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孝子賢孫

第60章 孝子賢孫

冬至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就連太后楊麗華也在隨小皇帝出城祭天后,徵得小皇帝同意,帶了公主宇文娥英回孃家省親。

只有世子楊勇出鎮洛陽,難以相聚,卻也提前派了人回京,掐準了時間就在今日送上問候。

楊廣道別了崔澈,纔回府,宇文娥英便撲進了他懷裡,嚷嚷着要爲二舅報仇,去尋崔澈的麻煩。

原來她還惦記着二舅被人打了的事。

楊廣撫摸着外甥女的腦袋,眸中滿是慈愛之色,很有耐心地向她解釋自己與崔澈的關係。

一旁,年僅六歲的五弟楊諒在與八歲的四弟楊秀追逐嬉戲的過程中摔倒,楊廣趕忙將他抱起,爲五弟拍打身上的灰塵。

又見楊諒手臂上磕破了皮,流着血,楊廣與父母請示後,便牽起了楊諒的手去處置傷口。

行走間,還唸叨着讓楊諒以後小心些,莫要再磕了碰了,絮絮叨叨的不像個十三歲的少年郎,但對幼弟的關心,卻溢於言表。

這一切自然都落在楊堅與獨孤伽羅的眼中。

楊廣與崔澈分別前,崔澈曾以十六字相贈,即‘孝順父母,友愛弟兄;不納姬妾,不慕奢華。’

字字嵌合楊廣的心意,也決定以此持身。

且不說他們楊家人的事,單說崔澈回到府裡,卻發現尉遲熾繁在偷偷祭拜父祖。

起初以爲是尉遲熾繁自己做的菜,可看了餐盒才知道原來是楊玄感的婢女送了餐食過來。

崔澈走了過去,蹲下身子向尉遲熾繁問道:

“尉遲公不介意與人拼個桌吧?”

尉遲熾繁不明白拼桌是什麼意思,但崔澈已經在那燒着紙錢,自言自語道:

“尉遲公,你若是不願與我父祖同席,你就吱個聲。”

說罷,又回頭朝尉遲熾繁笑道:

“你看,伱祖父默許了。”

隨即,崔澈不理尉遲熾繁的驚詫表情,起身跑去祠室,把崔季舒、崔長君、崔鏡玄等一衆親人的牌位抱了過來,嘴裡還唸唸有詞:

“也別怪孫兒我讓你與人蹭飯,這世上還有的是人飢腸轆轆呢,這年頭有口吃的就不錯了。今天暫且將就着對付,府裡沒有奴婢,大操大辦太過麻煩,等到了元日,我再爲你置辦一桌酒菜,你請回尉遲公便是。”

崔澈算過行程,新年的時候,裴秀等人也該來了長安,不用他再親力親爲,自然得拿大魚大肉給崔季舒供上。

尉遲熾繁震驚於崔澈只是怕麻煩,就把祭祖給糊弄過去。

但又想到就是這麼個人,在她初來乍到時,處處照顧自己,心裡便暖洋洋的。

冬至假期過後,崔澈重回丞相府當值,沒等來五天後的休沐,卻在十一月二十三日聽聞了韋孝寬的死訊。

韋孝寬的死並沒有所謂陰謀論,都七十二歲的年紀,沒挺過寒冬也算正常。

只是崔澈也耳聞了另一種說法,說的是韋孝寬在奪取鄴北城以後,將城中叛軍盡數活埋,惹得天怒人怨,折了陰壽。

且不管韋孝寬是否損了陰德,他終究沒有活着拿到平亂的賞賜。

楊堅讓崔澈起草文書,爲韋孝寬追贈使持節、太傅、上柱國、都督懷、衡、黎、相、趙、洺、貝、滄、瀛、魏、冀等十一州諸軍事、雍州牧。

韋孝寬對崔澈多有照顧,也有過勉勵之語,言猶在耳。

‘你不會虛度此生,必當有所作爲!’

楊堅帶了丞相府一衆幕僚前往弔唁,崔澈也在其中。

回到衙署,楊堅給崔澈的交代了一項任務,自然是爲韋孝寬寫一篇祭文,在封土的時候供其誦唸作別。

韋孝寬的葬禮要持續一段時日,故而崔澈也有時間精心打磨。

這段時間下值回到府上,崔澈就醉心於在詞句上反覆斟酌推敲,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澈哥兒終於拿出一篇好文章呈給楊堅。

就文采而言,此文更勝《平陳策》,楊堅讀罷,愛不釋手,稱讚之餘,更賞賜了崔澈布絹300匹,出手不可謂不大方,若是北齊年間,相當於一個下州刺史一年的俸祿。

北齊以布絹爲俸祿,而北周卻是發放粟米,最卑的一命官員年俸125石,二命官員250石,崔澈所在的三命官員年俸500石,四命官員1000石,五命官員2000石,六命官員爲4000石,七命官員6000石,八命官員7000石,九命官員則以萬石爲俸。

如崔季舒那等追贈九命之人,也就是個身後殊榮,拿不到萬石粟米。

300匹布當夜便被人運來了崔府,澈哥兒看着壘滿小半間屋子的布絹,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此前招募三千部曲,除了自己帶來的兩枚永通萬國與博陵老家的住宅田契,可謂是散盡家中浮財,而留在長安的財物也不翼而飛,更是雪上加霜。

崔澈報過案,卻始終沒有後續,也不再抱有追回財物的希望。

韋孝寬回師長安的時候,釋放了崔澈三千部曲,畢竟他們獻城有功,能夠區別於一般的俘虜。

而名義上是放歸,崔澈便讓張武帶着他們回博陵莊園,其中大部分都是莊園裡的家生子以及耕田的佃戶,剩餘流民也在莊園裡安置下來,找地方官府上了戶籍,免得被當了隱戶。

五萬畝田分配下去,人均也不到二十畝,這三千人在農忙時便是農夫,農閒時就得隨張武操演,再拿莊園產出供養他們在操訓期間的吃用,崔澈自然指望不上家裡貼補自己,能夠不朝他伸手已經是不錯了。

私兵部曲在河北士族之中其實不算新鮮事,況且崔澈也與楊堅提過,將來南征之際,希望能帶上家中部曲隨軍,以搏取戰功封爵,楊堅也是答應了的。

只是到時候一百多奴僕、婢女來了長安,吃穿用度都指着澈哥兒,等用光了身上這十萬錢,單靠500石的俸祿,哪養得起這一家大小。

崔澈心中尋思,穆邪利的店鋪還是得繼續開着,也算貼補家用,她若不願再拋頭露面,便在府裡找個機靈的婢女做掌櫃,至於商品,還是賣胭脂就好。

隨着天元皇帝駕崩,那條特不人道的詔令,即禁止包括官眷在內的民間婦人塗脂抹粉,立馬就被廢除。

楊丞相這一手,除了拉攏人心以外,只怕也有獨孤伽羅在背後催促。

求收藏、推薦。

(本章完)

第66章 深夜來客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52章 相府同僚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51章 崔府夜話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428章 夜襲山谷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39章 姑母有命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96章 名將殞命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71章 一喜一憂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94章 突厥分裂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93章 三線告捷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55章 徵辟裴矩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33章 暗中投效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74章 懲治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