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各方角力(二)

沙發上的英國外交副大臣潘德森拿着酒杯喝了一口酒,這樣對着木茨三郎笑着說道,木茨三郎鞠了一個三十度角的躬,揮揮手,讓他的侍從官全部退下,這個休息室裡面,只留下了兩個外交代表團的團長,英國外交副大臣潘德森又朝着茶几上的酒杯點點頭,“木茨大臣你大約不習慣喝西方的酒水,給你準備了你們國家的清酒,一起喝一杯吧?”

“謝謝大臣您的厚愛,”木茨三郎又鞠躬行禮,“不過我在外交場合上絕不會喝酒,請你見諒。”

“哦,這就是東西方的不同了,”潘德森挑了挑眉毛,滿不在乎的說道,“當然了,保持清醒的頭腦是很有必要的,不過呢,按照我們歐洲人的規矩,永遠是在酒會上解決問題,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你可以看到,剛纔的酒會上,許多國家都進行了交流,這種交流是十分有效的,比正式的會議更爲有效,”潘德森看着木茨三郎,話裡有話,“在歐洲就要遵守歐洲的規矩,大臣你還是喝一杯比較好。”

“是,”木茨三郎垂在身邊的雙手緊了緊,隨即放鬆,他也坐了下來,給自己倒了一杯清酒,喝了半杯,清酒十分的醇厚輕靈,“這樣的清酒在東京也是十分難得可以喝到的,太感謝潘德森大臣您了!”

“木茨大臣你喜歡就好,”潘德森朝着木茨三郎舉起了酒杯,喝了一口之後,輕輕晃了晃,酒杯裡的冰塊清脆的發出聲響,“那麼,中國人是什麼態度呢?他們願意跟在大英帝國的身後嗎?”

“他們沒有表露什麼態度,中國人很清楚,他們的分量,如果中國支持任何一個國家,那個國家就會增強聲勢,”木茨三郎冷靜的說道,清酒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判斷能力,“所以他們在待價而沽,等着別的國家出價格。”

潘德森搖了搖頭,嘖嘖出聲,“這些留着豬尾巴的原始人,還真的以爲自己是一盤菜,值得上到白金漢宮的國宴上去?真是太滑稽可笑了,這次的會議,我相信木茨大臣你也很清楚,表面上是商議剛果河流域的歸屬,而實際上是,並不僅僅侷限於此,更多的內容,我認爲,不僅僅是我認爲,整個英國政府外交部都這麼認爲,這是一次分割非洲殖民地的會議。”

“剛果河流域土地的爭議內容只是一個開胃菜,這個和廣袤無垠的非洲大陸相比,當然是無關緊要的,不然就憑藉剛果河流域的歸屬問題,根本不會讓世界上所有的強國都來參加這個會議,大家十分清楚,根本是爲了在非洲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頻繁的殖民地爭奪糾紛而來的。”

潘德森說的當然是**裸的實情,除了剛果河這裡的糾紛需要這次會議進行解決之外,布爾地區的戰爭也必須要予以解決,英德兩國十分默契的沒有將此事放在會議裡解決,畢竟兩個大國之間,不需要把這件事交給別人評判。除了這些之外,英法在北非的爭奪,法國和葡萄牙在西非的爭奪,這些都一系列引發了許多的糾紛,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那樣,非洲的好地方多的很,爲什麼要爲了一點點眼前的東西而打破頭呢?所以各國之間,現在看上去十分的和諧,在酒會上觥籌交錯的,但是內裡不知道有多少齟齬和糾紛呢,大約在非洲現在不存在利益的就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俄羅斯,另外一個就是中國。

俄羅斯不用多說,他在中亞和西亞所可以侵佔和直接殖民的土地實在是太多了,根本沒有精力來經營海外的殖民地,要知道他當年都把阿拉斯加給放棄了,現在也不會對非洲感興趣,而中國出現在這次柏林會議上,這個行爲讓英國人十分的緊張,中國人是不是存在了也想進入非洲的想法?非洲很大,可以容得下中國,但是英國整個的世界政策,容不下中國在非洲出現。

“所以我們大英帝國必須要在剛果河流域這個問題上採取到優勢,讓所有的國家明白,沒有英國同意的秩序是不可能存在的,”潘德森繼續說道,“只有英國主導的秩序,才能夠在非洲存在。”

“我完全認同這一點,潘德森閣下,”木茨三郎快速的說道,“任何國家都不能超過英國劃定的範圍,我們日本國是完全願意站在英國的立場上發表意見的,請您相信這一點。”

潘德森矜持一笑,顯然他對於木茨三郎的話十分的滿意,“謝謝你的表態,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英國會帶領日本進入到會議現場的原因,當然大英帝國是日不落帝國,但是我們不會嫌棄更多的朋友,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助力,包括你們日本,也包括中國。”

“所以您讓我拉攏中國,對不起,潘德森大臣閣下,”木茨三郎抱歉的說道,“我沒有做到這件事情,讓您失望了。”

木茨三郎的話語謙卑到無以復加,就好像是面對自己的長官一樣的談吐,潘德森搖搖頭,“沒關係,這纔是第一天,我個人認爲,這次的會議需要認定的內容會讓整個會議議程拖的十分的冗長,所以我們完全不需要急,而且如果在很早的時候就敲定了有些東西,將來這些東西反悔的可能性更大,中國人不能讓他繼續倒向德國,”潘德森顯然是不同於國內的那些人一樣,國內的一些老頑固以爲中國只不過是湊巧打贏了中法之戰,完全不可能對於英國的全球霸主地位產生什麼威脅,潘德森十分敏銳的發現了,他通過這麼幾十年有關中國的信息分析看出來,雖然中國在科學技術的進步方面乏善可陳,但是他們的國力,的確有了緩慢而且十分可觀的進步,這種進步就體現在了本次會議的開幕式上,德皇十分重視,居然表露出對於中國的友善。(未完待續。)

七十、日報三篇(四)三、雲龍半現(二)十五、九龍治水(四)十七、金蟬脫殼(中)八、撤簾風波(二)十九、瞞天過海(三)九、鉤弋故事(中)三十、同治立後(四)二十五、夜帶金刀(三)九、情義大者(三)七十八、升龍大火(三)十二、小山重疊(三)八十三、兩處齊發(二)五、補入軍機(三)四十二、巾幗英雄(下)三十二、共同撤軍(二)七十六、新人舊人(一)五、白蓮教主(二)三、萬里風沙(九)八十八、大戰前夕(五)二十一、佈局奧匈(三)二十二、上兵伐謀(三)三十八、峰迴路轉(二)三十四、青山隱隱(三)大家七夕快樂。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二)三十三、洞在清溪(一)二十九、聖壽慶典(二)二十四、投名之狀(四)四十三、桃代李僵(上)三十二、內外皆困(一)三十二、圖窮匕見(三)三、趁火打劫(六)二十六、北海之水(一)十九、風起北疆(二)二十一、鼎湖弓箭(四)四十七、可與人言(四)四十二、巾幗英雄(中)九、阻礙重重(二)七十二、水陸並進(一)六、寒風瑟瑟(上)二、宗親衆人(一)七十、壯心不已(四)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一)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五)三十四、科場弊案(一)二十七、羣英薈萃(上)七十二、攘外安內(二)二十八、春水微皺(二)三十、同治立後(五)五、補入軍機(一)三十二、公使北上(四)九、驚雷清風(四)二十一、佈局奧匈(五)三十三、北圻金鼓(二)五、訪華儀注(一)四十、禍起蕭牆(二)二、日出之國(一)二十七、滿蒙八旗(五)十五、倡議垂簾(四)五、訪華儀注(二)三十、南國煙雲(六)二十五、夜帶金刀(五)二十三、三家分晉(三)十、隨風入夜(二)二十六、一元復始(五)九十八、割地賠款(一)八十七、越南新主(六)八十五、王城喋血(二)二十二、圍魏救趙(四)二十、兩廂比較(三)五十五、山西戰事(四)三十七、英雄末路(一)三十五、長阪坡上(二)八十三、兩處齊發(九)四十六、壯志凌雲(一)十、東華之門(三)三十四、血濺漢城(三)三十二、圖窮匕見(三)九、驚雷清風(四)二、中外震驚(三)二十一、佈局奧匈(一)三十、扶搖直上(三)三十八、奪宮之變(三)三十六、北狩爭議(一)三十七、英雄末路(二)四十七、針鋒相對(二)三十六、粉墨登場(六)一、金鼓畫角(四)十八、五馬進京(三)二十一、襄王有夢(一)七、以退爲進(五)五、離恨無常(完)十八、朝秦暮楚(一)三十二、內外皆困(一)七十三、鎮南關外(四)二十二、關鍵棋子(三)六十七、宣室訪逐(三)十二、天京事變(四)二、中外震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