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挽松毛

重生之賺錢要趁早獨家首發/29、挽松毛

爸爸媽媽要上班,席虹要上課,待在家裡的時候並不多,席虹已經是儘量多的時間陪二姨、三姨和三姑了,可惜這時候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又不是什麼風景名勝區,二姨、三姨和三姑也就只能天天和婆婆一起在家裡帶席衛。

她們都是做慣了活,閒不下來的人,於是家裡的菜地全被翻了道,砍下來的菜做了醃菜,地裡又新種了青菜,家裡的飯這時候也不用婆婆做了,她們全包了,剩下的時間就爬山撿柴。

秋天風大,山上的松針落了一地,松果和吹斷了的松枝也很多,就算是天天上山,也不愁沒柴撿。

家裡有大中小三個背篼,大的是爸爸用的,中等那個是席虹的,至於小的那個,造型比較獨特,背篼下面窄窄的,中間編出個凳子形狀,上面比較寬而且編的較高,整個背篼的高度有一個三歲小孩站着那麼高,這是專門用來揹小孩子的。

大人比較忙或者要走哪裡的時候,就把孩子放背篼裡,他醒着的時候可以站在背篼裡,手就剛剛好扶着背篼,因爲下面窄,差不多就剛剛把腳卡住,因此也不會擔心背篼晃站不穩。而累了就可以直接坐下,還可以很安心地睡一覺。

席虹和爸爸上山去撈松毛的時候,就各自背自己的背篼,背篼上還得加兩根繩子,再拿上自制的耙子。這個耙子街上也有賣的,不過席虹的爸爸會做,他們老家那邊山不高,種的最多的就是竹子,因此竹製品完全難不倒他,太精細的不行,編個曬東西的篾摺子,撈松毛的竹耙子,那完全就是小兒科了。

取一根長成的竹子,一頭破開七八十釐米的樣子,用一截竹片將破開的地方撐開並固定,破開的那頭再分成幾等分,一般也就八根或者九根,因爲被撐開了的緣故,再這麼一分這個頭也就很寬了,然後再把最頂上用火烤得彎回來,一個耙子就做好了,拿到山上,用這個就可以很輕鬆的把松毛摟到一起,爲了省力,一般都是剛剛進入山區就選好位置,把背篼在山腳處放好,然後人爬到山頂上,然後從山上一路把松毛往山下撈,一路象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到了山腳就可以裝了。

把背篼放倒,背篼上栓的繩子認真的拉直順着背篼口的方向鋪到地上,繩子是直接套在背篼檐口的,這時候需要稍稍分開,呈射線狀,然後松毛先緊緊地塞到背篼裡,必須壓實,不然鬆了裝得少不用說,路上還容易一路走一路掉,那就浪費表情了。

背篼塞緊後,剩下的松毛就開始放繩子上,因爲是一路滾下來的,本來就裹成了團的,這時候再裹裹,並不會散開,看着差不多了,就抵着背篼,把繩子拉起來,再套回背簍的另外一邊,拉緊,這樣背的松毛就很多了,而且高出背篼口的松毛其實才是佔大頭的。

每次這樣一栓好,這個背篼的高度就可觀了,這時候耙子立刻變身柺杖,得靠它撐着才能把背篼背起來,而且這麼大背重量也不輕,杵着這個,路上實在累了還可以稍微歇歇氣。

現在阿姨姑姑們要去,自然就看不上席虹的那個小背篼,跟別人家又借了一個大背篼,還有一個背夾,這個東西適合背挽好了的松毛以及柴火松枝,於是席虹每天回來的時候都得面對一堆堆得高高的松毛山。

松毛撈回來並不能就這麼堆那裡,公用地方不可能就一家就這麼霸佔了,太佔地方不說也不適合存儲,而且拿也不好拿的,這就需要挽好了再放。洗衣臺旁邊是一排舊平房,破舊沒法住人,就分給各家做了柴房,堆點雜物。

於是,席虹每天的任務就多了和爸爸一起把這些松毛全部挽好。

先把松毛潑溼了水,發一下,這樣松毛就不會那麼扎手了,然後席虹爸爸搬個小凳子坐松毛邊,手上戴個勞保手套,其實就算這樣,松毛也會刺進去的,不過怎麼也比就這麼徒手上要輕鬆一點。

然後抓一把松毛擰成一條線,席虹就拿個絞攪,這個也很容易做,就是一根圓棍子,中間用鐵絲纏幾圈,鐵絲的另外一頭拉直再彎回來,整個絞攪呈一個“丁”字型。需要注意的就是棍子必須圓滑,沒有木刺,鐵絲要用非常硬的那種粗鐵絲。

席虹把絞攪的勾勾住松毛擰成線的中間,然後兩隻手順時針方向交換着握絞攪的兩頭,爸爸就不停地加松毛,於是就把松毛攪成了長長的一條,看長度差不多兩米左右了,爸爸就停止加松毛,緊緊地握住他那一頭,而席虹就使勁地多攪幾下,直到感覺攪不動快反彈回來爲止,然後爸爸站起身,雙手張開,一隻手捏住自己那頭,一隻手握住中間,然後人走到席虹身邊,把握住中間的那隻手一放,因爲慣性的作用,松毛就自動捲成了麻花狀,這時候席虹才把鉤子退出來,爸爸把手裡的那頭從鉤子的那個洞裡穿過去,腳踩着另外一頭一提,就很緊地固定了,一點都不會散。

這樣攪好的松毛堆在一起,松毛山換成了一堆麻花山,等太陽出來使勁曬一曬,然後收進柴房,用的時候一條一條的拿,方便又不佔位置。

松毛一般都拿來引火,或者炒菜需要大火的時候塞一把進去,火力一下子就可以提上來,實在是個好東西,就是灰太多,還需要燒火那個人一直不停地加,不過現在家裡人多嘛,一個人專門燒火也沒什麼困擾。

阿姨跟姑姑輪流轉竈,不過三姨和三姑還好,大家都還算是一個大地方,飲食習慣都還一樣,味道也差不了多少,二姨外嫁多年,吃的早就跟這邊不一樣了,她做的菜那個味道嘛,大家都吃不習慣,於是媽媽就說話了:“二妹就不要忙了,實在坐不住,你就打兩個雞蛋,蒸個蛋花就行了。”

沒想到這一蒸,就蒸出了二姨被取笑了好久的笑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