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洛玄夜薨
女主天下的讖言之前在小範圍的流傳着,經過洛蘇和李世民這一問,卻猛然熱烈起來。
不過大多數人都將之當作笑談。
大多數中原人都不知道西域已經有女人當過皇帝,但知道的人也只會覺得,西域文化畢竟和中原不同,而且我中原可是天子在位,難道皇天會給一個女人天命嗎?
相比於這個讖言,更吸引大唐百姓注意的,是發生在安北大都護府的戰爭,在李恪前往哈拉和林僅僅八個月後,勢力已經很強的薛延陀可汗發動了戰爭。
戰爭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奪取漠北的最高權力,薛延陀可以容忍大唐在漠北的存在,但不意味着能夠接受一個來自唐朝的宗王,徹底奪取這裡的至高權力。
尤其是李恪召開漠北三可汗會議,這是赤裸裸的奪取舉動。
之前洛蘇就說過,天可汗的體系,在對外的時候是利器,但內部的爭端也是很嚴重的,和中原內部一樣。
中央朝廷要壓服地方勢力,中央和地方的爭鬥是持之以恆的,天可汗體系也是這樣。
薛延陀這些國家部落願意聽從唐朝的調兵平叛等命令,但如果大唐的觸手伸到他們身邊,他們就會起來反抗。
幸好李恪早有準備,薛延陀明月汗針對哈拉和林的襲擊走漏了風聲,李恪直接轉移離開了哈拉和林,他在撤退之後,立刻再次發令,要求諸部落跟隨他討伐薛延陀,同時薛延陀也在發令,要求鐵勒諸部落,服從他的命令。
等到戰報被傳到長安時,雙方間的第一次戰爭已經結束了,如果沒有分封大權在握的宗王,現在長安得到的就應該是漠北全境陷落的消息。
分封制度,或者說多政治中心在鎮壓叛亂方面的優勢,在這次薛延陀的驟然爆發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當初不贊同分封的一些朝臣,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也乖乖的閉上了嘴,政治上打逆風仗是蠢到極點的行爲。
李恪的信件是需要朝廷更多的授權,超過大都護府的授權,這樣他就能在草原上,有更多合縱連橫的空間。
長安朝廷當初不會坐視李恪和薛延陀單打獨鬥,燕王恪這一步棋對李世民和洛蘇來說都很重要,現在李恪還沒有徹底站穩腳跟,還需要來自中原的幫助。
正當朝廷上下緊鑼密鼓準備給李恪大量幫助的時候,朝廷中發生了一件極其重大的事情。
周郡王洛玄夜病重!
這件事就宛如晴天霹靂一樣的出現,每一個聽到的人第一時間都是不敢置信,但轉過頭來又覺得很正常。
翼國公秦叔寶不也病重,一直纏綿病榻,奄奄一息,大概也就在這一兩年間要去世了。
周郡王年紀本就不小,大唐建立都已經二十年了。
周郡王據說十幾歲就跟着國師從凜冬城走了數萬里路遊歷天下,大唐立國的戰爭,他幾乎打滿了全場。
尤其是在尉遲恭等人都不曾被降服前,他受的傷那麼多,歷來衝陣的武將,表面看起來強壯,但基本上都會在四五十歲的時候,突然身體垮掉。
翼國公秦叔寶和周郡王這種病重都算是好的。
歷史上有許多武將會突然短短一兩天就生病暴斃,神醫也救不回來。
人們之所以不敢置信是因爲,周郡王的位置太過於重要,他雖然說話少,但在朝廷上的作用卻很大。
衛國公李靖能立下那麼大的功勞卻安安穩穩的不遭到天子猜忌,是因爲有周郡王制衡他。
長孫氏以及其他外戚能安分守己,是因爲有周郡王這個外戚在上面鎮壓。
太子的地位穩固,周郡王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皇后剛剛去世一年,周郡王又病重,這難道是上天不保佑太子?
洛玄夜就像是一個平衡器,節省了李世民很多麻煩,如果洛玄夜出事,他就要親自下場去搞定這些,畢竟從哪裡再去找一個洛玄夜這種身份特殊的人呢?
……
周郡王府。
從洛玄夜病重開始,前來拜訪的人其實並不多,大多數都是來送一份禮物,畢竟大部分人並沒有見到洛玄夜的資格。
來看望他的都是至親好友,現在留在長安的幾個洛氏子就不必多言。
太子李承幹拖着瘸腿,卻走的很快,他的臉色很急,洛君成滿臉悲慼,父親突然出事讓他有些猝不及防。
“太子。”
洛玄夜前所未有的溫聲喚道,李承幹一下子哭出聲來,他一搖一晃的走到病榻前,泣聲道:“姑父,老師,您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啊?
我還想着讓您見到我以後登基的樣子呢。
我還想以後,不僅僅讓您做太子太師,而是讓您做太師、太保,您一定會好起來的,對吧?”
太師、太保,三師之二,不要說生前封這個官職,直到現在,死後也沒有封的。
李世民在做秦王的時候,封三公之二,就已經到頂了,天策上將和太子,都在三師之下。
就算是李承幹真的給洛玄夜封三師,朝臣也會反對,但從李承乾的話中,可以看出他有多難過,對洛玄夜又有多麼感情深厚。
洛玄夜望着李承幹,猛然間回想起老祖宗文公曾經說過的話,“阿夜,你就不擔心會出現什麼意外嗎?”
現在洛玄夜知道了,原來真的會有意外,自己原來會死啊,他從來沒有想過如果自己突然死了,那該怎麼辦。
“這就是沒有給自己留後路的結果嗎?”
洛玄夜輕聲呢喃着,李承幹婆娑着淚眼問道:“姑父您說什麼?”
洛玄夜靜靜地望着李承幹,心中總想着說些什麼,“太子,以後我不在,你要注意一點你的言行舉止,讓伱的心強大起來,只要你不胡鬧,你的太子之位,還是穩固的。
之後陛下肯定會過來,我會和陛下說一些話,未來會怎麼樣,就要看你自己了。”
“陛下到!”
話還沒有說完,外間就傳來了聲音,天子來的比他們想象中還要快,可知有多着急,實際上李世民在得到消息後,立刻放下了手頭的關鍵軍情事務,匆匆離開來到了周郡王府。
見到李世民走進後,李承乾和洛君成行禮後,就離開了屋中,留給君臣二人說話,平日裡父子相見總會說幾句話,但今天李世民沒心情,直接就讓李承幹離開了。
李世民從未想過自己會連續失去親人,從姐姐開始,然後是父親,而後是妻子,現在是自己的摯友,每一次的離別都讓李世民心如刀割。
他穿着便服坐在洛玄夜的病榻前,望着當初能萬軍叢中救自己出來的萬人敵,現在臉色卻蒼白的彷彿隨時會碎掉的瓷器。
“青陽,朕……” 李世民剛剛說了幾個字,就說不出話來,洛玄夜卻笑了起來,自顧自的說道:“陛下,你知道嗎?
在洛氏一千六百年的歷史上,有無數的名臣名將,但實際上,大多數的洛氏子,並不曾遇到過那個心甘情願願意爲之奉獻犧牲的君王。
很多洛氏子都按部就班的做事,按照家風中的忠誠和義氣去做事,比如我的四哥,他和陛下間有感情,忠誠於陛下和大唐。
但和我是不能比的,因爲陛下認爲我是親人,而他只是單純的臣子,所以你會因爲一些過錯而兩次罷掉他的相位,但我卻一直能坐在政事堂首位。”
聽到洛玄夜所言,李世民的情緒稍微輕鬆了一些,帶着些許懷念說道:“是啊,青陽你從朕年少的時候就相識,又是朕的姐夫,這麼多年下來,當然不是你四哥所能比的,這是人之常情。”
洛玄夜唸叨感慨了一聲,“人之常情。
是啊,情之一字,正是如此。
我以前說情深者不壽,沒想到卻應到了我自己身上。
唉。
每每夢中想到秀寧,我就心如刀絞,心氣一散,這身體裡面的內傷就壓不住了。”
對洛玄夜所言傷感,李世民感同身受,當初長孫皇后去世,他吃飯都吃不下,神色憔悴,還少見的在宮中立起高臺,時不時眺望昭陵。
一直到現在他每次想起長孫皇后,還是會落下淚來。
洛玄夜低聲道:“陛下,我怕是撐不了幾天了,有些話再不說,就沒有機會了,我薨逝後,家族就不用多說了,我勸不動你,不過君成和君卓都是給下一代留的臣子,你不要賞他們太高的官職。
其實我唯一所擔心的就是太子。
陛下啊,你有幾乎所有的優點。
但你太過極於情了。
我猜測文德皇后去世前,肯定說過不要賞賜長孫家,但你還是大大拔擢了長孫家,因爲你想把對文德皇后的情轉移到長孫氏身上。
如果太子做出一些你不喜歡的事情,而魏王又總能討到你的歡心,文德皇后和我都不在了,誰來勸告你呢?
這是我唯一擔心的事情。”
長孫皇后去世的時候,不是過於擔心,因爲還有洛玄夜在,如果她知道洛玄夜也會這麼快就去世的話,她就不會那麼安然了。
現在洛玄夜就是如此,一旦他去世,他甚至不敢去猜測,未來到底會怎麼樣。
人一死,就身不由己了。
兩個最重要的人臨終前,都囑咐自己關於太子的事情,李世民握着洛玄夜的手保證道:“青陽你放心,我一定不會偏袒魏王。”
……
“老祖宗,您來了。”
洛玄夜望着洛蘇,問出了一直想要問的問題:“老祖宗,您之前總是仔仔細細的看我的眉眼,是知道我將會死去嗎?”
洛蘇平靜說道:“生死是上天之事,是素王的領域,我又怎麼會知道呢?即便知道,我也只會說一句,天機不可泄露。”
不愧是老祖宗,洛玄夜心中暗道,但他知道,老祖宗這麼說,其實就是告訴了他。
“老祖宗,您覺得太子不足以王天下,所以纔對太子說那些話嗎?”
洛蘇依舊平靜道:“沒有什麼足不足以王天下之說,李世民的這幾個兒子,都差不多,沒有很傑出的,最傑出的一個在漠北,一輩子都回不來了。
只不過李承幹有些怪,沒有了你和長孫的護佑,他有點難罷了。”
洛蘇對李承乾沒有什麼感情,他對整個大唐所有人都沒有什麼感情,都是完成目的的棋子,燕王恪是,太子是,魏王也是。
洛玄夜被洛蘇兩句話說的有些啞然,良久低聲問道:“老祖宗,太子、君成同氣連枝,如果出現問題的話……
還請老祖宗指路。”
洛蘇饒有意趣的問道:“你應該和天子說過太子的事,現在又來求我,你不相信天子的保證?”
洛玄夜沉默了一瞬,然後艱難的點頭道:“沒錯,我不相信陛下的保證,我對他太瞭解了,太子沒有達到他的要求。
以後父子還是會出問題的,李靖和魏徵遠遠不能和我比。”
洛蘇點頭,說道:“你能看到這一點,有些長進。
性格決定命運,這麼多年,李承乾的性格沒有本質改變,那未來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但真正的未來誰又能說的準呢?
如果天子突然去世,太子繼位,那接下來的一切都不會發生,所以我從來不說什麼一定發生。
大勢不會變化,但個人的命運,那不是我所能揣測的。
你想要讓我拉太子一把,順便拉君成一把,這沒問題,但一個王朝的繼承人我不會干涉。
我早就在李承幹身邊做了些佈置。
如果我見到天子和太子間再次走向不可預知的失衡,我會出手,給兩人一個體面。”
洛玄夜放下心來,他有些累,“希望不會走到那一天。
老祖宗,我有些困,不能送您了。”
說罷真的沉沉睡去,洛蘇望着臉上不斷浮現死氣的洛玄夜,用僅僅自己能聽到的聲音道:“英靈殿再見。”
————
周郡王玄夜容儀甚美,高祖愛之,遂嫁平陽,晉陽首義以來,常翼太宗之右,奮不顧身,探馬取將,臨陣摧空,萬人之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叔寶、尉遲諸將莫能及也,君臣相遇,古人謂之千載,顧不諒哉,圖形凌煙,葬以昭陵,千載而下,饗茲廟食,有唐之盛,斯實賴焉。——《唐書·周郡王玄夜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