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旱情初顯

進入了六月中旬之後,秦西省白天的最高氣溫迅速攀升,連續多天出現三十三、四度的高溫,而且自進入六月之後,除了零星地下了兩回連地面都沒有打溼的小雨之外,就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降水。而今年的春天,降水也要低於往年同期的平均水平近百分之十。

秦西省地處內陸腹地,屬大陸性氣候。秦西省境內也有不少的河流,還有黃河這條華夏的母親河,但是由於歷史上的過度開發,加上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水資源緊缺且時空分佈不均的省份。這裡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七百毫米,人均、畝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其中百分之七十的降水集中在汛期,百分之七十的水資源量集中在秦南地區。但是中部地區和北部地區的土地佔到了全省的本分之二,人口占到了全省百分之八十以上,可以說是一個極度缺水的省份。

今年,老天爺不給力,降水明顯減少,秦西省的北部和中部地區,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旱情的徵兆。

方明遠和蘇愛軍站在潼川區的山頭下眺望下邊的小區。其實說是山頭,實際上這裡纔是實際意義的平地,潼川區的城區建設是沿河道兩岸進行建設,而黃土高原的地質,使得河道其實是處於谷地。而“山上”卻可以看到大片的農田。

“冬季的降雪不過是達到了往年的平均水平,春季降水比往年同期的平均水平少了近百分之十,進入夏季後又沒有像樣的降水,河道里都沒有多少水,土壤有些缺水了。”蘇愛軍憂慮地道,“要是夏季降水仍然達不到往年的平均水平,估計今年中部地區和北部地區的農業要減產了。”秦西省這些年來雖然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蓬勃發展,而且在二零零八年,秦西省的gdp總量居全國十三位,正式跨入華夏的“萬億省份俱樂部”,但是農業仍然在省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吸納了大量的勞動人口。

方明遠也嘆了口氣,這天不下雨,而且連技術增雨的條件都沒有,人又能怎麼辦?人定勝天?呵呵,也得看是什麼天吧?要是賊老天……留條活路就不錯了。

“潼川區這幾年的經濟發展很不錯,水清了,山綠了,gdp也有明顯的上漲,看來省裡當年決定將潼川併入潼宜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也不枉當年省領導們爲此所費的一番苦心。”蘇愛軍笑笑道,“要是省裡的其他地市也能夠像潼宜這樣,我也能少操些心了。”

“蘇叔是不是又想往潼宜的身上壓擔子?”方明遠似笑非笑地看着蘇愛軍道,“一個潼川區,潼宜就消化了不少年,這兩年才見些成效,不再是市裡純拖後腿的,您要是再劃個縣過來,要是畢城的還好點,要是濰南和聖地的,趙叔恐怕得少活五年。”其實早在零七、零八年的時候,他就聽到了一些風聲,省裡有些領導認爲潼宜的土地面積太小,經濟卻是省裡排名前列,應當重新調整其行政區劃,將鄰近地市的一部分土地劃入潼宜,這樣也可以令更多的人得以分享潼宜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

而潼宜周邊的這幾個城市,奉元自然是不可能將自己的轄區劃歸潼宜了,那麼就餘下畢城、濰南和聖地市了。而它們與潼宜相鄰的地區,除了畢城市這邊還算是湊合,濰南和聖地兩市都是國家級或者說省級貧困縣。每年縣財政還要靠上一級政府的補貼才能夠正常地運轉下去。這還是因爲潼宜經濟的崛起,可以說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兩市經濟的發展。

“你不是想打造奉潼城市羣嗎?畢城和濰南兩市的發展,也是關係到整個城市羣能不能建立起來的重要因素。”蘇愛軍笑問道,“其實,你不用這樣,想要進行行政區劃的調整,也不是那麼容易,這不像潼川,當初上面能夠同意調整,一方面是因爲省裡的態度很堅決,另一方面也是上面希望能夠有所借鑑,希望潼宜能夠趟出一條解決像潼川這樣資源枯竭型城市的道路來。雖然說,潼川區的發展經驗並不那麼好複製,但是終究也是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經驗。呵呵,說到經驗,潼宜的發展可是給予省裡很多重要的啓示。尤其是在節水和治污方面。”

潼宜從開始建設的時候,就十分重視污水處理和水的循環使用,如今的潼宜工業污水處理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生活污水的處理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這還是因爲潼宜境內目前還存在不少的鄉鎮、村落,由於人口聚集的程度不夠,所以在生活污水處理這一塊,還沒有達到全面覆蓋。這些處理過的污水,一部分排回河道,一部分循環使用,一部分則進入中水管道,用來滿足廁所沖洗、園林和農田灌溉、道路保潔、洗車、城市噴泉、冷卻設備補充用水。

同時,潼宜也十分地重視節水,不僅僅加大了各種節水宣傳,還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有力推動。先是在潼宜市裡實行階梯水價,同時不管是新城建設還是舊城改造,都在大量地推廣使用節水器具。爲此,市政府給予了大量的補貼,以促使市民們積極主動地選用、換用節水器具,龍興建設集團公司所負責建設的小區,更是從一開始就全面使用節水器具。而且,潼宜的市政建設,對於各種管線的質量也是極其重視,雖然說這樣造成了投資金額的小幅上升,但是卻有力地控制了管線跑水滲漏以及後繼維護維修的費用。

節水不僅僅體現在生活用水,同時也體現在了工業用水上,潼宜轄區內的企業大量引進工業節水設備,採用節水生產方式和廢水循環使用,可使工業用水減少近百分之二十,水的重複使用率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對於那些耗水大戶,潼宜少引進、甚至於是根本就不引進。

據潼宜相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這些年來,通過種種手段,保證了潼宜的經濟、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用水量卻只比潼宜批准成立特區時,翻了不到十倍,完全不成比例。

李東星成爲了奉元市長之後,也大力推動奉元市內的節水和污水處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成果遠不如潼宜這樣顯著。但是與省內外的其他同等規模的城市相比起來,卻已經是走在了國內的前列,有力地緩解了奉元水資源緊張的局面。

蘇愛軍擔任省長之後,在全省範圍內,尤其是中部地區和北部地區,也大力推廣節水和污水處理,但是從目前的效果來看,由於經濟水平和地方財力的約束,這些城市的推廣進程難以盡如人意。

“其實潼宜在未來幾年裡,用水量還可能會開始下降。”方明遠道。

“你說的是要在潼宜境內推廣滴灌和噴灌技術嗎?”蘇愛軍道,“這我知道是兩種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但是前期成本太高了。”他知道,如今在全省對水資源的使用中,農業可以說是佔據了最大的一塊,差不多要到百分之七十!而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生活用水,就是全加到一起,也達不到百分之十三!所以,農業用水,哪怕是能夠節省百分之幾的量,都可以顯著緩解城市用水緊張的局面。

“蘇叔說得是,推廣滴灌和噴灌技術最大的難題就是前期成本太高,種植普通作物的話,以目前的市場價格來看,利潤太低。所以這兩種技術只適宜用於種植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好在有潼宜和奉元兩大城市,日後種植的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倒是不愁銷路。”方明遠道。

“也就是說,潼宜日後的糧食產量會出現明顯下滑了。”蘇愛軍微皺眉頭道。

“嗯,確實是像蘇叔你所說的,潼宜日後的糧食產量會漸漸減少,需要從外地大量購入。”方明遠點點頭道,“我個人認爲,這會是日後的一個趨勢,越是靠近城市,當然說的是達到一定規模的城市,它周邊的農田用於種植低附加值作物的比例就會越小。如今已經是全球化的時代了,咱們不說從海外購糧,就是鵬城人吃龍江省大米也不是什麼好奇怪的事情。人有分工,城市有分工,爲什麼各個地區、各個省份就不能有分工?那些自然環境好,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和省份,大力發展農業,纔是應當。”

“農業難以致富,農民生活貧苦,地方上沒有錢,誰不想過富裕生活?”蘇愛軍搖頭道。

“蘇叔,農業難以致富,農民生活貧苦,地方上沒有錢,這是實情。但是是國際上的普遍現象嗎?發達國家的農民,生活水平比我們的很多城市居民還要高,就是在他們國內,也不是貧困人口!說到底,還是一個制度和效率的問題。潼宜如果說完全放棄農業,當然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只是打個比方,那麼再容納兩倍以上的人口,完全沒有問題。而這兩倍的人口,就足以容納聖地市和畢城市的全部人口,可能還有餘量。這一下子就騰出了多少土地?”方明遠道,“各地全面發展工業,是不現實的。而且,我認爲,目前用gdp來考覈官員的政績也是不妥當的。各地條件不一,有的地方土地面積大、人口多、自然條件好、靠海臨河,有的地方土地狹小多山、既不靠海也不臨河、人口不多,兩地之間有可比性嗎?要比還不如比人均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至少這樣會公正一些。”

蘇愛軍苦笑地搖了搖頭,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想要達成這一目標,我們的短板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農業人口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謀生技能少、家裡積蓄也不高、沒有足夠的養老和醫療保障,讓他們離開土地進入城市,很多人根本無法適應,也無法保證能夠有一個說得過去的生活水平。

而且,如今省裡每年都在發愁適齡青年的就業問題,工作崗位不夠,薪酬水平不高就讓人頭痛不已,要是再讓大批農業人口進城離開土地,不說亂七八糟的各種福利成本地方財政能不能承受得起,光是保證就業,就是一個大難題!

“我知道這是一個大難題,也不是省裡就能夠解決的,需要全國一盤棋來進行調整。不過,潼宜打算先做着試試。要是有成效,日後再推廣開來,也算是穩妥。”方明遠笑笑道,“就是希望省裡擡擡手,能睜一眼閉一眼的,就睜一眼閉一眼,能幫着我們爭取的,也幫一把。”

“這個是當然,不用你小子說,我和東星也會盡力幫你辦的。”蘇愛軍笑道。潼宜的崛起,可以說爲秦西省經濟添加了第二個發動機,而且它還不像晉寧那樣過於依賴資源。光是這些年來,從全省各地吸納了數以百萬計的人口一項,就爲全省的諸多地方政府減輕了很大的就業壓力。

依照方明遠所說的方式,一方面推廣種植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從而達到提高畝產值和節水的目的,一方面不斷地進行城區建設,將更多的原本農業人口吸納到城區中去,從而達到緩解水資源緊張和提高務農人口的收入的目標。

這一方案目前也只能夠在潼宜境內進入大力推廣,這主要是因爲潼宜是特區,稅收絕大部分又是直歸方家,所以步子走得大一些,只要不嚴重扯到蛋,所面臨的風險是要遠小於他們這些官員的。

蘇愛軍點了根菸,又遞給了方明遠一根,在田埂上蹲了下來道:“還有一件事,你小子得給我個實話,製藥廠你真不打算落在奉元或者說潼宜了?這些天來,跑到我這裡哭窮的,要我幫着要這個項目的官員,還有那些說情的電話,簡直都要把我煩透了。”(~^~)

第五百五十一章 兩次合作第二十六章 誰愛上誰上,反正我們不上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手筆第十五章 三個包裹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比照白俄羅斯第二百四十一章 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新的鮎魚(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一章 可惡的美國佬第一百四十章 我要殺雞給猴看第三百八十三章 提個醒第九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3》(求月票)第一百零九章 獻禮還是抽臉第五百九十章 一口價第四百四十九章 男人的小心思第二十三章 曹虎的挑釁第四百五十章 李雨欣的另一面第四百八十章 再見杜德利威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不是那麼容易的第九章 應允第八百七十九章 等待第八百零一章 錢,不是問題第八百二十六章 城市商業銀行(求月票)第六百一十二章 方明遠的俄羅斯情敵第四百四十四章 願者上鉤(下)第九百一十四章 應對(求月票)第六百三十三章 我的想法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我們的機會第十四章 投資網吧第一百三十一章 後繼無人第八章 攔路喊冤第八百二十七章 不簡單的老郭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一章 尋找未來盟友第三十八章 疑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着急的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未來的市長第二百三十七章 發飆第一百二十四章 尾聲第七百四十七章 他是“方”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獎賞?第五百二十章 我相信你第五十二章 火上澆油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有所得第四百三十九章 不要坑了他第三百七十一章 想吃獨食的宗家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手筆第七十八章 超市定址第三十八章 新的想法第三百二十章 民事賠償訴訟書第八百二十八章 從天而降的大餡餅第二百一十一章 所見略同第五百八十二章 火車新氣象第一千一十四章 技術爲先(求保底月票)第五十二章 等待第一百六十四章 爲難第五百九十八章 風向居然轉了第四百章 更進一步第二百六十章 白霖的煩惱(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當我們都是驢嗎?第一千三十一章 新消息(求月票)第一千一十三章 亡羊補牢(求保底月票)第五十章 火藥味十足的記者會第七百一十章 不和的難兄難弟第七百二十三章 岌岌可危第六百二十章 會面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會館第九百八十三章 久別的重逢第八百七十一章 不妙的風聲第六百九十八章 方家怎麼哪裡都插上一腿啊第二百八十八章 壓力第六百六十章 合作第一千九十九章 什麼來意第二百八十六章 去世的老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繁忙的一夜第三百一十二章 詹德的小心思第二百三十九章 我的請求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坑爹的貨第四百一十六章 你也配叫史進?第五百四十七章 重託第九百零七章 進步(求月票)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琢磨不透第五百八十九章 方家反悔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還要你們做什麼?第十七章 證明清白第二百零六章 引薦第六十一章 就讓我再忽悠一把第六百六十九章 認定了卡拉索礦區第五十七章 這不可能第四百二十五章 父輩有人好做官第七百五十九章 驚人的規劃(求月票)第三百零三章 私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伸出“援手”第二百二十章 人情第九百四十九章 信心(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七章 好上加好第一千零五章 第一次會面第六百三十三章 華海油來人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顧全大局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都留下吧第三百三十章 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