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其樂融融(三)

大家紛紛叫好,這詩委實不錯,太后也難得做了一次閨怨之詩,只有麗皇貴太妃還不依,“您這個也太不應景兒了,今天大傢伙都是高高興興的,那裡來的憂和愁呢?”

“哎呀,”太后無奈的搖搖頭,“爲賦新詞強說愁嘛,妹妹你又何必當真呢?”

大家說笑了一陣子,時候也差不多到了晚膳的時候,太后的興致淡淡的,不過也知道今個很是難得,有些事兒還要辦,“大傢伙休息一會子,”她對着各宮嬪妃說了這麼一句,又問夏守忠,“等會在那裡用膳呢?”

“回老佛爺的話兒,已經在九州清晏擺下了。”

“得,幸好皇帝今個沒來,不然他睡覺都不安穩了,”太后笑道,“原本大傢伙舟車勞頓呢,我也不能強留着大家,不過今個,”她用下巴點了點學妃和閔妃,“還有兩位貴客在呢,王妃在,咱們也不好不跟着一起伺候着,”學妃和閔妃一起站起來,連忙說不敢,“大傢伙下去休息一會子,到點了,咱們一起在九州清晏熱熱鬧鬧的吃頓飯。”

大家紛紛應下,起身朝着太后行禮一一退下,太后朝着邊上不知道何時過來的李蓮英揚了揚臉,李蓮英點點頭,朝着學妃和閔妃那邊的席次走了過去,太后起身,在宮女和太監的簇擁下,走到了天然圖畫裡頭的偏殿歇息,坐在羅漢牀上,太后半歪着看着邊上的茶末青釉雙耳梅瓶裡頭插着兩朵一紅一白的牡丹花默不作聲,紅楓獻了茶上來,見到皇太后也不說喝茶,只是看着一個地方,她轉眼看了過去,不由得魂飛魄散,這時候連忙解圍打岔說道,“這底下的奴才真真是不懂事兒,怎麼把牡丹花拿上來了,奴婢這就叫人拿下去。”

“罷了,過了這麼久,日子總是要繼續過下去的,”太后半起了身子,用護甲撥了撥那紅白兩色的牡丹花,只見到花蕊之上,還帶着晶瑩露珠,“牡丹臺那裡,今年的牡丹怎麼樣了?”

“大約還不到時候,只怕還沒全開呢。”

“什麼時候開了也去瞧一瞧,”太后悠然的說道,“這麼好的景色,不能辜負了。”

“老佛爺,閔妃娘娘到了。”李蓮英走了進來稟告。

“請進來吧。”

閔妃走了進來,見到太后盤腿坐在羅漢牀上,連忙行禮,“王妃不必多禮,請坐吧,剛纔坐了一會,我倒是有些累了,就不起身相迎了,請王妃原諒介個。”

閔妃說不敢,她小心翼翼的坐了下來,太后拿着蓋碗,撥着茶沫,破有些好奇的看着這一位被日後的韓國社會捧上天的“明成皇后”,電視臺長篇累牘的在播放她的電視劇,好像還拍了好幾季,把她描繪成了一個野心勃勃並且手段了得,憂國憂民的高大全形象,如果說是野心勃勃,慈禧太后承認,畢竟當到一個國家國母的位置,如果只是可愛單純的小白兔,怕是鬼都不會相信,手段了得?那就不見得了不然也不會被袁世凱耍的團團轉,憂國憂民,更是噁心壞了,閔妃的評價從古至今都一直很低,只不過是後世韓國爲了適應韓國民族自尊心的崛起這個潮流而做出渲染和美化,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咱大清不也如此嗎,《八里橋》裡面咸豐皇帝簡直是壯志未酬的諸葛亮一樣的人物......想到這裡,太后倒也坦然了一些,不過這個“皇后”麼......東方各國禮教森嚴,周禮,哦不對,禮儀是深入人心的,如果誰還敢自稱皇帝並皇后的話,一定會比黎朝的那些蠢貨死的還慘,在東亞,皇帝和皇后,都只有一個,如果現在閔妃敢自稱皇后的話,那麼慈禧太后下令當場打死,也沒人會多說一句話。

閔妃的容貌其實很一般,但是大概朝鮮人天生皮膚白皙,所以閔妃的膚色很不錯,雙眼看似無神,可不經意之間有精光一掃而過,太后藉着喝茶打量了一會,點點頭,“閔妃遠道而來,倒也沒有正式的和你說過話,也不知道你在京中住的可算習慣?”

“上國一切都很好,臣妾很是習慣。”

“習慣就好,”太后點點頭,“聽皇帝說,”她若有閒暇的撥了撥蓋碗,“世子很是喜歡住在京裡頭,想必他也是很習慣的。”

閔妃張嘴準備說話,沒想到太后把話題轉到了別的地方上,讓她的一席話都不知道如何說出來了,地位不平等的人之間說話,主導權是必然沒有的,“袁世凱在朝鮮有些日子了,他當差怎麼樣啊?”

閔妃欲言又止,太會微微一笑,把蓋碗放在了邊上,“你直說就是,大臣在藩屬國當差,最要緊的還是地方上要滿意,若是地方上不滿意,這第一個,天1朝的旨意無法上情下達;第二個,和地方上也容易鬧矛盾,就不利於朝廷和藩屬國之間的和諧關係了。”

“是,袁大人辦事當差很是幹練,”似乎在太后的鼓勵下,閔妃有了些膽子,她斟酌了一下字詞,慢慢的說道,“但爲人十分驕傲,很看不起我們朝鮮人。”

“看不起朝鮮人?這總不會吧?”太后驚訝的說道,“我聽說他的好幾房小妾,都是你們宗室的女兒,袁世凱可是在國內一個姬妾都沒帶出去,這都成了你們朝鮮人的女婿了,怎麼能還擺天1朝上1國的臭架子呢?這就是太不應該了,回頭啊,我讓皇帝說一說他,免得他把尾巴翹起來,不把朝鮮放在眼裡了。”

太后的意思根本就沒有想到動一動袁世凱的意思,閔妃無法,“袁大人對着日本很是敵視,這樣的話,讓我們很難做,臣妾絕沒有要爲日本人說話的意思,”閔妃連忙補充說道,“請太后娘娘明察。”

“這件事兒我正想和你說呢,朝鮮到底是怎麼回事?”太后冷哼一聲,“還到底是不是天朝的藩屬國了?怎麼和日本的關係還這麼好呢?”(未完待續。。)

九十八、割地賠款(二)十五、新桃舊符(二)三十一、畫眉深淺(四)一、六年之後(一)二十六、羣英薈萃(四)八十五、王城喋血(三)九、鉤弋故事(上)三十七、通州和談(十)四十三、冷月無聲(三)二十七、滿蒙八旗(四)二十五、康慈太后(三)二、中外震驚(三)十七、燈前笑語(六)三十五、輪船飛渡(三)四十一、寒光鐵衣(四)七十六、新人舊人(三)一百零二、升龍大典(三)四十二、浮萍霜露(四)二、中外震驚(一)二十四、玉座珠簾(上)二十一、襄王有夢(四)二十九、兵臨廬州(六)十七、秀成玉成(中)三十二、共同撤軍(一)三十四、怎定風波(五)十二、北國七月(二)十二、天京事變(二)七十一、故弄玄虛(二)三十四、削減開支(三)三、雲龍半現(三)三十四、又見泉臺(四)十七、所謂禮儀(五)八十九、大幕拉開(四)大橘子123的加更二十三、請君入甕(二)十七、燈前笑語(七)九十八、割地賠款(一)七十六、東南蠶神(四)二十七、滿蒙八旗(七)三十二、身世浮沉(二)三十三、洞在清溪(七)三十三、北圻金鼓(二)三十八、唯一死矣(一)二十、不請自來(六)十一、會議前夕(二)一、三月初三(一)十一、離間之計(六)四十七、永通橋戰(六)十九、瞞天過海(三)十五、新桃舊符(三)二十九、聖壽慶典(五)二十六、一元復始(七)三十六、當陽橋頭(二)七、儲秀宮內三十四、科場弊案(八)六十七、宣室訪逐(四)二十五、康慈太后(一)十一、大國小國(八)十一、南海風雲(二)九、爭風吃醋(四)十六、其樂融融(六)八十五、王城喋血(二)二十七、滿蒙八旗(六)七十三、鎮南關外(二)二十六、一元復始(二)十五、九龍治水(四)四十三、冷月無聲(二)二十七、壓力動力(一)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二)二十、欲加之罪(三)三十九、百計迎敵(四)二十八、羣英薈萃(中)六、惠慶公主(三)八十五、王城喋血(三)二十二、戮力同心(一)三十三、雷霆雨露(上)九、驚雷清風(四)二十七、大捷之後(五)二十四 五羊城中(三)十二、小山重疊(一)八、鄱陽水火(二)九、驚雷清風(四)三十四、九流賓客(四)十六、南轅北轍(一)三十一、意在沛公(一)三十九、直抒胸臆(四)三十三、雷霆雨露(六)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四)二、指點江山(三)十五、玉蘭之會(三)七十三、鎮南關外(二)三十二、身世浮沉(二)三十八、峰迴路轉(三)二十二、戮力同心(四)二十九、兵臨廬州(三)二十七、有意無意(一)二十二、上兵伐謀(三)七十一、擡棺出征(二)一百、駕御升龍(一)十一、會議前夕(五)十、海不揚波(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