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奪取處州

第233章 奪取處州

處州,下轄括蒼、松陽、永嘉、臨海四縣,州治並非高智慧退守的永嘉縣(今浙江溫州),而在括蒼縣(今浙江麗水東南)。

高智慧麾下大將沈孝徹鎮守此地。

崔澈領軍南下,一路勢如破竹,鮮有抵抗,直抵括蒼城下。

沈孝徹堅守城池,而崔澈急着奔赴永嘉,趕在約定的時間與來護兒海陸夾擊高智慧,故而也沒有攻打處州州治,他留下崔弘度領兩萬大軍圍困括蒼,堆壘土山,等自己奪取了永嘉,再回身攻城。

此時高智慧正在永嘉城中舔舐傷口,聽聞隋軍浩浩蕩蕩南下,直奔自己而來,頓感驚慌失措。

在部將的建議下,高智慧一面整軍備戰,一面也在準備退路,一旦戰事不利,便要退往閩地,據守泉州(今福建福州)。

三月二十六日,隋軍五萬人抵達永嘉城外。

有部將勸說高智慧趁隋軍立足未穩,遠來疲憊,出城與之交戰,卻被高智慧無視。

他雖然才智平庸,但也清楚,以雙方懸殊的戰力差距,真要出城浪戰,沒有丁點勝算。

畢竟無錫一戰,隋軍不發一矢,而沈玄𢙓部中了崔澈攻心之計,自相殘殺,死者五萬人的消息早就傳遍了江南各地。

不僅是高智慧,就連其麾下將士也都恐懼崔澈這個算計人心的魔鬼。

據說崔澈之名,已經達到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效果,能夠止江東小兒夜啼。

崔澈也沒有急於攻城,而是退後十里紮營,命將士打造攻城器械。

甚至當夜還準備了伏兵以防高智慧夜襲。

以己度人,崔澈覺得自己要是高智慧,定然不會死守,總得想點法子。

但怎料高智慧卻紋絲不動,使崔澈蹲了個空。

他只能派遣哨騎,嚴密監視永嘉城,才撤去了伏兵,讓將士們好好休息。

三月二十七日,隋軍依舊沒有攻城,繼續在打製攻城器械,而叛軍也沒有膽量出城接戰。

翌日,清晨,隋軍終於在城西列陣,高智慧以爲崔澈是要集中攻擊西段城牆,也將兵力集中於此。

隨着號角聲響起,隋軍推着簡易的攻城器械,聲勢浩蕩的向城牆逼近,但屢屢被守軍輕易擊退。

後方的崔澈無奈道:

“這等拙劣的演技,只怕瞞不過高逆。”

可高智慧卻並未生疑,他也是第一次守城,一些軍中宿將能夠輕易看出的馬腳,高智慧卻一無所知,還以爲真的是守軍屢屢挫敗隋軍的衝鋒。

只是崔澈並不知情,他嚴令衆將,不可敷衍了事,就算是演戲,也要演得真一點。

隨着隋軍加大了攻城力度,守軍的壓力倍增,但好在依託城牆,還是屢次將隋軍擊退。

戰鬥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日落,眼看隋軍撤去,上至高智慧,下至普通士卒,無不長舒一口氣。

只是隋軍用過晚飯,夜裡又來了城外集結,似乎打算要晝夜不止,猛攻永嘉城。

正當守軍全神貫注,準備迎接隋軍在城西的攻勢之時,永嘉城東,卻突然響起了喊殺聲,燃起的火光照亮了夜空。

正是走海路而來的來護兒,他按照計劃,趁着夜色,襲取城外水寨,將叛軍艦船盡數付之一炬。

隨即調轉方向,直撲東門。

望見城東起火,崔澈趕忙派遣魚俱羅領軍一萬,繞去東城,支援來護兒。

又下令麾下將士,趁着守軍驚懼的時候,猛攻西段城牆,使其無暇分身,不能回援。

而西門城樓上的高智慧已經得知水寨已失,艦船被毀。

如果此時再不走,被困死在了永嘉,那就真的走不脫了。

生死存亡的緊要時刻,他也顧不得家眷,帶着親信,騎上此前特意調集起來的馬匹,專往南門,企圖逃往泉州。

只是他才衝出永嘉城,便聽見一聲尖銳的鋒鏑,隨即便是喊殺聲四起,馬蹄奔騰的聲勢響徹夜空,高智慧膽戰心驚,正是張武領着八千騎卒向他奔涌而來。

城西是隋軍列陣之地,城東是汪洋大海,向北更是死地,崔澈早料到高智慧要向南奔逃,特意把軍中騎卒全部調到張武麾下,讓他截擊高智慧。

崔澈可不會驅使騎兵下馬攻城。

南人擅舟,北人擅騎,高智慧麾下數百騎馬步兵又如何敵得過張武的八千精騎。

只是頃刻間,就被吞沒,高智慧本人也被張武生擒。

然而戰鬥卻並沒有結束,雖然高智慧棄城而走,但城中守軍卻在頑強抵抗。

他們都清楚一旦破城,等待自己的就是一死,又怎麼會輕易放棄,況且高智慧開溜的消息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直到崔澈命令騎卒舉着火把,將高智慧帶到城下示衆,城中守軍的士氣這才瓦解。

永嘉東門最先被攻破,無數叛軍由南北兩門衝出,在黑夜中向着山林奔逃,此時,就連他們也顧不上城中的妻兒老小。

妻女被捉,還能活命,他們這些叛軍可是必死無疑。

隋軍追擊了一陣,但終究是因爲天色太黑,不敢往密林深追,只得作罷。

當夜,崔澈即領軍進駐永嘉,大肆搜捕叛軍家眷,這些都是將士們的戰利品,也是他們奮戰的動力源泉。

永嘉之戰,崔澈以生擒高智慧的張武爲首功。

張武先後擒得沈玄𢙓、高智慧,固然有運氣的成分,也與崔澈刻意關照脫不開關係,就比如今夜,無論將誰派去城南,基本都能拿下高智慧,區別在於是死是活而已。

入駐永嘉後,崔澈並未傳喚高智慧,他懶得與一個必死之人浪費口水,只是派遣五百騎卒將高智慧押往括蒼縣,往城下示衆。

翌日,崔澈以麥鐵杖領兵三千,攻取括蒼縣以西的松陽縣(今浙江麗水)。

又命魚俱羅領兵三千,攻取臨海縣(今浙江臨海市)。

這也是麥鐵杖初次領兵,爲此崔澈還特意派遣趙文作爲副將隨行。

趙文跟隨崔澈南征北戰,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兩縣都沒有多少守軍,麥鐵杖與魚俱羅輕易得手。

與此同時,當高智慧被五花大綁,出現在括蒼城外時,守軍士氣頃刻間便跌落谷地。

在隋使的勸說下,括蒼守將沈孝徹請降,由於其主動獻城,故而與麾下將士得免一死。

自此,在陸續平定常、蘇、湖、杭、越等地,處州也宣告光復。

第四章帶到,今天沒了。

(本章完)

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18章 崔家兒拳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62章 裴秀來京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83章 太子設宴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6章 夜不能寐第29章 孝子阿贇第8章 周主滅佛第44章 提攜後進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65章 屠戮宇文第42章 行差踏錯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147章 冊立新汗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259章 打聽消息還要晚一點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98章 新婦奉茶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39章 姑母有命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33章 暗中投效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59章 爲友尚義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65章 屠戮宇文第71章 一喜一憂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222章 投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