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

“廢后果真赴死?”

半個時辰之後,當旖辰歸來慈安宮覆命,太皇太后聽到這個結果卻大出意外。

其實旖辰在禁苑耽擱的時間甚短,不過慈安宮距離北五所可得穿過東西六宮,路程不短,兼着今日雨雪初停,地面溼滑,軟轎行進更加緩慢,才耗廢了這些時間。

太皇太后驚詫的並非秦氏喪命,這是一定,不會有別的結果,可依秦氏的品性,自絕是不可能的,太皇太后以爲最終旖辰也會下令宦官用強。

“是,廢后自願赴死,選擇三尺白綾,臣妾親眼看着她懸樑而亡。”旖辰淡然,語氣平緩,彷彿談論的是“天氣甚冷”此類閒話一般。

太皇太后自然也不會有別的震驚,很快溫和下來,甚至笑問:“辰兒是怎麼勸服廢后。”

“臣妾寬慰秦氏,若她不願赴死,臣妾倒可爲她求情,不過,廢帝已然自刎,秦氏不願殉死便爲斬斷夫妻情份,視爲義絕,當返其族,秦家滿門獲罪,女眷皆沒官奴,秦氏自當連坐,可到底曾爲中宮,只需在役庭爲奴。”

廢后不想死,是因知道陳、嚴二妃甚至連鄧、白都有生路,鄧妃居然能去公主府“養老”,照樣養尊處優,她以爲豁出去一鬧,也會贏得寬宥,只要保得命在,將來說不定還有翻身之日,這想法本就天真,實在因爲陷於絕路不甘一死的異想天開。

但是廢后也是傲骨剛強之人,讓她苟且爲奴,那還不如一死。

到底曾是母儀天下,雖從不曾掌理宮務,役庭是個什麼所在廢后心知肚明,讓她好比秦子若那般日日洗涮下賤宮人的溺桶,真不如一死了之。

旖辰倒還期望着廢后更“堅強”一些,在役庭受辱,才更讓人解氣。

但廢后狂笑一番,只恨恨兩字“休想”,在毒酒與白綾之間遲疑了一下,不知出於什麼緣故,選擇了看似更需勇氣的懸樑。

不過至於秦子若,她能在役庭這樣的地方忍受這麼長一段時日,應該比廢后更加“堅強”,勢必是不甘就此赴死的。

旖辰見太皇太后神情舒緩,抓緊時機上諫:“娘娘,秦氏族人刑期已定,數日後即將行刑,女眷也都沒爲官奴,臣妾以爲,秦七娘也當與族人同罪,若其餘女眷流充邊郡,唯她留在役庭便不合適,依律,秦七娘本爲直接牽涉廢帝罪行,該當處死,但娘娘既寬赦在先,死罪可免,不過也不能再將她留在宮中。”

宮裡役庭雖苦,相比官奴卻仍爲寬容,至少役庭宮奴不會受清白之辱,不比得官奴,任人打罵不說,稍有姿容者,甚至清白難保,不少因家族獲罪淪爲官奴的閨秀,爲保清白乾脆自盡,不知秦子若到那處境,是否還能忍辱偷生。

太皇太后原本沒想饒恕秦子若,一時還沒閒睱想處治之法,既不食言,又能讓她罪有應得,這時聽旖辰諫言,確爲“兩全其美”之策,立即允准。

旖辰又再說道:“廢帝不少罪行,都有秦七娘在後出謀劃策,歸化失守一事說不定與秦七娘也有干係,臣妾以爲,北疆十萬軍民無辜喪命,便是將秦氏一族滅門也難消百姓之怒,秦七娘正該往歸化服刑,贖其罪孽。”

歸化失守真相公諸天下,那些因北原屠城死於賊手的百姓親眷豈不將秦氏恨之骨,更有歸化將士,也無不痛恨奸侫誤國,累同袍命喪敵手,秦子若去歸化從役,決無生理。

她若還懷生機,不肯自絕,去了歸化纔會明白什麼叫做衆怒難犯,什麼叫做生不如死。

事實的確如此。

假設秦子若是從富貴之境直接跌入地獄,淪爲萬念俱灰,便是役庭之苦她也難以容忍,可事實上,當初她心懷企望,咬牙忍受住了凌辱加身,越是在逆境掙扎,就越是不甘就此死去,明知刺帝事敗自身難保,而太皇太后的逼問給了她一線生機,竟然毫不猶豫招供不諱,以期還能苟且偷生。

也是因爲直到這時,秦姑娘尚且自信憑她的心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活着,終有一日苦盡甘來,說不定仍有翻身的機會,橫豎處境再怎麼惡劣,役庭已經是極限。

她甚至暗暗盤算,新帝稚齡,大權被慈安宮獨攬於手,蘇氏雖爲太后,懦弱無能,自是不成威脅,可長期以往,慈安宮未必不會權慾薰心,把新帝當作傀儡操控,到那時,衛國公府便會成爲慈安宮的勁敵。

當然,秦家已經敗落,廢帝更不可能有任何機會,卻不代表她秦子若沒有翻身之日。

只要爭取時機,奉承慈安宮,重得太皇太后青睞,便是做爲棋子,也可能被賜去權勳府邸。

正室是不可能了,秦姑娘認清時勢,及時調整定位。

憑她的才貌,大有可能成爲寵妾,再緩緩圖謀,也不是沒有扶正的可能,只看能否在關鍵時候起關鍵作用。

以前她是太傻,太執着與男女之情,卻被無情背叛,今後再不會犯這等錯誤。

秦姑娘深覺自己歷經坎坷、大難不死,心智更勝重前,只要給她機會,必有後福。

是以當楊氏諸女得到恩赦——先福王是被廢帝毒殺,楊家實在冤枉,太皇太后赦免楊氏女眷,並行安撫——楊四娘爲家族洗清罪名,夙願得償,自請留在宮中服役,以爲感念太皇太后大恩,當然不會繼續留在役庭,太皇太后姑念楊四娘原本也是知書答禮的閨秀,特擢升爲女官,就算終身不嫁,將來到了年齡放出宮去,也有俸祿可享,不至無依。楊四娘在離開役庭時,特意再對秦子若嘲諷折辱,稱她罪有應得。

即使如此,也沒能打擊秦姑娘的信心,她甚至沒有迴應楊氏的挑釁,挽着袖子一言不吭的涮洗溺桶。

心中卻在咬牙,且等將來……

不過多久,廢后因知刺帝自刎而殉死一事傳來,秦七娘甚至沒有一滴眼淚,因爲這樣的結果早在她預料當中,自身處境險惡,未來坎坷,“女諸葛”沒有閒情逸致傷春悲秋,沉湎在痛失親人的哀傷裡。

秦姑娘只能集中精力爲自己打算,要怎麼才能擺脫困境,步步爲營再歸富貴。

正當她已經下定決心要在役庭靜觀其變忍辱偷生以謀出路的時候,忽有變故,宮廷竟然也不能待了,太皇太后要讓她與她的姐妹們一般,換個地方做苦力。

這讓秦子若呆怔許久,卻沒有萬念俱灰。

人在艱險待得久了,一直倚賴的就是妄想中的再獲富貴咬牙堅持下來,漸漸也就變得盲目樂觀,倒更適應變故。

秦子若想起從前聽過的許多傳奇——名門閨秀沒爲官奴,甚至淪落至煙花柳巷,到底憑着才貌雙絕與衆不同大受追捧,被多情郎君救出苦海,最終與良人恩愛攜老、幸福圓滿——最成功最典型者,就是薔薇娘子。

這麼一想,去爲官奴倒比留在宮中更多機會。

子若姑娘認爲自己雖不識醫術,可琴棋書畫卻勝薔薇娘子許多,更何況還有智計百出,出了這宮牆的限制,說不定更有用武之地。

那叫一個信心十足,完全不受變故的困擾,反而暗存興奮。

坐井觀天自命不凡的人,更不識得世情百態,子若姑娘毫無意識,她的智計百出是靠自家父祖兄長鼓吹,就連廢帝當初也不盡信,只不過認爲七妹妹要比普通閨閣稍強一些而已,更別說“欣賞”她的這些人眼下何在?真虧她還有這般自信。

很快到了秦懷愚父子處刑的日子,他們倆,被判凌遲。

而秦氏一族凡八歲以上男丁,處斬。

得生將爲官奴者,一個不漏跪於當場觀刑,秦子若自然沒被遺忘。

宣武門外,羣情沸騰,百姓喊殺之聲震徹九宵,甚至有人不顧京衛擋前,衝入刑場分拾罪逆血肉,投食惡犬,更有不少菜梆破鞋,鋪天蓋地襲向秦氏女眷,那些“愚民”,個個咬牙切齒怒目惡言,秦子若竟親眼目睹她的一個年齡尚小的堂妹當場嚇死!

直到這一刻,“女諸葛”才感覺到了一絲懼意。

她緊緊閉眼,不去看父祖被縛刑柱受刀剮處死的慘烈,可如雷震耳的民憤卻不受控制地侵入耳裡,讓她忍不住顫抖。

心底卻仍有個聲音,忍過去,忍過這最後一道關隘。

這還遠遠不是最後。

歸化,就像一個地獄再等着秦子若。

一路之上,押赴秦子若的衙役並未對她着意苛刻,甚至還極爲照顧,沒有像對待普通官奴般鐵鎖加身徒步而行,而是給予了乘坐囚車的待遇。

這讓秦姑娘“飽受驚嚇”的心靈得到了修復的機會,漸漸平和,妄念與期望又隱隱冒頭。

可是當抵達歸化的那一天,城中百姓“夾道相迎”,顯然都被預先告知這位官奴的身份——秦懷愚的嫡孫女,廢后一母同胞的妹妹,毒殺包都司勾結北原犯境之罪魁家眷,並且聽說這位並非普通閨閣,實爲助紂爲虐對廢帝出謀劃策的妖女!

歸化百姓痛失家園與親人的一腔怒火盡都發泄在秦子若身上。

當囚車近前,與宣武門外的喧囂不同,歸化城外鴉雀無聲。

可一雙雙充盈血淚的怒目,甚至比當日夾裹飛雪的北風更要陰冷,讓秦子若切身感覺到父祖當日身受酷刑的劇痛,她終於聽見自己牙關顫抖的聲音,竭盡全力也不能遏制。

尚不及真正絕望……

沉寂的人羣突然發出一聲哭嚎,顯得尤其尖厲。

一個婦人,骨瘦如柴,衝向囚車。

“殺千刀的罪逆,都是你們秦家,助紂爲虐,幫着廢刺帝殘害忠良,勾結北原賊蠻進城,我的家人,公婆夫君、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就連纔剛出生的孫兒都不能倖免!若不是我那日因事回了孃家不在城中,也會死在北原兵手裡……還不如死了,留我這一個人,以後要怎麼活!”婦人手臂伸進囚車,竭力揪燈秦子若:“罪逆,我要你償命,爲我家人償命!”

一旦開始,就沒有結束。

有那壯漢,臉上無鼻,耳朵也缺了一隻,聲音嘶啞:“妖女,看看我的模樣,是被北原軍殘害,好容易才逃得一命,父母妻兒卻無一得保!”

更多的人涌向囚車,秦子若蒼白的辯解與申冤,被憤怒的責問淹沒得連她自己都難以聽清。

歸化這座城池,不容秦子若進入。

她最終死於激憤的百姓之手,就連所乘囚車都被拆得粉碎。

沒有人用利器,只是拳腳加身。

秦子若代替她的父祖,使得歸化百姓的仇恨有了宣泄之處。

她的死訊傳回錦陽,太皇太后只聽一個結果,再沒興趣關注過程,旖辰卻細細追問了究竟,得知秦子若幾乎屍骨無存,險些被萬衆踩踏成爲肉泥,沒有笑意,只有冷肅。

便是這樣,也遠遠不能釋懷,仇人們死得再悽烈,也換不回她深愛的人。

旖辰只對新帝說道:“順哥兒,你要記得,這都是你的堂叔楚王的功勞,沒有他,你父親便就枉死,你也不會位及九五,你千萬要牢記叔父的恩情,決不能負義。”

臘月,衛國公回朝,新帝行登基大典,改元,大隆再度開啓嶄新篇章。

從這日起,也正式揭開後世史官筆墨盛讚之“明宗盛世”的繁華序幕。

第兩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開局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觀者清,精明國相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五百五十四章 歸人在途,又遇故舊第六百零九章 虛心求教,怎得芳心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兩百七十六章 舌燦蓮花,欲反黑白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七百一十章 顯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敵,曖昧難分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禮數,你待如何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五十一章 畫中因緣,項圈易主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四十章 妖魅無效,心懷不甘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兩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時,死也及時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長,歲月靜好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四百七十五章 違逆“慈母”,教訓頑劣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還彼之身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應招,不妨見面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會議,挑破隱密第四百五十章 離家出走,姐妹交心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動,慈安生疑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輕視第兩百八十五章 非是良人,怎託終身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陰謀第二十二章 暗下決心,脫胎換骨第九十二章 誰是棋子,誰是棋手第四十一章 突生禍事,馬*婚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莊,世外桃源第六百四十六章 衛冉滲入,肖蔓遭疑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六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火燒“虎穴 ”第十二章 早生死結,一朝爆發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變故悄然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風暴,暗器脅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報訊,黃氏發狠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蘭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兩百五十章 爭分奪妙,不及辭別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復寵”,六娘出閨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竄下跳第一百四十二章 願得一心,白首莫離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懷妒恨第九十四章 月下陰謀,如何破解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蘭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難兩全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動,再無可忍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長輩,登門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