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節:異人豢養大計

?♂,

這一口井,井的外圍是方的,四四方方。井口的內圍,則是圓的,圓圓整整。

外方內圓。

市井!

方源考慮良久,將市井擺放在了小中洲中。

繼蕩魂山、落魄谷、逆流河之後,這是方源得到的第四個天地秘境。

縱觀古今,蒐集到四座天地秘境,能達到這樣的成就的蠱仙,已經屈指可數了。

市井記載於《人祖傳》中,曾經乃是小人的生活領地。

如今這座市井中,原本的那座微型市鎮,已經被方源摧毀。原本包含的方寸山,也早就和市井分離,最終折損在了北原。

不過,方源得手的市井,井底並非空無一物,而是存在着大量的仙竅福地。

這些仙竅的主人,都是被方源利用市井殺害,死不瞑目。

仙竅形成福地的過程中,要從外界吸取大量的天地二氣,因此必須打開仙竅門戶方可和外界交流。

方源早早趁此良機,已經去往這些仙竅福地中探索了一遍。

沒有地靈,能夠搜刮的仙竅福地,他都搜刮了。剩下的仙竅福地,仍舊保留了大量的修行資源,方源當時並沒有動強。

“現在我已經有了血光鎮靈殺招,可以鎮壓這些地靈,卻少了上極天鷹,無法進入其中了。”

眼下這些仙竅都緊閉門戶,方源一時間也無法進去。

“如果將這些仙竅都吞併,並且資源都統統收入囊中,我的道痕將會暴漲一大截,仙竅的開發程度也會上漲許多。”

這是一大塊肥肉,方源目前還吃不到嘴裡去,不過已經擺在了碗裡,被搶走的可能性太小,方源也很放心。

“除了這些仙竅福地之外,市井本身的巨大價值,也絕不容忽視。”

有了市井,方源就可以直接豢養異人,甚至是純正的人類。

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蠱仙界中,將仙竅的經營分成了七個層次。

第一層,建設凡級資源,產出凡蠱、凡級蠱材。

第二層,建設仙級資源,產出仙材,能夠餵養仙蠱。

第三層,豢養仙獸、仙植,形成循環的生態。

第四層,利用產出的仙材,對外貿易,互通有無,賺取利潤。

第五層,仙竅中能自然產生仙蠱。

第六層,豢養異人、人族,產出蠱仙。

第七層,產出壽蠱。

這七個層次,依次遞進,乃是蠱仙界歷經滄桑,古往今來的經驗總結,流傳至今,已然是蠱仙修行的金科玉律之一。

並非說蠱仙剛開始經營仙竅,就不能直接豢養異人或者人族,而是如果這樣強行這樣做,成果會相當微渺,甚至是反而耗費蠱仙自己的底蘊。

這七個層次,層層遞進,乃是蠱仙世界千萬年來,一代代精英,總結出來的成果。按照這樣的步驟走下去,仙竅會非常的穩定和健康。

方源目前在第三層、第四層的階段,距離第五層次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但是他現在有了市井,就能夠直接跨越第五層,進行第六次的經營。

市井能夠幫助蠱仙,跨越層級,非常方便的豢養異人,甚至是人族。

豢養異人、人族有什麼好處呢?

好處太多了。

每一個異人種族,都有它獨特的資源。

比如雪民一族的淚冰、雪蓮花精,石人一族的石龍,羽民一族的自由蠱等等。

這些資源若是形成產業,

在當下的市場中,會有極大的效益。

除了這些獨特資源外,還有一項最普遍的資源。

那就是——人氣!

天氣、地氣、人氣。

三氣平衡,乃是蠱師昇仙的關鍵。

昇仙過程中,人氣越多,說明蠱師底蘊越雄厚,成就的仙竅品質也會越好。

成就蠱仙之後,人氣的作用就下降了許多。蠱仙更需要的是天地二氣,每隔一段時間補充進仙竅,幫助穩定自家這片仙竅小天地。

但人氣並不是毫無作用了。

甚至恰恰相反,人氣對於蠱仙的作用相當重要!

但是運用人氣的法門,早已經流失。氣道這個流派,出現的時期比力道還早很多,曾經盛極一時,但到如今早就凋零。

現在,人氣作爲一種蠱材,也有不少的利用。尤其是一些氣道蠱仙,更掌握着比較稀罕的運用法門。只是如今這些氣道蠱仙,更是比較少見了。

不管是豢養異人,還是人族,都能積蓄出人氣來。

異人、人族人數越多,精英越多,人氣也就越多。

當然,同等情況下,一位異人的人氣,是要少於一位純正的人族。

除了人氣之外,還有許多“高大上”的仙材,會隨着異人、人族而產出。

比如,扇門風。

這是七轉仙材,生長的地方,不在深山老林,更非大澤蒼穹,而是在凡人家的門板上。每當有這樣的仙材產生,凡人的門板就閉合不了,只能不斷地開合。

這種奇特的仙材,在毫無人煙的大自然中絕對找不到。

“並且在影宗傳承中,還有一個說法。”

“人氣積蓄越多,越能幫助蠱仙領悟人道的奧妙!”

想到這裡,方源眼中精芒一閃即逝。

人道!

這是人祖創造的流派。

縱觀歷史,一些八轉大能,乃至九轉尊者,在其一生中都會參悟《人祖傳》,多多少少領悟出人道的奧妙來。

比如巨陽仙尊,就是參悟《人祖傳》有了心得,開創了衆生運、天地運。

又比如南疆柴家的老祖柴夫,就是在晚年從《人祖傳》中領悟出了人道殺招,一舉奠定了柴家超級勢力的基業。

這種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像我這種情況,若是直接豢養人族、異人,只會破壞仙竅環境,勞心勞力,消耗自身底蘊。”

“但是有了市井,就可以在這裡單獨豢養,隔絕起來,一點都不會干擾我經營仙竅。而市井中豢養異人、人族,環境特殊,更能事半功倍。”

“人族就算了,靈性太高,消耗資源也多。當下,我還是選擇異人中的一種,進行豢養即可。”

蠱世界中,有十大異人種族。

分別是毛民、石人、雪民、羽民、鮫人、墨人、蛋人、獸人、小人、菇人。

每一種都有着特別的優勢。

“該選擇哪一種呢?”方源還未想好。

市井只有一座,當然是只選擇一種異人豢養最佳。因爲每一個異人種族之間,生活習性還是區別很大的。同時兼顧,只會是顧此失彼。

“獸人首先排除,已經是滅絕了。”

“毛民嗎?我的確需要毛民來幫助我煉蠱。 ”

“石人嗎?我之前就豢養過一批石人,並且我有膽識蠱,對於石人的豢養幫助極大。”

“雪民也很好,我現在是雪民一族的女婿,有雪民一族的支持。”

“小人的話,本身就很適合市井這個環境,我經營仙竅,也需要小人來輔助我栽培仙植啊。”

“還有羽民、鮫人、墨人、蛋人、菇人……我選擇其一,都會有不小的利處。”

方源一路上深深思考,直至他趕到目的地,都沒有思考出一個結果來。

這個問題並不着急解決。

因爲就算方源思考好了,他手頭上也沒有資金來運作這項大計劃。

他現在手頭上,仙元石的儲備相當的低。

不過可喜的是,紅棗仙元有很多,哪怕是他不久前剛剛和尤嬋、秦百合一戰。

這是因爲至尊仙竅的光陰流速,在恢復了原狀之後,還被方源利用宙道手段提升了一截。原本和外界有一比六十的流速比,現在更高!

因此,方源積攢紅棗仙元的效率,也就拔升了好大一塊。

“這一次東海之行,收取了市井,更斬殺了尤嬋。龍魚生意上,再無敵手。接下來日進斗金,幾乎已成定局。只要我不斷地出售龍魚,資金方面的難題,會很快得到解決。”

“眼下的重點,是盜天夢境啊!”

方源一邊想着,一邊降下雲頭,落到沙漠上。

灼熱的沙碩上,早已經站立着一位蠱仙。

他笑着,對方源拱手一禮,道:“唐方明見過方源大人。”(未完待續。)

第七百九十三節:看到天庭第六百四十四節:報恩第七十三節:新盟約第四百七十二節:苦逼少年第七百六十七節:第二次埋伏戰第六百五十五節:不要再這麼天真第一百七十七節:方源主動尋死第五百五十五節:星投第二百八十九節:忍痛割愛還要賣第二百三十二節:星宿vs巨陽第八百三十九節:一十二生肖戰陣第六百四十四節:報恩第二百六十三節:巨陽來攻第八百四十節:參悟氣牆第一百一十八節:方源vs巨開碑(上)第一百八十節:劫獄第八百九十五節:衆人的仙材第一百七十七節:戰飛熊,狼王獨得五成第二百五十節:戰魂沙場第二百七十一節:天道大師第一百六十五節:冰魄仙蠱第四百九十八節:落英館戰豆神宮(上)第二百四十一節:冰雨凍土第五百四十節:撤第四百零二節:戰後成果第九十二節:仙僵議事第一十六節:夏家厄難第一百五十五節:借第一百四十二節:追命炎威無可擋第五百三十節:樂土傳人第八百二十三節:都要爭取方源第一百四十一節:攻防較技孰更強第三百四十二節:暫且……合作第一百一十六節:硬氣蠱第八百七十三節:途中異變第二百三十九節:方源一打五(下)第五十九節:三氣仙蠱第二百六十節:光火第一百六十六節:栽培蠱仙今天無更第二百七十節:暗解事實浮冰今天的爆更獻給一直支持和我的朋友們!第一十二節:青竹酒香,蠱師逞威第一百七十二節:非方源莫屬!第八十八節:戰力激增第八十一節:給你青浦茶第二百七十二節:太古荒獸一指流鯊第四十四節:力量纔是根本第一十七節:對我有意見?第二百七十節:暗解事實浮冰第一百四十九節:羣狼襲寨第五十五節:屍羣來襲第七十四節:殺人的好天氣第五十九節:不管三轉四轉,都是猴子第六百七十九節:龍宮爭奪戰第三十九節:與天庭合作第七十節:飛躍的修爲《蠱真人》不是黑暗文第三百二十六節:喬家有難兔娘情深第二百一十六節:修行本身就是享受第二百六十二節:仙元石管控第六十七節:奴道之威!第一百四十一節:魂道陷阱第一百四十一節:攻防較技孰更強第三十五節:通緝令第九百二十五節:請無極轉身第七十節:飛躍的修爲第五百四十五節:蒙屠第三百六十一節:天庭來信第一百六十七節:煉得地魁屍蠱第一百零三節:先挑狼王第二百三十二節:彪悍!琅琊地靈vs秦勝第二十七節:骨肉團圓第六節:方源救災第二十三節:養蠱就像養情婦第四百五十九節:成功第四十七節:至死後生第二百二十一節:羽民的自由第一百九十六節:撿漏第一十八節:八臂仙人春星雨第一百八十節:再看開竅大典第一百一十九節:方源vs巨開碑(中)第七百一十四節:局勢第五百零三節:青甲菜園第二百七十五節:太美了第五百二十四節:不過如此第二十八節:雪洗蠱第五十七節:邀請氣海第九百零八節:白日星現第四百一十九節:天庭震撼五域第七百二十九節:陸畏因叛變第三百六十九節:深深陰謀第三十二節:修行得上癮了!第四十三節:聰明人的默契第八百八十三節:積土爲山第三百六十節:各自的犧牲第三十四節:黑樓蘭昇仙(上)第一百一十一節:戰功榜第七百二十二節:元始天庭!第一百三十三節:萬我一式大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