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敲敲警鐘

俗話說舊病牀前無孝子,初七一早陸政東就不得不離開京城了,好在今年的兩會會期比較早,三月初他又可以到京城來。

到了安新,陸政東也就開始忙碌着,節後如何收心開始工作,這之前都有安排,雖然忙碌,但並不亂,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展開就是。

晚上回到住處的時候,司機小趙囁囁了嘴,除了工作時間,書記很少用他的車,甚至在空閒的時候還放他的假讓他陪陪老婆孩子,這點令他感激之餘又有些不安,

因爲隨着傳呼的興起,手機的普及,幾乎所有領導的小車司機都是二十四小時待命,就算再晚一個電話打過來也得咕嚕嚕的起身覆命。

他倒也和書記表示過,只要用車,他隨時候待命。

但書記卻是一笑,並不作答。

這讓他心裡很是不安,書記只在工作時間用司機開車,那說明他這個司機是根本還沒進入書記的心裡,肯定是很多東西沒有做到位,要是再不清楚那裡讓書記不滿意,只怕過些日子就該被撤換了。

在這樣的不安驅使下,他也想表表態。

陸政東也看出來了,想了一下說道:

“小趙你很不錯,開車技術好,人很踏實本分,我喜歡踏實本分的人。”

小趙一聽這才釋然,咀嚼着書記的話,若有所得……

對於秘書和司機,陸政東一向都是很注意的,事實上官員有千百種。但歸根結底其本質的核心就是權力。從一個角度講。只要是能夠掌握或者變相掌握權力的人也都應該稱之爲官員,而這些領導的身邊人,無疑是距離權力中心最近的人,不管是狐假虎威,還是領導的默許、縱容,總之會讓別人相信他們,這就是一種權力,而且是一種頗有影響的權力。可以說是不是官員的官員。

正是因爲如此,這些人最容易出問題,而一旦出問題,不管他是不是有什麼,都會給他造成不良的影響,但這些人你又不能讓他一點念想都沒,那樣他們也會離心離德,甚至產生怨恨情緒。

所以,對這些人如何做事需要考驗人的政治藝術的。

陸政東下車上了樓,卻見轉角的陰影中走出一個人。叫了聲:“書記。”

是唐中凱,陸政東就笑。道:

“是中凱市長?進來坐吧。”

唐中凱跟在陸政東身後進屋,換上拖鞋,笑道:

“我可是空着手,就是帶張嘴給書記拜個晚年了。”

陸政東笑了笑:

“空着手好,你提些東西來,我又讓你提些東西回去,大家都麻煩。”

陸政東從不收錢,但是對於不是很貴重的禮物,該收還是得收,這是一種人之常情,不收反倒是讓人心裡不踏實,變成孤家寡人了,有時候該和光同塵的還是得和光同塵。

陸政東示意唐中凱坐,親手給他倒了一杯茶,唐中凱忙站起接過。

在客廳裡坐也是有講究的,唐中凱坐了茶几側面的沙發,陸政東坐在居中的長條沙發上,點上顆煙,又將煙扔給唐中凱,別看動作隨便,卻透着親切,這樣的小動作實際上是在表達着一種親近的味道。

“咋不給我打個電話?等了一會兒了吧?”

陸政東吸了一口煙然後才問道。

唐中凱忙道:

“沒有,這剛上班書記肯定要處理一些積壓的事務,所以我也就估摸着時間過來的,剛到沒一會。”

陸政東點點頭:“那就好。”

隨即就笑着問:“關於企業急需成熟的技術工人的事情你做過調研研究沒有?”

唐中凱一聽心就是一安,忙道,

“做過,以前是我太急功近利,看不到書記地長遠目光,那天被書記批評後我回去自己沉下去,和社保局同志談過,也和不少企業的人瞭解過,這方面的缺口確實會越來越大。真要是不未雨綢繆,到時候可真就抓瞎了。”

陸政東就擺擺手:

“其實一地的發展最終結果落腳到的是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的發展始終離不開環境,把環境打造好了,結果就是水到渠成,不然就會走彎路,就會耽擱,重過程纔會有好的結果,只要記得這個原則,就算領會我的精神了。”

唐中凱點點頭:

“嗯,這就和踢足球一樣,只有全場協調好了,臨門一腳就不會少,破門成功也就是當然的結果。”

唐中凱在陸政東面前的表現,實在不像市委常委,副市長,倒更像向市委書記彙報工作的處級幹部,但沒辦法,從最初在市政府一點點見識了陸政東的手腕和能力,唐中凱在陸政東面前卻是怎麼也拿不起同級幹部的架子,唐中凱也知道這樣的表現未必能被陸政東看重,說不定還會看輕自己幾分,但知道是知道,火候卻就是拿捏不好,正所謂無欲則剛,他自己也知道他是想法太多了。

唐中凱猶豫了一下,才道:“書記,關於經濟部門幹部出國考察那塊我又有個新想法。”

陸政東笑笑,唐中凱應該是爲了完成經濟指標,曾經在經濟部門的人面前許下了些承諾,是以纔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向自己下說辭,就笑道:

“關於這個問題,你同羅浮黎市長溝通下,市政府那邊沒有異議,我當然沒意見。”

唐中凱微微點頭,心裡知道這事多半是黃了。

羅浮黎雖然在會上是表示了同意,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他把這事提交上去,市長肯定是會拖而不決,而書記看樣子是不打算一開始就和羅浮黎弄得太僵,這事也就不會有下文。

但這不是他願意看到的結果,不過既然書記是這樣一個態度。自己如何在書記可接受的範圍內架空羅浮黎可就需要仔細思量思量了。

唐中凱想了想又道:“書記。有一項人事任命想同您彙報一下。”

陸政東微微點頭。

唐中凱就是一喜。他本以爲書記會叫他去同鍾柏發溝通呢,卻不想書記卻是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唐中凱仔細斟酌了一下說辭,才道:

“政府辦的副主任鍾福磊,工作一向循規蹈矩,任勞任怨,上個月下去調研時還出了車禍,住了將近一個月的醫院,鍾福磊現在歲數也大了。眼看到了退休年齡,卻一直沒解決處級待遇,書記,這是他的材料。”

鍾福磊卻是有備而來,從公文包裡拿出材料遞給陸政東。

唐中凱這叫投石問路,他又哪裡會關心臨退休的幹部?只不過這名老同志確實應該解決一下待遇問題,唐中凱想在市政府一些中低層幹部的人事任命上拿到話語權,是必須得到陸政東支持的,而涉及的第一項人事任命,必須給陸政東以好感。則再向陸政東彙報人事工作就順理成章。

陸政東卻是擺擺手,說:

“老錢的待遇。早就應該解決,我知道這名老同志,也很清楚他的爲人和作風,這事兒你同柏發書記溝通一下,讓組織部門儘快落實。”

陸政東當過市長,對市政府的主要工作人員是熟悉的,鍾福磊雖然在能力上有所欠缺,但做事認真,是市政府的老黃牛,每次見到他,陸政東心裡總會念叨一下該解決解決這名老同志的級別待遇問題,這其實也是給年輕人一個信息,少說多幹,領導是記在心上的,但每次一轉身卻又忘掉,今天被唐中凱提醒,不由得略有些歉意。

唐中凱見來的最主要目的達到了,也就不再羅嗦,就收起材料,笑道:“那書記您休息,我就告辭了。”

陸政東微微點頭,送唐中凱到門口,看着唐中凱的背影,陸政東笑笑,唐中凱實際上還是比較實誠的一個人,花花腸子繞的彎彎不多,他的心思陸政東心知肚明。

他想同羅浮黎和安金山斗,陸政東樂見其成,當然,這種鬥爭是必須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不能影響工作,影響安新的發展大局,而且對於唐中凱他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壓制,他在出國考察的事情否決了唐中凱的提議,就得在這方面給他一些信心,如果一味壓制唐中凱,一來會令唐中凱心裡覺得五味參雜;二來在市政府安金山是不可靠的人,對於他的命令多半是陽奉陰違,加上一個羅浮黎,現在還很難說清楚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如果不支持唐中凱,那麼他的意志未必能在市府得到充分的貫徹執行。

讓唐中凱、尤金忠等人和羅浮黎、安金山保持一種良性的競爭關係,這纔是在鬥爭中秋團結,這樣慢慢進行磨合,慢慢接受自己。就是現階段陸政東對羅浮黎的態度。

過了正月十五,省國土資源局一行到安新考察,會見結束後,陸政東就把分管這塊的尤金忠留了下來,進了辦公室,尤金忠就先給陸政東遞煙,看到尤金忠拿的是芙蓉王,陸政東就讚許的點點頭。

現在的煙是越抽越高檔,玉溪芙蓉王也就是很多跑業務的人抽了,稍微有點層次的幹部軟中華就不在話下,還有人抽的是黃鶴樓1916,據說都炒到一百八一包了,還很難搞到,這些煙自然不是自己買的。

陸政東接過尤金忠遞上的煙點上,笑呵呵道:“最近和羅市長配合的怎麼樣?沒再欺生給人家制造啥難題吧?”

尤金忠心裡就是一寬,陸政東和他的談話卻比前幾次隨便多了,少了些公事公辦的味道。

尤金忠忙道:“哪能呢?書記講過全市一盤棋。再說,薑是老的辣,和羅市長接觸久了,才知道他身上有許多閃光點值得我學習,書記,我在這兒表個態,以後我一定在羅市長的領導下,將政府的工作幹到實處。”

尤金忠話裡自然是表達的另外一層含義,所謂的全市一盤棋,那操盤的是書記,在這個原則下支持市長的工作纔是正道。

陸政東撣了撣菸灰,點頭道:

“這態度就正確了嘛,你能自己想通,想透,也不枉我對你地期望。隨着安新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工商企業和房地產企業進入我市,用地這一塊,你可要把好關,雖然現在市裡實行了招投標制度,但依然要把裡面的環節理順,特別是現在的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的價格差是很大的,

尤金忠點了點頭,他知道,招拍掛制度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什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但出臺這麼一個法規總比由政府部門操縱地價,暗箱操作好得多,也給他給了一個非常好的擋箭牌。

而書記專門提及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的價差問題,肯定也不是無的放矢,肯定是有人在打這樣的主意。

wωω⊕TтkΛ n⊕c o

尤金忠猜對了一半,還有一半沒猜到,陸政東確實擔心有人玩偷樑換柱的把戲,把審批的工業用地轉換花樣進行房地產開發,但更重要的是帶有點告誡尤金忠的味道。

江南某省的副市長就出過這樣的大問題,就是把工業用地轉變用途,這樣價格可以上漲十倍甚至二十倍以上。但原則上講,土地用途不能輕易轉變,除非政府特批。而這個特批的權力,就掌握在主管房地產開發的副市長手上,結果就一筆就受賄將近一億,從而創造了共和國單筆受賄之最,使他躋身於新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貪”的交椅,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而輿論也爲之譁然,將焦點聚集於當地,其中原因,倒並非完全是因爲這人官當有多大大、錢貪得多。

而是就在案發前的幾年內,全國各地的紀檢監察機關、檢察機關的同行們紛紛雲集於此地,一撥撥前來考察學習當地的廉政建設先進經驗。

報道稱,那裡有一套獨特的教育幹部的方法,有一種羣體性、長期性的廉潔奉公的氛圍,蘇州的幹部創造了廉政奇蹟,二十多年來,當地市委書記中,沒有一人因腐敗問題受到處分;近十年,當地的歷任市委書記、市長、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以及下屬各區縣級市四套班子的近百名“一把手”,在任職期間也無一受到過黨紀、國法的處分,被冠之爲“百官共廉”。

當地政界人士認爲,出現“百官共廉”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創設了一套新的廉政制度,其主要着眼點在於三條:一是調整權力結構,削減個人權力,對權力進行制約和分解;二是引進市場機制,讓權力使用的過程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達到公平;三是運用經濟手段,調動廣大幹部的廉政自覺性。

誰想到,宣傳了數年的“百官共廉”經驗,居然不攻自破。從此,再也沒有哪家媒體,敢再提所謂的“百官共廉”了!

像這樣大的案子,不可能是單獨作案的。肯定有有多名官員被“找去談話”或被撤換。城建、交通就像兩個黑洞,不知多少官員被吸進去,那就是一場地震,這將會給安新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制度建設要抓,警鐘要敲就必選要經常敲……(未完待續。。)

第55章 狼來了(二)第8章 搭班子第76章 逼出來!第22章 新高度新境界第37章 你敢劫持警察?第113章 大目標第53章 遲到的蜜月第82章 出頭之道第193章 曾經戰鬥生活的地方(三)第146章 激盪第50章 被鎮住了!第54章 濃情似火第57章 曲徑通幽第18章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話可說第18章 擺平“潛規則”第88章 亂象第79章 京城四月風雲天第71章 “勇於獻身”第7章 值得期待(二)第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04章 脫了,脫了第33章 驚變第82章 上門第88章 京城事第162章 文火慢熬第27章 漸入佳境第72章 離去第80章 當托兒第57章 曲徑通幽第111章 省長也得睡地上第21章 釣魚與愛好第152章 故地重遊第77章 交流亦是交鋒第135章 冰火兩重天第66章 絕地反擊第15章 修路第190章 風口浪尖(四)第108章 送保姆第51章 分歧初現(二)第142章 啞巴吃黃連(四)第一百六十五章第49章 省城再相逢(二)第26章 難辨第88章 京城事第100章 各懷心機第15章 修路第115章 初爲人父第162章 後陸政東時代第9章 玩三人行?第140章 啞巴吃黃連(二)第104章 脫了,脫了第8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77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33章 被遺忘的人第131章 心馳神醉第171章 謀劃(二)第2章 “空軍司令”?!第74章 安頓第143章 省*委常委會上的聲音第60章 誘*惑無處不在第143章 密謀第179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三)第84章 頓悟第161章 網絡問題第8章 搭班子第8章 心思迥異第101章 年前第10章 財政廳長第60章 人輕言微?第11章 誰弄死誰(二)第18章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話可說第213章 波瀾第58章 下重注第81章 分裂第174章 新秘書(二)第81章 心如亂麻第186章 鮎魚效應第75章 突發情況(六)第5章 越糜爛就越要有所爲第128章 自求多福吧第37章 我把市長睡了?!第57章 送母入京(下)第2章 直面第6章 值得期待第15章 窮則思變第78章 誰套誰的話?第227章 後院(二)第114章 看似不經意其實是必然第5章 赴宴第56章 渴望第49章 省城再相逢(二)第58章 理智節節敗退第192章 曾經戰鬥生活得地方(二)第187章 貓和老鼠第9章 威脅了又咋的?第142章 啞巴吃黃連(四)第54章 權衡第170章 謀劃第72章 交易?第22章 突如其來的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