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上)

有幸能在範承吉府上得見王庭筠、王中立以及郝天挺這一杆子晉地儒士,顧同心中自是欣喜。

要知道,整個遼金乃至元朝,士林學子可以說拔尖者盡在山西,這倒不是說其他地方的學子就比不得晉地,而是因爲,山西優越的地理位置。

因爲有太行山的屏障,三晉大地很少遭受戰火,百姓生活相對穩定,所以這才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圍,因而這一時期,才造就了北地儒學盡在三晉之說。

儒學在晉地的興盛,也得益於契丹、女真兩朝統治者對於此地的重視,山西本就是鹽鐵生產的要地,而鹽鐵,又幾乎是封建國家的命脈。冶鐵業、製鹽業、造紙業、印刷行業這些古代經濟中佔有相當大分量的手工行業在山西均有,經濟的繁榮,反過來又促使了文化的發展,所以這一時期,纔會涌現出了衆多影響北地儒學發展的大家。

譬如趙秉文、王庭筠、党懷英、趙颯四人,幾乎是在南宋朱熹集成理學的同時,將理學和三蘇蜀學在北地結合,構建起了一套中原官學,這雖然是適應女真統治者的統治需要,可是誰也不能否定,在這一過程中,晉地士子對於這一過程的貢獻。

而同樣山西籍的元好問,又幾乎是承上啓下,推動了整個元代儒學的發展,使蒙古人放下屠刀,開始向孔老夫子敬拜,向儒學學習,學習漢家儀度。

心中對於這段歷史相當熟稔的顧同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一個結交羣儒的機會,因爲在他未來的構想中,這股子力量,可能對他執政晉北,所起的作用,絕對不啻於幾萬鐵騎。

而顧同關中才子的大名也博得了與座諸人的親近,不管是王庭筠還是王中立、郝天挺都熱心的爲顧同講解三晉大地的風土人情,再加上一干年輕士子對於顧同的仰慕,所以一時之間,顧同就很快的融入到了這個對於大金政壇有着足夠影響力的儒士圈子中去了。

想談甚歡,卻總有作別之時,總管府門前,作別範承吉和一干送行者,謝絕了王中立一定要邀請他到家中做客的盛情,約好來日有時間一定前去,又對被自己坑了好幾次的元好問說了句開春後要到西京府來見他的話,這才帶着何方一路往楊旭光府上走。

走在佈局奇特的太原城中,感受着城中的冰冷,顧同趁機就問起了王中立。

何方帶着幾分感慨,對顧同把往事講道:“那王中立我年輕時候也曾見過,當年我何家也算是和他王家有故交,可是一切、、、、王家乃是晉地第一大世家。”

說到世家,顧同刷的一下子就想到了長安起事失敗被殺的王子衝,隨即向何方投去一絲探問和疑惑的目光。

“大人猜的沒錯,長安作亂的那個王子衝乃是太原王氏之後,不過是旁支,只有王中立這一支乃是真正的大族。”

“現在好像明白了,方纔在範承吉那裡王中立對我那麼熱絡,原來是記着長安那件事情上我給他王家留的情面呢!”顧同道。

“也不盡是,不過大人上次快刀斬亂麻,將那幾個懵懵懂懂的公子哥一刀給斬了,卻是是給這些世家留足了情面,要不然,只要是讓人知道他們幾家有人蔘與到這件事情中來,只怕是幾家全部都要被誅九族的。”何方對於顧同當時的決斷此時也相當佩服,本來對於初到晉地可能會被當地士紳距之在外的擔心,這個時候也都全然消失了。

“其實我也是想着少死幾個人,卻哪裡會想到有今天這樣的回報?我看王中立對於這件事情還是有幾分不放心,等離開太原之前,我再去他府上拜訪一下,也好叫他徹底的放心下來。”顧同回憶起王中立臨別的挽留和邀請,心中不由得一陣好笑,自己一番君子之心,到教人家誤以爲自己要以此來威脅他王家呢。

“不過這樣也好,能讓王中立對大人有幾分忌憚,日後大人不方便做的事情,也可以適當的用一用他,畢竟,既然決定了要將晉北乃至整個河東作爲我們未來幾年發展的基業,那麼王家必當用之!”

何方心中本來對於顧同執政晉北已經有了一份腹稿,不過此時見識了顧同的這一番影響力之後,才覺得自己的想法還是有些侷限了。

“或許,還能再往大里再想一些、、、、”

二人一路,且行且談,等到了楊旭光府上的時候,才發現,兩人都多多少少的對於將來幾年有了一份規劃,心中,也不覺得踏實了許多。

“沒想到大人這麼快就北上執政,怎麼也不派人給老朽說一聲,我也好灑掃庭院,迎接大人和夫人。”

一見顧同,楊旭光先就是一陣抱怨,要知道今天突然出現的芸娘和柳師師尋到府上,可把他嚇了一跳,要不是府上的幾個大掌櫃都隨他見過柳師師,只怕是家裡的母老虎又會發威呢。

“哈哈,楊掌櫃的就不要這麼客氣了,本來我打算直接帶兵到大同,可是因爲兵士糟了凍傷,所以不得不在太原城停留幾日,這些天可就叨擾楊掌櫃的和您的家人了。”顧同一笑,又一一見過了楊旭光的家人,賓主又免不了一番寒暄,然後才一起用過晚餐。

吃罷飯,楊旭光的老婆以及幾個兒子自覺的退了下去,芸娘也知道顧同和楊旭光有要事相商,所以就主動的帶着晴兒和烏蘭兩個丫頭回房歇息了,等衆人散去,屋子裡就只剩下顧同、柳師師、何方還有楊旭光四人。

“這裡沒有其他人,就咱們幾個,聚在一起呢,就是想和你們說說未來幾年關於票號發展的一些事情。”顧同開了個頭,也沒有停滯,繼續向三人說道:“我此次主政大同府,治理西京十幾州,如果沒有什麼大的差池,可能未來幾年就要在這裡紮根,發芽,有些事情,官面上不好去做,到時候我就會交到票號裡去做,所以未來,票號不僅僅是一家匯兌的商業機構,更加是我手底下的一張經濟牌,所以,我希望到時候師師還有楊大掌櫃的能夠多多幫扶我。”

“大人客氣了,說實話,我早就覺得票號應該把總部遷到北邊來,不管是太原還是大同,都要比落敗的長安好,這裡經濟發展的好,票號會更有用武之地的!”楊旭光滿臉笑意的說道。

“這個是自然,因爲柳老先生去世,所以票號當初定下的股份和分紅也要變動,柳老先生當初只佔了一成股份,現在也留到師師手中,所以從今天之後,大股東還是我,五成乾股,二股東仍是楊老先生,兩成股,師師其後,也是兩成股,再加上當初答應給神武軍的一成股,日後,就按照這個模式來分紅!”顧同看向柳師師,她是票號的大掌櫃,這些事情的她來掌握。

進入工作狀態的柳師師,一點兒也看不出當初柳三變逝世之後的小女兒姿態。

“你這個大東家就放心吧,銀子也不是你一家,我們這幾家也出了銀子在裡面,不會賠銀子的。”柳師師一笑,然後把票號這近一年的時間發展的狀況對衆人講道:“這幾個月來,票號總的發展形勢還是比較平穩的,沒什麼大的波瀾,因爲是才一開始,具體有多少盈利,我也不好估摸,花銷也大,不過自從一個月前長安的那場****中,我發現了一件事情,就是整個北地,開始有鬧錢荒的樣子了,銀子和銅錢的比對越來越大,像上次的那場擠兌風波,我就是死死的壓着銀子,只允許將存在庫裡的銅錢往出兌,我看,過不了多久,整個北地,就會鬧錢荒,到時候如何應對,最好也提前拿出來一個應對。”

“錢荒”這個詞,自從北宋年間就有了,乃是家向當時的宋仁宗針對時弊上書時所呈,講的是北宋民間銅錢不足的這一狀況,可是錢荒,卻不只存在於兩宋,北邊的遼金兩朝錢荒問題比起兩宋是有過之而無不足。

大金建國之後,因爲統治者是馬背上得天下,對於經濟之道並不怎麼會,所以大抵上沿用的還是北宋的那一套。

由於北宋高度發達的商品貨幣經濟的影響,在統治北中國以後,大金國商品經濟也迅速發展起來,對銅錢的需求也就猛然增長,但銅錢的主要原料——銅,因爲開採技術和銅礦不足的限制,產量遠遠不能同同時期的南方相比。

因此,無奈之下,完顏阿骨打及其繼任者只好仿效宋朝銅禁政策,大興括銅之法。正隆二年(公元1158年)冬十月,金海陵王“初禁銅越外界,懸罪賞格。括民間銅鍮器,陝西、南京者輸京兆,他路悉輸中都”,經過積累後,正隆三年二月“中都置錢監二,東曰寶源,西曰寶丰。京兆置監一。曰利用。三監鑄錢,文曰‘正隆通寶’,輕重如宋小平錢,而肉好字文峻整過之,與舊錢通用”,從此以後,金朝纔算是擁有了自己發行的銅錢。

但這,卻也只能解一時之渴,比起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銅錢的缺口也越來越大。

注:肉好(rouhǎo)古代圓形玉器和錢幣等的邊和孔。肉﹐邊;好﹐中間的孔。隋文帝重鑄五株錢,禁止南北朝時所發行的劣幣。此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所以民間稱其爲肉好。隋唐年間,與絹布同時作爲貨幣通行全國。本文中取第一層意思。

第539章 棘手的事情第400章 遣子爲質第613章 盟約,利益交換第479章 對策第149章 麻煩來了第303章 改革錦衣衛第390章 艱險第109章 故人第289章 錢荒第283章 秋詞第240章 再次被貶第48章 神武軍(中)第226章 毒計攻心第423章 徹底決裂第178章 伶牙俐齒第201章 巧借局勢第544章 無愧天地第341章 進軍關中(下)第164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中)第513章 一網打盡(四)第212章 蒙古來使第611章 舞樂,亂其心神第296章 非是良臣第290章 危害第10章 沈大官人(上)第164章 關於經濟的構想(中)第315章 排兵佈陣第219章 陰謀第410章 老爺,抱緊我(下)第141章 長安亂(四)第574章 穩坐釣臺,通盤取勝第192章 天下之大,可取一瓢第538章 禍水西引第593章 開疆闢土第478章 風起第240章 再次被貶第459章 分兵第447章 行刑第496章 兵臨城下(六)第284章 資本第624章 進逼(二)第74章 大比武(下)第201章 巧借局勢第318章 鐵拳行動第474章 激辯第27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473章 關於元朝行省制度第434章 議和(上)第196章 羣芳吐蕊,會於一庭(中)第20章 籌建餘慶堂(四)第98章 兀立特部第551章 兵行險招第621章 瘋狂第365章 稼軒、放翁第184章 苦難歷盡,良緣始解第317章 殲敵第206章 代帝巡狩(上)第221章 活着回去(下)第72章 練兵(五)第342章 戰略制勝(上)第148章 柳家事第256章 克夷門第184章 苦難歷盡,良緣始解第36章 大道何方?第280章 喜兒、鐵哥第375章 除賊(五)第337章 開禧北伐第541章 龍騰第316章 動手第498章 自取其辱第459章 分兵第204章 女兒心思第608章 騎兵,不動如山第130章 逼迫第88章 大同府第85章 此去雲中,路遠且險(中)第523章 稱帝第340章 進軍關中(上)第395章 血城第159章 交待第630章 遇刺第596章 一切,從猴子開始第141章 長安亂(四)第494章 兵臨城下(四)第501章 兵不血刃(下)第255章 突襲第372章 除賊(二)第622章 部署第107章 雨夜和刀光第213章 世間事第195章 羣芳吐蕊,會於一庭(上)第376章 除賊(六)第278章 赴京第265章 變故第83章 別緒第601章 信心和謹慎第482章 離間(上)第223章 顧同的應對第568章 追敵千里,劍指黃龍第118章 夜幕下的隱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