)周世宗郭榮(十)周世宗郭榮(二十七)周世宗郭榮(一)周世宗郭榮(六)周世宗郭榮(九)周世宗郭榮(二十五 )周世宗郭榮(二十六)周世宗郭榮(三)周世宗郭榮(三)周世宗郭榮(六)周世宗郭榮(十一)周世宗郭榮(九)周世宗郭榮(十四)周世宗郭榮(二十五 )周世宗郭榮(二十二)周世宗郭榮(六)周世宗郭榮(二十)周世宗郭榮(二十四)周世宗郭榮(七)周世宗郭榮(十四)周世宗郭榮(十七)周世宗郭榮(一)周世宗郭榮(二十六)周世宗郭榮(二十)周世宗郭榮(十三)周世宗郭榮(十八)周世宗郭榮(十)周世宗郭榮(二十一)周世宗郭榮(十五)周世宗郭榮(六)周世宗郭榮(一)周世宗郭榮(十九)周世宗郭榮(十)周世宗郭榮(七)周世宗郭榮(七)周世宗郭榮(三)周世宗郭榮(十六)周世宗郭榮(二十一)周世宗郭榮(二十五 )周世宗郭榮(二十五 )周世宗郭榮(九)周世宗郭榮(五)周世宗郭榮(十五)周世宗郭榮(十八)周世宗郭榮(十六)周世宗郭榮(二十二)周世宗郭榮(五)周世宗郭榮(二十四)周世宗郭榮(二十七)周世宗郭榮(二)周世宗郭榮(三)周世宗郭榮(二十七)周世宗郭榮(二十)周世宗郭榮(十三)周世宗郭榮(四)周世宗郭榮(十六)周世宗郭榮(十四)周世宗郭榮(二)周世宗郭榮(十三)周世宗郭榮(四)周世宗郭榮(二十一)周世宗郭榮(十一)周世宗郭榮(二十二)周世宗郭榮(二十)周世宗郭榮(二十六)周世宗郭榮(五)周世宗郭榮(十一)周世宗郭榮(十一)周世宗郭榮(十五)周世宗郭榮(十四)周世宗郭榮(二十三)周世宗郭榮(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