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燙手山芋

京城一棟大樓裡,雪玉的同事都有些奇怪的看着一上午老盯着手機看的雪玉,直到接了手機之後,才如釋重負,臉上露出燦爛無比的笑容。

如果在場的人知道一位將軍被愛女逼得無奈下不但要關注一個小小的地市的人代會的情況,而且還要非常及時的給其通報情況,肯定會跌破一地眼鏡。

沈如雙也是魂不守舍,更讓她心煩意亂的是張夢甜的電話時不時的打過來。

高塘一座大廈裡,幾位辦公室的管理人員看着穿着一身米色套裙,米色的高跟鞋,顯得很是高挑性感、嫵媚靚麗的老闆,老闆似乎根本就沒心思聽她們在彙報什麼,而且一向明朗的老闆顯得很是有些憂心的樣子,這可是不多見,直到辦公桌上那架仿古的電話響了起來,老闆接過電話之後,隨即就笑了,笑容如鮮花綻放,光彩奪目,豔麗難言。

雲霧雲江彤的住處,雲江彤也是欣慰不已,微笑着的笑容上一行眼淚順着臉龐悄然而下,這是幸福的眼淚,是爲自己感到驕傲的眼淚。

而一邊的林冬荷眼睛也如同進了“沙子”,悄然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此時此刻,京城某處四合套院中,一位老人正聽着秘書給他讀着文件,不過老人顯然也有些心不在焉,不時的看了看時鐘。直到陸政東順利當選的消息傳來。

不過秘書也覺得老首長就是老首長。看問題真是深刻,硬是把陸政東給丟在西河沒怎麼管,讓他自己去撲騰,去打拼,陸政東也真是爭氣,不負老首長的期望,高票當選。

看到老首長剛纔那心不在焉的樣子,還有略略流露出的一點患得患失,這在老首長身上可是他從未見過,秘書心裡也不由莞爾。老首長看似對陸政東不管不問,恐怕在其心裡陸政東才他心裡最看重,也是最牽掛的孫子輩。

陸政東也是心懷激盪,去掉代理市長的帽子之後,他也終於不用像之前那樣束手束腳的了。

市區的遠景規劃圖在這幾個月已經基本做出了一個草案,陸政東對這張圖紙並不陌生,這兩三個月裡,他也已經幾度沿着規劃的路線進行了實地考察。

整個下風口區域都是用顏色較深的陰影部分所籠罩。那代表的是工業區,市裡上規模的幾家效益比較好的企業都在其中。

並由於市區和幾個廠區的相互擴張逐漸接近,整個市區很難向這邊擴張。

“綿江是我們綿西市的一條水上動脈,給我們市裡帶來極大的運輸便捷的同時,也是一道天塹,將我們市區隔斷開來。成爲我們市區的一條枷鎖,注意,我指的是市區,不是指綿西市。”

分管城市建設的副市長一邊指着奔涌的江水,一邊侃侃而談:

“我們市區是依山而建。主要的城區集中在江北這一片,前有江水,後面是西延山,整個城市要發展,只有向西延伸和發展江南之地,而向西延伸也很難有大的空間。唯有過江,空間最爲巨大……”

“而要發展江南,如何更爲有效的鏈接兩岸,就是關鍵,現在的渡船實在是很麻煩,也很耽擱時間,修建過江大橋就不能迴避,但建橋的問題這一直都是一個問題。”

陸政東點點頭。綿西希望在市區修建一座大橋,實際上是從解放的時候就開始了,西河省和交通廳的領導都多次上書國家要求修建這座大橋,但由於工程量大,又有一定的技術難度,一直沒有爭取下來,但對於這座橋修建的可行性研究實際上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啓動。

十年前,省計經委向國家計委呈報了關於修建大橋的請示報告。但由於多種原因,大橋前期工作,陳振龍主政時期,這件事又擺上事日程,準備作爲免息綿西市九五交通的重點工程,省計經委、交通廳在綿西聯合召開了大橋初步可行性論證會議。

省計經委批准的初步可研論證會議紀要,明確要求地方對大橋橋頭和兩端引線要嚴加控管,不得修建任何建築物,市委市政府也做了相應的批示,但未得到貫徹執行。

大橋的橋位受地質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很大,但已選橋位被用來建設萬噸燒鹼企業,並在引道兩側規劃建設五萬噸化工基地,新建年產萬噸燒鹼工程,距橋位太近,該區靜風率高,排放的氯化硫等有害氣體所形成的酸雨、酸霧長期浮在空氣中,對大橋鋼筋混凝土、鋼結構都會造成腐蝕。這必將給大橋建設和營運帶來污染腐蝕,危及安全和使用年限。

交通廳爲此曾多次交涉,兩任廳長親赴調解,均無效,事情鬧到省委楊書記那裡,副省長江碧清按省委楊書記的批示,親赴綿西進行協調,交通部終於批准了項目建議書,正當前期工作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爭取國家組織評估後立項決策的關鍵時期,又遇到了來自某些部門的更大阻力。

化工基地的選址也有些技術上的要求,要找一個新的地方,勢必也會增加投資,延緩建設週期,所以也是拒不讓步,有的公開向綿西政府發文不同意現場辦公“紀要”;有的向地方領導發傳真電報不同意橋頭化工企業搬遷。

一時間,橋頭化工企業的基礎建設繼續進行着施工,原定應遠離的鹽酸罐裝車間並未遠離,原本規定橋位兩百米範圍內不再增加任何建築的規定也沒有得到落實,被迫另選的引道用地又被佔據,規劃的化工基地正在加快建設進程。

化工基地是張新普任市委書記的時候,通過省化工廳從部委爭取下來的項目。這是由上級財政直接投資的,最受益的是檐口區,而大橋是陳振龍通過交通廳向交通部爭取的,大橋建成之後,將對綿西市江南沿線起到極大的帶動作用,受益的是整個市,不過資金還無影無蹤。

陳振龍積極爭取這個項目的時候,恐怕都沒有想到一件原本簡單的事情會變得如此複雜。

從綿西長遠發展來看,修好這座大橋,顯然要比一個化工基地對發展的貢獻要大得多。早一天修好大橋,那就早一天能夠帶動綿西江南之地的發展,其實這一點絕大多數人都清楚,只是面對這樣的局面選擇了繞開。但不同的利益訴求和不同的觀念也導致所做的結論截然不同。

陳振龍沒想到大橋的選址和化工基地選址會出現重疊,化工基地是是張新普在市委書記任上能夠拿得出手的大手筆,是張新普引以爲榮的的一件事情,要另外選址,也就意味着爭取下來的後續資金不會再有。而且很有可能就此夭折,已經煮熟的鴨子飛掉,這絕不是張新普所期望的。而化工廳也不希望辛苦爭取下來的項目泡湯,檐口區也更不希望這麼一個可以下蛋的大基地就這樣溜走,所以是力主大橋易址或者是先拿下化工基地再說。

但在交通廳和交通部的專家看來,易址就意味着橋的跨度增加、配套的公路建設增加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那橋的造價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各管一段的兩家部委之間互不相讓,也就導致省裡市裡都難辦。

特別是市裡,對這些部門都是不想得罪,也不願得罪的。

陸政東也不禁苦笑,這是神仙打架。市裡遭殃,市裡夾在其間是左右爲難,於是陳振龍和吳金泉也就只有縮起頭,左支右擋,於是這個燙手的活就落在了他手上。

的觀點其實就是代表了市裡邊這些大部分人的一種觀點,囿於現實而缺乏長遠眼光。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們,誰也不知道今後十年發展會有多麼快,而綿西的建設將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陸政東卻知道這一切,既然自己坐上了這個位置,他就不能放任綿西像其他城市一樣隨波逐流,他要改變綿西的格局,對綿西的城市進行定位,從經濟發展到城市規劃。他都要竭盡自己所能,讓綿西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

不管自己在綿西這個位置上坐多久,自己就必須要盡職多久,至少也要爲綿西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基礎,確定一個目標和規劃。

爲了這個目標,山芋再燙手他也必須得接下來,於是說道:

“諸位,我看大家對這份規劃圖可能也還有很多疑問,也還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都很正常,我看還是請蘇市長先把總體規劃介紹完畢,然後再請蘇市長把我們綿西市城市建設的宗旨或者主導思想給大家做一個概述,讓大家腦海裡有這樣一個理念,大家再結合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提出意見,如果今天覺得還不成熟,也還可以再會去醞釀一下,等到成熟的時候可以在下一次辦公會議上提出來,大家覺得怎麼樣?”

陸政東的話語讓一干副市長們都點頭稱是,這樣忙忙慌慌的就聽了一個大概,的確也無法發表什麼意見,事關懷慶今後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城市發展趨勢,也不由得大家夥兒不重視。

蘇中路也就不客氣,洋洋灑灑沿着規劃圖把整個規劃一邊勾勒一邊介紹,尤其是市區要向江南拓展的事情,在江南設立一個新的區來拉動整個市區在江南的發展,更是讓一幫副市長們都覺得意動神搖。

“蘇市長,按照你這樣的規劃,我們綿西市城市化進程速度必定相當快,能不能知道我們市區人口數發展趨勢?”

副市長楊忠吉也有些忍不住皺起眉頭問道。他是清楚蘇中路的這個規劃實際也就是陸政東的思想借蘇中路的嘴說出來,要想發展江南,那就繞不過修橋的事前。

“我們預測在千禧年,我們市區城鎮人口可能會達到六十萬,而在十年之後,應該達到一百萬,最低也要達到八十萬,人口將達到一百萬左人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綿西要力爭成爲西河南部的一個支點城市,那纔是真正的目標。”

蘇中路喬此言一出,立時滿座皆驚。

沈東義忍不住道:

“老蘇,支點城市也好,西河南部第一大都市也好,可不光是說說就能行的,必須要有強大的工業和第三產業作爲支撐,而我們現在的基礎,距離這個目標還有非常大的差距,而百萬人口的城市,也需要這些作爲依託,而也不是單純的農業人口轉化成爲城市人口這麼簡單,沒有強大的二三產業,也就無法給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一百萬也就意味着我們市區的兩個區兩百萬人一半要成爲城市人口,也就是城市要把五十萬的農業人口轉化爲城市人口,那需要多少家企業,這可能麼?”

沈東義也連連搖頭,覺得無法想象。

蘇中路道:

“工業化其實也就意味着城市化,也就意味着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移成爲必然,其實現在的打工潮已經是這樣的轉移初現端倪,這些外出打工的人員將有相當一部分人今後會在城鎮裡買房生活,而在家的老人婦女爲了自己的兒孫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有相當一部分會跟隨兒孫的腳步走出農村,到城鎮照顧兒孫讀書或者生活。到時候,農村其實沒多少人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必然,但這樣的人口是不是會主要增加在我們市區,那還需要我們在場的諸位努力……”

陸政東這個目標實際上已經是非常的保守了,在他心裡,綿西或許要不了十年,人口就有可能突破一百萬。

蘇中路當初也是對此覺得是天方夜譚一般,但陸政東提供給他的一些材料最終還是說服了他,覺得這並不是好高騖遠的無稽之談,也就逐漸改變了想法和認識。

但顯然他的這些同僚還沒有這樣的想法。

陸政東不想就這個問題繼續爭論下去,畢竟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十年時間,在座的人到時候在哪裡誰也說不清楚,而是說道了很現實的問題:

“不管綿西發展得快還是慢,市區的擴展這都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事情,現在市區是前面是江,後面是山,如何規劃市區的主要發展方向,這是我們面臨的最現實的課題……”(未完待續。。)

第3章 見招拆招第200章 暗流(二)第4章 立威第122章 高手過招(三)第121章 高手過招(二)第147章 意味深長第141章 啞巴吃黃連(三)第56章 第三雙眼睛第6章 突破口第63章 石破驚天(下)第19章 有謀乃大(上)第70章 龐雜(二)第2章 突破口第32章 斬獲第131章 借槍打鳥第106章 褻瀆第26章 放炮,送瘟神!第94章 任前談話第56章 渴望第27章 大登科後小登科第23章 不見硝煙的戰爭第47章 老謀深算第106章 褻瀆第83章 冤家路窄第29章 陪同考察(二)第21章 春雷即將響起(二)第70章 躍躍欲試第32章 東風欲來第131章 心馳神醉第45章 讓人撓頭的機構改革第86章 珠璣第16章 燙手山芋第71章 “勇於獻身”五十四章 再續前緣第174章 新秘書(二)第78章 省委辦公廳名額第38章 逐鹿之始第24章 深謀遠慮第146章 震盪(二)第96章 年輕的市委書記第149章 冷處理第80章 天大的喜訊第118章 善戰者無名第24章 掀起你的蓋子來第70章 糖衣炮彈?第89章 厚積薄發第27章 步步爲營第195章 潤物細無聲第2章 赴任(二)第6章 合縱連橫第181章 調查組第169章 年末(二)第89章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第86章 新年新氣象第48章 低頭做事,擡頭看路第2章 風雨驟來第145章 人事調整之後的震盪第64章 波瀾再起第35章 再遇白警官第11章 慶功第150章 紈絝(二)第107章 滿塘青蛙叫第148章 放鬆(二)第64章 惡人(二)第28章 情不自禁愛上你第63章 惡人第76章 拭目以待第102章 熱土第129章 初始第32章 斬獲第66章 天大的陰謀?第123章 高手過招(四)第54章 最後考察第58章 分歧初現(二)第99章 故人來第152章 至一百五十三章第42章 酒後亂第2章 赴任(二)第65章 意難忘第60章 不一般的投資者第80章 酒濃春心動第82章 出頭之道第128章 自求多福吧第182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六)第58章 重壓第33章 驚變第65章 惡人(三)第195章 別意第179章 有所作爲(二)第135章 說服第8章 天倫之樂第25章 年前第37章 涌動第66章 有謀乃大第69章 迎面反擊第16章 迎頭猛擊第25章 釜底抽薪絕殺計第48章 重回安新第52章 勸人發財第61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