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荊南將士

第599章 荊南將士

宇文士及見是張衡上了甲板,戲謔道:

“一想到能夠上戰場報效國家,就覺得渾身熱血沸騰,又怎懼寒風徹骨。”

一聽宇文士及說起前線的戰事,張衡的愁緒涌上心頭,他可沒有宇文士及的樂觀,張衡重重嘆了口氣,拍打着欄杆道:

“此戰不容有失,聖人將重任託付給了張某,張某如履薄冰,唯恐辜負了聖人的期望,有愧於國家。”

宇文士及一聲長笑,而後侃侃而談道:

“如今冰雪消融,水流湍急,此乃天時。

“而荊襄不是三河與關隴,境內河網密佈,水道縱橫,便是地利。

“燕軍不識水戰,且遠來犯境,我等守衛國家,能得百姓擁護,即爲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皆在大隋,張長史又何必爲此憂心忡忡。”

張衡雖然知道宇文士及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經不起仔細推敲,但還是倍受鼓舞,他展顏笑道:

“宇文參軍此話頗有見識,老夫受教了。”

宇文士及的臉上同樣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他如今要做的便是與張衡在沿途密切關係,收穫對方的信任,從而能夠接觸更多的機密。

這裡所說的信任,並非是忠誠上的信任,畢竟他的父親宇文述位極人臣,宇文化及、宇文士及、宇文智及兄弟三人也深受楊廣的喜愛。

而宇文士及自己又是齊王楊暕的心腹,張衡再怎麼多疑,也不會懷疑到宇文士及的身上。

宇文士及想要收穫的,是張衡對他在能力上的信任。

與此同時,長沙郡(今湖南長沙)太守慕容三藏也正領着荊南大軍北上。

慕容三藏是東魏著名潛泳健將慕容紹宗的次子,也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的七世孫。

當初北周伐齊,北齊後主高緯出逃,留慕容三藏守鄴城,慕容三藏堅持抵抗,直到高緯、高恆父子都被周軍俘虜,在高緯的勸降下,才滿懷不甘的開城投降。

今日領軍北上,是這位六十七歲的老將軍在開皇十五年出任疊州總管討平党項羌之後,時隔十七年,再度奔赴前線。

按理說,這位老將軍與崔澈也頗有淵源。

他的父親慕容紹宗在高歡時期被打壓,卻是高歡特意留給高澄施恩起用,而慕容紹宗爲高澄討平侯景,又在寒山之戰擊潰南樑十萬大軍,俘其主帥蕭淵明,也證明了高歡並沒有看錯人。

至於崔澈的祖父,大燕獻祖崔季舒與高澄的關係,更是無須贅述。

只不過慕容三藏與崔澈在私底下並沒有往來,當初聚集在崔澈麾下的北齊舊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鬱郁不得志。

無論是被朝廷緝拿的趙穆、王當萬,還是隱居鄉野的秦愛、程婁,都沒有受到過周、隋兩朝的恩惠。

而慕容三藏不同,他在北齊滅亡後,一路高升,甚至在開皇四年,封爵野王縣開國公,所鎮也大多都是緊要之處。

這讓慕容三藏矢志報國,發誓要在此戰中,爲大隋誅除崔澈這個叛逆。

慕容三藏雄心勃勃,想要有一番作爲,但他麾下的荊南各郡聯軍,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與他同心。

荊南聯軍渡過長江,兵臨江陵城下,慕容三藏也終於得知襄陽淪陷,襄陽水軍遭受重創,艦船盡毀的消息。 在軍議上,他與麾下的校尉提起此事,衆人無不驚愕。

巴陵郡(今湖南嶽陽)府兵的營地位於江陵城南,校尉董景珍與雷世猛剛從慕容三藏的帥帳中開完了會議,回到自家營地時,旅帥鄭文秀、許玄、萬瓚、徐德基、郭華等人在董景珍的睡帳外等候多時。

衆人正要見禮,董景珍擺擺手,道:

“都進來吧。”

說着,他當先走進了睡帳,衆人魚貫而入。

鄭文秀忍不住問道:

“二位校尉此前參與軍議,可知道慕容府君有何禦敵之策?”

此前與董景珍一同參與會議的另一名校尉雷世猛譏諷道:

“還不是據守堅城,以水軍襲擾。”

董景珍瞪他一眼,雷世猛這才閉口不言,董景珍轉移話題道:

“襄陽淪陷,郡丞張須陀譭棄艦船,方纔得以脫身,可見燕軍水師絕非朝廷宣揚的那般不堪一擊。

“水軍擾敵能否生效,猶未可知,我等還是要做好在城牆上苦戰的準備。”

衆人聞言,面面相覷,顯然他們也沒有想到襄陽水軍居然這般悽慘。

如今的荊南,是沒有多少艦船的。

自從楊廣遷都以來,爲了防止崔澈南侵,他將荊襄之地其餘郡縣的水軍盡數抽調,補充進襄陽水軍與江陵水軍之中。

此舉極大的增強了襄陽與江陵水軍的實力,但也導致其餘各郡的水軍名存實亡,難以形成規模。

淅陽太守此前救援襄陽,派出一千水軍,就已經是他的極限。

但也正因爲襄陽水軍的強大,崔澈纔會那般忌憚他們南下,不惜人力物力,也要封鎖漢江,逼迫張須陀只能棄船。

夜色漸深,巴陵旅帥們紛紛告辭,另一位校尉雷世猛回到自己的帳中,久久難以入眠。

再說崔澈,他率領水陸大軍十二萬沿着漢水南下。

抵達長林縣城後,崔澈本想勸降長林縣令,他在勸降信中,爲長林縣令許下重賞。

怎料長林縣令卻將崔澈派去送信的降卒給砍了腦袋,懸吊在城樓上,以此表明自己堅守城池的決心。

崔澈氣憤不已,只得領兵強攻城池。

在填平護城河後,燕軍將士日夜不休,各部輪戰,擾得長林守軍叫苦不迭。

畢竟城外喊殺聲震天,誰又能安心睡得好覺,而燕軍輪休的部隊則在城外十里處的大營內養精蓄銳,自然吵不到他們。

崔澈爲了激勵士氣,親自督戰,受到鼓舞的燕軍將士更是奮勇拼殺,經過八天時間的鏖戰,終於在長林北側城強上站穩了腳跟,一舉破城。

至於長林太守,則被崔澈下令斬去首級,一如此前爲崔澈送信的降卒,頭顱被懸掛在城樓上示衆,只不過是南側的城樓。

與此同時,竇建德在與回師襄陽的程咬金交接後,同徐世𪟝領着三萬騎卒趕來了長林縣。

(本章完)

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1章 邊疆牧童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146章 迴歸薊縣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32章 天子禪位第25章 竇府家宴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523章 其人性情請假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38章 大戰將起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90章 反擊突厥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83章 太子設宴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23章 北齊舊人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27章 胭脂鋪子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52章 相府同僚還要晚一點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14章 妙容訪親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207章 意在江南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496章 家中之事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新章節被屏蔽了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167章 唐公李淵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2章 求學之心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21章 稚子擇師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89章 有子名樂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2章 時來運轉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205章 儲位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