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頭

濯纓園中,這一面昆明湖竟佔面積四分之三,水中多植蓮荷,遠遠有青山碧林環抱,山中又有亭臺、寺院之勝,舉目四顧,只覺波光浩渺桃紅柳綠,讓人心曠神怡。

禁宮這一面水,建有畫廊蜿蜒,供人閒步其間,無論是烈日當空抑或煙雨迷離,都能閒適地欣賞自然美景。

這時夏未酷炙,人在水邊,更覺涼爽清新。

而流光亭正是建在水上,雖名爲“亭”,面積卻是不小,三間相連,四壁通透,尤其適合坐於其間,品着美酒好茶,聽那絲竹繞耳,又不防礙觀賞四圍美景。

離亭不遠的水上,緩緩駛來一艘畫舫,卻是在兩頭搭着諸如亭臺的明艙,當中敞敞一片,足容舞伎在上躚蹁,明艙裡是樂伎撫琴吹簫,那曲音從水上傳來,更不讓人覺得喧吵,又始終繞耳曼妙。

如此安排,也是極雅緻的了。

皇后自是落坐在靠北居中主席,身邊環繞的是諸位後宮妃嬪,可也有一些品級並不算高的命婦上前奉承湊趣作陪笑談,比如李氏。

既是賞玩,便不如正宴那般拘謹,雖座次上仍有尊卑之分,倒沒再顯得涇渭分明。

秦夫人就越過了諸多親王妃、郡王妃的座次,被皇后攜同首座,誰也不敢不滿。

旖景是不想主動湊上前去,老老實實坐在她的席面,身邊兒是長姐旖辰與平樂郡主,又把六妹妹拉了過來說話,她自是沒有忽視三娘,正疑惑着今日怎麼也來赴宴,有心親近吧,三娘卻獨自躲得老遠,在個角落裡憑欄而坐,並不與人交流,眼睛都沒往這邊看。

倒是謝氏,席面離旖景不遠,時時就能搭上兩句話,說的也都是景色與貴婦間場面上素愛交流的那些。

旖景對面,陳貴妃卻被“擠出”主座老遠,這時正與陳夫人笑談,時不時地看向蘇氏姐妹,眼睛裡也帶着笑意,有時頷首,有時朝這邊微微舉一舉茶盞。

韋十一孃的席位還在公候女眷之下,排去了東亭,不能與旖景“隔空喊話”,她卻也沒受冷落,不少朝臣女眷對她極盡奉承,不說韋記得了起復眼下掌管着吏部,十一孃的夫君更是中樞重臣天子親信,便是秦氏黨羽也不敢輕慢了她,還得維持表面上的熱絡。

這卻也不妨礙韋十一娘時時就與旖景“眉來眼去”——親,皇后生辰,你竟把秦子若帶來服侍,雖說大快人心,可這又是要拆臺的預兆?沒見皇后剛纔,那一張皮笑肉不笑的臉面,眼睛直衝你飛刀子,勢必會找個由頭髮作,你可得仔細。

旖景望了過去——哪是我有心挑釁?唉,今日總有一場事端躲不過,你等着就是。

韋十一娘直衝這邊夾眼——得,我這邊蓄勢待發,就等着見機行事,有用得着的地方別忘了給個眼神兒哈姐們兒。

今日來的都是貴婦,不見閨閣女兒——秦子若不算,因爲她仍是婢女的處境,眼下依然在旖景身後跽跪着,卻像總算習慣,沒再赤紅着一張小臉,猛地看上去的確低眉順眼,甚至脣角始終帶着謙恭的笑容。

這下,平樂也不好找茬鬧事,畢竟皇后在座呢,又是今日的主角,鬧得下不來臺始終有些不地道。

衆人卻不知,秦子若這會兒平靜的表面下,興災樂禍已經摁捺不住——蘇妃的難堪很快就要來了。

六妹妹在這邊坐了一陣,擡眸瞧見對面婆母衝她招一招手,便低聲交待了兩句,往後頭繞了過去。

原來黃氏的席面卻是挨着貴妃與陳夫人,兩親家見面,自是免不得說起六郎這對小兩口,陳夫人看出黃氏頗爲掛念女兒,這才把六娘“詔回”,想讓她們母女好好說一歇話。

陳夫人暫且不知黃氏與兒媳間的隔閡。

又說蘇三娘,正在西亭的角落裡躲清靜,便見唯一認得的宮女——皇后身邊的采薇往她這邊走來,眼纔對上,采薇就站住了腳,只微微頷首。

三娘拽緊了手裡錦帕,卻迫於采薇不遠不近的逼視,只好懶懶站了起來,回到席上,低聲與謝氏說話,是要去更衣。

倘若在午宴上,女眷中途“更衣”是極爲失禮的行爲,一旦有人因此故離席,必受旁人嘲笑,故而女眷們在午宴上都是“淺嘗輒止”就怕有個萬一,不過宴後,諸如這等賞玩遊樂,便不再拘謹,到底是血肉之軀,難免會有“三急”,即使是宮宴,也不會讓人從早強忍到晚——太不人道。

謝氏有些不放心,想要隨同,卻被三娘摁住,又再低聲幾句。

謝氏極爲詫異/地挑了挑眉梢,尚且沒有仔細咂摸三孃的話,胳膊上又覺一重,便見三娘神色慎重:“嫂嫂千萬記得。”話一說完,三娘便就起身,轉眼就沒入人羣,沿着廊橋往堤岸上去。

旖景一直注意着三娘,見她離席往外,微探過身子詢問謝氏:“三姐這是去哪兒?”

“說是坐得悶了,去外頭散散。”謝氏連忙笑答,掩示下眼中的疑問。

出去散散也等同於“更衣”都是委婉表達要去淨房的意思。

旖景纔回過頭來,便見一少婦嫋嫋婷婷走來,手裡還託着琉璃杯,透出葡萄酒幽朱的色澤。

這少婦正是沈氏三娘,當年在芳林宴上不服金元才藝那位,皇后與秦子若的姨表姐妹,這時,她已經嫁了長恩伯的次子。

“沒法子,皇后娘娘不善飲,託了我來敬敬諸位,謝過今日赴請到賀。”沈氏笑靨如花,往旖景案前設着的錦墊上跽坐,連帶衝着旖辰也舉了舉手裡的酒盞。

姐妹倆當然要領酒,都託了杯盞,欠身往正座微有示意,再飲。

酒盞頓下,當然是要用手裡錦帕沾沾脣角,免得不小心留了酒漬貽笑大方。

“王妃這錦帕當真精美。”沈氏卻像發現什麼奇珍異寶般,嘖嘖稱歎。

旖景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自己的錦帕,雖是上等的雲錦裁成,被夏柯那雙巧手繡了玉蘭花在上,卻也不值得沈氏如此稀罕。

沈氏卻直稱繡藝精巧,討要細賞,甚至還小範圍傳遞了一番,讓不少好奇的命婦都“瞻仰”了一眼楚王妃的錦帕,大家自是捧場,都跟着讚了幾句繡功。

但錦帕到底還是回到了旖景手中。

沈氏又再讓宮女斟了酒,接下來再敬平樂與南陽郡主去了。

旖辰也頗覺訥罕,拿過旖景的錦帕看了兩眼,笑着說道:“一看就是夏柯的手藝,這玉蘭花確是繡得精美。”

旖景卻看向正在代替皇后長袖善舞的沈氏,目光微深。

流光亭裡的氣氛也隨着沈氏這一圈敬酒越發活躍,全沒午宴時的沉肅緊繃,其實女眷們飲用的葡萄美酒,屬宮廷內釀,與那甜飲沒有多大區別,皇后不善飲只是一個藉口而已,堂堂母儀天下尊位,自是不能挨桌答謝,需要一個身份恰當的親友代爲應酬。

旖景的注意力隨着沈氏遊離了些許時候,待得那盞茶見底,趁秦子若走開尋宮女換新茶的時候,飛快地與旖辰低聲交談幾句,藉着案几的阻擋,有了一番小動作,並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只不過旖辰顯然不明白旖景的用意,眉目間充滿疑惑不解,旖景一時也不知如何解釋,只握了握旖辰的手,讓姐姐暫時莫問。

那眼角餘光,就見接岸廊橋上走來一個宮女,正是落後三娘十餘步後離開的采薇,只她這時返轉,卻不見三娘歸來。

旖景微微蹙眉,她早意識到皇后專程邀了三姐赴宴必有機鋒,眼下又更篤定了幾分,但一時還揣摩不透關竅,不過細細琢磨,帝后針對之人應當是她,不可能加害毫無利害的三娘,頂多就是威逼利誘以爲利用,三娘人身安全應當暫保無礙。

就是不知三娘是否會被人利用,但願她不要鬼迷心竅,牽涉進來,白白犧牲。

忽聞一片並不吵嚷的喝彩擊掌,旖景再一轉目,就見畫舫之上那紅衣舞娘在琵琶聲中一陣急速旋轉,待樂音驟停時突然定身,長長的水袖往高一甩,隨着那朱袖一揚一落,粉色花瓣飄灑在半空,隨風翩躚。

這一曲舞停,畫舫略微駛遠,水面上清靜下來,應是伶人們更衣換裝,正準備下一輪歌舞。

旖景才收回目光,就聽主席上一管婉約有若春鶯的嗓音:“妾身聽說楚王妃琴藝極佳,可惜無緣親聞,今日可巧王妃在座,莫如當衆撫上一曲,讓妾身領教領教,可真當得盛讚。”

這話實不怎麼客氣,說得好像旖景是徒有虛名,挑釁十足。

旖景看向說話的女子,梳着元寶髻,松柏綠的對襟繡襦,挽着藕荷紗帛,裙上有宮絛、發上卻無鳳簪,應是後宮,又無專門的案席,不過跽坐在皇后身邊侍候,瞧着品階甚低,口氣卻這般狂妄。

旖景確定此婦面生,她沒有見過。

“這位是張選侍。”一旁自恃“見識不凡”的秦子若盡職盡責提醒,內心裡委實雀躍——來了,計劃就此啓動,等着看蘇妃怎麼受辱。

原來小嫚是長這副模樣,旖景恍然大悟。

然後她的目光就與皇后對上——那一雙冷眼,滋滋冒着陰森涼氣。

區區一個選侍,便能對親王妃頤指氣使,倘若旖景當真“奉令”無疑引人恥笑,可皇后擺明默許,旖景若是端着架子不從,便是存心掃興,待得皇后開口,旖景這曲琴勢必是要撫來,照樣也是供人取笑罷了。

旖景腦子裡琢磨的卻是怎麼是小嫚來打前場,皇后的用意,決非折辱自己這般簡單罷?

這念頭一掠而過,卻沒細細計較的時間,旖景帶笑,微擡下頷:“這麼聽來,張選侍頗通樂曲?”

小嫚從前並沒有出席宮宴的機遇,這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又得帝后輪番囑咐,勢必要讓蘇妃難堪,不用在意禮制規矩,她尚且記得楚王曾經下令親兵當衆掌嘴的屈辱,眼下哪能放過“血恨”的機會,當擊把下頷高高擡起:“那是自然。”

旖景笑意更深:“口說無憑,莫若張選侍先撫一曲爲皇后娘娘生辰助興。”

皇后冷冷一笑,朝向小嫚頷首示意。

秦子若也略略一撇脣角——蘇妃真是,竟真要與一個選侍比較起琴藝高低,如此逞強,實在有損宗室王妃的尊嚴,這般看來,王爺似乎並未把小嫚的身份告之蘇妃,否則蘇妃知道小嫚是妓子出身,哪還會如此淡定,還不惱羞成怒還以顏色?

想到虞渢信守對她的承諾,秦子若心裡頓時滋生一股別樣甜蜜,瞬間就沖淡了這半晝以來的屈辱。

原來帝后讓小嫚出頭挑釁旖景,一爲試探,再來也是爲了後事鋪墊,萬一蘇妃早知小嫚是大皇子生母,當衆揭穿,他們仍能咬定蘇妃“懷恨”的動機。

小嫚得了皇后默許,當下也不客套,待宮女設好琴案,款款下場,先是一個媚眼,纖指落下,一曲行雲流水般的樂音便奏響在指間,小嫚甚至爲了顯擺她不俗的才藝,拿出了當年在千嬈閣的看家本領,隨樂開嗓,唱了一曲。

待她“表演”結束,旖景率先擊掌,稱讚道:“果然不錯,曲子彈得甚是流暢,不過也僅是流暢而已,以我看來,張選侍並沒有鑑賞之能。”

不知哪處有女眷摁捺不住的低笑,響了兩聲,又及時靜了下去。

旖景看向怒目圓瞪的小嫚,又笑着說道:“當年芳林宴,臣妾饒幸以一曲奪魁,略勝子若一籌,選侍倘若不服,莫若再聽子若撫上一曲?”

這下便引來響亮的“卟哧”一聲,卻是平樂撐不住破功,見衆人都看了過來,乾脆不再掩示:“甚好甚好,許久不聞秦七的琴曲,也不知秦七自打成了婢女,有沒荒疏此藝?”

旖景便向皇后微微欠身:“倘若娘娘許可,莫若再讓子若撫上一曲,以爲助興?”

第二十八章 噩夢驚醒,道出真相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韓聯姻,已成定局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個誤會,或生事故第兩百二十章 不知不覺,已有行動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第兩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變,生死危機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四百二十章 歸化遇襲,一個時機第六百七十章 尷尬王爺,拋之腦後第三十九章 各懷心思,小聚芳辰第一百七十章 問罪甄府,慈母悲聲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難捺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隨,永不分離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納妾之爭,姑姑說教第兩百九十六章 奪秒赴險,爭分勸諫第兩百零二章 御史還朝,兩相鬥法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無疑,絕不饒恕第七百二十八章 舊怨在心,扭曲人生第兩百四十五章 瞎眼老嫗,張或是殷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發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兩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六百九十四章 無奈妥協,損兵折將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來訪,對坐閒談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該此報第十六章 婉弱母親,強勢女兒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三百四十七章 依計施策,天降良緣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誰將作亂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變動,市坊傳言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爭執,風波漸釀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懷妒恨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六百三十五章 神醫衛曦,再見故友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態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廈將傾,厚聘富嫁第五百五十四章 歸人在途,又遇故舊第六百零五章 慘死秋月,救下夏柯第四百二十章 歸化遇襲,一個時機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難雪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開始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人怪事,漸次浮現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惡人,禍之根源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願,謝琦謀財第七百二十五章 諸多拆臺,接連拂袖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塵新世,一般哀涼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五百九十章 致勝心腹,故人遠歸第三百零五章 策動前夕,偶然偷窺第一章 醒來豆蔻,愛恨重頭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兩百一十章 長卷之上,共畫來年第六百六十五章 歸來故國,杜宇斷舊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證“確鑿”,如何脫罪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確有預感,瀕臨橫死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六百三十四章 牆裡牆外,暫不得見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虛榮,妄自尊大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兇,反被氣死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計落空,又生一計第六百一十二章 實情相告,夏柯恍悟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問名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鑼密鼓,挖坑布陷第五百六十三章 順勢而行,錦瑟“立功”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鍵一步,聖旨忽降第兩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險,無可選擇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絃幽寂,爲一人吟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惡名,全靠輿論