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千古艱難(一)

寧壽宮的看戲,不歡而散,皇帝不敢離開,這個時候他似懂非懂,對着太后的話,失去了一些理智的反應,皇太后這時候誰都不見,就算是皇后和琳妃也是一概不見,只是在樂壽堂裡頭,皇帝不敢離開,但又無法忘卻政事,只好在這裡強忍着頭皮繼續指揮戰事,榮壽公主看着皇帝可憐,自告奮勇的求見皇太后,所幸皇太后應允了。

榮壽公主進了樂壽堂就連忙磕頭不止,皇太后呆呆的坐在寶座上,臉色木然,“你這是做什麼?”

“皇帝年輕不懂事,害得皇額娘生氣,實在是不孝順的很,”榮壽公主連忙說道,“皇額娘大人有大量,還是饒過皇帝吧!”

“你這話說的不對,”太后讓榮壽公主起來,“皇帝很孝順了,我也不是那種無知的蠢婦,一味不知道國家大事要緊,只是知道自己玩樂的人。”

“我只是覺得皇帝,雖然年輕,可如今這樣的小挫折都受不住,在臣子面前痛哭流涕,絕不是國家之福,爲君者,穩重第一,你若是失了分寸,那地下的人就會更加慌亂,行事起來就更加失了氣度,亂了章法,不過是朝鮮的局面不利而已,算的了什麼?根本算不得什麼,在朝鮮打,傷的是朝鮮人,和咱們什麼相干?朝鮮人如此不恭順,閔妃活該死,他們也活該遭這個災!”

“海州、黃州、平壤這樣丟了,有什麼打緊的?”皇太后慢慢的說道,“新軍辦了這麼多年,一概都是驕傲的很,這驕傲過了頭,就以爲天下無敵,這十年來,新軍的質量是越發差了,如今趁着和日本人作戰,把日本的軍隊當做磨刀石磨一磨,不成器的都磨掉,留下來的才都是精英,葉志超等人,看的很清楚,都是垃圾,這樣的垃圾,藉着日本人的手,一概都抹殺了,這纔是最好的,免得我又做什麼惡人!”

太后的話充滿了殺氣,榮壽公主只覺得心裡頭砰砰砰的直跳,低着頭不敢接話,“皇帝不能夠承受挫折,哎,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皇太后心灰意冷,“罷了!罷了!”

“皇帝還年輕,總是要皇額娘多提點着的,”榮壽公主勸解道,她是看着光緒皇帝長大的,別人不敢勸,她還敢勸解一二,“皇額娘日後總是還要靠着皇帝不是?”

“日後的事兒,日後再說吧!”皇太后堅毅的說道,“眼下還有大事兒要辦,我雖然對着皇帝失望,可對着這些人在朝鮮的戰事,更是失望透頂,我是坐不住了!小李子!”

李蓮英應聲而出,“傳我的懿旨!”

皇帝等人還在前頭等着,不一會李蓮英就走了出來,先對着皇帝打千,“萬歲爺,老佛爺有懿旨下達!”

“大伴你說就是!”皇帝連忙說道,“我在這裡聽着!”

“皇太后懿旨,日本人猖獗,視如中華無物,悍然舉兵,是可忍孰不可忍,後日起,親自前往盛京督軍,欽此。”

“我要去盛京!”皇太后刷的站了起來,以前一直懶洋洋似乎沒有的精力,這個時候盡數回到了她的身上,慈禧太后的眼睛放着莫名的神采,把榮壽公主都看呆了,“我要去前線督戰,任何國家的人我都可以忍,但是日本,”皇太后堅定的搖了搖頭,“任何時候,從現在開始,就算是到了一百年後,任何中國人都無法忍受日本人爬在自己頭上撒野,自然也絕不可能讓日本人霸佔朝鮮,凌辱中國!”

八月初九,撤簾歸政多年的皇太后突然下旨,明發天下,宣佈要親自前往盛京督軍,皇帝苦勸不聽,依然是坐上火車,北上親自督軍對日作戰。

這下子似乎才因爲皇太后的堅決和重視,才讓全國軍民一體都重視對日作戰起來,戰備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到了東北和山東直隸等地,大戰一觸即發。

皇太后到了盛京的時候,武雲迪還在鳳凰城整頓軍備,似乎他也認爲,軍備如果不整齊,他也不會派軍隊入朝鮮作戰,皇太后很明白自己的身份,絕不會因爲需要戰果,而妄下命令。就算聽到了葉志超等人連夜逃過鴨綠江,日本人追擊之下,把金寶在丹東的防守都衝撞了,日本人已經踏入清國本土這樣的情況下都無動於衷。

直到聽到了那個消息,“什麼!”太后刷的站了起來,“你再說一遍!”

“丹東陷落!”

“我不是問這個!”丹東不過是小城,戰略意義不大,象徵意義更大一些,丟了也不打緊,“之後那句!”

“榮大人在開城遇襲,身受重傷,如今生死不知……”

“怎麼會突然遇襲!”皇太后大驚失色,她原本教導皇帝的話,這個時候她自己個也丟在了爪哇國去了,“開城雖然小,但是榮祿不是無名之輩!”

“日本人圍住開城,想必是用盡了各種手段,若是刺殺或者是潛伏,的確是防不勝防。”

皇太后焦急的在馬車之內踱步着,“不行!我不放心!”她下了決斷,“生死不知,我卻不能在這裡乾等着!傳旨!”

李蓮英肅穆聽着,“告訴武雲迪,我現在就出發去朝鮮,去開城!”

“嗻!”

皇太后心亂如麻,“整頓不能再浪費時間了,現在丹東陷落,我要他三日之內必須要奪回,在我到達朝鮮之時,馬上要克復平壤,然後打通前往開城的要道,如果他打不通去開城的路,那就讓他提頭來見!”

“再告訴李鴻章,萬事俱備,可以開始了!”

“嗻!”

丹東,這座中朝邊境的小城,居然成爲了中日之戰的關鍵着力點,日本人也知道武雲迪率領新軍大軍在側,不能夠再隨便拖延,就算是攻克了丹東,但是要以此爲橋頭堡,經略東北,還差一點火候,現如今差的這點火候,疾馳幾百裡率領騎兵偷襲丹東的秋山好古,顯然認爲,已經到了時候了。

二十二、同治七年(一)五、離恨無常(二)十六、協理六宮(二)八、鄱陽水火(四)十八、八仙過海(上)二、日出之國(二)二十二、同治七年(完)十六、協理六宮(三)四十七、針鋒相對(二)三十七、英雄末路(八)三十四、九流賓客(一)十四、林沖夜奔十、東華之門(三)三十、殷鑑不遠(一)十一、大國小國(三)二十二、同治之意(上)七十七、上海風潮(二)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三)七十七、彼此呼應(三)十七、三勝三敗(下)二十六、同治元年(上)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二)二十六、同治元年(完)四十五、游擊戰法(十)八、撤簾風波(六)預祝青帝在東莞居住快樂!十、隨風入夜(三)二十四、玉座珠簾(終)六、寒風瑟瑟(中)二十七、大捷之後(三)二十、不請自來(一)二十三、亂象四起(四)一百、駕御升龍(一)二十三、請君入甕(一)十九、風起北疆(三)八、撤簾風波(五)慶祝書友青帝新婚快樂!二十、神女無意(五)三十、項莊舞劍(二)一百、駕御升龍(一)三十五、勤政親賢(五)七十八、一潰千里(四)二十八、春水微皺(三)二十九、燦燦萱草(六)二十五、夜帶金刀(三)三十七、通州和談(五)八、阿哥進學(上)二十五、夜帶金刀(六)三十五、一瀉千里(二)四十七、永通橋戰(三)三十八、奪宮之變(一)四十一、牡丹臺上(下)三十、殷鑑不遠(六)十八、朝秦暮楚(一)三十三、洞在清溪(五)五、北京條約(四)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一)五十六、風聲鶴唳(一)四十、禍起蕭牆(二)楔子、一、夢迴百年三十三、洞在清溪(八)十、江南江北(六)二十、欲加之罪(一)十二、北國七月(一)八十五、王城喋血(五)八、鄱陽水火(一)七十九、海防大戰(四)三十五、硝煙再起(三)三十六、北狩爭議(三)六十六、詔書下達(二)七十五、波譎雲詭(二)八十一、千鈞一髮(四)一、春風花草(一)二十三、請君入甕(一)三十四、青山隱隱(四)三十、扶搖直上(一)三十五、議政輔政(一)推書。七十六、東南蠶神(一)十一、離間之計(三)二十八、春水微皺(五)七、江東才俊(上)九十六、接受停戰(二)十九、一馬當先(七)十九、有客來兮(二)二十九、兵臨廬州(五)四十二、浮萍霜露(一)四、東宮西宮(六)三十八、欲取姑予(二)九、寶鍔棣華(上)十、江南江北(二)三十九、血染鳳闕(二)四十七、可與人言(三)十九、一馬當先(四)三十一、中宮皇后(一)二十二、戮力同心(六)十九、風起北疆(四)四、東宮西宮(七)十三、問計寧壽(三)五、補入軍機(二)十一、南海風雲(四)六、英國大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