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直抒胸臆(五)

“臣女懇求皇太后,助臣女登上皇后之位。”

“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太后原本低頭準備喝茶,正打開了蓋碗,尚未飲茶,就聽到了這樣的話,太后頓時停住,褐色熱氣騰騰的茶湯泛起了一陣漣漪,太后頓了頓,喝了一口茶,把蓋碗放回到炕桌上,慈禧太后看着低着頭的靜芬,她鬢邊的那一朵花在微微顫抖,這一刻,她才似乎正視起自己的這一位內侄女,似乎並不是那樣逆來順受的普通女子。

說這一番話的時候靜芬低着頭,皇太后看不清楚靜芬臉上忐忑的臉色,但靜芬也看不見皇太后那臉上十分驚訝之後,變得頗爲玩味的探索表情。

“助你登上皇后之位?”太后托腮看着靜芬,“你是這麼想的?”

“是,臣女就是這樣想的,”靜芬的聲音微微顫抖,似乎有些害怕,但是顯然她已經定了主意,“臣女是最適合當這一位皇后的。”

“哦?”太后挑眉,“你且說說看,你爲什麼最適合當這一位皇后?”

慈禧太后並沒有發怒,呵斥靜芬放肆無禮,即刻就趕出去,而是這樣淡淡的發問,靜芬的心稍微放了些下來,這一次也是她孤注一擲,將所有的勇氣差不多都用在了這個時候。她定了定心神,斟酌了字句,慢慢的說道,“臣女是葉赫那拉氏的女兒,葉赫那拉氏系出名門,乃滿洲八大姓之一,身份自然是配得上的。”

“如今可是不講身份了。”太后插了一句話。

“是不講身份了,可臣女這個身份,不僅僅是葉赫那拉氏的女兒,更是母后皇太后的內侄女兒,這纔是最重要的因素,”靜芬繼續說道,她低着頭的臉上表情十分的複雜,似乎有些難以接受這樣的話語,但是又有些激動,激動自己可以大膽放肆的直抒胸臆,“是皇太后娘娘的內侄女,這個便宜,臣女佔了,而且世人皆知臣女佔了便宜,這個優勢,若是臣女沒能擺上用場,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慈禧太后沒有說話,靜芬繼續說了下去,“這是臣女最大的優勢,血脈是斬不斷的,此外,臣女以爲,皇太后若是在皇上親政之後,想要舒舒服服的頤養天年,最要緊的就是選好這一位皇后,而臣女,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又是從何說起呢?”太后用護甲理了理額邊打理的服服帖帖的頭髮,太后的頭髮從中間分開,整齊的挽着朝着兩邊耳朵後面梳着,顯得皇太后的額頭十分的飽滿開闊,“我怎麼頤養天年,和誰當皇后有什麼關係?”

“皇太后考校臣女了,”靜芬低着頭繼續說道,“請恕臣女死罪,皇上,並非皇太后所生,這是最要緊的事兒。”

“皇帝並非我所出,這又不是什麼值得掩蓋的事實,我也不是劉後,要搞什麼狸貓換太子,皇帝入繼承襲文宗皇帝大統,天下人皆知,這件事兒,不值得你來饒舌。”

“是,可皇上若是親政,您和皇上並非親生母子,皇上是否孝順,這就是關係到娘娘將來的日子過得是否舒順了,”靜芬說道,“皇上眼下雖然孝順,但是臣女以爲,少了一份親暱,就是親生母子之間的親暱,皇上對着娘娘您,畏大過了敬,敬也大過了親。”

靜芬說完了這一句最要緊的話,頓時不敢再說話了,殿內死一般的寂靜,一根繡花針落地都聽得見,廊下不知道什麼地方傳來了清脆的鳥鳴聲,“說的不錯啊,”太后翻着手看着自己的護甲,“怎麼不繼續說下去了?我在等着聽呢。”

“皇上如今是敬畏着皇太后,可將來如何,是看不清楚的。雖然不能指摘父母,但是臣女的阿瑪,的確是因爲權力而失去了心智而做出了無法挽回的事兒來,這樣的前車之鑑,皇太后應該不會看不清楚。未來的事兒,變化多端,實在是看不清楚人心如何,雖然不能夠有所忌憚,但是未雨綢繆,這是一定的事兒,也是皇太后這樣的智者,會做的事兒。皇帝太敬畏娘娘,許多事兒將來若是不敢和娘娘說,兩宮之間,必然會出現一些嫌隙,這些嫌隙若是被別有用心的小人利用,只怕是會鬧得不可收拾。”

“你的意思,”太后笑眯眯的看着跪在地上的靜芬,“將來你可以做這個代爲傳話的人物嗎?”

“正是,”靜芬擡起頭來,一臉無畏的看着慈禧太后,“臣女是皇太后的內侄女,也是皇上的親表妹,親戚的關係在裡頭,許多話兒皇上不敢和娘娘說的,可以讓臣女來說,皇太后有什麼話不方便直接告訴皇上的,自然也可以讓臣女代爲傳達,如此一來,兩宮彼此之間有了人聯繫,有了親上加親,自然就不會有什麼可擔心的事兒發生了,這纔是最好的方式。而臣女就是這一位最好的人選。”

太后定定的看着靜芬,“這話有些不通,我若是想和皇帝說什麼,直接了當的說就是了,何須要拐彎抹角。”

靜芬微微一笑,“臣女雖然不通政事,但這麼多年來,耳濡目染,多少知道一些娘娘的秉政風格,若是能夠不自己個出面做主的事兒,您是不會出面的。若是將來皇上親政,娘娘您訓政的時候又結束了,尋常家務事自然不會臣女饒舌,可若是要規勸皇上的話兒,必然是和外頭朝政有關而且是十分緊要的話,這樣的話兒,必然不會很悅耳好聽,若是娘娘直接說,只怕是傷了和皇上的母子情分,這些得罪人的話,還是讓臣女來說最好了。”靜芬落落大方,似乎正在談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所以臣女纔敢厚顏說,這個位置,臣女是當仁不讓的。”

太后微微點頭,“你的話倒也不全是歪理,按照你的說法,我的確是要幫着你纔是,可是,如今你找我,”她搖搖頭,“可不好使。”(未完待續。。)

十七、金蟬脫殼(中)三十七、英雄末路(九)三十五、勤政親賢(三)二十九、兵臨廬州(十)八、撤簾風波(八)二十、見風轉舵(三)二十九、聖壽慶典(一)三十五、兒女心事(七)十三、大漠孤煙(一)三十六、粉墨登場(五)三十七、通州和談(四)一、金鼓畫角(一)四十一、立後封妃(三)十六、南轅北轍(二)十一、南海風雲(六)四、進宮選秀二十七、滿蒙八旗(一)四十七、針鋒相對(一)七、天津兵備(三)八十八、大戰前夕(四)四、東宮西宮(一)十一、宮車晏駕(五)九、驚雷清風(二)五十四、步步爲營(五)二十六、羣英薈萃(三)一、春風花草(一)二十五、白雲蒼狗(五)二十三、浙江新疆(一)八十六、尷尬之人(四)十四、功在詩先(一)六、江淮戰事(二)四十四、臨危受命(上)九、情義大者(一)二十五、一波又起(三)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八)八十八、大戰前夕(六)二十八、返京之前(六)十二、小山重疊(四)二十五、康慈太后(三)二十、黃昏驚變(一)三十、柏貴委員(下)六十二、無妄之災(三)二十六、同治元年(續)一、春風花草(一)三十七、輕描淡寫(一)七、天津兵備(四)六十七、宣室訪逐(四)十一、離間之計(一)四十五、游擊戰法(三)四十五、節節敗退(四)五、德意志國(六)十四、功在詩先(三)十五、新桃舊符(一)二十一、鼎湖弓箭(二)三十八、南軍勤王(四)七十八、升龍大火(三)五十六、風聲鶴唳(四)二十五、天京天京(中)二、中外震驚(六)四、咸豐字典八十九、大幕拉開(三)十二、英人來華(二)四十六、白雲出岫(四)二十九、處處籌謀(三)十六、其樂融融(五)四十六、白雲出岫(三)二十三、三家分晉(一)二十一、何患無辭(一)十八、朝秦暮楚(三)十五、左顧右盼(三)七十七、彼此呼應(二)一、眼前大敵(四)十三、金明暗滅(二)四十五、游擊戰法(十)七十二、水陸並進(四)二十九、聖壽慶典(五)十二、天京事變(一)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一)二十、見風使舵(一)二十五、夜帶金刀(一)五、德意志國(一)十五、新桃舊符(一)四十九、一進一退(一)五、白蓮教主(一)三十四、怎定風波(七)九十二、新軍南下(一)二、萬里風沙(二)三十六、帝國榮耀(四)三十、南國煙雲(五)十二、顧命大臣(一)二十七、先公後私(五)給sosoyin!三十三、天津條約(八)九十七、英魂不遠(四)三、趁火打劫(四)七十二、攘外安內(一)一、金鼓畫角(完)八十六、尷尬之人(一)五、訪華儀注(一)四十六、不如意者(三)二十三、三家分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