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君臣離心

第252章 君臣離心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蘇威因爲何妥的告發,被革去官職,其尚書右僕射的職位,被內史令楊素頂替,蜀王楊秀進位內史令。

內史令雖然是三省之一的內史省(中書省)主官,但職權並不如尚書省次官,左右僕射。

三省各有分工,簡單來說,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覈,而尚書省則負責執行。

若是君王沉迷享樂,無心朝政,負責決策的內史省,也就是後世的中書省,自然是權力重大。

但落在楊堅這樣的雄主手上,朝政決策由他與一衆親信共同議定,其中既包括了內史令,也包括左右僕射,與門下省的納言。

既然是衆人議定,那麼內史省的決策權,與門下省的審覈權,必然形同虛設。

不可能在楊堅已經拿了主意的情況下,內史省自己在拿出一套辦法,或者門下省將楊堅與諸位宰相的決策駁回。

因此,在三省之中,真正保留了核心權力的便只有尚書省的執行權。

這也是爲何大隋開國十二年以來,始終不曾設置尚書令,而是以左右僕射分領尚書省的原因。

楊素進位右僕射,權勢只在尚書左僕射高熲之下,無疑也讓楊素越發迫切地想要將高熲拉下馬來。

與此同時,楊堅在劉昶、劉居士父子之後,繼續打壓東宮。

他有意裁減東宮衛隊人數,將其中健壯之人補充到禁軍之中。

左僕射高熲知道楊堅心中所想,但作爲楊勇的岳父兼兒女親家,他只能爲其據理力爭,諫止道:

“東宮衛隊,自古便有定數,若是削減東宮衛士,恐難護衛東宮周全。”

楊堅聞言不悅,他哼聲道:

“朕時常出巡,纔想着增加侍衛,太子在東宮修身養性,哪需要那麼多衛隊!

“此舊法,不合朕意,在朕看來,宮城禁軍與東宮衛隊就不應該分開,讓他們輪番在宮城與東宮當值豈不更好。”

高熲不敢再勸,他也擔心激起了楊堅的逆反心理,真的裁撤了東宮衛隊,讓禁軍戍衛東宮。

畢竟現在只是裁減,並非裁撤。

在高熲告退後,楊堅向右僕射楊素抱怨道:

“齊國公(高熲)不能體貼上意,莫非朕真的不知前朝法度,還需他來提醒!”

楊素哪會錯過這等機會,他感慨道:

“燕公是陛下的駙馬,陛下深愛之,而齊公不僅是太子的岳丈,更爲其子迎娶太子之女,可謂親上加親,齊公偏愛太子,也是人之常情。”

這句話無疑在楊堅心中紮下一根刺,高熲在他的心中,再也不是如同明鏡,每被摩擦,愈顯其明的獨孤公。

不久,楊堅又找來高熲,故作爲難道:

“晉王妃有神靈附身,河南王(楊昭)應兆而生,這似乎在預示楊廣當有天下,你認爲應該如何是好?”

高熲趕忙勸諫:

“儲君之位,長幼有序,涉及國本,豈能因此廢立。”

楊堅也不再多說,等高熲離開後,一旁沉默不語的獨孤伽羅嘆氣道:

“陛下你都看見了,這齊國公如今是一心一意向着太子,妾身都分不清他是陛下的宰相,還是東宮的大臣。”

怒火在楊堅的心中燃燒,他自認對高熲可謂恩義深重,將一個高句麗後裔提拔爲當朝宰相,伐陳之時,有人構陷高熲謀反,楊堅甚至不曾調查,就將告發之人處死。

兩年前,尚書都事姜曄、楚州行參軍李君才上奏,聲稱:

‘水旱不調,罪由高熲,請罷免高熲的相位。’

這樣的理由在現代人看來略顯離譜,畢竟水旱災害,跟高熲又有什麼關係。

但在古人看來,卻是理所當然,這便是天人感應之說。

起初但凡天災,都是皇帝的過錯,後來皇帝表示自己不背鍋,於是便成了宰相的過錯。

比如漢代就有因災策免三公的舊例,便是發生了天災,就得罷免一位三公,也正是因此,三公之位纔會輪排坐,不會有人一輩子賴着不走。

否則高貴的名門怎麼可能四世三公。

楊堅當然拒絕了姜曄與李君才的請求,那時他與高熲正是蜜戀期,但李君才一再堅持,楊堅爲此,將李君才活活打死在大興殿上。

一想到自己對高熲的付出,再看看高熲心裡只有楊勇,二人不復昔日的親密關係。

高熲再也不是楊堅心愛的獨孤公了。

至於獨孤伽羅對高熲的厭惡,除了太子楊勇以外,高熲自身也存在原因。

並不僅僅是高熲那一句‘陛下豈能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使獨孤伽羅自覺受到輕視。

更在於開皇十年時,高熲之妻病重,不久去世,獨孤伽羅當時與高熲關係尚佳,便與楊堅進言:

‘高僕射晚年喪妻,陛下怎能不爲他續絃?’

楊堅轉述獨孤伽羅的提議,詢問高熲是否願意續絃再娶。

高熲流淚感激道:

‘我現在已經老了,退朝之後,惟有吃齋唸佛而已。

‘雖然陛下垂愛很深,甚至想幫我娶妻,但這不是我的意願。’

獨孤伽羅聽說此事,着實感動得很,高熲拒絕續絃,只願吃齋唸佛,足見其對妻子的忠貞,獨孤伽羅就吃這一套。

然而今年早些時候,聲稱退朝之後,只是吃齋唸佛的高熲卻老年得子,也許高熲在家唸的不是佛,而是送子觀音,否則這兒子又是怎麼來的。

而此時,高熲其實也才五十二歲。

別人沒有在意此事,但獨孤伽羅卻記恨在了心裡。

好呀,人前流淚哭訴,要吃齋唸佛,人後居然與侍妾連兒子都整了出來。

獨孤伽羅並非不能接受大臣有庶出子嗣,但她無法容忍高熲對自己的欺騙。

二人再沒有了半點情分,不能說形同陌路,畢竟獨孤伽羅時常會向楊堅進讒,離間他們君臣。

只是楊堅夫婦雖然都厭惡高熲,卻也知道他是一位能臣,在蘇威罷相後,國家大事並非少不得高熲。

最關鍵的是朝中許多文臣武將都是由高熲舉薦,蘇威朋黨案,才牽扯出上百人。

再來一次高熲朋黨案,只怕朝堂會空去一半。

四章更了,還有一章,是要補昨天的。

明天的章節吃過午飯再寫。

(本章完)

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75章 雕版印刷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33章 暗中投效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368章 仁壽宮變第53章 記事參軍新章在審覈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73章 如魚得水大家不要等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38章 大戰將起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22章 求學之心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115章 重返青州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64章 再別長安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51章 崔府夜話請假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41章 吃瓜羣衆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96章 名將殞命第341章 有無防備下一章在凌晨兩點前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65章 屠戮宇文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372章 舉兵南下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518章 壯志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