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天津條約(二)

然而葉名琛和咸豐對形勢的判斷,完全錯誤。“亞羅號”事件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首相巴麥尊勳爵,決計擴大戰爭。上院議員譴責在華官員擅用武力,結果以110:146票被否決。下院議員再提反對議案,以263:246票獲得通過。巴麥尊立即解散下院並重新大選,結果巴麥尊獲勝。1857年3月20日,英國政府派額爾金伯爵爲特使,啓動戰爭帷幕。英國還同時與法、美兩國聯絡,籌劃聯合行動。

“亞羅號”事件發生前的1856年2月,法國神甫馬賴,在廣西西林縣傳教時,被當地官員處死,罪名是非法傳教。法國記者伯納?布利賽在其所著《1860——圓明園大劫難》一書裡說:馬賴神甫遇害“這一事件,激怒了法國天主教徒。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也深感不安”。兩廣總督葉名琛對法國提出的道歉、賠償等要求置之不理,“在巴黎引起憤慨”,法國遂與英國結盟。1857年4月,法國派葛羅男爵爲特使,領兵東來。

、正在上海交涉“修約”的美國駐華全權委員伯駕,也於此時趕回香港,準備參與行動。但美國政府婉拒了英國出兵的要求,只答應在“修約”問題上與英、法保持一致,並委派列衛廉取代伯駕,成爲正式的駐華公使。與1856年2月,法國“馬神甫事件”幾乎同時,俄國也本着利益“一體均沾”的原則,派普提雅廷爲全權代表。要求與清廷締結條約。普提雅廷在由恰克圖等地入境被拒後,由海路抵天津,仍被拒絕後,遂南下上海、香港。參與英、法、美的行動。一個廣州入城問題,怎麼會演變成這樣空前嚴重的危機呢?

乾隆二十二年,也就是1757年的時候,清朝下令閉關鎖國,僅保留廣州一地作爲對外通商的口岸。在廣州的外國商人,只准和清朝官府指定的洋行做生意。這些洋行被稱做“十三行”。官府通過洋行的行商與外國人打交道,外商則只能居住在指定的商館裡,不得隨意外出行走,更不許進入內地。

外商要想找官府商談貿易,只能由行商轉遞他們寫的信。這些信函不能用“遞”給某某,或“交”給誰誰這樣的字眼,封皮上必須用“呈”這樣恭敬的詞彙。信的開頭也不能用平等的語氣,只能用“稟”即“稟報”、“稟示”這樣下對上的語氣。用乾隆的話講,就是上國什麼都不缺,不需要貿易。蠻夷小國沒的東西活不了。開放貿易是對他們開恩,一直是居高臨下的不平等姿態。

鴉片戰爭以後,廣州、上海、福州等五口開放,清廷只通過“十三行”與外國商人打交道的法子,已經行不通了。1844年4月,道光皇帝調耆英爲兩廣總督。由此開始了兩廣總督例兼管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的慣例。

中國曆代朝廷都設立“理藩院”或“禮部”,對外的認識,只有“屬國”和“敵國”。朝廷的對外關係就是,凡外來的都是“藩屬之國”,只要按期納貢稱臣就可以了。與現代外交的平等觀念,完全不合拍。設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之後,各國可以不再有和“理藩院”交往的不快,而外國人有事只能找兩廣總督交涉,使清朝皇帝仍然避免了與西方使節直接打交道的尷尬。但事情的發展,很快超出了清廷控制的範圍。

清廷開始設立由兩廣總督管理各國通商事務這個體制的目的。是要將對外關係的範圍,侷限在貿易和商業中。清廷無意和各國發生政治上的關係,也無意到國外進行外交活動。但1842年《南京條約》五口通商之後,貿易的擴展,就非“十三行”時期可比了。貿易的擴大。必然帶來政治上的要求。入城的問題,就已經不是靠硬頂能解決的了。

亞羅號”事件之後,英方擴大事態,要求入城。1854年,英國要求“修約”,稍後美、法兩國也加入要求“修約”的行列。“修約”的核心條款,便是“公使駐京”。西方已不想跟葉名琛糾纏,他們要直接派外交使節駐京,與咸豐皇帝當面打交道。三國的行動,自然遭到葉名琛的拒絕。他們又轉道上海,江蘇巡撫吉爾杭阿,以辦理對外事務屬兩廣總督職權爲由,勸他們返回廣州。英、美使節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要求談判“修約”,當地官員仍告以天津非辦理對外通商事務之所,有事只能回廣州,與葉名琛商議。

1856年,當時的美國駐華全權委員伯駕,在照會葉名琛要求入城商談“修約”,再被拒絕後,轉道福州,請求閩浙總督王懿德,代爲向咸豐帝直接遞交國書。王懿德根據《中美望廈條約》,將美方國書由驛路遞送北京。咸豐帝對此極爲不滿,訓斥王懿德要讓“該酋俯首帖服,起碇南返”。回廣州找葉名琛去。

就實際而言,葉的方法已經是過時了。然而在咸豐帝支持下,葉名琛對西方要求一律強硬拒絕,各地官員也以對外交涉屬兩廣總督權利,本地無從辦理爲由,勸其南下廣州;這種做法似乎保存了上國的面子,但實際情形卻是越來越被動。葉名琛就因爲外國無論何種要求,都置之不理,致使一些使節在任期滿後,國書都無從遞交。兩廣總督處理中外交涉的體制,已處於危機之中。

總而言之,外人簡直無門可入。他們知道要修改條約,只有戰爭一條路。1857年11月,英國特使額爾金在平息印度兵變以後,抵達香港,英法聯軍也大體集結完畢。英軍有戰艦43艘,海陸軍兵力約1萬人;法軍亦有10艘軍艦。英、法軍事入侵,俄、美外交配合的格局,已然完成。

大沽口位於海河出海處,溯河上駛約60公里,便是華北重鎮天津。據清光緒年間《天津府志》記載,吃水約3.6米的船隻,可乘潮由大沽河道直駛天津府城;吃水2.6米的船隻,落潮時亦可直達天津。由此可見,大沽口是天津的門戶,而天津又是北京的門戶。入侵者如果從海上乘船攻陷大沽,天津便指日可下。再由天津到北京,便是一片通途了。在軍事意義上,大沽口的地位無須多言。

ps:

阮文達打了勝仗獲得許多兵器,將它們回爐熔解,鑄成秦檜夫婦的塑像,讓他們雙雙跪

在岳飛廟前面。

喜歡開玩笑的人便撰寫了一副對聯,分別系在它們的頸脖上。系在秦檜身上的是上聯:

“咳,僕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系在秦妻身上的是下聯:“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

到今朝。”

互相埋怨,斥罵的神態跟對聯內容合拍,栩栩如生。阮公拜謁岳廟,見了不覺開懷大笑。

六、順而化之(三)十二、顧命大臣(三)十七、燈前笑語(四)十三、金明暗滅(三)六十八、他鄉故知(一)三十四、科場弊案(八)四十四、臨危受命(下)二十七、兩江總督(上)一、眼前大敵(三)三十一、中宮皇后(二)二十五、萬國大會(二)十八、雷公電母(五)二十五、夜帶金刀(二)二十七、大捷之後(三)三十七、英雄末路(九)三十三、洞在清溪(八)二十四、玉座珠簾(上)八十八、大戰前夕(六)三十八、欲取姑予(一)四十、夜雨萌芽(六)八、賓至如歸(三)十九、一馬當先(一)四十二、同文館事(六)十八、五馬進京(二)二十五、夜帶金刀(二)十三、浩罕之亂(五)八十八、大戰前夕(六)二十、福禍相倚(一)十七、三勝三敗(上)三十六、獨佔剛果(二)九、寶鍔棣華(上)八、鄱陽水火(二)十八、追封哀榮(三)三十一、海上蘇武(下)三十八、玉女素心(二)十四、鬢雲欲度(一)七十三、鎮南關外(二)七十六、新人舊人(二)一百零二、升龍大典(二)三十三、天津條約(九)十八、君有意乎(一)二十一、襄王有夢(七)八、鐵路紛擾(一)三、趁火打劫(三)九十四、戰爭延續(六)給所有喜歡這本書的人!三十六、粉墨登場(七)四十六、白雲出岫(二)三十一、意在沛公(四)三十六、臨朝稱制(一)十六、生死茫茫(三)十二、北國七月(一)十、海不揚波(六)十、隨風入夜(四)五十九、利來利往(三)二、萬里風沙(一)八十九、大幕拉開(五)三十八、玉女素心(一)二十八、春水微皺(六)十二、初露崢嶸(上)二十二、同治七年(二)五十五、山西戰事(一)二十三、浙江新疆(九)一、春風花草(一)三十六、臨朝稱制(五)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一)三、趁火打劫(六)七十九、逆轉之勢(二)十七、三勝三敗(上)一、阪上之雲(七)二、中外震驚(四)二十八、鏖戰江西(五)七、江東才俊(中)八十七、越南新主(五)六十四、改弦更張(五)二十一、鼎湖弓箭(完)二十五、白雲蒼狗(八)三十一、畫眉深淺(四)二十五 導火之索(二)十八、五馬進京(八)二十六、羨慕與否(四)三十二、禮儀利益(二)四十八、似曾相識(二)十四、雷霆雨露(三)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五)四十一、芳華正茂(中)六、金色大廳(四)二十、黃昏驚變(二)十五、玉蘭之會(三)三十四、科場弊案(四)四十六、壯志凌雲(一)三、梨花滿地(四)十、皇后人選(三)給第一粉絲!一、金鼓畫角(完)三十三、雷霆雨露(上)三十二、身世浮沉(一)八、撤簾風波(八)三十一、中宮皇后(五)二十八、羣英薈萃(下)十五、九龍治水(一)三十八、南軍勤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