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華資四大財團真的對怡和發起了全面收購,自然而然地震動了鬼佬圈子。
原因不難理解,不管英資內部的矛盾怎麼樣,怡和畢竟是香江英資的一個標誌,如果這面大牆都被香江華資推倒了,那鬼佬在香江當大爺的日子,距離終結,可真越來越近了,兔死狐悲嘛。
因此,西門·凱瑟克聲嘶力竭地四處求救,還是有一些效果的,香江會的會所大廈裡,鬼佬的私下聚會,明顯密集起來,只不過,其議論的方向,未必是西門·凱瑟克所期待的那樣。
曾經怡和有多風光,現在凱瑟克家族就有多被鄙視,瞅瞅你們的衰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還有臉繼續控制和管理怡和?
鬼佬裡不乏有人想要阻止怡和落入香江華資四大財團之手,可還是那句話,這太考驗人性了,當聖母和聖母表容易,但自己掏出真金白銀,去填怡和那密密麻麻的大窟窿,那就另當別論了。
尤其,鬼佬們自己虧心事做多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對香江迴歸後的環境充滿疑慮,進而在掏錢方面,越發謹慎。
有利銀行以貸款銀行聯盟的名義,凍結了怡和將新中環地王出售給置地的交易款項,就很能說明問題。西門·凱瑟克那麼賣力地把全香江的銀行請過來主持公道,最後還不是成了跳樑小醜的表演,沒銀行真正往心裡去。
爲什麼?
連貸款銀行聯盟裡的惠豐、渣打,都沒反對這麼做,其它銀行還看不明白情況嗎?都怕鉅額貸款收不回來,成了壞賬,到時候誰負責?
這種情況下,鬼佬們便動起了“吃大戶”的腦筋,而香江的大戶就是惠豐,於是乎,這段時間裡,惠豐大班沈弼成了香江會裡的絕對主角,大義凜然的鬼佬們,爭相遊說的對象。
畢竟,惠豐在處置香江英資企業資產方面,有成功的經驗,和記的控制權被其給了李半城,而利益再傳遞回來。
比照這個模式,是不是惠豐先託管怡和的資產,然後再想法子交給那些,可以在香江正治環境變化後,仍然能夠很好生存下去的代理人。
可沈弼的態度,一直都莫測高深,不拒絕,可也沒有答應,一度讓其他鬼佬以爲,可能惠豐已經暗中採取了行動,比如,敲打一下四家財團聯盟爲首者李半城,別得意忘形,不知輕重,什麼能吃什麼不該吃還不知道嗎,甚至惠豐還制定了萬全的秘密拯救怡和計劃。
但四家財團聯盟根本沒有收手的意思,全面收購行動熱火朝天地進行着,每天都公佈進度,讓怡和股票持有者心癢癢,讓西門·凱瑟克心慌慌。
最後,沈弼被逼得沒法了,只能苦笑,李半城他們給出的全面收購條件無可挑剔,你們不也看到了嗎,連西門·凱瑟克都無法攻擊四家財團聯盟給出的收購價格;整個行業也普遍認爲,四家財團聯盟給出的怡和估值,已經很尊重怡和了;我從什麼角度入手,強行干涉李半城的行動?別忘了,時代畢竟不同了!
這種表態,肯定不能讓鬼佬聖母和鬼佬聖母表滿意了,惠豐不好強行干涉李半城的行動,那就乾脆接收怡和的控制權唄,就像當初對付和記那樣,反正惠豐不差錢。
可惜,面對這些彷彿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建議,沈弼仍然不鬆口,甚至隱隱地露出不痛快的神色,最後乾脆不出席香江會的圈子活動了。
……
近期香江會裡的烏煙瘴氣,肯定逃不過高爵士的耳目。要知道,之前切割凱瑟克家族與怡和,怡和與英資的邏輯,就是在這裡推銷的,而且效果看起來非常不錯。
對於沈弼莫測高深的態度,別人看得雲裡霧裡,但高弦再清楚不過了,因爲這裡面有他推波助瀾的功勞。
外人想當然地以爲,惠豐這個香江銀行業霸主,肯定不差錢。但所謂的不差錢,也要分時期,而且不能掉坑裡,可恰恰現在,怡和的一隻腳,就深深地陷在了坑裡。
這個坑,便是沈弼引以爲傲的,惠豐業務國際化——“三角凳”計劃的一條腿,成功布局北美地區的米國海洋密蘭銀行。
因爲惠豐不遵循香江公司法,而是採用自己制定的惠豐條例,進而產生的諸如香江銀行業最後貸款者角色、持股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一等等限制,讓其以收購米國本土銀行的形式,進行國際化擴張的計劃,始終進展得不順利。
就拿看起來業務國際化在北美地區大獲成功來講,米國海洋密蘭銀行雖然經營不善,面臨破產,但惠豐卻是費盡心思地求着,才收購到手的,而在整個過程中,高弦可沒少幫沈弼的忙。
米國海洋密蘭銀行接受惠豐的收購,開出的條件之一就是,向面臨破產的自己輸血。
剛開始,財大氣粗的惠豐,根本沒當一回事,向米國海洋密蘭銀行隨便注入個幾億美元,幫其重新步入經營的正規,再司空見慣不過的資本運作套路了。
可當拉美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情況便大大地不同了,美國銀行業全體入坑,米國海洋密蘭銀行更是重災區,不想死,只能啃老,要求母公司惠豐加大輸血力度。
米國佬要起錢來橫着呢,一開口便是以億美元爲單位,惠豐不敢不給,否則的話,就前功盡棄了,損失更大,先這樣養着兒子,總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
這個局面簡單形容就是,深謀遠慮的高弦,當初幫沈弼的時候有多賣力,如今的惠豐就有多吃力!
當然了,高爵士是不會遭到懷疑的,他是被惠豐求着幫忙的,如果不是沈弼堅持的話,高弦計劃自己留着米國海洋密蘭銀行呢。
惠豐被米國海洋密蘭銀行拖累得氣都喘不順了,沈弼哪還敢輕易趟怡和的渾水,可他實在逃不過所處位置的責任,總要發表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於是最後憋得不行,便重提舊事,怡和不是曾經與置地談過合併嘛,如果想要逃過被四家財團聯盟收購的命運,不如重新啓動合併談判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