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聚兵無錫

第223章 聚兵無錫

麥鐵杖置身婦人之中,險些看花了眼。

眼見越來越多的有功之人,步入其中。

麥鐵杖也沒有繼續精挑細選,最終帶了兩名年輕女子,走到書吏桌案前,讓他登記二人姓名、籍貫。

聽這兩名女子自述是朱莫問的侍妾,麥鐵杖心道:

‘呵!這老小子倒是好眼光。’

這一次分配戰果,不同與以往,只發放給參與京口一戰的有功將士,即博陵騎卒、崔澈麾下五千騎士、來護兒、史萬歲、崔弘度的部衆。

至於被崔澈拋給楊廣的步卒,便只能幹看着。

但即使是這樣,也一直忙碌到了深夜,登記歸屬的書吏甚至都提不動筆。

衆人眼睜睜看着罪婦與物資被送往江北,直到高臺上的鼓聲再度敲響,纔將他們的注意力拉回高臺之上。

崔澈笑道:

“瓜分叛軍妻女,是什麼感覺?”

十萬大軍但聞其聲,盡皆爽朗大笑。

“樂之極也!”

“謝燕公賞賜!”

但崔澈卻突然收斂了笑容,問道:

“被人瓜分妻女,又會是什麼感覺?”

衆將士愕然,他們面面相覷,皆不知崔澈之意。

“渡江之前,我曾說過,不從軍令,無故後退之人,盡皆處死,今日我再補上一句.”

崔澈說着,指向陸續登船的叛軍家眷,大喝道:

“妻女也將被視爲罪眷,與她們一樣,作爲戰利品,賞賜有功之人!”

衆人聽聞,無不肅然。

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奮勇殺敵,能獲重賞,瓜分他人妻女。

違背軍令,畏敵不前,則妻女爲他人淫辱,自己還得受軍法而死。

應該如何選擇,無需崔澈教導。

渡口處,母女分離,姐妹離散的哭喊聲迴盪在夜空中,久久不曾斷絕。

與此同時,隨着京口一戰的潰兵四散逃亡,吳縣沈玄𢙓、晉陵顧世興、無錫葉略、常熟陸孟孫等人也都陸續知道了隋軍不肯納降的消息。

他們並未封鎖消息,以致於部衆人心惶惶,但很快又集結將士,勉勵他們死戰。

吳縣城外,蘇州天子沈玄𢙓激勵士氣:

“北虜要將我等趕盡殺絕,束手乞降,必死無疑,拼死奮戰,纔有一線生機!”

麾下將士紛紛高呼:

“勢與北虜死戰!”

“驅逐北虜,保衛家園!”

呼喊聲驚醒了城頭的蘇州刺史皇甫績。

“可是城中有了叛亂!”

皇甫績驚恐道。

堅守吳縣兩月有餘,皇甫績的精神已經高度緊繃。

這段時間,他吃住都在城樓上,鼓舞將士,甚至親自上陣殺敵,好不容易纔守住了吳縣。

皇甫績如今最擔心的是城中發生叛亂,有人偷開城門,接應叛軍入城。

畢竟這裡不是北方,而是江南。

親信趕忙寬慰道:

“只是城外叛軍在鼓譟聲勢,並非城中生亂。”

皇甫績聞言鬆了口氣,他扶着城牆站了起來,仔細傾聽城外叛軍的呼喊,似乎還聽到了崔澈的名字。

“莫非是援軍將至!”

皇甫績欣喜道。

他當然聽說過崔澈的大名,別看皇甫績如今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遠離朝廷,但早些年,他也是朝中的風雲人物。

楊堅掌權,除鄭譯、劉昉以外,當時備受宇文贇信任的皇甫績也是重要推手,他是宇文贇在東宮時的侍讀。

其母韋長英,便是韋孝寬的長女,皇甫績自幼喪父,繼而喪母,三歲就成了孤兒,自小被外祖父韋孝寬收養。

而崔澈的名字,在皇甫績服侍韋孝寬湯藥的時候,也時常聽他提起,當時以爲是溢美之詞,如今再思量,只能感慨外祖父的識人之明。

聽說了援軍的消息,吳縣守軍倍感振奮,而城外叛軍也暫緩了攻勢。

沈玄𢙓清楚麾下將士本就不如隋軍勇銳,又被分散於各地,容易被崔澈逐個擊破。

他留蘇州人顧子元領軍繼續圍困吳縣,自己則領軍北上,欲集結部衆,尋找戰機。

當沈玄𢙓前腳剛離開吳縣,晉陵守將顧世興便灰頭土臉地退到了無錫。

無錫守將葉略將他迎入城中,沒有了外人,葉略疑惑道:

“顧兄有將士萬人,晉陵何以輕易失守!”

顧世興嘆氣道:

“隋軍三千多人在城下挑戰,我派遣都督鮑遷領五千部衆與之會戰,鮑遷大敗,逃回晉陵的不足千人。

“被俘將士皆被崔澈押來城外,當衆斬首,放話只有主動獻城,才能活命。

“我見晉陵城中人心大亂,城池不可堅守,於是帶了部衆棄城,前來投奔葉兄。”

葉略聞言大驚失色:

“隋軍不納降,犯下兵家大忌,使我軍心存必死之志,可鮑遷爲何又敗得如此輕鬆。”

顧世興重重一嘆,說道:

“也不知道那崔澈究竟使了什麼手段,隋軍人人悍不畏死,有進無退。

“那鮑遷也是個草包!之前一直吹噓自己武藝了得,可才一交手,就被一名重瞳大將斬落馬下,致使大軍潰敗!”

聽說是一員重瞳大將,葉略反倒覺得顧世興敗得理所當然。

古人迷信,認爲重瞳之人必非凡品,鮑遷被重瞳大將一個照面斬落,這才合乎道理。

正當葉略寬慰顧世興的時候,城外有信使來報,草頭天子沈玄𢙓御駕親征,即將抵達無錫。

常熟守將陸孟孫也領命率部而來。

當天夜裡,沈玄𢙓、陸夢孫陸續抵達,無錫城中聚集了近六萬大軍。

沈玄𢙓爲衆人分析道:

“崔澈受命南下,有楊堅催促,必定急於與我軍決戰。

“我軍當據城堅守,靜待時機。

“若崔澈久攻不下,必受彈劾,臨陣換將之際,便是我等與隋軍決戰之時!”

沈玄𢙓是蘇州豪族出身,故而對當今朝堂的態勢多少也瞭解一些。

衆人聞言,無不深以爲然。

也下定決心要固守無錫,等待戰機。

同時沈玄𢙓又向另外兩名草頭天子,即婺州汪文進、越州高智慧遣使求援。

看在同是義軍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與此同時,晉陵城中,隋軍大置慶功酒。

崔澈親自斟酒,朝着魚俱羅笑道:

“今日之戰,當以魚將軍爲首功,請滿飲此杯,回朝之後,崔某必爲將軍在御前表功!”

還有兩章。

(本章完)

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66章 深夜來客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44章 提攜後進第17章 初至聞喜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92章 可汗夜遁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605章 繼領水軍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79章 戰事再起還要晚一點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84章 涼亭桂樹下一章在凌晨兩點前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73章 如魚得水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581章 開平三年大家不要等第75章 雕版印刷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36章 天元駕崩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38章 大戰將起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還要晚一點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40章 孝寬之疾第34章 剖明心跡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57章 楊廣相求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99章 放浪形骸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89章 有子名樂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62章 裴秀來京第340章 改變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