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倚天照海(完)

江寧城破三日,湘軍大肆掠殺,秦淮河爲之鮮紅,所幸曾國藩一力約束,荼毒不算過烈,除了王侯將相屠殺一空之外,滿城平民僥倖存留,曾國荃心裡猶是不服,將各王府庫一掃而空之後,想着焚燒原本的兩江總督行轅,如今的天王府,卻被曾國藩連續派了三次親兵召回了雨花臺大營。

曾國荃怒氣衝衝,一把掀開曾國藩的帳簾,兩邊的中軍還未來得及行禮,曾國荃就進了帥帳,“大哥,這麼急切地叫我,所爲何事?”

“即刻退出江寧城,將江寧城交都興阿、富明阿兩部。”

“什麼!”曾國荃原本的怒氣就沒平復,這會子聽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怒氣就是按捺不住,怒喝出聲,“都是咱們兒郎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憑什麼要給那些八旗的廢物!”

“老九!”曾國藩也怒了,這個九弟的眼力見實在是太差了,不問根由,就是大發雷霆,“勝保下獄了!”

“什麼!”

瓜爾佳勝保,作爲滿洲下五旗的世僕,他出身卑微,被滿洲宗室權貴所賤視。他發跡變泰的資本唯在軍功,而他先前的軍功多屬假冒虛報,早爲識者不齒。他在辛酉政變前後居功驕橫,卻不悟在恭親王們眼裡無非“功狗”,早已註定兔死狗烹的宿命。辛酉政變得逞,議政王奕訢給他的獎賞,是鑲黃旗滿洲都統兼正藍旗護軍統領,一身充當八旗兩軍統帥,地位夠高了,卻隨即打發他去主持剿捻。他以爲這是再造帝國的重任,欣然就職,卻只會一招,即用官祿收買捻軍頭目就“撫”。不想捻軍頭目苗沛霖,比他更狡詐,安撫受重賞之後,隨即倒戈,以致“中外交章,劾勝保驕縱貪淫,冒餉納賄,擁兵縱寇,欺罔貽誤”。於是恭親王獲得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同意,下令查辦。而委派查辦的首席大臣不是別人,正是僧格林沁親王。當然僧王對勝保的罪狀,件件“查實”。議政王唯恐勝保狗急跳牆,在先已將他調往陝西剿捻,密令僧王“監製”,這時又密詔多隆阿率重兵到陝西傳旨,“宣佈勝保罪狀,褫職逮京,交刑部治罪,籍其家。”

曾國荃一臉不敢相信,“勝保可是保聖駕,滅顧命八賊的大功臣,怎麼會下獄了?”

“嘿嘿怎麼不會,他的功勞也就是在八里橋幫着僧王一把罷了,然後上了那個請垂簾的摺子,除非如此,他那裡有如今的地位,”曾國藩對着曾國荃搖搖頭,“又聽聞他時常自吹自擂,兩宮太后和皇上都是他一力保下來的,這樣的話,誰聽了不刺耳?就是恭王爺也難免會吃心,今個倒了,乃是意料之中的事兒!這樣的前車之鑑,你還不受教?”

曾國荃目瞪口呆,“何桂清已經身死,這個可是同治朝的第一個從一品大員,還是太后一力處死的,他是我的前任,皇太后雖然未曾明指,可咱們都知道這位太后不是容易糊弄的,諭旨上說的含糊,也沒明着要洪秀全的金庫,你就悶聲發大財,帶回老家!”

“可這洪秀全的龜兒子和李秀成還未就擒!”

“已經投降了,”曾國藩一臉哀嘆,畢竟未盡全功,“他們兩個去淳化縣投到李鴻章部裡了。”

曾國荃大怒,“什麼!倒是讓他得了便宜,不行我要親自前去淳化縣將他們兩個人要過來!”正準備提腳出門,卻又硬生生定住,曾國藩幽幽說道,“你還想着繼續跋扈下去?若不是咱們見王就殺,李秀成未必不敢朝着咱們投降,咱們也能給他一個好的價錢,如今倒是好,成全了少荃,滿招損,謙受益,老九,我會給你上一道摺子,說是身體不適,要退職。”

“大哥!”曾國荃十分驚恐,如今可是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位置,若是退職,那可是什麼都空了!“老九我身子還好的很,哪裡得病了!”

“你再這樣的性子,遲早要給咱們曾家帶來災禍!急流勇退懂不懂!”曾國藩厲聲喝道,一臉恨鐵不成鋼,“何桂清之死,勝保下獄,下詔慎殺,這都是敲打老夫,告誡老夫不要走錯一步,你要是存了別的心思,我說不得要大義滅親,”曾國藩神色皆厲,曾國荃原本怒火朝天被打擊的垂頭喪氣的,“如今這樣的功勞,可保咱們三代富貴,君子之澤,五代而斬,能保三代富貴,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江寧城破三日後,李秀成攜幼天王投李鴻章部,李鴻章舉天王印璽盡收太平軍舊部,江南爲之一清,湖北巡撫曾國荃上折,祈病休。(未完待續)

三、東北總督(三)十五、香腮豔雪(一)二十、神女無意(三)六、順而化之(二)三十六、帝國榮耀(三)四、閔妃來朝(六)七十七、上海風潮(一)十八、雷公電母(一)二十六、少年之國(二)二十六、驚鴻一瞥(三)十七、所謂禮儀(三)二十、欲加之罪(四)二十二、金陵王氣(三)二十三、步步生蓮(三)九十七、英魂不遠(三)三十二、共同撤軍(四)二十三、舉國之力(二)二十八、新幣銀行(七)八十五、王城喋血(四)六十二、無妄之災(二)七十八、升龍大火(四)十八、朝秦暮楚(一)七、江東才俊(下)七十七、上海風潮(四)三十八、唯一死矣(一)七十六、新人舊人(四)十二、小山重疊(二)二、日出之國(三)三十九、直抒胸臆(五)四十七、永通橋戰(五)七、天津兵備(二)九十四、戰爭延續(八)五十七、一觸即發(三)五十四、步步爲營(五)三十五、硝煙再起(三)三十三、生死茫茫(三)五十、得失之間(一)三十八、欲取姑予(二)十七、秀成玉成(中)十四、鬢雲欲度(二)二十七,萬象更新(一)三十七、通州和談(六)二十六、同治元年(完)二十四、投名之狀(三)三十五、一瀉千里(一)十四、功在詩先(四)三、東北總督(三)三十六、當陽橋頭(二)二十三、浙江新疆(三)八、中樞之事(一)三十八、玉女素心(二)三十六、臨朝稱制(三)六、惠慶公主(一)十四、林沖夜奔(續)十、海不揚波(七)五、訪華儀注(一)二十八、環環相扣(三)三十二、身世浮沉(一)四十八、似曾相識(二)十三、初涉政務(一)十九、風起北疆(二)十五、五年瑣事(三)二十二、同治之意(上)八十四、風雲再變(二)八十一、千鈞一髮(四)三十七、通州和談(十二)八十、瞞天過海(一)三十八、南軍勤王(五)七十七、彼此呼應(三)八、鄱陽水火(四)三十三、洞在慶喜(四)三、趁火打劫(四)三十、萬事俱備(二)四十四、前度劉郎(二)一、眼前大敵(四)三十八、峰迴路轉(三)三、萬里風沙(七)四、公使來京(四)三十二、公使北上(二)七十八、一潰千里(四)四十一、立後封妃(五)四十二、浮萍霜露(二)十 東南西北(四)六、惠慶公主(三)十九、來而不往(四)七十一、擡棺出征(二)十一、大國小國(二)八、撤簾風波(一)二十七、先公後私(二)三十三、洞在清溪(二)二十六、北海之水(六)三、東北總督(一)十七、指東打西(三)十四、營造法式(二)八、鄱陽水火(三)五十四、步步爲營(三)六十七、宣室訪逐(四)十六、其樂融融(一)二十六、少年之國(一)七十四、海上上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