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越南新主(六)

電報瞬息可至,到了夜間,慈禧太后就已經收到了這個消息,有關於軍機處如何應對此事的建議,慈禧太后原本認爲,除了在朗生前線繼續壓迫法軍,並且在外交上予以回擊之外,別無他法,正在爲此事頭疼了,叫了太醫開了膏藥,準備貼到太陽穴去,接到了京中的奏報,也不過的懶洋洋的,“放着吧,什麼事兒啊?”

在行在之中人手不夠,王愷運暫且充當機要秘書之職,聽到太后吩咐,於是他打開了摺子,略微一看,頓時挑起了眉毛,“西聖,這摺子,您還是要看一看比較好。”

慈禧太后依言接過了摺子,打開一看,原本懶洋洋的精神頭消弭無蹤,“恩?沒想到京城裡頭這麼快就給了一個方案出來了?黎朝,”她下意識的拍了拍摺子,“是什麼情況,我卻是不知道了,只是知道如今的阮朝,那麼,這事兒,就叫慶海來,”她揚了揚臉,吩咐李蓮英,“他管着理藩院,這些陳年舊事,應該他是最清楚的了。”

慶海果然對於越南之事十分了解,侃侃而談,黎朝的建立還是在明朝的時候了,1407年,中國明朝滅越南胡朝,併吞越南。明朝在越南多有擾民之舉,再加上越南人的民族主義,使得反明衝突不斷。1418年,黎利在藍山起義反明,自稱“平定王”。黎利聽從少尉黎只的建議,於1424年起先佔領越南中部地區,再佔領東都(今河內)。黎利於1427年(明宣德二年)將明朝逐出越南。黎利擊敗中國明朝佔領軍後,發佈《平吳大誥》,宣示其驅逐明人,復興國家的功業及建立政權的合理性。1428年(順天元年),黎利稱帝,是爲後黎太祖,國號“大越”,建立後黎朝。明朝亦冊封黎利及承認其政權,兩國訂立黎氏嚮明三年一貢之例,明朝不干涉越南內政,保持和好。

到了乾隆年間,黎朝地方割據勢力十分強大,1592年,後黎朝大將鄭鬆擊破北方莫朝,後黎朝重返升龍。此時鄭鬆權勢炙手可熱,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徵稅、抽丁、治民等權,地位世襲,人稱“鄭主”,黎皇只負責臨朝聽政及接見使節,後世史家以“黎氏爲皇,鄭氏執政”來形容此一局面。越南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早在黎莫南北對峙期間,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因見鄭檢猜忌自己,便自請出鎮順化,時爲1558年(天祐二年)。阮淦在順化積極經營,爭取人心,到日後發展成“阮主”政權。

踏入18世紀後半期,南方阮主政治敗壞。1771年,歸仁西山邑發生阮嶽、阮惠、阮侶兄弟起事(史稱西山起義),打擊阮氏政權。西山阮氏聯合鄭主,於1776年攻破富春(即順化),次年擊殺阮氏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暘,顛覆阮主政權,阮侶於1778年稱帝,阮主勢力剩下阮福映繼續抵抗。此時,北方鄭主政權亦呈現衰象,“將惰卒驕”,阮惠乃北征鄭氏,於1786年擊敗鄭軍,鄭主鄭楷自殺,升龍落入西山阮氏控制之下。鄭槰繼位爲末代鄭主,但與黎昭統帝內鬨,在位僅一年餘便出逃,鄭氏政權終結。昭統帝企圖恢復權力不遂,於1789年(昭統三年)逃入中國,後黎朝滅亡。

“乾隆爺也爲了越南出兵過一次,這就是十全武功之一的平安南,”慶海繼續說道,“但是其中有所曲折,咳咳,先勝後敗,高宗皇帝認爲黎愍宗黎維祁已失人心,不能爲越南之主,上天已經把黎朝拋下,故此不再助他復位。”

徵越統帥福康安擺下酒宴招待黎愍宗,聲稱安南酷熱,時值盛夏,不宜出征;待秋季到來之時便立即發兵討伐西山朝,希望後黎朝遺臣成爲先驅。同時建議黎愍宗“暫時地”剃髮易服,以免在征討西山朝時被阮惠的部衆發現而遭暗殺。黎愍宗同意了,率先剃髮易服;後黎朝遺臣見國君如此,也紛紛剃髮易服。事實上福康安此舉是爲了討好乾隆帝,他根本就沒有出兵安南的計劃。黎侗不從,被關押在南寧。隨後黎愍宗一行被乾隆帝召到了京師。在誘騙黎愍宗一行剃髮易服之後,福康安上奏乾隆帝,聲稱黎愍宗已經斷絕了復國之念,願意安居中國。乾隆帝接到奏章之後,下令將黎愍宗一行遷到京師居住。黎愍宗一行到達京師,乾隆帝將他們編入漢軍八旗中。乾隆帝將黎愍宗和皇太后、元子安置於京師安定門國子監衙側,號“西安南營”;後黎朝的遺臣則被安置在東直門羊鋪衙側,號“東安南營”。照給口糧,許其往來自便。乾隆帝又派遣鑲黃旗都統金簡前去,授予黎愍宗左領職、世襲三品官銜。但黎愍宗復國的願望依然不滅,多次前往金簡的府邸,上書請求清廷發兵討伐西山朝。但這些書信都被和珅指使金簡攔截,不讓乾隆帝知道;另一方面則找各種理由一再推脫以搪塞黎愍宗。

“後來元子感染天花去世,愍宗十分痛心,次年也就去世了,後代之人,奴才倒是不清楚,只要理藩院裡頭去翻一翻以前的檔案,就可以查得到端倪的。”

“根據京中的奏報,說黎愍宗後代已經承襲四代,都是單傳,如今的繼承人叫做黎道源。”慈禧太后翻着奏摺,“禮親王說可以冊立此人爲君,重返越南,復黎朝國主之位,慶海,你覺得如何,此事可行嗎?”

慶海眼中一亮,“若是真的還有此人在,必然是可用的,阮朝如此倒行逆施,必然是民怨沸騰,苦不堪言,加上許多越南國內有識之士,能夠靠攏過來,咱們手裡頭未必就沒有大義。”

“咱們手裡頭自然有大義,”慈禧太后微笑說道,“咱們是宗主國,自然是大義在手。”(未完待續。)

四十、夜雨萌芽(三)三十八、玉女素心(四)五十三、火上澆油(一)七、大南天子(三)十一、銓選部閣(四)十、萬壽節誕(二)八十六、尷尬之人(四)三十三、天津條約(九)四、閔妃來朝(四)十七、秀成玉成(中)十七、所謂禮儀(五)二十九、東征蘇福(上)五、訪華儀注(一)四十、禍起蕭牆(一)十六、協理六宮(一)二十二、關鍵棋子(一)二十六、一元復始(一)二十九、燦燦萱草(四)三十二、楊柳依依(五)三十五、一瀉千里(五)十一、宮車晏駕(三)十三、浩罕之亂(四)三十八、南軍勤王二十六、戰爭爆發(二)九、阻礙重重(三)三十一、倚天照海(完)五十九、利來利往(二)六、惠慶公主(二)二十九、兵臨廬州(六)四十一、芳華正茂(上)二十九、兵臨廬州(四)三十一、磨刀霍霍(二)二十七、先公後私(一)二十九、聖壽慶典(四)四、五千貂錦(三)三十七、通州和談(八)七十五、股掌之間(四)十九、來而不往(三)十一、大國小國(八)八十八、大戰前夕(八)六、江淮戰事(三)六、順而化之(四)四、東宮西宮(十)四、內外諸事(三)二十八、日月分明(七)五、離恨無常(完)三十二、圖窮匕見(一)四、內外諸事(一)二十四、投名之狀(二)三十三、朝日鮮鮮(六)二十五、天京天京(上)十七、燈前笑語(一)八十八、大戰前夕(七)七十五、股掌之間(三)六、法人之請(三)五、補入軍機(四)六、金色大廳(五)三十四、怎定風波(二)十七、燈前笑語(七)八十八、大戰前夕(七)二十、黃昏驚變(四)三十、扶搖直上(二)十七、指東打西(二)十八、除夕大宴(六)十七、燈前笑語(六)三、梨花滿地(四)四十二、浮萍霜露(三)十 東南西北(四)七十五、股掌之間(四)一、眼前大敵(二)十八、朝秦暮楚(二)十、海不揚波(三)二十一、慧眼識英(三)四十一、寒光鐵衣(四)八十三、兩處齊發(八)七、江東才俊(中)七十一、擡棺出征(一)十八、五馬進京(九)三十、項莊舞劍(七)五、白蓮教主(三)二十五、白雲蒼狗(八)二十一、鼎湖弓箭(五)二十八、返京之前(四)二十九、兵臨廬州(四)五十五、山西戰事(二)二十一、翻雲覆雨(四)六十、正月初二(一)三十六、帝國榮耀(二)九十三、力壓法人(五)六十六、詔書下達(三)四十六、壯志凌雲(五)九十、閃電逞威(四)爲“老友”的打賞加更!七十八、升龍大火(四)二十二、關鍵棋子(一)二十二、我心欲託(三)十 東南西北(七)二十九、燦燦萱草(二)十五、左顧右盼(一)三十二、身世浮沉(三)四、公使來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