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大燕開國

第563章 大燕開國

新羅的使者,此時也在晉陽,當然,也少不了百濟使者。

崔澈毫不隱晦的將他們都安置在了扶桑館,讓他們清楚彼此的存在。

在相繼接見三方使者時,崔澈對新羅的花郎制度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因此,崔澈不厭其煩地向新羅使者詢問花郎制度。

花郎,又稱花郎徒、郎家、風流徒、國仙徒、風月徒。

他們在錘鍊武藝之餘,還要在舉行盛大儀式時,負責演奏樂器,繪畫,作詩等,可謂是多才多藝。

只不過崔澈在具體瞭解後,還是對花郎制度失去了興趣。

花郎創設,是在公元576年,新羅真興王命南毛和俊貞兩個貌美女子作爲原花,率領三百人的貴族子弟。

但南毛與俊貞爲了爭寵而互相殘殺,二人先後而死。

次年,新羅國王從三百人中選拔美貌的男子,替代原花。

這些花郎聚集在一起,相互錘鍊武藝,提高學識技藝,形成了複雜且龐大的人際關係網,他們相互舉薦,相互吹捧。

新羅學者金大問就曾在《花郎世紀》一書中,聲稱:忠臣、宰相,從中脫穎;勇士、將軍,從中產生。

而這一點恰恰是崔澈所不能接受的,他不需要出現一支龐大的,能夠對抗皇權的貴族團體。

況且,在具體瞭解後,這花郎制度,總給崔澈以武士道的感覺,讓他覺得心裡膈應。

實際上,在後世的南韓軍隊,正是在鼓吹所謂的花郎道,以此對標武士道。

崔澈對於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的使者,採取一視同仁的態度。

他此時並沒有精力投入到朝鮮半島的爭奪中,有這三家相互牽制,纔是符合崔澈利益的選擇。

除夕夜,由於朝廷放開宵禁,允許士民燃燈歡慶,外頭的爆竹聲噼裡啪啦,不絕於耳。

四夷館內,許多外賓徹夜難眠,都在期待着那場禪讓大典,見證一個新帝國的誕生。

次日,即元旦。

天色微亮,官員們成羣結隊的趕赴城外,奔向禪讓臺。

十餘萬大軍早已在此守候,剛從戰場上歸來的他們,殺氣未減,列陣於禪讓臺前兩側。

“月黑夜風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殺氣騰騰的十餘萬大軍齊聲吶喊,聲震雲霄。

外賓們跟隨百官穿過軍陣,膽小之人甚至在這懾人的氣勢,顫顫發抖,兩條腿跟灌了鉛一樣,需要同伴攙扶才能行走。

都藍可汗就在人羣之中,他作爲名義上的突厥汗國大可汗,自然是在隊伍的前列。

哪怕走上禪讓太,也會在最靠近崔澈的地方,來見證這場禪讓大典。

都藍可汗初聞這首詩,因爲‘單于夜遁逃’,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羞惱之色。

他曾經在仙娥河一戰與西部突厥達頭可汗聯兵,被崔澈打得丟盔棄甲。

但仔細想想,又釋然了,畢竟蒙受過這種敗軍之恥的突厥可汗,又不是隻有自己一個。

從父親沙鉢略可汗阿史那攝圖,到堂叔西突厥阿波可汗、泥利可汗,再到西部突厥達頭可汗,以及如今的啓民可汗。

這些人哪個不是崔澈的手下敗將。

況且,都藍可汗也清楚,崔澈此舉是爲威懾四方來客,而並非是羞辱自己。

每一個經過軍陣的大臣、外賓,都被這反覆吶喊的五言絕句,在腦海中勾勒起了崔澈這些年南征北張的豐功偉績。

萬衆矚目之中,崔澈與小皇帝楊顥同乘而來。

走下馬車,楊顥第一次直面十餘萬大軍所營造出的殺氣,不由心生畏懼。

崔澈低頭對楊顥說道:

“有我在,莫怕,就讓我最後當一次你的相父,陪你走上一段。”

說着,崔澈牽起了楊顥的手走向禪讓臺。

但凡崔澈所過,兩側將士無不高呼:

“大王萬壽!”

楊顥的心一直在往下沉,臨上禪讓臺的時候,他停下了腳步,問崔澈道:

“相父,國朝養士二十八年,今日相父篡國,爲何滿朝文武,卻沒有一名忠臣站出來,仗義執言?”

崔澈輕聲答道:

“或許有人在內心中站出來了無數次,指着我的鼻子,大罵國賊。

“但他們要考慮得太多,自己的前程,宗族的未來,這麼多的顧慮使他們只能把真實想法埋藏在心中。”

楊顥又問:

“我曾聽過‘燕地有王氣,崔氏爲天子’,以及‘李氏當興’兩條讖言,如今相父即將建國,敢問讖言是否預示着天命?”

崔澈不知道是哪個姓李的人得罪了楊顥,但他還是不以爲意的笑道:

“我從不相信所謂的讖言,只知道,亂世之中,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

說着,崔澈牽着楊顥的手,步上禪讓臺。

禪讓臺頂層,早已準備好了祭壇,白馬等牲畜也是現殺。

崔澈在衆人的觀禮之下又一次從楊顥的手中接過了禪位詔書,俯瞰芸芸衆生,氣概豪邁。

祭祀過天地,尚書左僕射房玄齡高聲朗讀崔澈的開國詔書。

站立在一級級臺階上的禁軍們,用他們雄渾的嗓音傳遞着詔書的內容,讓在場所有人都能夠聽得清楚。

楊顥低聲對崔澈道:

“還望相父莫要忘了當日之諾。”

崔澈正色道:

“該改口了,高都公。”

公元609年,正月初一,燕王崔澈在晉陽城外受禪,改國號爲燕,定年號爲開平,取意爲開天下之太平。

大燕天子崔澈以前朝天子楊顥爲高都(今山西運城)縣公,以高都爲其封國,享食邑萬戶,命其即日出京,並在高都縣與中書侍郎祖君彥之女完婚。

又以二位王妃,楊麗華、楊阿五併爲皇后,下詔立燕王世子崔棄疾爲太子,派人前往徐州,喚他回京,以剛上任不久的徐州總管府長史李靖爲徐州都督。

當天,崔澈即下詔,重賞三軍,班賜羣臣,並免除各地百姓田租一年。

施恩於民之外,更是爲跟隨自己建義的元從加官進爵,但並沒有異姓王的出現。

畢竟崔澈自己就是整個隋朝唯一的異姓王,如今已經建國稱帝,其餘人也不敢奢求異姓王的封賞,免遭猜忌。

(本卷完)

下一章在凌晨兩點前

(本章完)

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44章 提攜後進老書完結了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58章 失意之人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7章 楊廣相求第60章 孝子賢孫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377章 忠義難全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538章 恢復漕運新章在審覈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49章 婚姻之言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50章 摯友登門第54章 再見德彝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1章 邊疆牧童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352章 漢燕爲盟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18章 崔家兒拳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23章 北齊舊人第53章 記事參軍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76章 突厥消息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133章 光州刺史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79章 戰事再起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333章 離間君臣第210章 請教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