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局面初定

鞠躬感謝“08年7歲光頭老大”大大月票支持!鞠躬感謝“zjun971210”大大打賞支持!

——————————————

姚志被雙規之後,並沒有立即解除職務,採取的是內緊外鬆的策略,但金湖區已經是傳遍了,甚至都有順口溜在街頭巷尾流傳了:幺兒當了權,金湖真是亂,區委修得真好看,牛皮吹得天都轉,可惜百姓快討飯,錳礦交給利州幹,等於幺兒自己賺,送給領導好升官,幺兒帶頭這麼幹,幹部都把好處佔,金湖全被收刮遍,礦工命比紙還賤,百姓死活沒人見,好在紀委立了案,幺兒總算滾了蛋。

幺兒就是指姚志,“姚”和“幺”諧音,在安新,稱呼除小孩外的人爲幺兒是一種極爲蔑視的稱呼。

“老林,你客觀地說,安新,特別是金湖區情況到底如何?莫非真是成了洪*洞*縣,沒有一個好人?”

省委*書記江如衡看了看案卷,想起前兩天去醫院看望省裡的一位老領導的時候,說起了這個順口溜,這樣的順口溜都傳到省裡了,說明流傳很廣,說者是有心,而聽者更是有心,江如衡也擔心案件的規模越搞越大,此時的閩南,同樣的一個副省級城市因爲走私正在颳起一場足以震撼全國的大風暴,牽連進去的幹部之多,級別之高,實屬建國以來罕見。

如果安新那邊也搞出這麼一個大案子,貝湖省裡也很難看了。所以今天聽完姚志的案情介紹以後,若有所思地問林紫山。

林紫山放下了手中的彙報材料。道:

“從省紀委掌握的情況看。姚志在金湖確實是搞壞了風氣。收受錢物很普遍,甚至已經成爲一種風氣,大家都收,如你不收,會被認爲是異類,很多普通的工作人員甚至是才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都如此,還有就是姚志在金湖大搞政績工程,勞命傷財。對金湖發展影響十分巨大,這一點金湖的很多幹部羣衆反映也很強烈。姚志是金湖區的區委書記,這個職位可是與方方面面都有接觸,多牽出一些人也很正常,這一次省紀委查得很徹底,姚志先後交代了十多來人,有名有姓,有職有位有十幾個,主要是集中在金湖區,市裡的包括礦業局和電力局的兩個副局長。夠得上刑責的有六七個,絕大多數都在灰色地帶。”

姚志被省紀委雙規之後。案件的審理進展很是順利,如同楊鐵軍猜測的那樣,姚志很快就在紀委調查組的攻勢下節節敗退,也供出了不少人。

江如衡聽到是這樣一個結果,就放下心來,他知道林紫山話裡的意思,這件事沒有牽連出市裡或更高層次的人,這是江如衡最願意看到的。

於是道:

“對腐*敗分子我們不能姑息,特別是象姚志這樣吹、賣、、貪,天良喪盡,人性泯滅的害羣之馬,如不嚴加懲處,這種情況如任其蔓延下去,黨將不黨,國將不國!我重申兩點,對腐*敗分子一是絕不留情,二是絕不手軟,一查到底,然後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江他說得不甚明白,林紫山卻聽得很明白。他道:

“對於不夠量刑的同志,我建議交由安新市委處理,通過此案,看得出安新市委還是經受得住考驗的。”

林紫山與江如衡共事也有些年頭了,知道處理這樣的事情的輕重緩急,知道如何拿捏分寸,對於情節嚴重的必須嚴懲,而對於其他一些可懲可不懲的,考慮到期收錢的背景和情節,以及初犯,把問題交代清楚,上繳財物,還是以教育爲主。這樣不擴大打擊面,有利於局面的穩定。

江如衡道:

“我同意你的意見,張澤高同志在沙州工作多年,熟悉情況。我相信他能正確處理此事。”

江如衡沉吟了一下,又道:

“澤高同志作爲市委書記,大度謙遜不戀權位,屬於謙謙君子,但把控能力稍微差了一些,需要稍稍加強。”

對於安新班子如何搭配,江如衡與省*委分管組織副書記於林科有共識,有分歧。安新經濟發展不上去,導致各種問題,這一點是最爲省委頭痛的,而陸政東到安新時間不久,但在經濟發展上還是有所作爲,這一點省裡很滿意,需要給陸政東一定的支持。

而鍾柏發、陸政東等人的心態,江如衡等人也是洞若觀火,鍾柏發等人在安新力量過大,陸政東的施政阻力較大,需要削弱,這一點上,江如衡和省*長鄭東凱、分管人事的副書記於林科有共識,於是吳鳳娟被調整了出來。

但三人之間在張澤高的去留上也有分歧,於林科的態度很明確,希望早點把張澤高調走,明確的講:

“安新經濟發展不上去,問題成堆,張澤高作爲市委書記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新任市長在經濟上搞得不錯,但人太年輕,安新市委書記需要一個把控全局的人來掌舵,張澤高不適宜在安新擔任市委書記,省裡可以建議中央另行考慮。”

但但江如衡一直沒有表態,鄭東凱摸不清中*央和江*書記的態度,也就沒表態。

林紫山清楚,張澤高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久到點,盯着那個位置的人很多,於林科此舉也是想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今天江*書記這麼一說,林紫山心裡也大體有數……

而在安新,所有人關注地焦點自然是姚志的案子,尤其是常委班子。大多數幹部都知道姚志案子背後牽連着什麼,大家都緊張地關注着案子的發展,看看市裡會不會有領導被牽連進去,因爲事情雖然是發生在金湖,但主戰場卻是擺在了安新……

安新市委辦公室裡。陸政東和張澤高正在進行着一場談話。

“姚志在金湖區搞得這些。讓我恍若回到了五十年代大*躍*進的年代……”

兩人談完了關於姚志的案情之後。張澤高看完手裡由省紀委轉過來的一些關於姚志的材料,嘆了一口氣道,有些感慨,看着陸政東道:

“我這一輩子,經歷過大*躍*進,吃過三年自然災害的苦,捱過批鬥,蹲過牛棚。這些經歷讓我充分認識到一點,必須要實事求是,否則就要犯錯誤。”

說着張澤高輕輕嘆口氣,拿起茶杯。慢慢喝了口茶。

張澤高再擡頭地時候。就自嘲地一笑:“老嘍。老人家就喜歡懷舊。”

陸政東也是默然,姚志不光在經濟上有問題,在經濟建設上也是大搞浮誇風和數字政績。

在大*躍*進時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而四十年過去了,這樣的情況在金湖也出現了。姚志爲搞“政績”,金湖不僅在糧食生產上、生豬和家禽餵養上、工業產值上、就連在財政收入上、漁業上、典型“楷模”的樹立上等,也大肆弄虛作假、虛報浮誇,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農村出現了乾枯水塘魚豐收,還有的糧菜產量放衛星,多種經營假翻番、工業收入冒估報等等。某偏遠的村一理髮店年收入就達三十萬,而這個理髮店僅僅就是兩塊錢理一個頭,村民們都笑,也就是每年要理十五萬個頭,每天得理四百多個頭,而全村人口不過八百多,也就是說,全村男女老幼齊上陣,必須要兩天理一次頭,村民們都笑,就算不把剃頭匠累死,那剃光頭的豈不連紮根毛都長不贏了嗎?

陸政東卻是笑不出來,這在九十年代並不少見,南巡*講話以來,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思路完全明確,統計數字的相互攀比之風愈演愈裂。具體表現:一星相互觀望,攀比速度;二是產值增幅之高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統計權威部門只得要求各地"認真核實,實事求是",各級領導要求“一級一級對口”.但根本剎不住車,統計數字何以被扭曲,浮誇風又何以再度重演呢?一是上級部門不切實際的制訂高指標,層層壓任務,唯有統計數子上做手腳;二是“政績”與統計數字劃等號,並與幹部的升降榮辱掛鉤,而又不去認真的調查覈實。有了統計數字的高速度,“政績”就有了,提撥重用自然有份,何樂而不爲?於是有少數人不惜弄虛作假,胡編亂造,誇大政績甚至僞造政績。

而金湖出現這樣的荒唐數字也並不是一天造成的,姚志上任之後,年年虛假,於是逐年虛報加碼,最終積重難返。

而姚志更離譜的是既搞浮誇風又大搞政績工程,其危害尤甚。

搞浮誇風乾實事的不如編數字造假的,影響了務實幹部艱苦創業的積極性,而有的弄虛作假幹部得到提拔,羣衆議論紛紛;下達高指標,實行量化考覈,工資獎金掛鉤,這是逼幹部造假,對此有怨言;虛報浮誇,影響了黨在羣衆中的威信;統計數字造假,影響上級對下面瞭解真實情況,影響決策和經濟發展

而搞政績本來無不可,關鍵是:一,不該搞的也搞,二、過分地搞。三、前任搞的後任把它拆掉自己再搞。以毀人力和物質爲輔。政績工程則是:以毀物質和人力爲主,以口誇並之。這嚴重地破壞着生產力的發展。

姚志是一邊浮誇,一邊大搞政績工程,現在區政府外面是欠着一屁股帳,真正需要建設的,或者用於民生的嚴重不足,都已經到了難以爲繼的地步,想來姚志恐怕也是一直在想着趕緊跳出金湖吧,只是還沒來得及,就出事了。

還有一個更讓人頭痛的就是錳礦問題。

利州礦業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是的,黑洞!陸政東也看到了利州礦業的不少材料,這些材料就連省紀委都不一定有,那是一堆賬,是利州礦業融資、投資、收益的明細表,是利州礦業鉅額資金的流入與流出。

但這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企業財務應該做的那種賬,而是一筆“黑”賬!

陸政東花了不少時間將這些賬目翻完。他看得心驚肉跳。看得毛骨悚然。何三牧的這個財務總監倒是細心。太細心了,所有進出利州礦業的資金,一筆筆記錄得都很清楚,

陸政東粗略算了一下,利州礦業偷逃的稅款幾年來累計上億,而資金又以各種名目給轉了出去,也是一個巨大的數目,但是這些賬目又做得很巧妙。轉出去的資金只有何三牧一人知道,而何三牧在吳鳳娟還沒調走,省紀委還沒決定對姚志雙規之前就已經出逃,這恐怕是京城某些人,得到中央在閩南開始下重手的時候感覺到情況不妙就讓何三牧趕緊撤退了。

何三牧的出逃,或許對省裡的領導來講,是如釋重負。因爲何三牧知道得太多,不但是在省裡市裡牽連太廣,而且還牽涉到京城某些人,真要查起來。到時候連省裡都不知道怎麼收場,而何三牧跑了。能夠牽連的也就是些小魚小蝦,這就好辦。

而對陸政東來講,何三牧跑了,利州礦業只剩一個空殼子了,利州礦業的數萬職工,該怎麼辦,雖然還有區一級這個防火牆擋着,但他這個市長卻也是不能不操心,這些都是很棘手的問題……

不過,張澤高講這些,發發感慨固然有些真實感情流露的因素,但這些經濟發展方面的事情主要都是該他這個做市長和金湖區的幹部去頭痛,張澤高這麼做的目的更多的恐怕是爲即將展開的說辭做鋪墊。

張澤高把玩着他地青花瓷茶杯,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姚志的事情教訓深刻,全市幹部必須要引以爲戒……但不發生已經發生了,所謂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只是此身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金湖區這個局面該如何收拾,政東市長有什麼想法?”

陸政東沉吟了一下道:

“金湖現在這個樣子,緩不得,卻也急不得。”

陸政東知道張澤高是在探他對金湖區區委書記人選的口風,但卻故作不知,避而不答。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他必須要緊緊防備鍾柏發等人的反撲,雖然在這樣的局面可能性極小,因爲吳鳳娟調走,這無疑就是給鍾柏發一個信號,而姚志和鍾柏發等人一直關係也挺親近,姚志出事,恐怕省裡對他更會有一些看法,若是這個時候再發生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恐怕就是鍾柏發省裡的關係也難以挽救,這一點,鍾柏發應該很清楚,這個時候,鍾柏發最好的辦法是等待,等待機會。

雖然如此,陸政東卻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畢竟距離選舉的時間已經不多……

而如何處理好張澤高和市裡常委的關係就顯得特別重要,千萬不能在這個時候翹尾巴,更是更要低調。在國內的政治下,更多的是妥協,而不是衝突,也就是所謂的要能做事,更要能團結人做事。

張澤高點點頭:

“大病須得抓緊治,不一定要用猛藥!沉痾要慢慢調理。”

陸政東知道張澤高這才談到了主題,張澤高是想要求穩,在張澤高心裡,恐怕姚志這件事被捅出來也是算在他頭上的了,覺得他太急了。

其實陸政東並沒有想在吳鳳娟離開沒多少時間久揭開金湖這個蓋子,陸政東在得知姚志被省紀委直接雙規之後,也有些撓頭,但不揭開卻是已經揭開了,他也只好坦然面對。

陸政東默默品了品茶,看樣子張忠平也在張澤高面前使了力的,好一會兒後才道:

“書記說得實在是太正確了,金湖的事情緩不得急不得,更經不起折騰,張忠平也是多年的老區長了,這一次姚志的事情沒有牽連到他,說明還是經受得住考驗的,但金湖出現這麼大的問題,張忠平要說一點責任也沒,這也不客觀,不過張忠平對金湖情況熟悉,幹部對他也熟悉,有利於局勢穩定,書記的意思……先過渡過渡?這是最爲穩妥的辦法,我同意。”

張忠平也算是老資格的區長了,若是這個時候又從外面調個區委書記到金湖,肯定又是一番神仙打架,說不定也會讓下面的幹部以爲算總賬的時候到了而人心惶惶。所以陸政東並不反對這樣的安排。

更爲重要的是,有了姚志這麼一出,鍾柏發更是實力受損,張澤高估計也是有些新想法了,有伸手摘桃子的嫌疑。

但這樣的變化陸政東必須要認真應對,一個應對不好讓張澤高和鍾柏發又聯上手來,那就沒意思了。

而且在安新剛剛弄出這麼一番動靜,若是處理不好和張澤高的關係,必定會讓上面的人認爲他還是太過鋒芒畢露和得志便猖狂,不夠成熟。

而和張澤高進行合作,抑制鍾柏發,讓張澤高順順利利的到一年之後的安新新一屆黨代會到站卸任,張澤高肯定樂意,而對他來講,這也大有裨益……(未完待續。)

第71章 大局觀第57章 驚天逆轉第183章 餘波第58章 主動上門第136章 說服(二)第189章 真金白銀第38章 作用與反作用第12章 須有所爲第206章 振聾發聵(三)第72章 深情難擋第53章 人事總是最敏感(二)第141章 啞巴吃黃連(三)第120章 無聲的引誘第88章 京城事第57章 曲徑通幽第18章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話可說第195章 別意第29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144章 手心手背第112章 對手出招第126章 漸明第56章 渴望第13章 督查組第19章 織網第191章 曾經戰鬥生活得地方第18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十)第28章 情不自禁愛上你第75章 逐漸成型第21章 困獸猶鬥(中)第122章 高手過招(三)第14章 陸氏新政第一波第17章 大戰前夜第78章 誰套誰的話?第61章 石破驚天(上)第49章 重回安新(二)第219章 封疆大吏(二)第40章 大殺威第33章 變數第24章 聚攏第56章 送母入京(上)第210章 沉穩第112章 四兩撥千斤第121章 高手過招(二)第73章 不虛此行第66章 絕地反擊第59章 做大做強第12章 須有所爲第205章 微妙局面(三)第一百六十六章第35章 小鬼難纏(二)第39章 知心知意第32章 比你更牛第31章 那就真男人一回第158章 三人行(三)第80章 順勢而爲第41章 越墮*落的東西越誘*惑第71章 該考慮對象的事情了第53章 織網第118章 東窗事發第13章 督查組第43章 “瘋狂計劃”第209章 瘋狂第68章 煙消雲散第155章 “奇葩”第112章 四兩撥千斤第79章 京城四月風雲天第159章 有一種愛叫放手第138章 老屋一夜看好戲第79章 一小步與一大步第94章 任前談話第21章 春雷即將響起(二)第2章 風雨驟來第162章 文火慢熬第68章 興師問罪第26章 局面初定第5章 密謀第9章 新想法第39章 反客爲主第208章 石出第91章 大會進行時第197章 別意(三)第22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120章 無聲的引誘第81章 心如亂麻第一百兩百章 風頭二第170章 反擊第17章 大戰前夜第156章 利用第151章 不依不饒第61章 巧路通幽第52章 勸人發財第59章 分歧初現(三)第65章 記者上門第85章 密謀第94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53章 真正交鋒第210章 一日一夜(一)第23章 楊雪惹麻煩第115章 初爲人父第100章 如此旖旎的“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