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亂象四起(五)

杏貞心裡冷笑了一聲,太平軍還是按照了歷史上來,未曾穩住南方的根據地就敢分兵各地,真以爲哪裡的清軍都是不堪一擊的?

杏貞拿着手撫了撫咸豐皇帝起伏不定的胸膛,悄然說道:“皇上別生氣,”靠着咸豐皇帝冷然對着楊慶喜說道:“陸總督的軍報裡有沒有說逆賊多少人馬?”

楊慶喜看了一眼咸豐皇帝,皇帝也瞪着自己,連忙又垂着頭回答道:“發賊號稱十萬大軍,據陸總督來報,大約在三萬之數。”

杏貞勸着咸豐皇帝坐回到炕上去,這才冷笑道:“哼,逆賊靠着三萬人馬就想北伐?輕取中原?楊秀清真以爲是自己的嶽武穆轉世嗎?”想了一會,楊秀清若是岳飛,清廷不就是金兀朮嗎,連忙尷尬地轉過臉,對着咸豐皇帝說,“皇上,別擔心,這逆賊來着北邊,就是自尋死路。”

楊慶喜擦了擦汗,噓了一口氣,連忙站了起來,咸豐皇帝苦惱地道:“這逆賊北上流竄,這眼看和山東河南一地的捻賊又要同流合污了,南邊局勢爛了,這中原也要爛了,朕如何不惱!”

“逆賊原本仗着水師才能縱橫江南,如今逆賊居然敢棄水師大船不顧,仗着步兵想來中原平坦之地與皇上一決勝負,這不是自尋死路又是什麼,況且逆賊居然敢棄江南江北兩座大營這心腹之患不顧,而遠征千里,咱們剛好可以以逸待勞,一舉擊破!”咸豐皇帝聞言神色舒緩不少,看着杏貞問道:“蘭兒你覺得如何是好。”“臣妾想着山東江蘇一帶有着捻軍作亂,皇上您是不是又在山東一帶佈防了?那自然逆賊不會去咱們準備好的地方,”

咸豐皇帝疑惑的問道:“逆賊爲何不去與捻賊同流一處?”

“兩方若是合流一處,那到底是誰該聽誰的命令?這發賊可是立了國的,捻賊也敢稱王,皇上您說,這兩方若是能志同道合,那真是見了鬼了!就算是暫時接觸,也想必無妨,爲了防着發逆順手牽羊,假道伐虢,捻賊必然不讓發賊過了自己盤踞的地方的!臣妾想着這北伐的三萬之軍,必然是會進安徽,輾轉到河南或者安徽某地渡河!”

杏貞接過帆兒倒的茶,獻給咸豐皇帝,咸豐皇帝接過蓋碗默不作聲,在細細地想着杏貞的話,“皇上您是不是已然命了直隸和山西兵丁至山東佈防了?”

“正是,已然有派了一萬餘人馬去山東了。”

“若臣妾所料逆賊北伐路線不差,那皇上您藏着的陝甘騎兵也該派上用場了,立刻叫陝西總兵帶着兵過潼關,侯在河南黃河邊上,等着逆賊想過河的時候,半渡擊之!安徽河南各地只需自保地方,將逆賊緩緩擠到一處,等陝西的騎兵到了一舉殲滅也可!皇上,不知道咱們北方還有些什麼得力的將兵?”

咸豐皇帝思索了一番,“唔,察哈爾的騎兵堪用,僧王的科爾沁部騎士也還了得,蘭兒你的意思是?”

“逆賊北伐這三萬不可留下一人一馬!務必要全殲,讓天下人看看南邊的綠營不行,要靠着地方團練自行剿滅外,咱們北邊的騎兵還是了得的!這場戰許勝不許敗,除了滅發逆的囂張氣焰之外,更要震懾中原一帶的捻賊,捻賊本來就是半農半匪的,震懾了他們,將來對着山東江淮一帶的局勢必然有好處!所以啊,臣妾覺得應該讓僧王出馬了,這自家人不幫襯着,誰能幫着咱們!”

咸豐皇帝聽得眉飛色舞,聽到“自家人”心裡一動,喝了口茶,把茶碗重重地擱在桌子上,“好,蘭兒,你所言甚是!就依你之言,務必要殲敵與黃河以南,不可放過一兵一卒過了黃河!”

“此外,還要防着發逆又要西征!”杏貞突然想到了什麼,連忙開口,“逆賊打下江陵,想必知道安慶重鎮的必要性,此外江西也是極爲重要的,臣妾想着逆賊既然會北伐,必然會又想着西征!”一個小太監進來在楊慶喜的耳邊俯首說了什麼,楊慶喜看着杏貞和皇帝在說話,彎着腰又出去了。“安慶如今有誰在守着呢?皇上。”也不要老是自己出風頭,應該讓皇帝露把臉。

“是王錦繡守着,想必安慶無憂。”皇帝想起了那個火船大破武昌逆賊水師的原湖北總兵,現在的欽差大臣,安徽總兵王錦繡。

“原來是王總兵,那安慶自然無憂,如今逆賊少了水師,想必再想去湖北也是不能了,主要就要防着逆賊攻安慶不下,北上支援李開芳或者南下騷擾江西,臣妾要是楊秀清,這安徽、江西兩地是在是屏障,是不得不拿在手裡的。”

“那這安徽、江西兩地的團練也弄了不少,倒是要看看成色的時候了,”咸豐皇帝若有所思,“那你推薦的李鴻章他人不就在安徽嗎?上次幫着你父親守住廬州城,倒了也頗有才幹。”

“那是皇上慧眼識英雄,這麼個舞文弄墨的編修經皇上御筆一點,變成了允文允武的大將了。”杏貞捧了皇帝一下,“若是逆賊去江西,那就讓皇上上次點的曾國藩出贛南試試看,這兵總要見血就好,不然可都是綿羊。”說着血,杏貞毫不動色,“皇上您也別怪陸總督了,他新建大營,不敢出擊想必也是常事,如今逆賊北伐,想必後續還有援兵跟進,纏住江寧內的逆賊便是大功,到時候什麼北伐西征東征的,都不得不給回來救援江寧,這就是江南江北兩座大營的意義,所以,這大營若是日後被攻破也無妨,再建就是,務必要在逆賊的喉嚨眼裡頭插上那麼一筷子,叫他吞不下,吐不出來!”

二十三、慈禧慈安(下)十五、香腮豔雪(三)五十一、南北水火(四)二十八、環環相扣(二)二十九、顧此失彼(一)十八、君有意乎(四)四十四、前度劉郎(四)九、寶鍔棣華(下)五、德意志國(六)二十四、投名之狀(三)三十二、圖窮匕見(一)二十六、驚鴻一瞥(三)二十五 導火之索(一)八、鐵路紛擾(四)十二、北國七月(五)三十六、當陽橋頭(五)二十八、皆爲一事(三)二、萬里風沙(一)五十一、南北水火(五)十八、除夕大宴(四)四、宮內宮外(二)四、東宮西宮(二)四十、言笑晏晏(二)九、訓政意向(五)給盟主天偌水!二十九、聖壽慶典(二)四十五、游擊戰法(十)二十一、封妃之後(上)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四)三十八、峰迴路轉(二)四十七、可與人言(一)三十六、北狩爭議(二)二十八、日月分明(五)三十四、削減開支(三)二十、不請自來(二)十五、倡議垂簾(三)三十五、兒女心事(五)三十八、峰迴路轉(二)四十五、游擊戰法(八)二十二、上兵伐謀(二)六十二、無妄之災(二)二十五、夜帶金刀(四)十六、生死茫茫(二)十六、生死茫茫(一)六、惠慶公主(三)十六、協理六宮(四)三、雲龍半現(四)十八、雷公電母(二)十四、武昌大戰(七)三十六、北狩爭議(三)二十九、德皇威廉(一)三十一、歲在龍蛇(三)三十三、朝日鮮鮮(一)二十六、少年之國(二)十、江南江北(四)六十九、老驥伏櫪(三)五十四、步步爲營(二)十、隨風入夜(二)四十、夜雨萌芽(一)三十五、兒女心事(六)六十四、改弦更張(六)七、含笑帷帳(二)二十三、慈禧慈安(中)十二、北國七月(一)二十九、聖壽慶典(一)十四、武昌大戰(八)十二、天京事變(四)六、法人之請(二)十七、所謂禮儀(五)四十六、不如意者(三)二十九、顧此失彼(四)二十三、亂象四起(七)三十八、南軍勤王三十九、血染鳳闕(三)三十五、一瀉千里(五)三十二、內外皆困(四)二十七、有意無意(一)二十五 導火之索(三)十、皇后人選(三)給第一粉絲!二、日出之國(一)三十三、戰爭陰雲(三)十九、一馬當先(八)七十三、鎮南關外(三)十八、雷公電母(四)二十、黃昏驚變(二)二十七、先公後私(三)三十、殷鑑不遠(五)十三、浩罕之亂(五)十七、昭陽節使(一)五、訪華儀注(四)三十四、又見泉臺(三)十、皇后人選(四)是給第一粉絲!十九、一馬當先(八)十七、昭陽節使(一)五、白蓮教主(四)七、以退爲進(三)二十四、一波已平(四)九十二、新軍南下(三)二十三、靜極思動(五)七、大南天子(四)二十六、羣英薈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