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重設商稅

第441章 重設商稅

豆盧太后嘴上說着心生愛慕,但崔澈也不是小孩子,心底清楚,對方不可能是真的傾心於自己。

但這並不妨礙他白天給小皇帝當相父,晚上又做太后的相父。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與豆盧太后私通的異樣快感,也讓崔澈樂此不疲。

與昨夜早早就向楊阿五討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豆盧太后自從年初勸說楊諒留在晉陽,便被他所怨恨,再未有過親密之舉。

二人徹夜纏綿,直至精疲力竭。

翌日,天還未亮,四名徹夜守候在門外的僕婦被喚了進來,她們將棉被扛走,相國府的廂房內,又只剩了崔澈一人。

溫柔鄉固然使人沉淪,但崔澈也並未徹底陷入其中,天際放明之時,崔澈也早早洗漱,在用過早膳之後,便去到了相國府的議事大廳。

不多時,房玄齡與魏徵受到崔澈的傳召,也紛紛趕了過來。

權力是男人的春藥,崔澈又恢復了精神抖擻的模樣,問道:

“如今國庫空虛,孤欲省幷州縣,藥師、玄成,你二人以爲如何?”

房玄齡在與魏徵對視一眼後,勸阻道:

“大王,臣以爲省幷州縣固然能減少國庫開支,但如今天下未靖,正是廣招賢才的時候,不可大肆裁撤官員。”

魏徵附和道:

“臣以爲房長史所言有理,還請大王三思。”

崔澈見二人都持反對態度,便將省幷州縣,精簡官員隊伍的想法暫時放下,等日後再說。

他又問道:

“只是如今國庫空虛,多虧青州鹽利,方能勉力維持,終究是要想些辦法填補虧空,不知二位有何生財之策?”

房玄齡沉吟許久,答道:

“臣請大王重立商稅。”

崔澈聞言沉吟不語,並沒有立即答應下來。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工商雜稅的朝代,甚至對於鹽、鐵、茶、酒這些重要物資,隋朝既不專賣,也不徵稅。

沒有官府壟斷經營,又沒有商稅的剝削,這也使得隋朝的商業經濟空前繁榮。

重新開設商稅,固然能夠給國庫輸血,緩解甚至解決財政危機。

崔澈畢竟是穿越者,他清楚商稅所能帶來的巨大利益。

只是凡事有利便有弊,士族們嘴上說着士農工商,認爲商業是賤業,但真正的大商戶,其實背後都有那些門閥的影子。

徵收商稅,無疑便是在這些士族的身上割肉。

魏徵看出了崔澈心中的猶豫,他進言道:

“臣以爲,大王無需爲此憂慮。

“大王昔日能夠輕易席捲河北,固然離不開士族的支持。

“但如今大王屢勝強敵,虎踞三河,威震華夏,麾下兵馬之盛,無人敢捋大王虎鬚。

“今日國庫空虛,大王不過是要徵收少許商稅,誰又敢爲此與大王反目。”

崔澈微微頷首,他也認爲魏徵所言有理,些許商稅,並不能夠觸動這些士族的根本利益。

就像當年楊堅逼迫士族交出侵佔的田地,以及隱匿的人口,他們同樣選擇了退讓。

這些士族最看重的,還是自己的政治特權。

認識到這一點,崔澈也將心中設想的科舉制拋在了腦後,至少在滅亡西隋之前,他不能夠去觸碰這一禁忌。

此前下達求賢令,不過是一時的產物,士族能夠容忍。

但要是想將不問出身,不問門第的取士之法制度化,必然是要引起許多人反對的。

在外敵當前的情況下,內部不能出大亂子。

短時間內,西隋依舊會遵循楊堅的取士之法,讓各州刺史每年舉薦三人,來到晉陽接受考覈。

正廳內,崔澈與房玄齡、魏徵磋商許久,終於確定下來。

崔澈擬向商業徵收過稅與住稅。

所謂過稅,便是關稅,稅率爲一百稅二。

住稅便是交易稅,稅率爲一百稅三。

加起來也就百分之五的稅率,完全在商人們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爲了徵收過稅,崔澈將在三河地區的水陸交通要道設置稅關,安插稅吏。

但凡繳納過稅,將會發放一份憑證,上面記載貨物數量與種類,到了下一處稅關,在覈對過貨物後,便可徑直通行,避免商戶每到一處稅關,就得重複繳納。

崔澈也清楚,初心再好,若是缺少了監管,一樣會加重小商販們的負擔。

那些稅吏不敢向有士族門閥作爲靠山的大商戶索賄,但刮那些小商販們的油水,下手可不會留情。

爲此,崔澈特意將趙穆與趙文喚來,將觀察司一分爲二。

趙穆負責外衙,向敵境派遣細作,刺探消息,收買內應。

趙文主持內衙,監視文臣武將之餘,也負責監督各地稅吏。

與當地官府形成一明、一暗雙重監管。

所得稅銀並不會流入當地府庫,而是直接運來晉陽,這也是杜絕當地官府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

過稅容易收取,但凡你沒有納稅的憑證,只要經過,就得交錢。

但住稅,也就是交易稅,則必須要有限定的交易場所。

崔澈計劃將商品交易劃分爲固定場所與流動場所。

固定場所是指,在三河地區每一座縣城,都設立一處集市,入市則繳納百分之三的住稅,獲取一份憑證。

商品如果沒有售賣完,則可依據憑證,要求退還未出售的商品稅額。

流動場所便是崔澈考慮到封建社會,許多百姓或許一輩子,都難以走一趟縣城,而安排專人輪流在各鄉組織貿易。

與固定場所相同,入市則繳納住稅,獲取憑證,出市則退還剩餘部分。

依舊是當地官府與觀察司形成一明一暗雙重監管,稅銀不入地方府庫。

在與房玄齡、魏徵將這些事項敲定後,當天午後,崔澈便動筆向小皇帝上書,奏請重立商稅,並於明日開展朝議。

消息流傳出來,羣臣無不驚駭,毫無疑問,這是一件大事,可以說是改變了祖宗法度。

否則崔澈也不會拿到朝堂上與衆臣商議。

翌日,又與被僕婦們扛來的豆盧太后一夜春宵之後,崔相國這才動身前往大明殿。

(本章完)

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71章 一喜一憂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59章 爲友尚義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39章 姑母有命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72章 誇大成果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492章 入府慰問新章在審覈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53章 記事參軍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315章 搶奪隋羊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90章 反擊突厥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466章 鋪張浪費請假第88章 私兵國有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82章 勿慮婚姻第59章 爲友尚義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20章 抵達長安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66章 深夜來客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8章 周主滅佛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31章 憾失姻緣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37章 共誅國賊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155章 可汗殞命今晚沒有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87章 姻緣已定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311章 香火兄弟新章在審覈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10章 少年出遊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39章 姑母有命第10章 少年出遊第564章 各有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