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德彝同行

第16章 德彝同行

當天,王家父子沒有再回田裡忙活,而是在後院殺雞宰鵝,將家養的牲畜全宰了,準備讓妙容明天帶回縣城。

正如崔澈所想,他們拿不出同等貴重的謝禮,只能盡其所能,聊表心意。

而王母則拉着妙容在屋裡敘話,聽說此行是崔澈特意繞路,讓她訪親,王母更是歡喜,卻也不忘了告誡女兒,莫要恃寵而驕,將來嫡妻進了門,若是個悍婦、妒婦,更得小心侍奉。

妙容聽得連連點頭,夜晚,母女倆人睡在一張榻上,說了一晚上的體己話。

一開始是妙容細述自己在崔府的生活,可說着說着,話題全偏到了崔澈身上,說他爲自己剝橘子吃;說他思念父母,躲在被子裡偷偷流淚,被她發現後伏在自己懷中痛哭;也不忘了提起崔澈在近春文會上吟詩詠鵝。

直到夜深,瞌睡重了,才停歇下來。

翌日清晨,王父找鄉人借了一輛推車,搭載處理乾淨的牲畜。

王母昨夜說是讓王父一人送行,可真到了臨別之際,還是跟了過去,只留王進看家。

妙容與兄長道別,懷着不捨又期盼的複雜情緒,與父母去到了縣城。

望見停靠在客棧外的馬車,妙容長舒一口氣,暗道:

‘小郎君果然在等我。’

相聚總是短暫,離別總是太快。

崔澈得知王父、王母推來了一車的肉食作爲回禮,出門正要答謝,卻望見了妙容一家三口相擁而泣的畫面。

他駐足在門口等了一會,直到三人整理好了情緒才走出客棧稱謝。

揮手道別父母,妙容才止住的眼淚又流了下來。

崔澈爲她拭去淚珠,安慰道:

“莫要哭了,將來還會有再見的機會。”

“真的?”

妙容哽咽道。

“我何時騙過你,走吧,都哭花了臉,快回客棧清洗下,我們馬上就要啓程了。”

崔澈一行人離開中丘縣,繼續走官道向鄴城而去,雖然繞了點路,但並沒有耽擱太多的時間。

有張武領着二十名護衛隨行,又是駕着有博陵崔氏標識的馬車,一路上倒也平安。

四月十四,馬車駛入鄴城的時候,再也見不到香火繁盛的景象,四千廟宇,八萬僧尼,盡數成了前朝舊事。

距離與封家約定的日子還有兩天,崔澈回了鄴城府邸,着人與封家報信,約定十六日辰時,在紫陌橋碰面。

妙容家贈送的肉食早在途中,崔澈便與隨行之人分食,如今正值初夏氣候,放不了太久。

崔澈連着與妙容、趙文等伴當在鄴城遊玩了兩日,他清楚此番西行,只怕是再見不到這座匯聚了河北精華的千年古城。

四月十六日,清晨,天才矇矇亮,崔府的車隊就向城北駛去,不多不少,正好辰時趕到了紫陌橋,而封家六兄弟已經等候在橋前。

崔澈走下馬車與六位表叔見禮,又望見他們身後一名外貌儒雅,與封家兄弟頗有幾分相似的老者,無需封德彝介紹,崔澈躬身行禮道:

“澈兒拜見舅公。”

這人正是封老夫人的同父弟,封子繡。

封子繡此前被南陳俘虜,北齊滅亡,又逃回了河北,得以父子團聚。

“嗯,無需多禮。”

封子繡打量一眼崔澈,對其風姿儀態都很滿意,轉頭對身側的封倫叮囑道:

“德彝,澈兒年紀小,又是你姑丈唯一的血脈,此番遊學,你需好生照料。”

原來封子繡逃回河北,聽說封倫計劃往關中游學,便爲他提前賜了表字,方便與人交遊。

封德彝自然是一口答應下來。

送走了父親與五位兄長、堂兄,封德彝才與崔澈說起了新的西行路線。

按照他們此前的規劃,是要走太行山道,先去幷州省親,再往河東聞喜與裴秀匯合。

只是前段時間突然傳來消息,二月底的時候,北齊宗室高紹義起兵欲圖恢復,與幷州相鄰的肆州以北280餘城響應,奉命鎮守幷州的北周宗室宇文神舉正調兵攻打,正是兵荒馬亂的時候,還是等幷州局勢安定了,再去訪親。

原計劃要拜訪的這門親戚,正是崔澈的小姑,封老夫人的次女。

小姑父李元儉出身隴西李氏,北齊時官拜幷州田曹參軍,周師入晉陽後,李元儉繼續留在幷州總管府任職。

封德彝原計劃繞道幷州,也是打了將崔澈的表兄弟們誆去長安遊學的主意。

如今幷州是肯定去不得了,便不走太行山道,沿着黃河溯流而上,直往聞喜縣去尋裴秀。

二人商量妥當,各自乘上馬車,兩家車隊並在一起,過紫陌橋向西南行去。

途經韓陵,崔澈掀開窗簾,有心憑弔古戰場,見一見高歡爲了表功,命溫子升所著‘韓陵片石’,最終卻還是安坐在車內,搖頭失笑。

無論高家、宇文家,都只是流水的天子,而士族纔是鐵打的老爺。

只是這鐵打的老爺,也將迎來他的張麻子。

造紙術與印刷術的發展,無疑打破了士族對知識的壟斷,而萌芽於南北朝的科舉制,更註定要取締士族對官位的壟斷。

再過不久,士家門閥不再是統治者治理國家的唯一選擇,寒門子弟將會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只是短暫地失神,崔澈便將這些想法拋在腦後,造紙術與印刷術的發展,推進教育的普及,士族門閥政治被寒門打破是歷史的必然性。

士族無論賢愚皆可出仕,寒門有才之士卻報國無門,這樣的現象能夠存在三百餘年已經足夠離譜,崔澈無心再去爲它延壽,也知道那是螳臂當車的行爲。

說到底,上一世,他也只是普通民衆中的一員,恨透了階級壁壘。

馬車一路西行,崔澈與封德彝在同行的這段時間裡,關係越發熟絡,也讓他對於這位小表叔的印象不再侷限於史書中的形象。

在史書中,封德彝是備受楊素信重的幕僚,爲此甚至招他爲婿;也是與虞世基狼狽爲奸,敗壞朝政的佞臣;更是明面上輔佐李世民,暗中支持李建成,兩頭下注,卻能矇蔽二鳳,直到死後十七年才被李世民發覺的老戲骨。

繼續向大家求推薦票。

(本章完)

番外發不出來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39章 姑母有命第70章 擊鼓鳴冤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33章 暗中投效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5章 竇府家宴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89章 有子名樂第54章 再見德彝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22章 求學之心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14章 妙容訪親第507章 受驚失眠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86章 佳人邀見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39章 姑母有命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526章 救援隴右新章在審覈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82章 勿慮婚姻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21章 稚子擇師第361章 奚族生亂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44章 提攜後進第22章 求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