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磨合伊始

鞠躬感謝“濱海隱士”大大、“冷雨洗春秋”大大月票支持!多謝了!

————————————————

陸政東並沒有再談民國那位軍閥關於衙門修得比學校好就要槍斃人的事情,他知道安俊義很明白,眼下市委市政府修辦公樓肯定是不合時宜的。

小鄧知道書記和秘書長有事情要談,笑着拉上門出去了。

原本詹繼東是打算調整市委秘書長章可欽,只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原市委秘書長章可欽調走了,本來打算調進來的市委秘書長因爲這次人事變動暫時擱置了下來,安俊義順理成章的到了市委,被任命爲市委秘書長,正式明確行政級別提爲正廳,只是還沒有進入市委常委班子。

主要原因是市裡關於增加常委人數的報告因爲人事變動省委還沒有批准下來,不管那個方案被不被批准,按照安俊義的資歷和能力,安俊義成爲常委,想來應該是沒有什麼大問題。

這世界就是這麼奇妙,原本唐中凱可能要比安俊義先一步成爲常委,看這樣子,也許安俊義倒要搶先已不了。

“書記,關於厚德銀行在京的活動安排還要請你再過目一下。”

厚德銀行就是穆先生等人創辦的民營銀行,這個名稱取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闡述才能與德行之間的對應關係:這句話是闡述強者應當通過不斷的努力具備超凡的濟世才能,算是表明銀行的宗旨。

厚德銀行從思考醞釀到現在也是時間不短,而且還是有先例可循。趕上銀行業放鬆口子和西部大開發的東風。有高層特批。也耗費了不少時日才基本上是把程序走完了,現在架子也基本搭起來了,在五十餘家發起人中既有民營企業,也有國有企業,是一家名副其實的股份制公司,董事長由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經開林經先生擔任。

作爲一家面向全國的民營銀行,雖然總部落在了安新,但成立儀式僅僅在安新市不夠的。所以成立儀式最後敲定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而預計應邀出席成立大會的包括工商界、金融界、經濟學界以及政府高官近千人,這不但是厚德銀行的一件大事,更是安新的一件大事,這件事馬虎不得,安新方面也是高度重視。

陸政東交代完幾件馬上要辦的事情之後,想了一下說道:

“市裡比較重要的人事任命,除非是不得不馬上要任命的,都暫緩吧,等羅市長熟悉情況之後再說,我先給你通個氣。”

安俊義一聽忙點點頭。其實他心裡是多少很有些擔心陸政東的。

很多人在這樣的地位和身份變化之下往往有些找不着北,原本當二把手的時候很多人都還是有些收斂住霸道和強勢的性子。一旦自己變成了婆婆,那就是是無所顧忌了。

陸政東本來當市長的時候就夠強勢了,如果再乾坤獨斷,一言而決,那是遲早要吃大虧的。

安俊義對這一點是看得很透徹的,因爲這話早在十幾年前總設計師就曾講過: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就是在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口號下,不適當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權力集中於黨委,黨委的權力又往往集中於幾個書記,特別是集中於第一書記,什麼事都要第一書記掛帥、拍板。黨的一元化領導,往往因此而變成了個人領導。全國各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個問題。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或少數人手裡,多數辦事的人無權決定,少數有權的人負擔過重,必然造成官僚主義,必然要犯各種錯誤,必然要損害各級黨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制、個人分工負責制等等。

連用了三個“必然”,給出了一個讓後世驚歎的預測,這三個“必然”一個比一個肯定,一個比一個重,一個比一個語重心長,一個比一個觸目驚心。

不幸的是很多包攬大權的領導幹部被這一預測一一言中了,這一預測出奇得精準,而這其中很多的人都是年富力強能力出衆的幹部,都在之前的崗位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這些陸政東都佔全了不說,陸政東比他們更年輕,年輕氣盛,那就更容易在這方面出問題。

不過,看樣子陸政東在這一開始頭腦還是比較清楚的,等羅浮黎熟悉情況之後再進行人事上的調整,顯然是有所考慮的。

安俊義正準備起身,辦公室門又被敲響,這次進來的是唐中凱,進來笑着同陸政東打招呼,又笑呵呵對安俊義道:

“秘書長也在啊。”

安俊義就站起來,笑着道:“書記,你們談。”

陸政東擺擺手,示意安俊義不要急着走。

唐中凱也就開始向陸政東彙報工作。聽唐中凱說了幾句。陸政東就笑着搖頭道:

“中凱市長,我現在可是到了市委,你彙報的這些事情,可是羅市長的事情,這眉毛鬍子一把抓,豈不是要累死我?”

唐中凱就笑道:

“羅市長那兒我都彙報過了。這不揀主要地幾件和您唸叨唸叨嗎?書記是我們的班長,也不能一轉身就撒手不理我們呀,有書記的指示精神,我們這工作做起來才踏實。”

陸政東擺擺手,收起笑容很認真的道:

“該我處理地走正常渠道我會處理,不該我處理地就不要再拿過來了,和我念叨也沒用,羅市長市長剛剛來,你要多協助他熟悉情況,處理好同他的關係。全市一盤棋。”

唐中凱看得出陸政東不是說反話,微微點頭,心裡也清楚。書記是不會羅浮黎放在眼裡的。他來。是因爲他知道,羅浮黎不過是個過渡市長,那樣的性格不適合做一把手,省委調他來是暫時平穩一下局面,然後陸書記恐怕就會換上自己人,陸政東在市長寶座上時,唐中凱從來不敢有什麼妄想,但現在他可就有些蠢蠢欲動。多表現表現,說不定將來還有機會競爭一下市長寶座,而且要想進常委,那可還得要靠陸書記。

陸政東雖然說得明白,但他看得出來,唐中凱是看到安俊義進常委沒有什麼大問題,而他進常委還現在反而是沒有什麼譜,心裡有些着急,陸政東心裡微微一嘆,看來不但要考慮其他因素。如何協調自己派系內的利益,也是一個問題。

安俊義見陸政東又如此鄭重的交代唐中凱。看得出來,陸政東現在確實是保持着清醒的頭腦,他自然也就不會說什麼。

當然,這畢竟是開始,今後會如何,還是要多觀察……

安俊義剛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咚咚‘的敲門聲就響了起來,響到第四下的時候,安俊義才擡起了頭:

“進來!”

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了。

“秘書長好!”

進來的是教育局副局長鍾學東,鍾學東向前彎了彎身子,安俊義並沒有擡頭,他的目光依然在桌上的一大堆文件上,只是示意鍾學東先坐。

“你隨便坐,我手頭有些東西還得要處理,”

鍾學東然後慢慢地坐到安俊義對面的椅子上,道:

“秘書長,上次請您安排陸書記到教育局視察的事,不知……‘

“啊,這事啊,已說好了。但這周不行,下週吧。”

安俊義邊說邊擡起頭,又用手中的筆撥拉着檯曆,然後說:

“下週二吧,下週一陸書記有會。週二還沒安排,不過還需要問問小鄧看看有其他行程沒有再定。‘

“那就好。”

鍾學東說完就起身,剛走了一兩步又退回來,對着又埋下頭的安俊義道:

“秘書長,最近市直人事估計要動一動吧?”

安俊義沒有做聲,安俊義與鍾學東嚴格說起來是初中同學,高中後,兩個人到了不同的學校。鍾學東原來在學校,後來調動教育局幹,硬是從一個普通的科員,幹到了現在的副局長。

以前兩個人雖也是經常打交道,但交往並不深,但也不是很淺,屬於那種還算不錯的關係,之前鍾學東也是幾次講同學聚一聚,只是市裡領導變動,他是忙得不可開交,一直沒有應承下來。

鍾學東問起人事這樣敏感的問題時,安俊義只是擡起眼,向鍾學東看了一下,他和鍾學東雖然是同學,但這樣唐突的問這樣敏感的是事情,還是顯得相當的突兀,就從這一點看鐘學東就有些不適合當一把手。

但安俊義並沒有表現出來,隨手將面前的文件推了推,鍾學東又說:‘秘書長,您現在是市委領導了,可得幫老同學一把啊。”

“當然,當然。”

鍾學東說着站起來,端起杯子,輕輕地抿了一口:

“當然該幫。只是最近的人事還沒動。而且,人事的事你知道,是書記、市長定的。‘

“您是秘書長,您要是說上一句,不就……”

“老同學,我就是一個跑腿的,在人事上書記向來是自己拿主意的。”

安俊義說着走到窗前,將窗子玻璃向前推得更開些。鍾學東的心思他當然知道。前不久教育局局長楊金洲突然中風不能管事了,現在教育局局長的位子空着。

這個位子雖然不是特別顯眼,但是,教育是個大攤子,人多經費多,而且,如今安新財政好轉,經費有保證,教育局長在安新位置還是處在市直單位的中游的。從楊金洲中風之後,來找安俊義並且透露出有意出任這個職位的,就有好幾個了。這還是僅僅找秘書長一個人的,還有找陸書記的,找鍾柏發的,等等。

可見競爭不僅有,似乎還很激烈,不,準確的講位置總是僧多粥少,沒有位置競爭不激烈。

鍾學東一直在教育局幹,又是臨時負責的第一副局長,他對自己的期望當然要比別人大。當初,楊金洲剛中風,市委確定誰來主持教育局工作時,鍾學東好像自己都懵了。市委最後確定鍾學東臨時負責之後,鍾學東才醒過神來,也來找過他。

文字是一件奇妙的事情,特別是官場,文字的運用奇妙無窮,不同的排列組織就會衍生出微妙乃至截然相反的意思。就拿這臨時負責來說,也是很有講究的。

一個部門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是尚未找到合適的主要負責人,或者是那個位置爭執不下,會暫時出現控空缺,但羣龍無首也不行,總要有人來負責。

那麼,就出現了臨時負責或者主持工作這樣的短期職位。

主持工作,某種程度上應該比臨時負責更有力度些。主持工作的人,半數以上,後來就成了真正的主持工作。

而臨時負責帶有明顯的短期性,很少有臨時負責變成真正的主持工作的。這也是鍾學東猛醒過來後急着安俊義的原因。如果沒有這個臨時負責,鍾學東也許想得開些。反正是個副局長,而且自己一直在教育局幹,本身就不想離開,能夠幹到副局長就已經不錯了。至於下一任局長是誰,那是組織上的事。但現在,組織上突然把他一下子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讓本身沒有任何野望的他突然有了想法,他不得不考慮了。臨時負責個大半年,到頭來還是回到第一副局長的位子上,這會讓他很難爲情,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秘書長這一段忙過了吧,不知秘書長週末有空沒有?我想請幾個同學在一塊兒坐坐。”

鍾學東再一次發出了邀請。

“週末?暫時是沒安排。可是到時就不知道了,到時再說吧。”

安俊義說着踱回到桌子邊,鍾學東倒是很直白,這次聚會的目的不外就是這件事,對於鍾學東,這個人還是不錯的,雖然沒有很深的交往,但畢竟是同學,而且鍾學東的不少大學同學在省裡的要害部門,從長遠的角度上考慮,他應該要幫他一下。

但他跟着陸書記已經快兩年了,陸書記不但在經濟上能力出衆,在一些問題的發言,雖然少、短,但是切中要害,總是有很高的政策水平,又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在用人上是很講究的,鍾學東是教育局的老副局長,在教育戰線上是一個行家。但根據安俊義的瞭解,在行政管理上,他並沒有多少能力。這樣的同志,適合於幹專業,適合於幹副職。讓他去幹一把手局長,就很困難。教育不僅是個大攤子,也是個最難管理的攤子。這個攤子管不好,容易出事。一旦出事,影響面就很廣,收拾起來也就很難。恐怕正是因爲如此,陸書記纔會答應去教育局考察調研。

鍾學東顯然不是陸書記心儀的人選,這件事情還真是很難辦……(未完待續。。)

第61章 投資引發的風波第57章 驚天逆轉第27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99章 故人來第11章 慶功第180章 偶爾露崢嶸第14章 風雲變幻第64章 危機第136章 說服(二)第一百六十六章第193章 匪夷所思的決議第31章 那就真男人一回第217章 因勢利導(二)第30章 快樂並痛着第81章 曖昧?第9章 得適應地位的變化第9章 新想法第84章 迎東怒放第85章 奇妙無比的感覺第一百零七章第46章 迎難而上第9章 威脅了又咋的?第26章 難辨第84章 鐵面槍牙大丈夫!第一百就是一章 風口浪尖五第27章 漸入佳境第33章 被遺忘的人第81章 分裂第194章 匪夷所思的決議(二)第26章 局面初定第59章 欲談要事第191章 曾經戰鬥生活得地方第101章 年前第101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93章 野望第133章 洗腦第30章 峰迴路轉第171章 謀劃(二)第124章 走得太遠了第26章 抓捕行動第181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五)第154章 人情第188章 世事無常第26章 都聽你的第141章 至一百四十二章第150章 紈絝(二)第12章 互利雙贏(二)第47章 印象深刻第101章 暗流涌動第68章 煙消雲散第213章 波瀾第152章 至一百五十三章第222章 看望老幹部(三)第86章 珠璣第104章 脫了,脫了第35章 觀其言,看其行第75章 一物降一物第54章 權衡第173章 故舊來訪第一百就是一章 風口浪尖五第一百二十九章第144章 找準位置第197章 別意(三)第158章 三人行(三)第21章 春雷即將響起(二)第125章 溝通第22章 困獸猶鬥(下)第203章 微妙局面第77章 交流亦是交鋒第66章 坑瀣一氣第217章 全省幹部大會(二)第80章 酒濃春心動第232章 艱難決定第20章 手腕第40章 大殺威第75章 突發情況(六)第22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139章 啞巴吃黃連第57章 送母入京(下)第61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二)第18章 考校第23章 不見硝煙的戰爭第60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35章 “舉賢不避親”第46章 激鬥第一百六十五章第48章 虛驚一場第133章 送上門來(二)第219章 出人意料(二)第14章 需要形成政治風格第2章 攪動一池深水(三)第82章 漸進第96章 對手的重視就是最大的肯定第3章 較量拉開序幕第71章 大局觀第12章 絕對震撼第56章 第三雙眼睛第6章 值得期待第231章 緊急應對(二)第86章 一石三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