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明志

來到這個世界久了,顧同的內心,自然而然的已經融入到了這個世界中來了,前世的時候,那些響徹歷史書中的英雄風流人物,諸如鐵木真、金章宗完顏璟、元好問、耶律楚材以及丘處機等等,今生看來,卻也沒有那麼令人激動、興奮,相反,因爲種種原因,顧同和鐵木真乃是註定的仇敵,和完顏璟乃至衆多女真豪傑也定然是一生一亡以成結局,元好問、耶律楚材,雖然稚嫩,但是卻已經成爲了顧同堅定的追隨者和支持者,丘處機這樣的世外高人也爲了全真教的興盛,選擇了暗中聯手。是以,一路走來,對待這些人,顧同的心情反倒越加的平靜了。

好比此刻,當見到風塵僕僕,一路星月,千里而來的辛棄疾和陸游的時候,除了見面那一瞬間顧同有片刻的動容之外,之後,卻也覺得面前坐着的就是兩個懷着拳拳愛國之心的老人,除此之外,平凡普通,再無其他。

“可能這就是一種歷經世事之後的質樸無華吧!”顧同心中一嘆,不由得想起了前番和丘處機會晤之時,與之交談到的人生境界之論。

面對道行高深,給人洗了一輩子腦的丘老道,顧同可不想被洗成小白鼠,是以用王國維大師的人生三境之論與之交談,“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人生三境界,自然是丘老道的神仙方術所不能及的,是以當時說出之後,直接讓丘老道愣了,後來顧同自己也沒有在意,就權當是笑談揭過,可是等到第二天,滿城風雨,邱老道也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讓關中士子都知道了‘顧同的人生三境論’,可能是爲了給自己的全真教也打打人氣,免費宣傳宣傳,丘老道還很無恥的在傳言之中加入了‘此三境之論,乃是我與顧候共同參悟所得````’,好吧,丘老道夠無恥,無恥的以至於顧同現在不得不面對陸游和辛棄疾更加高深莫測的‘審視’和提問。

“王爺真乃不世之才,幾年之前,一曲《摸魚兒·雁丘詞》傳遍大江南北,以致臨安城中,青樓畫舫,依舊傳唱不息,後率衆歸順,起義兵入關中,一戰滅女真精銳十萬,九州震驚,沒想到我與稼軒才進到關中地界,就又聞聽顧候的人生三境之論,敢問王爺一聲,你這腹中,到底還有多少讓世人驚歎的東西啊?你可不知,一曲《摸魚兒》到教老夫這個寫了半輩子曲子的人都羞於下筆咯,哈哈!”陸游一邊打量着顧同,一邊笑呵呵的與之交談,言辭之中,幽默詼諧,聞之讓人暗暗發笑。

可能是因爲人生三境論之中的最後一境界用了自己的詞作的緣故,辛棄疾心中莫名的對顧同感覺很好,可是又不願表現的太過,讓外人覺得有諂媚之嫌,是以略作謙謹之後,辛棄疾也隨着陸游的話說道:“王爺高深莫測,非常人所能及,與王爺同處一時,卻也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悲,哈哈,王爺可能不知道,當初聞聽一曲‘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我可心中真有了幾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咯。”

陸游的讚許,辛棄疾的打趣,都讓顧同有幾分受寵若驚,不過多年的鍛鍊,讓他已經有了榮辱不驚的本領,是以輕輕一笑,以示謙虛之後,這才說道:“一時戲作,焉能入大家法眼?稼軒公的詞作,超神入化,縱觀詞壇,唯東坡先生才能匹敵,是以若是在稼軒公面前說詞作,可就真的是孔夫子面前賣文章,關老爺面前耍大刀,自討沒趣了,至於放翁,一生詩作無數,令人敬佩的時,放翁詩作,每一首都能夠激勵人心,其中憂國憂民之情,更是溢於言表,至於詞作,一曲《釵頭鳳》,如歌如泣,聞之者,莫不淚嘆。本王之作,更不敢在您二位面前賣弄啦。”

被顧同如此讚歎一番,辛棄疾和陸游心中都不由得有些欣喜,沒有人不喜歡被人誇讚,即使是辛棄疾、陸游這樣的舉世風流人物,在此刻,面對已經統轄十餘州,麾下兵馬十餘萬,爵封晉陽郡王的顧同的時候也是心有飄飄然的。

就這樣,三人從詩作談到文史,又從文史談到時局,天文地理,均有涉及,所幸的是,有前世的知識積累,顧同還是能夠應對一二的,當然,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卻始終比辛棄疾和陸游兩人差了一些,是以一番交談下來,顧同也是大有收穫,心中更是強烈的希望,能夠將二人就此留到身邊。

帶着幾分小心翼翼,顧同暗自組織了一番措辭之後,對辛棄疾和陸游說道:“稼軒公,放翁先生,你二位對於天下大勢可有什麼見解沒?”

顧同一問,參悟人生幾十載的辛棄疾和陸游焉能不明白,顧同這已經在暗暗考量他二人了,不過因爲對於顧同心有好感,再加上顧同有切切實實爲了江山一統做努力,辛棄疾也好,陸游也罷,也都不願意被這位冉冉升起的權勢人物看作只會愛弄文章的普通士人,因而思索了一會兒之後,辛棄疾當先說道:“當今局勢,宋、金對峙,西夏環顧一側,西遼、大理、吐蕃小國,各懷心機,然女真人善打仗,因而可列當今一霸,不過據聞大金國內,民生凋敝,經濟混亂,也是走下坡路了;西夏小國,不足爲慮,李元昊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王氣了,早晚必滅之;西遼,契丹餘孽所建,佔據古西域,等到將來中原一統,遲早亡之;大理、吐蕃,小國也,等到中原定鼎,其王必定來朝。至於我大宋,歷經險難不忘,其中一批批仁人志士爲了家國一統,不斷奔走,可歌可泣,只要我漢人不亡,則定國祚延長。”

辛棄疾一語言罷,顧同併爲着急着說什麼,而是將目光看向陸游。

早已經思索好了措辭的陸游,微微一笑,神色之中,帶着幾分睿智說道:“方纔稼軒公,列舉時政,老夫就不一一贅述了,但是老夫這裡卻還有幾句話,覺得應該說一說。”稍作停頓之後,陸游繼續說道:“當今天下,混亂不堪,諸強林立,稱王道寡着,不勝其數,然而不管是那家,爭來爭去,其實都是天下百姓受苦受難,所以,想要結束天下亂局,必定要有一強勢人物主導,真正爲了家國一統,江山一同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滅金、滅夏、滅遼,在建漢唐盛世,再現萬國朝賀,使我中華子民,不再受戰爭之苦,然而國朝之內,主戰派、主和派,意見根深蒂固,理學之後,又有學派之爭,朝堂聲音迥異,國力浪費,兵勇不增,重文輕武,如此種種,我大宋,何時才能一統天下?王爺,實不相瞞,此番北上,老夫就是想要看一看,你是不是那個真的爲了天下百姓可以不懈努力的人,如果王爺真的是,老夫這把老骨頭,就留到王爺身邊,鞍前馬後,一定要爲了實現中華一統的那一天添一把勁兒!”

盼望收復失地,盼望家國統一,此乃陸游必勝夙願,是以他不想失去機會,他想讓顧同成爲那個主導天下統一的強勢人物,好比周公一般,輔佐天子,再造盛世。

陸游一時失態,可不管是辛棄疾還是顧同,都沒有責怪他,相反,面對一顆心思,全部都在北伐之上的陸游,二人都是深深欽佩的。

顧同也被陸游的話所打動,本來他就有鞏固國家之志,可是又有志同道合者,心中自然是歡喜的,但是南宋這罈子水,實在是扶不起來了,派系林立,從根本上說,乃是既得利益集團不願意北伐,不願意將手中的權益劃分出去,如果大宋朝廷真的心往一處使的話,只怕當年趙構手中就可以收復失地了。在顧同看來,穩定朝綱,重整大宋,所要耗費的精力,可能一點都不比與諸國大戰少,甚至,面對那些道貌岸然的是大夫官僚士紳,一個不慎,就是身敗名裂,就是死於非難。文人殺起人,可要比戰場上的敵人還要可怕。

但是這些話,顧同難以對陸游說出來,畢竟陸游和辛棄疾都是宋臣,而在這個時候,宋王朝還是世人心中的正統,大多數的讀書人更是這樣想的,所以,顧同只能將自己的這些話壓在心頭,以等待良機。

不過,面對陸游伸出來的依附之意,顧同可不會讓機會錯過,當即便點頭對陸游答應道:“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再造漢唐盛世,以乃本王心願,放翁儘管安心,有我一日,女真人也好,党項人也罷,他們都不要想着在欺凌我煌煌漢裔,有我一日,異族,終將臣服我中華之下!”

第278章 赴京第340章 進軍關中(上)第362章 爲天下百姓計第121章 戰事緊(下)第255章 突襲第22章 籌建餘慶堂(六)第381章 夜話第296章 非是良臣第153章 轉機?第212章 蒙古來使第212章 蒙古來使第401章 反間制敵第409章 老爺,抱緊我(上)第361章 第三白五十六章 佈網(下)第355章 鏖兵長安(七)第31章 變故總在意料外第109章 故人第128章 大戰闊亦田(七)第599章 西遼王朝(續)第66章 洞房花燭夜第213章 世間事第416章 四方動第544章 無愧天地第42章 隴西李氏(中)第323章 兩封信第311章 各自佈局第569章 合縱連橫,脣亡齒寒第178章 伶牙俐齒第309章 世家聯盟第569章 合縱連橫,脣亡齒寒第144章 平叛(上)第220章 活着回去(上)第101章 謀算第250章 攻城(中)第4章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下)第162章 地多風流(下)第149章 麻煩來了第496章 兵臨城下(六)第161章 地多風流(上)第562章 戰艦雲集第628章 咽喉第563章 蓬萊雲雨第165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下)第285章 召見第365章 稼軒、放翁第436章 該我們出手了第286章 朝會第386章 財富(下)第168章 開府七件事(上)第517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74章 草的未來(上)第197章 羣芳吐蕊,會於一庭(下)第129章 回家第335章 最後的準備(上)第634章 終戰(一)第168章 開府七件事(上)第518章 議立第364章 重視第606章 俘兵,疏通運河第191章 衆賢歸服,勢力壯大第36章 大道何方?第574章 穩坐釣臺,通盤取勝第35章 御女心經第489章 圍殺第185章 春風徐徐,暖人心意第102章 歸心第268章 撤兵第72章 練兵(五)第362章 爲天下百姓計第39章 師師心思第247章 算計第523章 稱帝第47章 神武軍(上)第270章 家事(下)第264章 去留第434章 議和(上)第338章 戰爭來臨第209章 另有行者第625章 進逼(三)第591章 血洗開城(上)第188章 賢才畢至,吐哺歸心(中)第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中)第1章 醉醒時分已千秋第606章 俘兵,疏通運河第22章 籌建餘慶堂(六)第454章 戰淮(三)第63章 大婚(上)第352章 鏖戰長安(四)第18章 籌建餘慶堂(二)第206章 代帝巡狩(上)第396章 圍魏救趙第222章 營救第312章 反間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307章 等待第337章 開禧北伐第9章 改觀以及改變第164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中)第474章 激辯第432章 刺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