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奔襲歷城

第110章 奔襲歷城

渤海,又名勃海,也稱少海,後世中國最大的海鹽產區長蘆鹽區就分步在渤海沿岸,這也是崔澈篤定能在渤海製取海鹽的原因。

他自小生長在海濱,家中幾代人都是以曬鹽爲生,雖說到了崔澈這一代,以讀書爲主業,但寒暑假也會幫着父母在灘田裡忙活,對於製鹽工序,他是一清二楚。

蘇威與崔澈站在渤海之濱已經整整一天時間,親眼目睹了眼前這一畝灘田的產鹽量,他險些驚呆了下巴。

東魏權臣高澄曾在青、滄、瀛、幽四州傍海煮鹽,設置鹽竈2666座,每年得鹽20萬斛,已經是值得炫耀的政績。

而崔澈此前誇下海口,這一畝灘田,一年可得海鹽百斛,若依此法,開設灘田十萬畝,一年便是1000萬斛。

蘇威起初以爲他是誇大其詞,可一整天看下來,親眼見證了海鹽產量,他再也沒有了懷疑。

嚐了味道,只覺得相較於煮鹽,更是鮮鹹可口,蘇威顧不得回味,他朝崔澈躬身道:

“崔君此法,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蘇某代天下百姓,拜謝崔君!”

激動之下,連稱呼都變了,不再稱呼駙馬,而尊稱崔君。

崔澈哪會受蘇威這一禮,他趕忙避讓,將蘇威攙扶起來,謙讓道:

“崔某也是得異人相授,不敢獨據此功。”

蘇威追問道:

“不知哪異人如今身處何處?”

“此人乃一雲遊道士,不知其姓名,來去亦無蹤,恐難以尋覓。”

“唉!恨不能與之論道,或另有濟世之法!”

蘇威遺憾道。

倒不是崔澈不想一人獨佔此功,而是曬鹽法工序複雜,他再是聰慧,可從未到過海邊,也不能憑空想出這麼多道工序的製鹽之法。

眼見蘇威被鹽利衝昏了頭腦,崔澈察覺火候已經夠了,他故作長嘆道:

“澈只恐燕總管與我有舊怨,因澈之故,不肯盡心推行曬鹽之法。”

蘇威哪還不明白崔澈言下之意,他笑道:

“崔君儘管放心,那燕榮爲非作歹,惹得天怒人怨,蘇某此番回京,必定向聖人稟明實情,嚴懲其罪。”

“崔某賑災,不過是解青、膠、光、莒四州百姓一時之難,蘇公若能除此禍害,纔是真正救民於水火!”

說罷,崔澈又憂慮道:

“燕總管去職,不知會由誰來接任,這曬鹽之法工序複雜,又事關國計民生,總管人選,不可不慎重。”

蘇威承諾道:

“曬鹽法由崔君所獻,對於其中竅門,想必是爛熟於心,誰又能比崔君更適合青州總管之位,蘇某必會向聖人舉薦!”

崔澈暗喜不已,他亦向蘇威示好道:

“當初崔某得異人授此法,心存疑慮,並未深信,多虧蘇公得知此事後,催促我選址試驗,才知曬鹽之利,澈自會向聖人闡明其中關節。”

蘇威聞言,臉上笑容更盛,二人三言兩語間,便完成了一筆交易。

至於燕榮,他能開出什麼條件?

正當崔澈與蘇威喜笑顏開的時候,遠方傳來呼喊聲:

“崔使君!”

崔澈定睛一看,來人正是秦瓊,另有一騎緊隨其後,卻不認得。

蘇威也瞧見了打馬而來的少年,他問道:

“那位是?”

“是府上司馬秦愛之子秦瓊。”

崔澈介紹道。

秦瓊駕馬奔至崔澈面前,不等馬兒停穩,他便一個翻身跳下馬背,與崔澈、蘇威見過禮後,當即爲他們引見隨他而來的王喜。

當日王喜去祝阿縣尋找崔澈,在與竇威、秦愛說明情況後,二人便派秦瓊帶了王喜往渤海之濱。

王喜向崔澈與蘇威告發燕榮之謀,二人倒吸一口涼氣。

蘇威喃喃道:

“那燕榮莫不是瘋了。”

崔澈也是驚駭不已,但他還是疑惑道:

“你既是燕榮親隨,又怎會來向我告發。”

不是崔澈多疑,這些個親隨,其身份就相當於趙文之於崔澈,只有最信賴的奴僕纔有資格充當親隨。

王喜並不急於自辯,反而是脫下了衣服,露出了滿身傷痕。

“燕榮對我等隨從肆意凌辱,無罪尚且受罰,犯下小錯,便有殺身之禍,我等又怎會助他謀逆。”

崔澈與蘇威眼看這王喜身上幾乎沒有一塊好肉,終於信了他的說法。

蘇威問道:

“燕榮欲反,崔君以爲應當如何?”

崔澈稍作沉吟,說道:

“爲今之計,當先發制人,澈願領騎卒奔襲燕榮住處,將之擒獲。”

“可有用得着蘇某的地方?”

崔澈躬身道:

“崔某此爲,實在是事態緊急,未免青州生靈塗炭,這才先行發難,他日聖人若是問罪,還請蘇公替崔某爲證。”

蘇威趕緊扶起了崔澈,他鄭重道:

“崔君無需多禮,那燕榮既然要害蘇某的性命,我又豈能置身事外,無需崔君相請,蘇某也會據實相告。”

開皇三年(583年)十月初八,夜色已深,崔澈率領麾下三千騎卒星夜兼程,終於趕到了歷城城外。

城門已經關閉,崔澈與麾下騎卒埋伏了起來,王喜打馬向城門衝去。

“來者止步!”

城頭上有人高喝。

王喜拽着繮繩,大喊道:

“快開城門!我是燕總管府上親隨王喜,有要事相報,若是耽擱了燕總管的大事,你們誰也吃罪不起!”

值守之人不敢輕信,派人去驛館請來一名總管府親隨驗明瞭身份,這才下令開門。

夜裡私開城門,罪過不輕,可若是耽誤了燕榮的大事,這條性命定然是保不住了。

眼見城門大開,崔澈當即下令,全軍隨他衝入城中,秦瓊一馬當先,城門洞裡的戍卒因爲是盜匪襲城,正要匆忙關門,卻聽秦瓊大喝道:

“燕榮謀逆,崔使君領兵擒賊,你等可是要助燕榮叛逆朝廷!”

也就是燕榮人緣實在太差,秦瓊一聲大喝,城門處十餘名戍卒,居然無一人阻攔,就這麼幹看着王喜與另一名燕榮親隨領了崔澈麾下三千騎,直奔燕榮投宿的驛館。

三千騎在街道上奔馳,雷鳴般的聲響驚動了歷城百姓,也驚醒了酣睡中的燕榮。

(本章完)

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51章 崔府夜話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98章 新婦奉茶第14章 妙容訪親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82章 勿慮婚姻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252章 君臣離心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95章 天子賜婚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571章 孤城難守大家不要等第80章 前線覓功第44章 提攜後進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32章 天子禪位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394章 陣前敘話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39章 姑母有命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299章 遼東之敗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86章 佳人邀見第8章 周主滅佛第70章 擊鼓鳴冤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333章 離間君臣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58章 失意之人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99章 放浪形骸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33章 暗中投效第526章 救援隴右請假一天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181章 禍亂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