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李家母女

第504章 李家母女

李世民並不知道竇氏與李淵、楊廣、崔澈三人的情感糾紛。

畢竟那都是快三十年前的事了,知道內情的人,已經爲數不多。

況且此事關係到楊廣與崔澈,誰又不是諱莫如深,哪敢在人前議論,否則崔澈與楊廣無論是誰秋後算賬,都沒有好果子吃。

再者說了,即使在背後嚼舌根,也不可能傳到一個十歲少年的耳朵裡。

故而,當李淵與李世民詳細說起當年之事,也驚駭得李世民目瞪口呆。

他一直以爲父親被楊廣猜忌,是因爲那句‘李氏當興’的讖言。

當時崔澈反叛,各種讖言流傳,其中就有崔澈命人編造的‘燕地有王氣,崔氏爲天子。’

也有一句樸實無華的‘李氏當興。’

當時,正處在特殊時期,楊廣遭受崔澈的背叛,正敏感多疑的時候,聽聞‘李氏當興’,唯恐出現第二個崔澈,於是便將屠刀舉向了李穆一族。

相較於李穆一族來說,唐國公李淵也只能算是小門小戶。

在尉遲迥之亂中,時任幷州總管的李穆選擇支持楊堅,故而被奉爲開隋第一功臣。

不曾想,僅僅一句‘李氏當興’便要了他們宗族三十餘人的性命,只有李敏跟隨崔澈在河北發展,逃過一劫。

李淵雖然未曾受到波及,但也使楊廣多了一個厭惡他的理由。

不等李世民爲李淵、楊廣、崔澈三人共同愛慕竇氏一事嘖嘖稱奇,便有一名婦人走了進來,她黛眉微皺,訓斥道:

“夫君爲老不尊,這種羞於啓齒的陳年舊事,居然也拿來與二郎說。”

進門之人,正是唐國夫人竇氏。

跟隨在竇氏身後的還有一名少女,論相貌,酷似其母年少時的模樣,只不過多了幾分英氣。

“女兒拜見父親。”

少女向李淵揖禮道。

她正是李淵第三女,也是竇氏的親生女兒。

李氏時年十四歲,閨名秀寧,早已經選定了人家,與鉅鹿郡公柴慎之子柴紹有一紙婚約。

之所以尚未出嫁,只因在籌備婚事的時候,柴紹家中生出變故,其母病逝,按照禮制,三年不能談婚論嫁,她們二人的婚事自然也拖延下來。

好在明年年初,便是三年期滿,屆時李秀寧就將被送往江都,與柴紹完婚。

與李淵遭受猜忌不同,柴家可謂深受楊廣的信任。

元德太子楊昭在世之時,柴邵之父柴慎便擔任太子右衛率,執掌東宮宿衛,其子柴邵也承蒙父蔭,起家東宮左千牛備身。

也正是看中了柴家父子在東宮的地位,李淵爲了投資儲君,纔會與柴氏聯姻。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婚事才敲定,便迎來了楊昭病逝的消息。

雖說柴家父子並未遭受此事的波及,被楊廣遷怒。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楊昭既死,未來的新君,自然不會將柴家父子視作心腹,除非是皇孫襲位。

不過李淵也並未因此悔婚,這事要是傳揚出去,必定要遭世人唾棄。

“無需多禮。”

李淵右手微擡,讓李秀寧起身,而李世民也趕忙見禮道:

“孩兒拜見阿母,見過阿姊。”

竇氏頷首道:

“阿鳳不必多禮。”

李世民自小便心氣高,常以鳳凰自比,故也常被家人稱作阿鳳。

李秀寧將二弟扶起,見父母似乎有話要說,她笑道:

“今日難得有個好天氣,阿鳳不如與我出門走走。”

說着,她將眼睛瞟向父母,李世民也是一點就透,與李秀寧一起向李淵、竇氏告辭,得了二人允許便快步離開。

屋裡只剩了夫妻二人,李淵尷尬笑道:

“夫人方纔都聽到了?”

竇氏沒好氣地說道:

“我是聽說毗沙門(李建成)從江南寄來了家信,故而匆匆前來,哪是有意要聽你們父子敘話。”

相較於李世民的小名阿鳳,是他自比鳳凰的結果,那麼李建成的小名,便來自於佛教。

毗沙門是梵語的音譯,指的是佛經所說四天王之一,毗沙門天王。

李淵聽說妻子是來看信的,也當即將李世民遞還的信紙,又交給了竇氏。

不同於李家父子,竇氏關心的並不是朝中時局,而是李建成在信中所言的家事,李建成在信中提到他新得一子,命名爲李承宗,這讓竇氏不勝歡喜。

至於楊家的江山社稷,她是真的不關心。

甚至崔澈若真的篡奪了大隋,竇氏還會拍手稱快。

倒不是她與崔澈有私情,就像崔澈向楊麗華解釋的一般,他們二人也就在各自婚後,出席宴席時見過幾次,其餘,再無聯繫。

竇氏的母族爲宇文氏,深受其舅父周武帝宇文邕的喜愛,自小養在宮中。

說是外甥女,其實與女兒也差別不大。

當初楊堅篡周,屠滅宇文泰的子孫,竇氏便曾經伏牀大哭:

‘只恨我不是男子,不能夠解救舅家的危難!’

嚇得其父竇毅與其母北周襄陽長公主驚慌之下,連忙遮掩其口,讓她莫要給家裡帶來滅族之禍。

這江山是他們楊家的,竇氏巴不得崔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楊堅也嚐嚐子孫滅絕的滋味。

正當竇氏爲長子成爲父親而欣喜的時候,李淵突然問道:

“夫人是否後悔當年嫁給了我?”

唐國夫人的身份固然尊崇,可又怎麼比得上崔澈、楊廣之妻顯貴。

竇氏搖頭道:

“夫妻三十年,妾身未曾有一日後悔做夫君的妻子。”

說着,她繼續道:

“妾身知道夫君的擔憂,且不論如今妾身年老色衰,若那二人當真逼迫,妾身也會一死捍衛貞潔,絕不會使夫君受辱。”

李淵聞言,深受感動,他將竇氏擁在懷中,感慨道:

“能有如此賢妻,淵亦此生無憾。”

正當李家夫婦相擁之際,崔澈也在蒲州緊鑼密鼓的做着渡河前最後的準備。

浮橋已經在搭設之中,各類物資都由程婁從絳州轉運而來,至於西征的二十萬大軍,也盡數就位,只等浮橋搭設完畢,崔澈一聲令下,便可長驅直入。

與此同時,宇文述也在與高熲磋商禦敵之法。

史書沒有記載平陽昭公主的閨名,不過因爲大唐雙龍傳的關係,李秀寧這一名字廣爲流傳,總是李氏也不好,就乾脆借用李秀寧。

明天更新會晚一點,白天要出去一趟。

(本章完)

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69章 晉王設宴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301章 杖斃名將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10章 少年出遊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16章 德彝同行第141章 劉焯師徒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5章 闔家再聚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4章 初入崔府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35章 避難關東第40章 孝寬之疾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90章 反擊突厥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62章 裴秀來京第58章 失意之人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451章 出兵隨州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90章 反擊突厥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35章 避難關東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135章 卸任歸朝新章在審覈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70章 擊鼓鳴冤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95章 天子賜婚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65章 屠戮宇文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44章 提攜後進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77章 南陳奪嫡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98章 新婦奉茶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366章 君臣訣別更新要晚一點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105章 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