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出鎮幽州

第137章 出鎮幽州

開皇七年(587年)正月二十二日,崔澈被楊堅召入宮中。

“過去三年,崔卿治理地方,可曾懈怠了武藝?”

楊堅並不急於提起任命之事,他將崔澈帶到了校場,問道。

昨日稱賢婿,是因爲在敘私情,今日稱崔卿,稍後自然要談論公事。

“功名只向馬上取,微臣片刻不敢疏忽。”

崔澈回答道。

倒不是吹噓,隨着年齡的增長,崔澈氣力漸增,十三歲時,他只能使用六鬥騎弓,如今卻能在馬上挽一石弓。

這幾年,他不僅勤練騎射,更與秦瓊學習馬槊,雖說不一定要他上陣廝殺,但技多不壓身,指不定哪天真能派上用場,救了性命。

楊堅命崔澈上馬演示,崔澈先取了長弓上馬,懸掛一壺箭,由侍衛遷來一匹御馬。

宮中御馬,最關鍵的便是要性情溫順,若是性子太烈,別說傷到了楊堅,哪怕是皇子、公主墜馬,也是大事情。

故而崔澈也不需要費心去將坐騎馴服,他翻身上馬,在楊堅的注視下,策馬疾馳,行進間,空出雙手,取箭張弓,稍作瞄準,便鬆開了弓弦。

箭矢破空,正中五十步外的箭靶。

“好!”

楊堅大聲爲女婿叫好捧場。

崔澈大受鼓舞,箭矢不斷被他射出,頃刻間,箭壺已經空空如也,一壺二十支箭,僅有一箭落靶。

“崔卿果然大有長進!”

楊堅誇讚道,他當然知道崔澈過去的水平。

當初崔澈一箭射傷攝圖,歸朝後,曾被楊堅帶來校場,要見識所謂神射,那一次着實丟了人,十箭只中了六箭。

如今一雪前恥,崔澈還不罷休,他牽了御馬近前,向楊堅請求改用馬槊。

楊堅當即應允,於是崔澈又改換了一支馬槊,在疾馳的御馬上,舞得虎虎生風。

在秦瓊的悉心教導下,崔澈在三年時間裡,也把馬槊學得有模有樣,雖說距離真正的用槊高手還差得遠,但也夠唬人的了。

出了一身汗,崔澈這才下馬,來到楊堅身前覆命。

楊堅笑道:

“以崔卿之驍勇,朕亦能放心委以邊防重任。”

崔澈聞言,大喜過望。

邊防重任,指不定就是與南陳僵持的淮南、漢東等地。

就在他滿心歡喜的時候,楊堅也道出了對崔澈的任命:幽州總管。

開皇三年(583年),隋軍分置八路大軍,反擊突厥,陰壽領幽州精兵遠擊高寶寧,突厥趁幽州空虛,興兵劫掠。

時任幽州總管李崇戰死,楊堅於是派遣夔國公周搖接任,三年,準確來說是三年半的任期結束,周搖轉任外地,楊堅如今便有意讓崔澈接過其職,都督六州五十鎮諸軍事。

沒能被派往南方前線,而將去往北方任職,崔澈心中不免遺憾,但他也不能拒絕楊堅的安排,只得請求道:

“陛下有命,臣不敢推辭,但請陛下許臣參與伐陳之戰,臣不敢調用幽州精兵,只需領安平縣三千鄉團即可。”

“自無不可!”

楊堅應允道。

他也清楚崔澈渴望參與滅陳,畢竟十一歲就上《平陳策》,可見平時沒少思量着滅陳建功。

但淮南、漢東有韓擒虎、賀若弼、楊素等人坐鎮,着實沒了崔澈的位置。

恰巧周搖調任,幽州這等要衝之地,急需能力出衆的心腹鎮守,這纔有了今日的試探。

楊堅從不懷疑崔澈的聰慧,如今見他不曾懈怠武藝,最終下定了決心派遣崔澈前往幽州。

崔澈見楊堅答應下來,趕忙謝恩。

只要不錯過滅陳之戰,幽州其實也是一個好去處。

自古便有燕趙精兵一說,好生經營幽州,一旦天下有變,引幽州精兵配合博陵騎卒,席捲河北南部,打通與青州的聯繫,即可將自己的勢力連成一片。

屆時向西取河東,向南蠶食河南,便可成東魏、北齊之勢。

作爲大隋忠良,崔澈出宮後,便在腦海裡描繪着將來匡扶社稷的藍圖。

回到府上,他來不及將任命告知衆人,便命李青派人往東陽城報信,告知滯留在青州的崔昭容、封老夫人以及一衆幕僚先往幽州治所薊縣(今北京)等候。

翌日,關於裴秀、黃百吉、韋藝三人的任命也相繼下達,三人總領各州鹽務,政績突出,裴秀與黃百吉雖然僅是長史,但二人刺史不能任事,州內事務多由他們代理,也讓楊堅看到了二人才華。

黃百吉升任青州刺史府長史,雖然同是一州長史,但是由中州調任上州,自然是升了官。

而裴秀則被拜爲青州總管府司馬,這其中,吏部尚書蘇威可是出了不少力。

裴秀出自聞喜裴氏,是河東大族,又曾在楊廣幕府任職,官路自然要比黃百吉順暢許多,故而一個在總管府任職司馬,一個卻只能在刺史府任長史。

至於韋藝的任命,倒是沒有出現意外,由膠州刺史升任營州總管,與崔澈做了鄰居。

任命才下達,韋藝便來了武城公府,崔澈對他的來意一清二楚,無非是想拉着他繼續做生意。

私鹽肯定是不能再賣了,二人總不能大着膽子在幽州、營州去開灘田,但朝廷放開各項經營,又地處邊疆,與奚人、契丹、高句麗接壤,也不怕做不成生意。

只是具體如何合作,就得重新安排。

當初韋藝之所以肯接下所有的活,還跟崔澈五五分賬,無非是官大一級壓死人,而且沒有崔澈的首肯也做不成私鹽買賣。

如今雖然兩人依舊有不小的差距,幽州總管屬於上等,爲從二品,營州總管卻只是下等,爲從三品,但二人互不統屬,韋藝當然不會再有那麼大的讓步。

崔澈與韋藝約定,等上任後,再好生謀劃,將他送出府,便在回憶出宮前,楊堅對自己的叮囑。

基於北守南攻的大戰略,楊堅自然是讓崔澈不要主動挑起邊釁,可崔澈卻有自己的想法。

他打算將博陵騎卒調去幽州,拿胡人練手。

當然,做起來自然得小心謹慎。

無論如何,惹事的肯定是那些胡人,崔澈這人最愛好和平,當夜便讓後廚燉了一鍋鴿子湯。

今天應該沒了,我這個月就要把老書完結,不能再鴿了。

(本章完)

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93章 三線告捷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215章 重瞳快腿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45章 賞功罰罪第75章 雕版印刷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21章 稚子擇師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69章 晉王設宴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94章 突厥分裂第349章 事後處置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15章 闔家再聚第20章 抵達長安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34章 剖明心跡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77章 南陳奪嫡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57章 楊廣相求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11章 近春雅會第1章 邊疆牧童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75章 雕版印刷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30章 貴人相邀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314章 與敵僵持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94章 突厥分裂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73章 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